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腫脹是常見的現象,腫脹可能突然發生,也可能逐漸引起,或輕微或嚴重。關節腫脹會影響肌力的發揮及訓練,也使得行走非常不舒服,它甚至可能是一個嚴重的醫療問題。但膝關節為何會腫脹呢?
在這裡,我們將分析常見的膝關節腫脹原因、不同型別的腫脹及如何判斷是否嚴重。(下期更新消除腫脹的方法)
首先要了解與腫脹相關的結構——關節囊。關節囊是關節內的結構之一,它就像一個囊,包裹著整個關節。關節囊內含有滑液,用於滋養和潤滑關節,使關節可以順暢活動(好比潤滑油)。關節囊起著容器的作用,將液體保持在膝關節內。
當多餘的液體在膠囊內積聚時,通常會導致膝蓋腫脹,原因有以下兩種:
a)關節出血:又稱關節積血,這通常是受傷引起的,膝蓋腫脹會在幾分鐘內迅速發生。腫脹可能很強烈,使膝蓋感覺非常緊繃。
b)滑膜積液: 又稱膝關節積液或積水。這種型別的膝蓋腫脹往往是逐漸發生的,可能消失後又出現,嚴重程度各不相同。
膝關節腫脹通常以四種方式發展:
受傷後幾分鐘內立即腫脹的膝蓋,通常是由於關節積血引起的。膝蓋內部的結構受到損傷並開始流血,從而增加了關節的壓力。
通常這種腫脹比較嚴重,會有強烈的緊繃感與疼痛,並經常伴有瘀傷。
以下是三個導致膝關節因關節出血而腫脹的主要原因:
1) 韌帶撕裂:膝蓋韌帶斷裂(完全撕裂)。這是最常見的原因,通常涉及 ACL (前交叉韌帶)。ACL 斷裂的其他症狀包括膝關節不穩定和疼痛
2) 半月板撕裂:膝蓋上軟骨外緣的撕裂。相關症狀包括膝蓋被鎖定(卡住)和上下樓梯及下蹲時出現疼痛。
3)骨折:膝關節骨折,如髕骨骨折。在大多數情況下,骨折會出現明顯的腫脹。
如出現因膝關節出血引起的膝蓋腫脹,則需立即就醫處理。
如果膝蓋在受傷後幾小時到幾天內才出現腫脹,很可能是由於關節內滑膜液的增加——膝蓋積液造成的。
膝蓋內部的一些結構受到輕微損傷,產生刺激,從而導致滑膜液增加,腫脹發生。腫脹的程度各不相同,但往往不像關節出血那麼嚴重,腫脹的膝蓋通常不會有太強的緊繃感。
膝關節積液最常見的原因是:
1)半月板損傷:半月板內側的撕裂(內側半月板的血液供應較差,因此受損時不太容易出血)
2) 膝關節扭傷: 膝關節內其中一條韌帶過度拉伸,損壞一些纖維,但韌帶保持完整。
膝蓋逐漸腫脹通常是膝蓋內部潛在的問題而無受傷的跡象。在這些病例中,通常只有輕微到中等程度的腫脹。
關節炎是導致膝蓋逐漸腫脹的最常見原因,通常被稱為膝蓋積水。關節炎是軟骨和骨骼的逐漸磨損造成的,它會導致身體在膝蓋處產生額外的液體。關節炎的其他症狀包括僵硬和聲響。
(有時,如果下肢過度勞累,或者被撞或扭了,關節受到刺激,身體會產生更多的液體來保護和癒合自己,因此就有了“膝蓋積水”的說法。)
無受傷膝關節迅速腫脹
有時,在沒受到任何傷害時膝蓋也會迅速發生腫脹。最常見的原因是:
1)感染:感染增加了關節產生的液體量,導致膝蓋腫脹。膝蓋感染通常發生在手術後或很深的傷口中,有時面板的感染會擴散到關節。
(關節內的感染比較難處理,有時需要在腫脹消失之前進行手術。)
2) 膝關節痛風:尿酸水平過高,關節內形成尖銳的針狀晶體,從而導致炎症和膝蓋積水。
(痛風通常透過藥物和適當的飲食治療。)
通常情況下,膝關節腫脹發生在膝關節內部,因為關節囊起屏障的作用,防止流體逃逸。
然而,腫脹也可能發生在關節囊外,稱為關節外腫脹。關節囊外最常見的腫脹型別是:
1) 滑囊炎:滑囊是一種小的充滿液體的囊,位於骨骼和軟組織之間,以減少摩擦。如果摩擦過度,滑囊便會發炎。從而出現區域性腫脹,而不是整個膝蓋腫脹。
(膝蓋骨前腫脹可能由髕前滑囊炎引起,又稱女僕膝。膝蓋後腫脹,通常是由於膕窩滑囊炎,又名貝克囊腫。膝內側腫脹可能是鵝足滑囊炎。)
2) 血腫:膝蓋周圍軟組織的創傷可導致出血。血液聚集在肌肉周圍,形成硬塊。如果只有少量出血,通常被稱為挫傷/瘀傷。
1) 髕骨脫位: 髕骨又稱膝蓋骨,位於膝關節前部,當膝關節活動時髕骨會按照正常的軌跡運動。但受到嚴重的外力傷害時,髕骨可能會脫離原來的運動軌跡,導致膝蓋畸形腫脹。
2) 髕腱炎:髕腱的發炎會導致膝蓋前方輕度腫脹。
3)腫瘤:有多種型別的腫瘤會引起膝蓋腫脹,除腫脹外還經常伴隨著疲勞、體重減輕和身體不適的症狀。
4)深靜脈血栓: 深靜脈血栓是深靜脈處形成了血凝塊,使血液迴圈受阻,常見於下肢(特別是小腿)。深靜脈血栓通常會出現疼痛、腫脹、發熱或發紅的症狀,易發生在長時間臥床、久坐/久站、下肢術後者。深靜脈血栓是一種醫療緊急情況,發現後需馬上去看醫生。
5)自發性關節積血:有凝血問題或正在服用華法林等血液稀釋劑的患者關節內可能會突然出血,引起腫脹。
膝蓋腫脹是常見的現象,腫脹可能突然發生,也可能逐漸引起,或輕微或嚴重。關節腫脹會影響肌力的發揮及訓練,也使得行走非常不舒服,它甚至可能是一個嚴重的醫療問題。但膝關節為何會腫脹呢?
在這裡,我們將分析常見的膝關節腫脹原因、不同型別的腫脹及如何判斷是否嚴重。(下期更新消除腫脹的方法)
膝關節腫脹的原因是什麼?首先要了解與腫脹相關的結構——關節囊。關節囊是關節內的結構之一,它就像一個囊,包裹著整個關節。關節囊內含有滑液,用於滋養和潤滑關節,使關節可以順暢活動(好比潤滑油)。關節囊起著容器的作用,將液體保持在膝關節內。
當多餘的液體在膠囊內積聚時,通常會導致膝蓋腫脹,原因有以下兩種:
a)關節出血:又稱關節積血,這通常是受傷引起的,膝蓋腫脹會在幾分鐘內迅速發生。腫脹可能很強烈,使膝蓋感覺非常緊繃。
b)滑膜積液: 又稱膝關節積液或積水。這種型別的膝蓋腫脹往往是逐漸發生的,可能消失後又出現,嚴重程度各不相同。
膝關節腫脹通常以四種方式發展:
快速腫脹:在受傷後立即出現延遲性腫脹:在受傷後幾小時出現逐漸性腫脹: 在沒有受傷的情況下出現並經常反覆快速腫脹:在沒有受傷的情況下突然出現受傷後快速腫脹受傷後幾分鐘內立即腫脹的膝蓋,通常是由於關節積血引起的。膝蓋內部的結構受到損傷並開始流血,從而增加了關節的壓力。
通常這種腫脹比較嚴重,會有強烈的緊繃感與疼痛,並經常伴有瘀傷。
以下是三個導致膝關節因關節出血而腫脹的主要原因:
1) 韌帶撕裂:膝蓋韌帶斷裂(完全撕裂)。這是最常見的原因,通常涉及 ACL (前交叉韌帶)。ACL 斷裂的其他症狀包括膝關節不穩定和疼痛
2) 半月板撕裂:膝蓋上軟骨外緣的撕裂。相關症狀包括膝蓋被鎖定(卡住)和上下樓梯及下蹲時出現疼痛。
3)骨折:膝關節骨折,如髕骨骨折。在大多數情況下,骨折會出現明顯的腫脹。
如出現因膝關節出血引起的膝蓋腫脹,則需立即就醫處理。
受傷後膝關節延遲性腫脹如果膝蓋在受傷後幾小時到幾天內才出現腫脹,很可能是由於關節內滑膜液的增加——膝蓋積液造成的。
膝蓋內部的一些結構受到輕微損傷,產生刺激,從而導致滑膜液增加,腫脹發生。腫脹的程度各不相同,但往往不像關節出血那麼嚴重,腫脹的膝蓋通常不會有太強的緊繃感。
膝關節積液最常見的原因是:
1)半月板損傷:半月板內側的撕裂(內側半月板的血液供應較差,因此受損時不太容易出血)
2) 膝關節扭傷: 膝關節內其中一條韌帶過度拉伸,損壞一些纖維,但韌帶保持完整。
無受傷逐漸腫脹膝蓋逐漸腫脹通常是膝蓋內部潛在的問題而無受傷的跡象。在這些病例中,通常只有輕微到中等程度的腫脹。
關節炎是導致膝蓋逐漸腫脹的最常見原因,通常被稱為膝蓋積水。關節炎是軟骨和骨骼的逐漸磨損造成的,它會導致身體在膝蓋處產生額外的液體。關節炎的其他症狀包括僵硬和聲響。
(有時,如果下肢過度勞累,或者被撞或扭了,關節受到刺激,身體會產生更多的液體來保護和癒合自己,因此就有了“膝蓋積水”的說法。)
無受傷膝關節迅速腫脹
有時,在沒受到任何傷害時膝蓋也會迅速發生腫脹。最常見的原因是:
1)感染:感染增加了關節產生的液體量,導致膝蓋腫脹。膝蓋感染通常發生在手術後或很深的傷口中,有時面板的感染會擴散到關節。
(關節內的感染比較難處理,有時需要在腫脹消失之前進行手術。)
2) 膝關節痛風:尿酸水平過高,關節內形成尖銳的針狀晶體,從而導致炎症和膝蓋積水。
(痛風通常透過藥物和適當的飲食治療。)
膝關節腫脹的其他原因通常情況下,膝關節腫脹發生在膝關節內部,因為關節囊起屏障的作用,防止流體逃逸。
然而,腫脹也可能發生在關節囊外,稱為關節外腫脹。關節囊外最常見的腫脹型別是:
1) 滑囊炎:滑囊是一種小的充滿液體的囊,位於骨骼和軟組織之間,以減少摩擦。如果摩擦過度,滑囊便會發炎。從而出現區域性腫脹,而不是整個膝蓋腫脹。
(膝蓋骨前腫脹可能由髕前滑囊炎引起,又稱女僕膝。膝蓋後腫脹,通常是由於膕窩滑囊炎,又名貝克囊腫。膝內側腫脹可能是鵝足滑囊炎。)
2) 血腫:膝蓋周圍軟組織的創傷可導致出血。血液聚集在肌肉周圍,形成硬塊。如果只有少量出血,通常被稱為挫傷/瘀傷。
膝關節腫脹的罕見原因1) 髕骨脫位: 髕骨又稱膝蓋骨,位於膝關節前部,當膝關節活動時髕骨會按照正常的軌跡運動。但受到嚴重的外力傷害時,髕骨可能會脫離原來的運動軌跡,導致膝蓋畸形腫脹。
2) 髕腱炎:髕腱的發炎會導致膝蓋前方輕度腫脹。
3)腫瘤:有多種型別的腫瘤會引起膝蓋腫脹,除腫脹外還經常伴隨著疲勞、體重減輕和身體不適的症狀。
4)深靜脈血栓: 深靜脈血栓是深靜脈處形成了血凝塊,使血液迴圈受阻,常見於下肢(特別是小腿)。深靜脈血栓通常會出現疼痛、腫脹、發熱或發紅的症狀,易發生在長時間臥床、久坐/久站、下肢術後者。深靜脈血栓是一種醫療緊急情況,發現後需馬上去看醫生。
5)自發性關節積血:有凝血問題或正在服用華法林等血液稀釋劑的患者關節內可能會突然出血,引起腫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