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如旅春風
-
2 # 老夥計162720415
隆中對是孔明的戰略思路,做夢也想實現。但現實卻很不理想,關羽死劉備集團大傷元氣。孔明只能力不從心的走進攻就是防預戰略,使蜀國力大減沒了後力,哪有不敗之理。
-
3 # 爸爸沒故事
諸葛亮不能北伐成功的原因不是因為“隆中對”!
《隆中對》隆中對的精華就在於“待天下有變”。很多人認為曹魏的地盤壓倒性地最大,所以蜀和吳沒有機會,其實絕非如此。因為曹魏內部不穩。從曹操到曹丕到司馬家坐大,內亂不斷。而諸葛亮執政時期與魏吳的內部動盪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季漢內部基本沒有內亂。
諸葛亮的思路,就是先為不可勝,然後待敵之可勝。荊益兩州的天險只是表面,與劉備的所佔的“人和”、漢室復興的道義正統、諸葛亮逆天的政治能力結合起來,才成為了季漢“先為不可勝”的關鍵。諸葛亮為季漢設計的道路就是依仗天險而實現內部團結,使得季漢成為一塊沒有破綻的鋼鐵,進而牢牢佔據主動。然後“待天下有變”,當他的對手因為內部的先天不足而動亂不斷、破綻百出的時候,不斷進擊。
這世上用團結去進攻不團結,用整齊劃一進攻內部掣肘不斷,往往能夠以弱勝強,變弱為強。那些認為魏與漢的地盤和實力對比決定了魏必勝而漢事不可為的,不妨想想,1946年的國共兩黨的地盤和實力對比又如何呢?
隆中對是一個戰略眼光極其高超的謀劃,其最高明之處還不是對荊益兩州的地緣政治眼光,而是基於“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的對主動權和“勢”的深刻理解。季漢最終的失敗,絕不是必然,而是太多偶然的結果。而看著季漢滅亡之前、之後的魏與晉內部無所不用其極的、最終把整個中國拖入深淵的內亂,只能扼腕長嘆世無諸葛武侯,遂使小子得志!
諸葛亮不能北伐成功的原因第一次北伐,當時趙雲還在,諸葛亮手下文臣武將極多,南方孟獲又歸順朝廷,諸葛亮沒有內憂,就以趙雲,鄧芝作為北伐先鋒,斬了韓德父子三人,諸葛亮兩軍陣前罵死魏國司徒王郎,天水收服姜維,上圭,安定等處都望風歸降。大軍逼近長安。又有上庸孟達準備背叛魏國,可以說,諸葛亮這一仗,是北伐中成功機率最大的一次。 可是,上庸孟達反叛計謀被司馬看破,反叛失敗,諸葛亮又錯派馬謖守街廳,最後不得不自己在西城用“空城計”。諸葛亮的第一次失敗,主要就是自己錯用人,和孟達舉事不利。這兩個問題。
第二次北伐,主要是因為糧草不濟,李嚴撒謊,籌集糧草不當,造成軍隊缺糧而導致北伐失敗。後來,李嚴被廢為庶人。
第三次北伐,第四次北伐,主要都是糧草的問題。
第五次北伐,此時,屬國內部開始動搖,宦官開始釀禍,第五次北伐,諸葛亮幾次用計謀都戰勝司馬懿,後來蜀國大軍,逼近渭水(今天陝西的母親河,渭河),直搗長安。可是,後主劉禪聽信讒言,詔回大軍。諸葛亮因為內政的原因,失去了第二次最好的機會。
第六次北伐,火燒上方谷,計謀都已經實施的很順利,眼看就要把司馬懿父子三人活活燒死在火中,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天突然下起大雨,把火澆滅,救了司馬父子。(後人說,是老天要滅魏國,所以要留下司馬昭)。又加上,東線諸葛謹不敵曹睿,東吳兵敗,不能和蜀國夾擊魏國。諸葛亮氣上心頭,舊病復發,鬱鬱而終。病勢於五丈原,享年54歲。
-
4 # 歷史春秋網
對於“隆中對”,既有肯定的地方,又有否定的地方。諸葛亮不是一員大將,而是一名軍事戰略家。《隆中對》對當時天下大勢分析的很對,如分析曹操與袁紹,“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分析孫權,“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分析劉璋與張魯,“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都非常到位,事實上歷史的走向,也正是按諸葛亮所說。但三國形成後,諸葛亮的分析就是戰略性失誤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第一,天下沒有發生大的變化,曹魏政權和孫吳政權都很穩定;第二、荊州因為關羽破壞了“孫聯東吳、北拒曹操”的戰略方針失去了,上將關羽也因此喪命,劉備為給關羽報仇不拒曹反而伐吳,大敗命終;第三、蜀漢是三國中最弱的一個國家,戰略上沒有集中兵力消滅敵人,卻“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毛澤東)。所以說,諸葛亮北伐不能成功,其誤在《隆中對》,是有三分道理的。司馬懿評價諸葛亮北伐,“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最後諸葛亮屯兵五丈原時,還未交戰,司馬懿已料其必敗,事實果然。
回覆列表
諸葛亮北伐失敗的有很多綜合原因。
一、諸葛亮生性謹慎,北伐的時候諸葛亮一直在想哪裡有埋伏,那條路不能走。
二、對手司馬懿,司馬懿比諸葛亮還謹慎,怎麼喊都不出來。送女人衣服給司馬懿,司馬懿反正就是不出來。
三、正因為諸葛亮謹慎,魏延建議偷襲子午谷,諸葛亮沒有采納,錯過了一個機會。
四、兩國軍事實力懸殊太大,諸葛亮是舉蜀國全部兵力,司馬懿帶領的只是魏國的一支方面軍。
五、用人不對,把馬謖派守街亭,因為馬謖的驕傲自大,失了街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