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九城衚衕老大爺
-
2 # 仗義鼠輩
我們是宗親,你小子竟然想要剝奪我們的權利,就為了維護秀賴那個戰場都沒上過的毛頭小子?!我們才是豐臣家的中流砥柱!
既然你違背了身為豐臣家股肱之臣的我們的意志,那即是背叛了豐臣家,那麼我們就選擇更能代表豐臣的家康來取代你!
-
3 # 狂懟中二病
日本戰國史我們就當小說看不必當真,反正他們本華人也有許多是這個態度。齋藤道三多高?反正親兒子齋藤義龍一米八二了。。猴子多高?反正親兒子殺生關白。。。。算了,善良。
-
4 # Szmarker
加藤清正及石田三成分別代表與秀吉出生入死的功勳武官派及秀吉統一日本建立的文官派的對抗。豐臣秀吉明知加藤清正及福島正則幫他在軍事上立下大功,但秀吉深深地害怕他們功高震主,會像他以前殺死織田信長兒子織田信孝一樣把自己唯一的親生兒子豐臣秀賴消滅。所以他發動徵朝戦爭把這些武功了得的功臣及強大的外樣這樣打發去侵略朝鮮,甚至希望打敗大明中國,將自己的勢力推至全中國,成就自己萬世基業⋯事實上徵朝戦爭初期豐臣秀吉大軍所向披靡,朝鮮李氏王朝被打到幾乎被滅國;但秀吉的狂莽態度及言行最終令大明中國明白到援朝抗日的重要性,派出李如松等大將支援朝鮮抗日,令到戦況逆轉,加藤清正一直處於捱打等待捕殺狀態,他一心希望秀吉會繼續派兵及補充糧草來支援自己對抗中朝聯軍⋯但秀吉開始病入膏肓,神志開始不大清醒,對加藤清正等人竟然被打到節節敗退潑然大怒,甚至後來加藤清正親自回國向秀吉請罪亦不願受見,要加藤清正留在自己封地反省思過。相反,石田三成作為文官派領袖,深得臨死前的秀吉信任,甚至有時代替神智不清的秀吉直接指揮加藤等人在侵朝的行動,令到原本自認是秀吉最重要的心腹大臣的加藤清正深深不滿,覺得石田三成本人就阻止武官派接近主人秀吉及向主人搬弄事非的真小人⋯戦況就這樣拖著拖著,再加上大明軍隊在對付及抓捕加藤清正等日將表現差劣,雙方戦爭膠著到只有豐臣秀吉等唔切死了,加藤清正等武官派怕石田三成及小西行長藉著與中朝雙方講和而出賣他們;便立刻放棄在朝所侵佔領土回國與文官派的石田三成繼續抗衡。事實上自秀吉死後,石田三成一直恃著自己與澱君的親密友好關係,一方面搞好與其他強大的外樣大名例如毛利及宇喜多的關係,擴大自身勢力;另一面石田三成藉此繼續欺負及侮辱原秀吉的武官派,令到加藤清正等前豐臣秀吉被石田三成加害而悲憤莫名!最後石田三成更想借毛利及島津等西日本外樣勢力在關原之戦中一併消滅這些豐臣秀吉舊心腹愛將及領地在東日本的德川家康,只可惜這陰謀反而逼住隨德川家康出發的福島正則等舊豐臣忠心武將與德川家康聯手向東反撲,先攻陷西軍的岐阜城,然後在附近的關丿原決一死戦,把石田三成的勢力及其“野望”徹底消滅,但結局卻使德川家康在戦後坐大,豐臣主家及其心腹加藤清正等人被德川家康逐一消滅淨盡!(注:加藤清正領地在西日本的北九洲,一開始並未有直接加入東軍或西軍。但當他得知東軍在關原之戦大勝後便立刻攻陷自己世仇、石田的老死的小西行長居城,所以加藤清正也算加入東軍。)個人見解,石田三成心胸狹窄,斤斤計較,喜歡折騰仇家,石田以為自己成為丯臣秀吉的心腹可以為所欲為,令到原本對豐臣秀吉忠心耿耿的嘉藤清正及福島正則在逼於無奈的情況加入老烏龜—德川家康陣營,把自己主人豐臣秀吉辛辛苦建立的官僚體制及對屬下各大名外樣的制衡制度打散,石田自己身敗被殺實在是自作自受,最後竟然連累豐臣自家其心腹加藤家、福島家,宇喜多家相繼被德川家一一消滅浄盡實令豐臣秀吉死不瞑目!而本人始終覺得北政所寧寧在當中的影響力實在有限,她只不過是秀吉所漠視的糟糠之妻,小早川秀秋的反水主要是他自知自己的重要性在東軍比西軍大,所以才轉軚加入東軍取便宜,到最後小早川秀秋年年輕輕而暴亡除國而已!最後本人專業不是日本歷史,但暫時未見有任何日本史專家詳述,暫且在此獻醜,如文中若有什麼錯漏,請各專家多多指正並請大家見諒!
-
5 # 國寶272239781
不是一個地區的人,就跟劉備的蜀國一個道理,劉備蜀國有三夥勢力。豐臣秀吉手下掌權的就是近江和清州那幫老人,為了權利不和太正常了。不能全怪三成人品問題。他的算人格缺陷吧!
-
6 # 從前快
豐臣氏的分裂
1,秀吉的野望和現實的分裂。
日本國土不大,秀吉本人有開疆闢土之心,臣下又對封地有所求,故,秀吉的侵朝戰爭首先是為此打起。但秀吉低估了現實兩大危機,一是日本的國力和自己身邊的內患(諸多大的諸侯,德川,上杉,毛利,甚至前田氏等其實尾大不掉,秀吉在尚可壓制,豐臣政權並不穩固)。
2,秀吉善兵善外交,但不善政。
文治派和武功派最大的矛盾是爭寵爭功爭地,秀吉相比晚年意識到日本需要守成治世,結束紛亂戰國,所以重用文治派,石田為首五奉行確實都是此樣和平年代的幹臣能臣,但和一堆不懂文化的武功派丘八爺相遇,矛盾增多自然難免。秀吉還偏偏袒護文治派,沒有處理好這個問題,所以埋下什麼種子就結下了什麼果。(德川掌權後也遇到這樣的問題,但是在家康在世就已經完美解決了這個內部矛盾問題。簡而言之,繼承御三家,實權屬旗本,封地封物給外樣,且互相監視,幕府有最大實力,不斷透過役差等手段削弱蕃國)
3,更深的矛盾在於秀吉內部的派系。
秀吉在世時,秀吉的正室就和妾室有矛盾,石田一派其實忠於繼承秀吉大統的秀賴,也就是妾室這一方。而武功派諸人受正室(七人自小其實由寧寧和秀吉撫養長大,其中片桐且元后被任命為秀賴老師和監護,一直在妾室和秀賴身邊,立場模糊,不能算是武功派)影響更深。
4,德川的暗箱操作加速和激化了豐臣氏內部的矛盾。
家康在與謀臣本多正信運用了很多謀略激化分裂,例如聯姻,賞賜,包庇等等,而尤其對石田一派卻用懷柔,威脅,欺詐等手段,這種分化,就像張儀當年的說縱連橫的一般,這也是很大原因。
5,石田容不下的不是武功派,這點他比武功派諸將清醒,但他善徵不善兵,且政治手腕和格局也不如家康,加上自己性格上的一些缺陷,所以矛盾很多由他自己所致,這也是一點。
6,總結一下:
豐臣氏內部派系鬥爭的矛盾罪魁禍首我覺得首推秀吉。
其次是德川的一番政治操作。
其三是武功派的丘八爺和文治派的石田都格局不夠大,政治眼光和格局都受制於人,有心無力的文治派,有力無心的武功派最後讓德川家康漁翁得利。
其四,私怨和私利也是某些人的矛盾重心。例如藤堂高虎,是什麼都看清了自願投靠家康的。也例如大谷吉繼是因為和石田三成私交太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更有同為一家但私怨太深而不同路的吉川廣家和安國寺惠瓊。至於那位二十一歲的小早川繡球(秀秋),他我寧願看成一個不經事的孩子,幾聲炮響,就嚇掉了魂的人,稀裡糊塗就左右了決定戰國命運的關鍵戰役,不知道他算倒黴吶還算幸運?
回覆列表
我個人認為還是派閥啊,從根本來講也沒什麼深仇大恨,但是派閥這個東西你懂的啊!
當年織田信長還活著的時候派閥玩的這叫一個6,這玩意玩好了反正能形成良性競爭啊!
但是到了後期,尤其是秀吉領盒飯之後,石田三成我覺得算是秀吉陣營中比較出色的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道理也是那啥的啊!所以後面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