首頁>Club>
從小學開始看電影一直到現在工作了,沒有停止過,感悟很多,在電影裡面體會到的人情冷暖也很多,相較於身邊的同齡人。我擁有著這年紀不應該有的成熟!
9
回覆列表
  • 1 # 江小傳

    從小到大我聽了很多道理,如今我依然過得不好。如果你悟到能做到,堅持併成為習慣,才會有改變。否則只是感動而已。

  • 2 # 荒野電影

    我們或許在看到電影某一段精彩的內容時被打動過,被裡面純潔的愛情,為了大家而犧牲自己,為了成功而每天奮鬥,但這些就僅僅是種興奮劑,短時的興奮後轉眼便拋之腦後。

    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品,向我們傳達了家庭,情感,生活,等人生的各個方面,一部合格的電影它會以各種形式向我們傳遞它的價值觀,或深或淺,你去看,你去想,並將裡面精華的內容理解,你是理解善還是惡,因人而異,是將改變自己好還是惡的東西,因人而異,電影對於個人影響有多大,也是因人而異。

  • 3 # 網娛一派

    戲如人生。其實有時候觀影世界就像一個萬花筒,不同性格的人喜歡看的電影型別不同,不同性格的人對看電影的環境有不同要求,即使看同一部電影,不同性格的人也會有不同反應。

    電影和心理學,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其實都能夠窺探你的內心。要想一窺身邊人的小性格,就請他看場電影吧!

    觀影“專家”

    一百個人眼中,就會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但我的死黨坤兄決不允許,誰跟他一起看電影,那就必須臣服於他,他是觀影“專家”,專制的“專”。

    不過我還是要代表各大導演、演員表揚一下坤兄:他將為電影事業貢獻一生!首先,他從不看盜版,哪怕高畫質影院哪怕CCTV電影頻道都不看!只在電影院觀影是絕對的,而且他一定會想方設法看首映。他會摸摸下巴那撮兒軟噠噠的鬍鬚,一本正經地告訴你:“複製每播放一次就損耗一次,畫面劃傷不說,連片基都翹曲得有點失焦了。”

    這種電影潔癖讓我體驗最深的,是有一天陪他看完電影,按照慣例看完最後一行字幕後,他突然轉頭對我說了一句:“廉價電影院就是要不得,椅子上有餅乾渣,椅背上有口香糖,負分。”

    自詡為專家型觀眾的坤兄,每次觀影后八卦是必須的。當然不是為了交流,而是為了兩個字———征服。你會看見一個泡沫翻天的他,表情嚴肅地質疑劇情、分析服裝、場景與時空的切合度,論美術對所有視覺元素的組織、影片的剪下對我們產生了什麼影響等。從他嘴裡蹦出來的專業名詞,簡直嚇死人。“引發對人性的深層次思考”永遠是他評論的最後一句。

    我思慮再三,不管身處何種困境,打死也不和他看電影了。在我看來,電影無非就是一種娛樂手段,雖然追求完美化是前行的動力,但同時會成了一種痛苦。當追求變為苦求,那就成了自討苦吃了。劉露瑤

    強迫症患者

    有個愛美的閨蜜跟我說,看完湯唯演的《雛菊》,她只記得湯唯身上那件米色的大衣:瓢潑大雨,湯唯站在公共汽車站,抱著雛菊,長髮和風衣上落幾顆雨水的樣子,特美。最後,她達成了願望,在淘寶上找到了“湯唯同款、《雛菊》爆款”。

    我和她一樣,追劇有個特殊的癖好,就是置劇中主角不顧,喜歡看電視劇中可有可無的場景,比如抗日電影中的日本兵、文藝電影中的房屋裝飾、古裝劇中的龍套演員等,尤其是死人橋段最讓人興奮。

    每當有死人戲的場景出現,我就馬上牢牢盯住演死人的那位演員,看他到底動不動。要知道,一直不動是非常難的,若呼吸則胸口起伏,肯定演砸。我看《生死線》的時候,就看到有中槍倒地明顯死了很久的群眾演員,在另一個場景中把另一個演死人的群眾演員的手從其胸口推開。

    我一直對這種怪癖深感痛苦,但是同事一句“細節決定一切”讓我改變了想法。我越來越認為,一部製作精良的電影,對電影細節、道具甚至一個演員吐血的情節都必須非常重視,而強迫症也成為我在朋友面前賣弄電影知識的第一利器。

    除了看劇搞不清楚重點,我還有一個癖好,那就是愛指出:“這個演員我明明見過,但就是想不起來!”

    去年,和朋友看《寒戰》,在一片驚呼聲中,結束了觀影。“他好帥啊!”“兩個男主氣場很強大,就是情節幼稚了點”……看著朋友描述得眉飛色舞,我除了點頭,一句話也沒有插上,原因是:那兩個演員,我明明見過千百回,但就是忘了他們的名字!回到家百度了才知道,那兩個人是郭富城和梁家輝。後來,我把這件事告訴了朋友,準備裝下天真,結果被批得體無完膚。劉婷

    劇透老媽

    我們全家都是影迷,母親大人尤其是。印象中她經常帶我去電影院嚐鮮。不過我媽看電影有個特別不好的習慣:每次都跟春遊似的,帶不少東西,包括飲料和小吃。附近的觀眾都能聽見她吃東西的聲音。所以長大後,我很少跟她一起去電影院,怕丟人。

    一年前跟她去電影院,發現了她一個更不好的習慣。老太太使用山寨機多年,鈴聲是國民組合鳳凰傳奇的歌聲。看電影時不關靜音就算了,還扯著嗓子對著電話大喊。更無語的是,我們去看懸疑片時,我媽總能在半途就告訴我,誰是最後的兇手。劇透,可是觀影的大忌啊。

    很長一段時間,我再也不跟她去電影院。不過據我媽的兄弟夥透露,每次他倆買團購票去看電影,我媽總會在電影開場十分鐘內告訴他結局。剩下的九十分鐘,整個電影院都能聽見他倆一起吃東西的聲音。

    《毒戰》一上映,我媽就在QQ簽名裡表示:警察追毒犯,最後大家都死了的電影確實沒啥看頭。

    一位熟識的心理醫生告訴我,我媽這是典型的不安全感所造成的焦慮。

    用嚴重一點的話說,這是病,得治。細想,許是與她多年婚姻不幸有關。

    現在,我有時間就會陪她看電影,哪怕從第一分鐘起,老太太就喋喋不休。對我而言,她的嘮叨她的笑,甚至她吃東西的咀嚼聲,就是一部最完美的家庭生活片。

  • 4 # 藍海173824745

    有,馮小剛的電影詼諧幽默,《私人訂製》就是典型代表。《老炮兒》就盡顯男兒本色,不畏腐敗分子的黑惡勢力,舉報。人的本性是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科學碩和專碩哪個好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