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碧月羞光賤
-
2 # 雲中曜
其實崇禎有南遷的打算,但是朝內有大臣反對,認為流寇打不下北京,不能學南宋,甚至連先送太子到南京都被大臣否決了。加上有祖訓,還有明朝一貫的輿論方向,最後就沒走。最後沒想到北京幾日就破城,想跑也跑不了。
-
3 # 愛看愛思考
是崇禎皇帝自己想找死嘛?答案是否定的!關鍵是有一幫誓死不從的文臣,他們成功的阻止了崇禎皇帝的南遷計劃。大明朝的倒閉,與這些文臣有莫大的關係。對付農民起義軍他們不行,對付滿清政府就更加無能咯但是,對付崇禎皇帝他們很能幹。好事辦不了,但是要壞事?他精通著呢!崇禎皇帝最後吊死景山也是他們的功績。
-
4 # 國史記聞
南宋與金對峙
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兩個名為“大金”的政權,分別是兩宋時期在北方興起的金朝和明朝弄起在北方興起的“後金”。這兩個政權雖然相隔數百年,但是也有很多相似之處,其中最大的相同點就是都曾經大舉南下,對當時的中原王朝造成巨大威脅。金朝曾經發動靖康之變滅亡了北宋,後金入關之後統一了全國。但是北宋滅亡後南宋卻支撐了150年,而明朝滅亡後僅僅存在了十幾年。那麼,明朝後期為何沒有向宋朝學習,進行議和或者遷都呢?
議和計劃明朝版圖
其實,明朝崇禎皇帝面臨著巨大的內憂外患,曾經有過議和的計劃,並且付諸行動。在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二月,洪承疇和祖大壽先後向清朝(後金已於1636年改稱大清)投降,五月張獻忠攻克廬州,七月開封告急。此時,崇禎皇帝與兵部尚書陳新甲進行秘密商議,決定派使者前往遼東,與清軍議和。
計劃流產明朝末年的農民起義
當時的清朝雖然有囊括四海之志,但對自己的實力也很清楚,他們根本就沒有與大明進行決戰的能力,現在不如答應議和,一方面能夠鞏固自己對遼東的統治,一方面可以休養生息,準備最終的決戰。於是,明清雙方對於這次議和基本上已經達成了共識,就等最終拍板了。可惜一次極為巧合的事件(國史君(國史通論)在《明朝不是亡於內憂外患,而是亡於正直計程車大夫階級!》一文中有過詳述),讓這個密謀傳入了第三個人以及第一百個人的耳朵中,朝廷百官立即就炸了鍋,義正言辭地反對議和計劃。最終,站在道德制高點計程車大夫階級贏得了勝利,崇禎被迫放棄議和。
遷都計劃努爾哈赤畫像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左中允李明睿曾經給崇禎上書,請求儘快放棄北京南遷,當時的崇禎也早就有了遷都的計劃,但依然是礙於士大夫的反對,他對李明睿說:“汝意與朕合,但外邊諸臣不從,奈何?”而李明睿回答:“天命微密,當內斷聖心,勿致噬臍之憂。”意思很明確,大臣反對是大臣的事,而天子應該有自己的決斷!在三月初四,崇禎正式在朝堂上說:“李明睿有疏勸朕南遷。國君死於社稷,聯將何往?又功朕教太子先往南京,諸卿以為如何?”而朝臣的回答是:“不殺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不殺李明睿,何以治天下!”最終,崇禎還是放棄了遷都的計劃。
清軍入關後的形勢
與南宋相比,宋朝是亡國之後,由“漏網之魚”康王趙構在北方建立的政權,並且在張俊的建議下南渡長江,另起爐灶;而明朝此前並未遭受亡國之痛,所以遷都、議和之事的確難以實行。但明朝滅亡的內在原因,一方面是士大夫誤國,一方面則是崇禎的猶豫不定。
-
5 # 風雲壹號77765
崇禎就是屬於既要當婊子,又想立牌坊那種人,再加上其用人必疑,疑人要用的用人原則,能留個全屍真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
6 # 老郭雜談
輿論壓力大.他剛起了這念頭,還沒行動。一幫人就堵到門口罵死他。這也不是第一回出這種事了。明明有很多挽回局面的機會。只要不符合當時的輿論。只能放棄。最後走到死衚衕
-
7 # 丁姑娘講歷史
一、南遷也看時候,當時都圍城了再說南遷,那就晚了。
二、崇禎之前有南遷之意,但是好面子惜名聲,非要大臣先提出來南遷,大臣提出來後,有人反對,他又拿不定注意,退縮了。
總之,當斷不斷必受其亂,這和崇禎性格有關。
-
8 # 書劍漂零
崇禎南遷能解決什麼問題?
崇禎十七年三月寧武關戰後,到北京城,四五百公里,未遇一戰,幾路人馬勤王,除了不戰而降的唐通,其他人都沒來,說明了崇禎的話沒人聽了,
崇禎南遷之後,南明的那些將領會聽話?
回覆列表
崇禎十六年正月,李自成部克襄陽、荊州、德安、承天等府,張獻忠部陷蘄州,明將左良玉逃至安徽池州。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一日,大同失陷,北京危急,初四日,朱由檢任吳三桂為平西伯,飛檄三桂入衛京師,起用吳襄提督京營。
六日,李自成陷宣府,太監杜勳投降,十五日,大學士李建泰投降,李自成部開始包圍北京,明王朝面臨滅頂之災。太監曹化淳說:“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
明軍在與農民起義軍和清軍的兩線戰鬥中,屢戰屢敗,已完全喪失戰鬥力。三月十七日,農民起義軍圍攻京城。十八日晚,朱由檢與貼身太監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稱萬壽山,今北京景山),遠望著城外和彰義門一帶的連天烽火,只是哀聲長嘆,徘徊無語。李自成軍攻入北京。太監王廉急告皇帝,朱由檢在宮中飲酒長嘆:“苦我民爾!”太監張殷勸皇帝投降,被一劍刺死。朱由檢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勳戚周奎、田弘遇家。回宮後寫下詔書,命成國公朱純臣統領諸軍和輔助太子朱慈烺。又命周皇后、袁貴妃和3個兒子入宮,簡單叮囑了兒子們幾句,命太監將他們分別送往外戚家避藏。他又哭著對周皇后說:“你是國母,理應殉國。”周皇后也哭著說:“妾跟從你18年,陛下沒有聽過妾一句話,以致有今日。現在陛下命妾死,妾怎麼敢不死?”說完解帶自縊而亡。朱由檢轉身對袁貴妃說:“你也隨皇后去吧!”袁貴妃哭著拜別,也自縊。朱由檢又召來15歲的長平公主,流著淚說:“你為什麼要降生到帝王家來啊!”說完左袖遮臉,右手拔出刀來砍中了她的左臂,接著又砍傷她的右肩,她昏死了過去。
同時也揮劍刺死了自己年僅六歲的麼女—昭仁公主。朱由檢又砍死了妃嬪數人,並命令左右去催懿安張皇后自盡。懿安張皇后隔簾對朱由檢拜了幾拜,自縊身亡。十九日凌晨,李自成起義軍從彰義門殺入北京城。然後朱由檢手執三眼槍與數十名太監騎馬出東華門,被亂箭所阻,再跑到齊化門(朝陽門),成國公朱純臣閉門不納,後轉向安定門,此地守軍已經星散,大門深鎖,太監以利斧亦無法劈開。三月十九日拂曉,大火四起,重返皇宮,城外已經是火光映天。此時天色將明,朱由檢在前殿鳴鐘召集百官,卻無一人前來,朱由檢說:“諸臣誤朕也,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於此。”最後在景山歪脖樹上自縊身亡,死時光著左腳,右腳穿著一隻紅鞋。時年33歲。身邊僅有提督太監王承恩陪同。
上吊死前於藍色袍服上大書:“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我的見解:並不是不想逃,而是逃不掉!再者李自成圍困京師北京不到一月,誰也沒想到京師竟然陷落的如此之快,實乃北京城中瘟疫疾病肆虐,軍心不穩,軍隊喪失戰鬥力,再加上無良將和死守之臣。所以倉促之下無法南逃!如你假說,遷都南京。李自成在北京也待不長久,因為有吳三桂的三萬關寧鐵騎。像李自成、張獻忠流寇之流,手下既無大將又無良臣,實難守得天下!而清軍也未必能入關,就算入關也僅十萬之眾,明為正朔,估計會像檀淵之盟一樣休兵和解!崇禎既亡,他的四個兒子在南方前後建立的四個政權,比起宋高宗時情況不知好了多少。可惜少了像中興四將這樣的忠臣良將,左良玉手下有十萬之眾,見清軍南下,一仗沒打已然降清。明怎能不滅!
最後來說說為什麼崇禎不南遷的原因吧,是因為言官黃道周罵他了,而且還不讓他把太子送到南京。最後這個黃道周還組了扁擔軍救國,明朝末年文人都是些智商低的玩意。由於崇禎本身就是個勤奮耿直的皇帝,所以被黃道周激昂陳辭以後,就此打消了南遷的念頭。雖然後後來危難關頭崇禎後悔過,但已經無濟於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