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常識客棧店小二

    我個人則認為逆境更有利於人的成長,有這麼一句話"自古英雄出少年",雖然英雄不問出處,但英雄的產生是隨便的嗎?當然不是,黃鐳射,丘少雲等革命英雄,哪個不是出生入死,在逆境中換來現在的幸福,換言之,如果沒有逆境的襯托順境的到來也是一場必然的噩夢。傷仲永大家應該並不陌生吧,它可謂是順境在前,從小作詩就勝人一籌,天資聰慧,可是呢,最後不還是"泯然眾人矣"了嗎,他的例子又何嘗不引起人們的重視!

    當今社會雖然衣食暫且不愁,可我們要隨時面臨社會帶來的壓力和競爭,試問,"競爭"是不是逆境呢?耶和華是在條件極其差的環境下出生的,但就是這樣,他才能瞭解人民痛苦,排憂解難,再讓我們復古來分析一下,三國鼎立犧牲了多少人,你爭我奪才有了江山,這又是不是逆境呢。

    當然順境也曾留下過好的回憶,但結果往往不盡人意.如<<紅樓夢>>裡的大觀圓,小姐,丫鬟不計其數,整個園子也家財萬貫.可謂"順"到極點,又誰能知最後不還是照樣慘不忍睹。

    種種情況表明,事物的好壞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結果,如果少了其中一個過程,那麼人類也將不能繼續生存,所以逆境更能磨練人的意志。

  • 2 # 餘老師小課堂

    我覺得環境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更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人的發展與身處的環境息息相關,社會環境、生活環境、人文環境等對學生個性品質的培養、行為習慣的形成都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為了讓學生努力學習、健康成長,我們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環境和成長環境,趨利避害,利用、創設與最佳化環境資源。主要一下三點:

    一、利用優美的大自然環境,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這樣一句話:“大自然是教育的有利手段之一,不採取這種手段,即使是最細心的教育,也是枯燥無味、片面而不能引人入勝的。”大自然就是知識的大課堂,它教給學生最真實樸素的知識,並促使學生產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情感。教師帶領學生走到大自然中,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認識動物、植物、山川河流,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每年Sunny明媚的春天,我都領著學生深入田間地頭看最早開放的迎春花,欣賞從土裡鑽出來的嫩嫩的綠草,觀察池塘裡的小蝌蚪……夏天氣溫會變得悶熱,大自然也換上了新裝,我帶學生到野外聽那清脆悅耳的蛙鳴,以及夏蟬“知了……”的歡叫,這時的大自然簡直成了一個露天的音樂廣場!學生置身於這樣的環境,享受著這大自然的聲音,接受大自然這位“老師”的薰陶,接受了大自然的洗禮,養成熱情、淳樸的品質,激發生活的熱情。秋季,我讓學生到田野感受瓜果遍地、香氣飄飄的秋的韻味,讓學生參與到農民的勞作中,讓他們感受豐收的喜悅,瞭解豐富的物質生活必須經過艱辛的勞作,認識到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還讓學生幫助農民勞作,增強生活體驗。冬季寒風刺骨,教師可以利用這樣的環境,讓學生外出玩耍、鍛鍊,錘鍊他們的意志。

    二、利用艱苦的生活環境,培養學生自強不息的個性 艱苦學習的性格。

    艱苦的環境不僅能磨練人,而且能造就人,教師適當利用或創設艱苦的環境,能讓學生得到更為有利的發展。

    一些生活在農村、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很小就得經受難以想象的磨難,學會超出自己年齡的事務,甚至小小年紀就要擔負起對一個家庭的責任。對於這些學生,我常給他們講莎士比亞、道爾頓、司馬遷等不畏艱苦的歷史名人的故事:“英國作家、詩人莎士比亞成名前替人看管馬匹、打雜工,但他不因身處逆境而怨天尤人,而是一有空閒便從劇院的門縫和小孔裡偷看戲臺上的演出,憑著這種執著的‘偷學’精神,他終於使自己聞名於世……”我透過給他們講述這些名人的事蹟,鼓勵他們戰勝生活的磨難,自信而堅強地成長。

    我常表揚班上自強不息的貧困學生,一方面讓貧困學生更自信,另一方面也讓家境比較優越的學生懂得關愛別人、懂得感恩。我班有名學生叫陳東(化名),他父母雙盲,為了解決全家的生活問題,年紀小小的他學會了種菜、煮飯、做針線活,還學會了到山上打獵拿去換錢,解決自家的生活困難,學會了照顧父母的每一天的生活。我專門開班會誇他能幹、懂事,讚揚他有著同齡人沒有的堅強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在班會上,很多學生受到感染,表示要向陳東同學學習。

    我還常創造機會讓學生體驗艱苦的生活,如每一年組織少先隊活動,帶領學生到條件相對艱苦的農村,或者採用互換環境的辦法,讓條件好的同學到條件差的家庭裡去體驗,從而培養他們的生活能力與思想品質。

    三、關注學生的家庭環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關鍵場所,家庭環境對學生是否愛學習、能否成才具有關鍵性作用。

    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接觸到了這樣或那樣的後進生,縱觀這些學生,大部分出問題都與其家庭環境有關。他們有的家庭是單親家庭,有的是重組家庭,這樣的家庭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對於這樣的學生,教師要多關注其生活,多與其父母溝通交流,提醒其父母多關心孩子。我曾教過這樣一個女孩,她的爸爸媽媽離婚了,各自又重組了自己的家庭,女孩和爸爸一起生活,但是她爸爸很少管她,繼母對她也缺乏關心,久而久之,她產生了負面情緒,不與同學交往,甚至還產生了自殺的想法。我對她進行了多次心理疏導,漸漸情況有所好轉。她內心渴望被父親、母親關注,曾在作文中傾述自己的悲傷與無奈。我將她的作文發給她的爸爸媽媽閱讀,讓她的爸爸媽媽關心孩子,彌補孩子內心的傷痕。經過多次真誠的溝通,她的父母終於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利用恰當的時機與孩子交流,並適時送上關心。一段時間後,這名女孩變得開朗起來。可見,家庭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很大,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父母的溝通,加強家校合作。

    俗話說,環境能培養人,也能毀了人。我們的生活環境從大的方面來說比較好,對學生的成長有著促進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因素,給學生的成長造成了阻礙。教師只有利用好環境資源,關注學生的成長環境,才能讓學生茁壯成長。才能讓孩子學習更好!

  • 3 # 海鄰里圖書館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王小波先生曾經在一篇雜文裡做過類似的論證:

    假如有一位盲人,視覺器官實際上完全沒有問題,他的盲只是因為神經系統的某種障礙。有一個惡劣的少年,做了一個惡劣的惡作劇,把這位盲人推下樓梯。盲人險些喪命,卻也因禍得福,因為猛烈的撞擊湊巧解決了他神經系統的障礙,他復明了。文革時期社會動盪。但也產生了很多優秀的傷痕文學作家。第一個例子中,你不能因為盲人的復明,而鼓勵把盲人推下樓梯的行為。因此你也不能因為那些優秀的傷痕文學作品而期待我們這個國家再來一次十年動亂。

    回到您的問題中來。邏輯上是非常近似的:

    艱苦的環境類似於把盲人推下樓梯,類似於又一場文化革命。

    因此,不能因為有很多成功者,都曾經經歷過艱苦的環境;而鼓勵人們主動身處到這樣的環境中。更不能說,我要給孩子提供更艱苦的環境以有利於他的學習。

    成功的人,終會成功,無論環境惡劣還是良好。顯然,一個充分理解學習的意義、明確學習的目標、擁有良好學習能力的孩子,在優良的環境中也更容易取得優秀的成績。

    作為教育者,尤其是父母,最該反思的絕不是自己給孩子提供的所謂環境、條件;而是意願、興趣、習慣和能力。

  • 4 # SpaceEric

    不一定,環境對於學習的影響應該是多方面的,如果條件允許,應該儘可能滿足學生的需要,提升學習效率,艱苦也可以理解成一種對學生的鞭策,希望他能夠有堅韌不拔的精神,把這種精神貫徹在學習中去,一味地強調環境的艱苦,不一定是好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那些聽成功學的人都成功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