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冷憧

    扳指其實是一種護手的工具。經常帶於握弓之手,這樣,鵰翎箭在飛出的一剎那正好從握弓之手的拇指處飛出,而扳指起到了護手的作用。但到後期原先的功用逐漸弱化,其演變為一種裝飾品。

    扳指到了滿清才被大家所熟知。滿族人最早的扳指是鹿的骨頭做的 戴在左手拇指上 拉弓射箭的時候可以防止快速的箭擦傷手指,到後來不打仗了 漸漸有了玉石和金銀等貴重材料做的扳指 象徵權勢地位,也體現滿洲貴族尚武精神 到了後期純為裝飾 皇帝有時候賞賜有軍功的武將 也會賞扳指 純粹的文臣是不帶的。

    扳指中的極品自然是皇帝的御用之物,無論身份、材質、工藝、紋飾,均登峰造極。從多爾袞進關到順治皇帝初步立足中原,再到康雍乾三朝盛世,皇帝御用的扳指兒都是有著嚴格的慣例和規定。清宮造辦處先是依皇帝諭旨讓玉作、牙作等專業機構按照皇帝的意願和喜好做出上用紋樣,再經皇帝本人修改確認後方可製作。

    那為什麼現在很少人戴了呢?

    因為現在這個社會說的是人權至上,不再是古代那種君權至上,也沒有必要從扳指上表明自己的身份地位高,就算是喜歡,也是私底下玩,而不會在公共場合拿出來張揚!

    另外,扳指比較大,戴在手上極為不方便,而且也能很容易丟失,所以現在幾乎很少人再戴了!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現在戴扳指已經沒有任何實用價值了,而剩下裝飾作用也已經由金銀鑽表等飾物所代替。

  • 2 # 雷達不用電

    扳指,古稱韘(射),這東西在婦好墓就曾經出土過實物。韘的作用是開弓射箭時帶在拇指上勾弦用的。以鹿角材料為最佳,可以吸汗防滑防臭。其實扳指這個詞嚴格來說是特指滿清武士所使用這種圓柱體樣式的。

    和我們日常見到的文扳指相比,武扳指在細節上有不同。首先它的孔不是標準的圓柱形的,而是根據每個人的拇指粗細進行定製,是不能隨便換的。其次扳指的上下兩邊不是平面。而是一面突出一面凹陷,以防止扳指把面板擠壓造成瘀傷。最後據說這種樣式的扳指可以和清兵的方形刀柄配合,持刀時不需要脫扳指。這點不知道對不對,有大神來指教下。

    至於現在為什麼沒人帶嘛,因為我大清亡了啊。

  • 3 # 農民看笑話

    扳指最早是射箭用的輔具,用紅繩綁在一起,纏繞好幾圈,綁在手腕或者其他手部位的一個工具,經滿清流傳至今,滿清以後扳指作為一個團體或者幫派的信物,代表某種權利的象徵所在,所以扳指慢慢退出的原因是因為近幾年的炒作而已

  • 4 # k2d2

    古人用拇指拉弓弦,扳指套在拇指上作為拉弓時勾住弓弦的輔助工具.材料基本是牛角,鹿角,皮這類,專門打磨以適合自己的手型.弓箭的演變數千年,基本上武將軍士都會有扳指,戰時套上,平時摘下隨身攜帶. 特別是作為遊牧民族的滿族人更擅長騎馬射箭,扳指幾乎從不離手.到了清朝這幫王爺公子哥基本上都不射箭不打戰了.扳指失去了實際意義慢慢變成了象徵性,造型也變成沒有實戰意義的圓筒狀,材料變成裝飾品的玉材料. 所以玉扳指基本算是收藏品,實戰扳指是軍事配件,兩碼事.

    還有封面這個射箭方式都是錯的一塌糊塗,射箭有兩種方式,基本上就是亞洲和歐洲的區別.

    真正的地中海的撒放方式,三個手指拉弦(食指中指無名指),箭搭弓左邊(自己模擬下右手拉弓三個手指鬆開這個過程,手指是向左邊彈開的,所以箭會右偏斜,所以必須架在弓的左邊靠弓身修正這個偏斜,所以每次上箭都要先把箭插入弓的左側,把箭尾槽插入弓弦再拉弓,效率很低,別被好萊塢電影看起來那麼行雲流水的瀟灑的動作騙了,那是耍帥節目效果,箭都是特效模擬射出的),而且因為歐洲弓都是單木頭製成,彈性差,只能體積做很大,所以可以用三個手指撒放也不影響箭的準確性.

    而中國古代歷來都是蒙古式撒放,右手拇指勾住弓弦,其他手指包住拇指,因為拇指是向右彈開發射,自己模擬下這個動作.拉弓可以拉到耳後甚至更遠所以發射起來威力更大,這都是地中海撒放手勢無法做到的.而且這種撒放是向左偏斜,所以箭直接搭上弓的右邊就能射,效率高出不是一點點,有經驗的弓箭手右手可以同時拿幾根箭幾秒之內依次射出,這才是真正的搭弓就射.加上中國的弓是複合弓,用牛角,魚膠,木板等材料做出來的複合反曲弓,體積小威力大,還可以在騎馬時使用,這就是為什麼弓騎兵幾乎是亞洲特色,和弓的設計有關.加上單個拇指的拉弓夾角小,拉距遠,射速高,這都是當時歐洲蠻夷羨慕嫉妒恨的黑科技.不要小看古代中國的科技樹.還有弩這種黑科技沒說呢.

    起碼不看廣告看療效,匈奴人被漢人打跑.逃到歐洲都是找不到對手的狀態.起碼單憑弓這一點,技術層面,戰術應用都不是一個級別的.當時的歐洲人的拉弓方式註定他們不需要扳指,他們是帶手套保護手指的.所以扳指屬於亞洲特有,當時這些科技樹的專業配件. 只是我們現代人都被古玩城裡各種清朝中後期各種小阿哥的裝飾性的圓筒和田玉扳指給迷惑了而忽略了真正的扳指.

  • 5 # 無殤副牌

    因為以前人做衣服,常用的縫紉用品,一般為鐵製或銅製。箍形,上面佈滿小坑,一般套在中指用來頂針尾,以免傷手,而且能頂著針尾使手指更易發力,用來穿透衣物。頂針亦可叫推杆、鑲針、中針、託針等,有時候車床用的頂尖也被叫做頂針。現在不做了,基本上也沒人帶了

  • 6 # 中華弓箭

    首先說明,扳指並不是裝飾品!不是裝飾品,而是射箭用的!直到清朝的時候才開始作為裝飾品

    扳指的起源

    扳指是一種護手的工具,帶於勾弦的手指,用以扣住弓弦。同時,在放箭時,也可以防止急速回抽的弓弦擦傷手指。古人亦稱為“機”,意義類似於“扳機”,表示扳指的作用相當於扳機。扳指的前身叫做韘(shè),古代又稱為“決”或“夬”,勾弦之用。

    扳指

    在中國扳指初見於商代,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就十分流行使用扳指了。目前為止,發現最早的扳指(韘)是商代婦好墓中的玉夬。

    早期的扳指——玉夬

    隨著時代的發展,扳指也形狀也在演變,不過在很多人看來,婦好墓中的扳指形制依舊是目前為止最好用的,目前這種扳指被稱為婦好扳指,可見古人的智慧。

    圖為仿製的婦好扳指,左下為鹿皮材質

    扳指的前身叫做韘(音she) 《說文》曰“韘,射也”,說明此器為騎射之具。韘最早出現在《詩經》當中,《國風·衛風·芄蘭》中有:

    芄蘭之葉,童子佩韘。雖則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古代射箭為六藝之一,因此童子佩韘也是一種傳統,童子力能開弓就佩韘,這是一種從兒童到成人的標誌。

    從商代到明朝,扳指一直是作為實用性的工具存在,不過在材料上也呈現出多元化,玉、骨、皮等都是扳指的材料。

    玉扳指

    現代材質的扳指

    從工具到首飾

    扳指作為裝飾品的存在,是直到清朝才有的。作為半奴隸制度的部落民族,滿清習於狩獵和弓馬。

    射箭作為冷兵器時代重要的個人軍事技能受到極大重視,因此清朝軍事力量的核心武裝——八旗——對此物甚為重視,幾乎人手一枚,因而成習。初時因重實用,大小扳指皆選韌澀材質製作,寬窄肥瘦不一,因人而異,以便套帶。入關以後,舉天下以奉養八旗,不勞而獲,待遇優厚,八旗風氣日漸奢靡,扳指這種軍事器械漸漸成為一種極為時髦的飾品,八旗子弟爭相以貴重材質製作扳指,相互攀比炫耀。最終,形成了上自皇帝與王公大臣,下至滿蒙各旗子弟,以及附庸風雅的富商巨賈,雖尊卑不同而皆喜佩戴的風氣。

    在網上搜到的扳指,幾乎都是裝飾用扳指

    滿族人入關後,大量貴族子弟不再習武,卻仍然配戴扳指,由於炫富的需要,扳指的質地亦由原來的鹿角、發展為犀角、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碧璽等名貴滑潤的原料。不過,扳指也有森嚴的等級制度,扳指中的極品,自然是皇帝的御用之物。

    另外,由於乾隆等皇帝對扳指的推崇,配戴扳指之風更盛。

    據傳為乾隆玉扳指

    不過,隨著冷兵器時代的結束,扳指作為裝飾的風氣也慢慢減弱,到了近現代,扳指只能是收藏品了。

    扳指的用途——勾弦

    扳指最早的名字就是勾弦,用於射箭。現在的射箭手式中,主要有地中海式和蒙古式,其中,東風傳統的為蒙古式。在蒙古式射箭中,以大拇指勾弦,扳指主要是為了保護手指。

    下圖為扳指的使用方法:

    不同種類扳指的勾弦方法

    扳指使用圖解

  • 7 # 慶霞時裝

    古人都善騎射,今天的人都喜歡開小車,騎馬射箭必須用扳指,現在人都開轎車,帶扳指費勁,所以大家都不帶了,但是奇葩人物可能會帶。

  • 8 # 文玩講堂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扳指的作用:

    作為一個尚武民族,征戰沙場、拉弓射箭是他們最多的工作,為保護手指而佩戴扳指,人們最早的扳指是鹿的骨頭做的,戴在右手拇指上拉弓射箭的時候可以防止快速的箭擦傷手指。

    到後來不打仗了,漸漸有了玉石和金銀等貴重材料做的扳指象徵權勢地位,也體現滿洲貴族尚武精神,到了後期純為裝飾,皇帝有時候賞賜有軍功的武將也會賞扳指,純粹的文臣是不帶的 。

    扳指是一種護手的工具,帶於勾弦的手指用以扣住弓弦。同時,在放箭時也可以防止急速回抽的弓弦擦傷手指。古人亦稱為“機”,意義類似於“扳機”,表示扳指的作用相當於扳機。韘初見於商代(公元前17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在春秋、戰國(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的時候就十分流行使用扳指了。

    由於炫富的需要,扳指的質地亦由原來的犀角、駝骨發展為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碧璽等名貴滑潤的原料。

    普通旗人佩戴的扳指,以白玉磨製者為最多。貴族扳指以翡翠質者為上選,其色渾澄不一且花斑各異,碧綠而清澈如水者價值連城,非貴胄而不敢輕易佩帶。以其大小厚薄論,又有文武之分,武扳指多素面,文扳指多於外壁精鑄詩句或花紋。

    至於戒指,又名“約指”,俗稱“鎦子”。八旗子弟有其友朋之投契者,於戒指一物,多有用其表示團結精神,彼此各戴一枚,皆鑄有“二人平心”之字樣,夫妻間亦有借用此種戒指以表示心地無二者。後漢族人士亦多效此風。

    幾千年來,扳指的形制出現過很多種樣式。最為主要的,是坡形扳指和桶形扳指。坡形扳指出現較早,最早還有弦槽,後來取消。在中國,坡形扳指一直使用到明代。

    國外則突厥、土耳其、南韓至今仍在使用。期間,各種式樣的扳指都有存在。蒙古與清朝,則主要使用桶形扳指。傳統的漢族扳指兒與滿族、蒙古族的扳指略有區別:漢族扳指兒從側面觀是梯形,即一邊高一邊低,而蒙古族、滿族的扳指兒一般為圓柱體。

    據考證,桶形扳指主要出土於14世紀以後。17世紀以後,滿族將扳指發展為首飾。

    意義:

    按戒指之意義,戴於指上,含有警戒之告示,其上鐫有“戒菸”、“戒酒”、“戒色”之字樣。

    凡勸人戒菸戒酒戒色者,聚資為之鐫一戒指贈之。八旗子弟最普通之戒指,多鐫有自己的姓名,此風歷久不混。

    “扳指”的寫法,歷來有很多種,比如“扳指”、“板指”、或者“班指”。這造成了很多疑惑。但是實際上,這些都是同音詞,不詳內情者會認為這是外來語音翻譯的時的必然問題。但是實際上,還是“扳指”二字更名副其實。

    因為扳指的作用主要就相當於“扳機”。明代將領戚繼光,曾經明確以“機”作為扳指的稱呼。因為扳指的效用,與古代弩機的作用是相似的。二者都是扣弦,積蓄弓體的力量,而後解脫弓(弩)弦,發射箭枝。

    作為從半奴隸制部落起家建立的王朝,有清一代,等級制度極其森嚴扳指兒雖小,卻也受到森嚴等級制約。翡翠、瑪瑙、珊瑚等名貴材料製作的扳指兒非王公貴族,一般人是不能隨意佩戴的。滿族貴族扳指兒以翡翠材料製作者為首選,其色澤澄渾不一,而且花飾斑紋各異,比率而清澈如水者價值連城,非皇室貴胄不敢輕易佩戴。

    御用扳指

    扳指佩戴等級森嚴,那麼,扳指兒中的極品,自然是皇帝的御用之物。無論身份、材質、工藝、紋飾,均登峰造極。從多爾袞進關到順治皇帝初步立足中原,再到康雍乾三朝,皇帝御用的扳指兒都是有著嚴格的慣例和規定。

    清宮造辦處先是依皇帝諭旨讓玉作、牙作等專業機構按照皇帝的意願和喜好做出上用紋樣,再經皇帝本人修改確認後方可製作。為製造一個合用的扳指,乾隆皇帝可以在外出避暑之時,連續七次來回傳遞命令以及扳指實物,要求工匠修改。御用扳指兒上面,經常有御題詩、詩意畫和宮廷專用紋飾等帶有濃厚人文氣象的雕刻。

    這類扳指兒是當時技藝最高工匠的傾心之作,也是當時宮廷文化和皇帝本人氣質愛好、文化理想和審美品位的集中表現。不過,這一類的扳指兒兒數量十分有限。

    御賜扳指

    對於很多各地高階官員、附屬國進貢或宮廷在江南定做的扳指,皇帝往往不是自己戴,而是賞賜給高官、寵臣、皇室宗親,比如乾隆皇帝就會把此類扳指兒賞賜給在平定回部和大小金川等戰役中得勝回朝的將領。

    消亡首飾

    扳指作為首飾,一度接近消亡。一個重要原因是它不方便。更為重要的原因是,清代晚期以後,熱兵器逐漸取代冷兵器。懼怕異族民眾掌握先進武器影響統治、堅持 “滿語騎射”的清王朝最終沒有能夠擋住歷史潮流,於是,作為滿蒙八旗首飾的扳指僅僅存在了百年左右。由於作為首飾時,扳指僅僅是一種玩物,因此常被以輕蔑的語氣稱作“扳指兒”。

    保養心得

    現如今,即便有人買到了可心的扳指兒,也沒有幾個人懂得如何去把玩、呵護。用慣了腕錶和領帶的時尚先生們未必懂得老物件兒中養護的道理。扳指原本使用犀牛角、獸骨製作。但是,八旗子弟使用扳指大多隻是用來炫富,這些較硬的材料十分“克手”,有明顯的磨手感覺。

    因此,八旗子弟便對扳指兒的製作工藝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扳指表面必須十分光滑,筒狀內部接觸手指部分以不“克手”(即“光滑柔順”)為準。不使用時,常要雙手反覆搓磨,使製作時肉眼不可見的“毛刺”透過手的“摸”、“搓”逐漸達到光滑,即類似現代製作工藝的打磨拋光工序。

    養護方法

    根據不同的材質,就有不同的扳指兒護養方法。比如象牙扳指一般有槽痕,所以要經常擦拭槽痕中的汙漬,但多用上好的皮毛。象牙製品一般會在五六十年後開裂,所以很少用水來清洗,而是多用胭脂(純天然製作)和酒糟來清洗,不僅有很好的清潔消毒功效,而且還也不會出現水中雜質浸入象牙內形成漬斑的情況。

    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為象牙扳指兒製作一個紫檀木的內膽,因紫檀木略有淡香且能吸水分,與象牙可以達到互為護養的功效。玉質、翡翠扳指兒的保養基本就和玉鐲的保養差不多,在把玩時用指肚之肉來打磨扳指。

    其他扳指

    除了御用和御賜扳指兒外,扳指兒中的“探花”要數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皇家宗室為自己定做的,其上往往會刻有宗室本人的私印。親王賞賜家奴、下屬或饋贈親友的扳指兒,也屬此等之列。

    清代等級極其森嚴,即便是親王也不能逾制,所以也就很少在上面題詩刻畫,其工藝和材質也不敢擅越皇帝的喜好,價值自然也就略遜一籌。接下來,則依次是大將軍王、撫遠大將軍及其同僚下屬諸將軍扳指兒賀壽用扳指兒、嫁妝扳指兒、紀念或占卜扳指兒、商用扳指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讓孩子在支教期間更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