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3
回覆列表
  • 1 # 公子商君

    那麼劉備可能成為一個儒學家,

    畢竟他的老師是東漢大儒盧植,

    可能跟孔融還是玩得很好,

    畢竟都支援漢室,

    然後可能跟孔融一起被曹操幹掉!

    然後曹操統一天下。

    然後就接著魏晉南北朝了。

  • 2 # 始終先生

    如果劉備好讀書,或許會與曹操比肩,三國鼎立的持續時間會更長。

    劉備少時曾拜在大儒士盧植的門下進行學習,但當時的劉備並不喜歡學習,更喜歡跑馬賽犬音樂等“旁門左道”。沒有系統接受過儒家思想學習的劉備,對其後面的統治之路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年十五,母使行學,與同宗劉德然、遼西公孫瓚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盧植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

    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是倡導每個人:仁、義、禮、智、聖(信)、恕、忠、孝、悌。

    這樣的思想,教匯出來的人一定是愛好和平的。

    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之秋,每一個上位者要想達到自己的目的,戰爭是不可避免的手段。劉備雖為人寬厚,但要想光復漢室,必然也只能透過戰爭。但戰爭之後的統治手段,卻看出劉備沒有“上過學”的短板。

    如果說在初期,劉備因為沒有自己的地盤,才一直充當別人的打手。那在獲得荊州之後,劉備也並沒有妥善經營自己的地盤。

    我們先看一下從建安十三年(208年)到章武三年(223年)之間都發生了什麼事?

    建安十三年,孫劉聯盟於赤壁大敗曹操

    建安十四年,劉備徵荊州,得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

    建安十五年,劉備與周瑜爭奪江陵,周瑜病逝,劉備得江陵

    建安十六年,劉備率軍入蜀

    建安十七年,劉備、劉璋反目,劉備攻打涪城

    建安十八年,劉備率軍與張任、劉循膠著與雒城

    建安十九年,雒城戰結束,劉備直取成都,劉璋降。

    建安二十年,劉備與孫權用兵於荊州,後和解,遣張飛與曹軍張郃戰於瓦口

    建安二十三年,劉備舉國用兵於漢中。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漢中戰勝利,關羽發動襄樊之戰。

    章武元年至章武二年,劉備發動夷陵之戰,與東吳大將陸遜膠著於秭歸,隨後被陸遜大敗。

    章武三年,劉備病逝。

    看了上面的時間表,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就是劉備並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地方的主人,或者說他並沒有好好經營一個地方的想法。

    特別是在佔領了益州和荊州之後,此時是劉備勢力最大的時期。如果以儒家的思想,此時應該好好經營,積蓄實力,以待時機,這也符合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部署: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然而,劉備太急於求成了。他只跨有荊益,還沒開始內修政理,也沒等到真正的天下有變,就開始用兵漢中。這種完全不顧及自身實力,不顧及蜀地民生的嗜戰心態,應該是不符合儒家思想的。

    在經過漢中兩年膠著“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窘迫境地後,劉備依然沒有吸取其中的教訓,又馬上發動了夷陵之戰,敗光了蜀國的家底。

    反觀曹操、孫權,在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地盤後,首先著手的是經營、屯田等恢復經濟的政策。這可能就是接受過系統學習的差別。

    如果劉備在盧植門下的時候,可以抓住機會好好學習,那麼在佔領益州後,劉備很可能不會如此著急進軍漢中,而是養精蓄銳,以圖再進。即便未來的歷史走向不會有大的改變,但我相信,蜀國的命數會走的更長久一些。

  • 3 # 明後天

    劉備師從盧植本身就是一個事實,就是讀書絕對不少,只是劉備善於抓住機會,懂得審時度勢,發展自己的勢力,如果他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那麼劉備一定是個默默無聞的人,就算死了也只是滄海少一粟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有真愛多還是現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