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物鑑定專家邢捷
-
2 # 簡心齋33536235
兩位均為小楷大家,都留下了驚世名作。趙孟頫《道德經》、《洛神賦》等,文徵明《離騷經》、《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老子列傳》等,兩者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不分仲伯,其造詣為後人所高山仰止,無需比較哪個更高。
-
3 # 王志敏60
元明以後的書法家,對趙孟頫的書法藝術都有很高的評價。松雪朝夕臨摹古帖,能背臨十三家書,其形神皆肖似,足見他臨帖功力之深。但他並不泥古變成書奴,而是善於借鑑和吸取古人的優秀傳統技法,融會貫通,善於創新,窮變態於毫端,合情調於紙上,形成了“圓韻”一致的風貌,造就了自己獨有的書法特點。所以明代的何良俊說,自唐以前,集書法之大成者,王右軍也;自唐以後,集書法之大成者,趙集賢也。書畫絕倫,真、行、草、隸、篆、分、籀無不絕妙,自成一家,筆道圓潤,結體秀美,遒媚勁健,名當時而法後世,所以民間廣傳“學書當學趙孟頫”之說。文徵明的小楷也是功力深厚,勁健秀美,但我覺得就後人的書評來看,趙孟頫的小楷較文徵明略高一疇。
-
4 # 臨池管窺
從藝術性上來比較實則大可不必。
從共性上來說:都是符合審美標準,雅俗共賞,能引起內心對美的共鳴;
從差異上講:各有風格,趙孟頫小楷清腴舒展,純熟俊美;文徵明則清雅雋秀,風流儒雅!
如從技法上分析:趙孟頫是以大字入小楷,點畫精微,結體嚴謹,章法茂密,筆筆竭力送到,一筆三過,骨力洞達;
文徵明則以小楷入大字,注重體勢,運筆挺秀,尖鋒入紙,順水推舟,圓勢收筆,結體內密外疏,取橫勢,點畫向背,色相俱足,內擫外拓並用,清秀溫雅!
雖與趙孟頫相較,文卻略顯點畫單薄。但比較容易上手,是小楷入門的佳帖。
個人品鑑,趙、文二人小楷,藝術性上沒有可比性,仁智兩見。技法上趙則勝文一籌,功力尤顯。
六月五日
-
5 # 無用之用l方為大用
引用前兩天看一個書法愛好者對王羲之和趙孟頫的評價覺得形象生動,他說:王羲之的字像玉女甩袖,趙孟頫的字像小夥弄斧。我理解是一個飄逸、一個雄強。我就鬥膽再加一個,文徵明的字像秀才揮扇,秀俊。
要說藝術性高下,趙文小楷一個是元代第一,一個是明代朝第一,都是冠絕古今的大家,都有深厚的功力和深遠的影響。藝術審美本來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其實是個偽命題。
要說筆畫熟滑老道,或許日書萬字的子昂不是浪得虛名,但要說精緻,還是文人風骨的文徵明更勝一籌。
獻醜了。
-
6 # 同樂175816823
趙孟頫藝術性相對高,如果一個一個的欣賞還是不能看出大問題,但並帖一起看,就立馬見高低,各位有興趣可檢視趙孟頫晚年所書《漢汲黯傳》中有部分缺漏的字是文徵明補寫的,對比看看就知道了。
回覆列表
楷書是從漢隸逐漸演變而來,《辭海》解釋“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楷書的出現可分為兩個時期,先是魏碑,後是唐楷。魏碑書法,上可窺漢秦舊範,下能察隋唐習風。因其帶有漢隸的寫法,故楷書性質還不成熟。到了唐朝楷書逐漸成熟,具代表性的書法家有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褚遂良等。到了唐代晚期,楷書則走向下坡。“唐書重法,宋書重意”。宋朝蘇軾以文學家、詩人之情懷開創了風腴跌宕、天真爛漫的“蘇體”。宋末元初的趙孟頫也開創了恬潤嫵媚、委婉舒暢的“趙體”。嚴格地說“蘇”“趙”二體的楷書,並非像“顏”“柳”的楷書那樣規矩。
趙孟頫是元代最負盛名的書法家,兼善篆籀、分隸、楷、行、草書。元代虞集說趙孟頫“楷法深得《洛神賦》而攬其標”。虞集所說《洛神賦》當為王獻之書寫,亦稱為《洛神賦十三行》,康有為評其“提筆中含,頓筆外拓,中含者渾勁,外拓者雄強”。趙孟頫所書雖不雄強,但也渾勁。另外,趙孟頫小楷《禊帖源流》、《蘇州玄妙觀重修三門記》運筆穩重,結字嚴謹,韻致古雅,是追宗鍾繇,王獻之和智永《千字文》的典型之作。
趙孟頫《禊帖源流》
明代文徵明的書法造詣深厚,篆、隸、楷、行、草各體兼工,小楷尤為精整,亦屬“重意”型楷書。文徵明小楷《上吳愈尺牘》筆法精謹,略帶“歐體”。小楷《前後赤壁賦》、《真賞齋銘》均作於八、九十歲,筆法蒼厚。文徵明年九十後仍能作蠅頭小楷,無一懈筆,這在中國書法家中誠屬少見。
文徵明《後赤壁賦》
就趙孟頫小楷與文徵明小楷的藝術性而言,應該說各具其妙,各有千秋,難分高下,不分伯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