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比愛上王祖賢
-
2 # 雜文詩天下
金庸小說中的十大生死之交分別來自以下幾部小說,分別是:胡斐/趙半山----《飛狐外傳》;丁典/狄雲----《連城訣》;蕭峰/虛竹/段譽----《天龍八部》;周伯通/郭靖----《射鵰英雄傳》;郭靖/拖雷----《射鵰英雄傳》;郭嘯天/楊鐵心----《射鵰英雄傳》;康熙/韋小寶----《鹿鼎記》;令狐沖/向問天----《笑傲江湖》 ;曲洋/劉正風----《笑傲江湖》;張無忌/楊不悔----《倚天屠龍記》。如果各位朋友有興趣瞭解他們,就好好讀一讀原著,真的很有意思,很感人。
-
3 # 香草豆子
《天龍八部》裡蕭峰、虛竹、段譽
蕭峰與段譽結交是:在酒館拼酒,拼腳力,感覺義氣相投便結交了
段譽與虛竹是:兩人你引一句《金剛經》,我引一段《法華經》,自寬自慰,自傷自嘆,惺惺
相惜,同病相憐。段譽喝一杯,虛竹便也喝一杯,嘮嘮叨叨的談到半夜
蕭峰與虛竹是透過段譽介紹
虛竹看蕭峰帶著燕雲十八騎,正氣凜然而來,打得歪門邪道七葷八素,其實看似教條的虛竹心
裡一直對大俠有所憧憬的,這也是為啥他有的時候就突然會心生豪氣。這樣的大俠竟然是自的
結拜大哥!!與世界為敵也要站在大哥這邊啊!!所以被蕭峰的豪氣激得虛竹把什麼戒律全扔到腦後
蕭峰那個時候心情也激盪地很呢看莫名其妙多了個二弟而且不過少林寺的一個小嘍囉實力估計
一般但這樣的人,竟然只因和段譽拜的時候連著自己一起拜了,而有站到武林對立面的勇氣!
為了這剛見面的人竟然不懼生死!此等仁義之人他蕭峰願意稱兄道弟!
蕭峰前後認準段譽和虛竹為兄弟的時候壓根不知道對方是怎樣的身份地位啥實力,同樣這倆傻
子只知道蕭峰是個大好人,極極好的,豪氣萬丈,至於其他的他的身世,曾經的武林地位,這
倆不混武林核心圈的人是壓根不懂的)只因互相敬重對方的品性只因一個“義”字,置生死於度
外患難與共!
-
4 # 小張77874775
金庸武俠生死之交第一當屬天龍三兄弟,三人結拜全沒顧及對方是什麼身份地位,只因意氣相投,雖萬千人吾往矣。至於別的結拜兄弟,用感覺差那麼點意思
-
5 # 文有諾
十、張三李四
張三李四本為《俠客行》中的賞善罰惡二使。作為俠客島的使者,他二人能夠在江湖上行走二十餘年,盡滅江湖中的大奸大惡之人。不得不說,他們的實力雖在龍木島主之下,但在中原江湖絕對是數一數二的。
張三李四
其實這二人也與石破天成了結拜兄弟,但是畢竟與石破天只算是意氣相投,不能算作生死之交。有人怕他倆,認為他倆是死神一般的存在,走到哪殺到哪。有人敬重他們,認為他們是善惡分明的天神,救苦救難的活菩薩。初識石破天時,他們還以為石破天是壞人,後來知道他不是壞人,也只當他是呆子,直到他們在給各幫派送銅牌的過程中,漸漸認識他深了,才確定他是個良善得少有的人,因此在俠客島上,對他十分友善親熱。
但能夠二人並肩作戰二十餘年,這份情誼絕不是一般人之間的感情可以比擬的。這就好比戰爭時期一起扛過槍的戰友,出生入死二十年。
兩人在一起時,似乎對話也並不多,多年的默契可能早就讓二人習慣了這種舒適且不尷尬的沉默。
(值得一提的是,張三的扮演者還演過康熙王朝裡的太監,我說怎麼這麼面熟。。。)
九、遊氏雙雄——遊驥和遊駒
雖是玻璃心,也是兄弟情。
他倆是《天龍八部》中聚賢莊的二位莊主。這二人是本榜單中唯一的親兄弟。親兄弟比起結義兄弟來說,本就多了幾許同胞情,因此理應有著更強的生死交情。
兄弟二人各使一面百鍊鋼盾,攻守兼備,二人聯手威力更是大增。遊氏兄弟為人好客大方,過往的江湖中人無不傾力結交,凡有所求皆盡心盡力,極有孟嘗之風,所以二人雖不算武藝絕頂,但聚賢莊在武林之中卻是極有聲望。
遊氏雙雄
聚賢莊一役,本就是江湖恩怨道義所致,無所謂孰好孰壞。倘若身在當時江湖中,換位思考一下,聲望極高的聚賢莊的確有義務去審判當時被世人誤解的喬峰,所以二人無錯,有錯的只是這荒唐的世界。
最終遊氏兄弟的雙盾破碎,二人遵循師父“盾在人在,盾亡人亡”之命而自殺。兄弟同出世,兄弟同歸去,生死之交,來世再做兄弟罷。
八、韋小寶與康熙
記得多年前,張衛健曾經拍過一部電視劇,名曰《小寶與康熙》。這麼多年過去了,小沈已經不記得這裡面的許多劇情了,唯一能回想起來的便是這對兄弟一起長大的友情。
對外是君臣,對內是好朋友,好兄弟。
但是對於韋小Bora說,他同時身為天地會的香主,身負反清復明的重任。其實他早就能殺了康熙立功,甚至他知道龍脈所在,完全有實力自己造反稱帝(天地會的兄弟曾經跟他說過)。但是他卻始終沒有這麼做,他雖無賴憊懶,卻並非無情無義之徒,他把康熙當做親兄弟一般,這是小寶對康熙的情。而對於康熙來說,韋小寶暗中的所作所為早就無異於犯上作亂,謀反悖逆。康熙也早就知道韋小寶的真實身份,卻一直隱忍不發。最後康熙也並沒有殺韋小寶,而是讓他遠走高飛,這是他還韋小寶的一份情。
韋小寶與康熙
康熙作為皇帝,其實是非常孤獨的,友情對帝王來說是彌足珍貴的,他們之間這份友情建立在相互信任上,這份友情不在江湖,卻勝似江湖。
七、張翠山和謝遜
《倚天屠龍記》中,張翠山與謝遜的交情可謂最讓人捉摸不透。因為這份至死方休的結拜友情竟然是建立仇恨之上的。
時年四十一歲的謝遜,當時已是明教護教四王之一,更會多門江湖絕技(七傷拳、獅子吼),其武學修為遠勝當時的張翠山。他為了思索屠龍刀的秘密,還挾持張翠山殷素素。後來三人遇上海難,流落到北極附近的冰火島。在流落冰火島前,因狂性大發,企圖殺害殷素素,卻遭其蚊須針毀掉雙目。
張翠山與謝遜
這本是多大的仇恨啊!卻因為身處荒島,彼此依靠,相伴而行。他們之所以能在這樣的情況下,化干戈為玉帛,義結金蘭。小沈分析有三點原因:
1、流落荒島,彼此都無依靠,再起紛爭,對雙方百害而無一利。
2、張無忌的出生,讓這個曾經喪子的謝遜有了極大的慰藉,也才因此為無忌取了名字,並傳授武功,萬般疼愛。
3、謝遜本性就不壞,並且文武全才,於諸子百家之學無所不窺,這與同樣儒雅博學的張翠山非常合拍,起到了心心相惜的作用。
拋去怨念後的二人,真正的做到了盡釋前嫌,並且真正的成為了生死之交。最終,張翠山夫婦二人,信守承諾,因不肯說出謝遜的下落,在六大門派的逼問下,拔劍自刎。
六、曲洋和劉正風
伯牙絕弦,知音難覓。
知己難求
《笑傲江湖》中這二人悽苦無比,看似身背倫理道德,被正邪善惡所綁架。實則他們卻比那絕弦的伯牙,亡故的鐘子期,又顯得幸運多了。至少,他們面對江湖恩怨,萬千冷眼,仍能在亡故之前,終得笑傲江湖曲成,總歸是覓得知音同歸去,此生無憾矣。人生在世,若能得一知音莫逆,是以一身清譽皆可拋,只求恩怨隨風去。
琴簫合奏
一簫一琴,快意江湖。看,生死兄弟應猶在目;聽,笑傲江湖曲仍在耳畔!
五、郭襄和張三丰
神鵰中的少年郭襄,心中只牽掛著一個人,那就是神鵰大俠,西狂楊過。
其實郭襄和楊過算是一種別樣的交情,楊過把郭襄當小妹妹,卻偏偏一見楊過誤終身,楊過對郭襄確實動情了,只是隔著一個小龍女,像當年在桃花島,他對郭芙動情一樣,但中間隔著郭芙的自大傲嬌還有自己的無父無母和武家兄弟。
同樣誤終生還有那個一世忘不掉郭襄的少年張君寶。那是郭襄初長成,已是一副走南闖北的小大人模樣,稚嫩的張君寶卻還只是個懵懂少年,張君寶對郭襄,有一種少年人獨特的微妙的敬慕和好感。郭襄的獨立,俠義情懷,見義勇為,打抱不平,無疑給了張君寶內在的影響。張君寶很想做出成績來給郭襄看,讓郭襄驚歎,改變郭襄對自己的觀感,其實是張君寶秘密的進取動力之一。所以與其說張君寶對郭襄的是情,倒不如說是一種義。一種由欽慕所化,最終歸於內心的情義。百年武當峨眉,生死之交自難忘。
還記得這部電視劇嗎?她的原型就是郭襄哦!
四、狄雲丁典
號稱主角最慘的一部小說《連城訣》,其故事背景、節奏也是異常的黑暗。愛情的元素並不曾讓人驚豔。反倒是狄雲和丁典之間這份兄弟之情,讓人尤難忘懷。
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正是還有這種兄弟情的存在,在《連城訣》這部書裡,才會刺破重重黑暗,使我們相信這世間還不至於讓我們徹底絕望。
一個老實巴交的鄉下小夥子,被人冤枉關進了大牢,唯一的依靠師父死了,精神寄託師妹又誤會自己甚至移情他人,這對他來說人生無疑進入了不見底的深淵。牢中相遇的他們,本以為會是一生的宿敵,沒想到卻成了一生的知己。
丁典也是個苦命的人,遭遇比狄雲更慘,他能遇上狄雲也是無憾的,把武功傳給了狄雲,使他不至於受人欺負,而他自己的使命也結束了。兩個苦命的人在監獄裡相遇,即使環境再無情,人性中友誼的光輝還是散發出奪目的光彩。他們的友誼猶如曇花,短暫而美麗,短暫是對世間無情的控訴,美麗是對人間有情的讚頌。
三、龍木二島主
酷愛負能量的讀者們可能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小沈對這句話不置可否,也許現實世界中這是正確的,但是在金庸的武俠世界裡,卻並非如此,至少在《俠客行》一書中並非如此。
初見龍木二島主,儼然一副世外高人,不食人間煙火的模樣。略一談吐,驚覺這二人不止是世外高人,更是兩位維護世間正義的使者,是兩位慈祥和善的老人。並且這兩位老人,攜手走過了大半輩子。
兩人的一生都志同道合,最難能可貴的是兩人面對絕世武功,都沒有絲毫據為己有之心,並且還有發揚光大的偉大思想。
誠然,面對大是大非,很多人都能選擇正確的路。但是一旦面對這絕世武功的誘惑,很多人卻難以剋制自己。丁春秋為了逍遙武學,欺師滅祖,偷襲無崖子;陳玄風梅超風面對九陰真經的誘惑,選擇了背棄師門,逃離桃花島;甚至連周芷若面對倚天劍屠龍刀裡的秘籍,也選擇了背棄張無忌。
龍木二島主最終並坐在一起,以死見證了這一世的生死友誼,讓這些利益熏天、無利不往的江湖人士,驚歎不已。
二、江南七怪
江南七怪,七者同心,缺一而不可。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張阿生去世後,他們並沒有改稱自己為江南六怪,而仍以七怪自居。因為在他們心中,江南七怪,缺一不可。
書中說他們自小就義結金蘭,感情非常深厚。說到感情深厚,很多人會提到:武當七俠、全真七子。誠然,他們也許師兄弟之間也有很深厚的感情,但他們比之江南七怪,卻缺了一樣東西。那就是同舟共進,同進同退的那份默契與堅持。
只因與丘處機的一個賭約,他們歷經千難萬阻,也要找到郭靖,並且無一有任何怨言。在這荒涼大漠,一住就是整整18年,人生難得幾個十八年?縱然龍木二島彼此扶持走過幾十年,但是這個七個人不離不棄,無一怨言的做著一件他們也不知道有沒有意義的事情。
這份情誼,小沈認為全真七子、武當七俠也不能為之罷!
一、喬峰虛竹段譽
也許很多人就猜到了,排名第一的當然是這天龍三兄弟。其實他們之間的感情看似並沒有別的兄弟之間那麼深厚。他們沒有朝夕共處,沒有彼此扶持,甚至他們見面的次數板著指頭都能數過來。但他們就是這般的意氣相投,就是這般的相見恨晚。
蕭峰與段譽結交是:在酒館拼酒,拼腳力,感覺義氣相投便結交了。段譽與虛竹是:兩人你引一句《金剛經》,我引一段《法華經》,自寬自慰,自傷自嘆,惺惺相惜,同病相憐。段譽喝一杯,虛竹便也喝一杯,嘮嘮叨叨的談到半夜。
蕭峰與虛竹的結拜卻是充滿了戲劇性。
虛竹看蕭峰帶著燕雲十八騎,正氣凜然而來,打得歪門邪道七葷八素,其實看似教條的虛竹心裡一直對大俠有所憧憬的,這也是為啥他有的時候就突然會心生豪氣。這樣的大俠竟然是自的結拜大哥!與世界為敵也要站在大哥這邊啊!所以被蕭峰的豪氣激得虛竹把什麼戒律全扔到腦後。
此時的蕭峰豪情萬丈,深知自己馬上就要與這世界為敵。但看著這身著一縷僧衣的和尚站在自己的面前,又多了幾份感概。此情此景,這個本可和自己撇清干係的小僧竟然願意站在自己這個素未謀面的大哥身邊,鼓足勇氣與天下武林為敵。為了這剛見面的人竟然不懼生死!此等仁義之人他蕭峰願意稱兄道弟!
一個義字薄雲天,諸般教條皆可拋!
-
6 # 溯源風華
曲洋,劉正風
一正一邪,卻因音樂而結為生死之交。
一個為了朋友金盆洗手,最終不惜賠上身家性命。
一個為了知己,孤身進入正義之境,最終以死謝知己,喋血當場。
令狐沖,向問天
喝了前輩三杯水酒便幫前輩禦敵
令狐沖真氣反噬時,向問天主動讓他吸食內力以緩解痛苦
志氣相投便成金蘭
四海皆兄弟,何必骨肉親
蕭峰,段譽,虛竹
“大哥為人光明磊落,小弟絕對相信你。大哥的人格,我敢以項上人頭擔保”
當你為人所誤解的時候,才知道兄弟間無條件的信任是多麼的可貴。
虛竹當即上前,跪下磕頭,說道:“大哥在上,小弟叩見。”
蕭峰微微一笑,心想:“兄弟做事有點呆氣,他和人結拜,竟將我也結拜在內。我死在頃刻,情勢兇險無比,但這人不怕艱難,挺身而出,足見是個重義輕生的大丈夫、好漢子。蕭峰和這種人相結為兄弟,卻也不枉了。”當即跪倒,說道:“兄弟,蕭某得能結交你這等英雄好漢,歡喜得緊。”兩人相對拜了八拜,竟然在天下英雄之前,義結金蘭。
義氣起,可將生死置之度外。
因為結拜時說,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武當七子: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巖、張松溪、張翠山、殷梨亭、莫聲谷
俞蓮舟適才竭盡全力,竟然無法從她的鞭圈中脫出,心下好生駭異。他愛護師弟,心想:“我跟她鬥上一場,就算死在她的鞭下,六弟至少可瞧出她鞭法的端倪。他死裡逃生,便多了幾分指望。”回手去接殷梨亭手中的長劍。殷梨亭也瞧出局勢兇險無比,憑著師兄弟二人的武功,想逃出她長鞭的一擊,看來極是渺茫,他和師兄是同樣的心思,寧可自身先攖其鋒,好讓師兄察看她鞭法的要旨,當下不肯遞劍,說道:“師哥,我先上場。”
俞蓮舟向他望了一眼,數十載同門學藝、親如手足的情誼,猛地裡湧上心頭,心念猶似電閃,想起俞岱巖殘廢、張翠山自殺、莫聲谷慘死,武當七俠只剩其四,今日看來又有二俠畢命於此,殷六弟武功雖強,性子卻極軟弱,倘若自己先死,他心神大亂,未必能再拚鬥,尋思:“若我先死,六弟萬難為我報仇,他也決計不肯偷生逃命,勢必是師兄弟二人同時畢命於斯,於事無補。若他先死,我瞧出這女子鞭法中的精義,或能跟她拚個同歸於盡。”當下點頭道:“六弟,多支援一刻好一刻。”
生死大事,恨不得以身相替。大家都希望用自己的性命來和周芷若過招,旁人便可乘此看出她的破綻,實是一命換一命的想法。
對於他們當中的任何一人而言,這一戰都是雖不求我死,但只為求你生。
苗人鳳,胡一刀
苗人鳳與胡一刀在滄州一戰,驚天動地。
雖然兩人是不共戴天的敵人,定要拼個你死我活。但是他們之間還是有惺惺相惜之情。苗人鳳坐下和胡一刀一起飲酒,毫無絲毫的防範與做作之態,是因為他完全相信胡一刀,和他一樣,是一位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有大將之風。
回覆列表
我不大喜歡金庸的小說。
說起來實在嘲諷,小時候看的每部印象至深的武俠劇都是金庸老先生的——《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碧血劍》,《神鵰俠侶》以及《俠客行》。這些作品高中的時候我都看了小說,其中感觸最深的是《碧血劍》。但最讓我感慨,最激起我年幼時武俠夢的是古龍先生的《絕代雙驕》和《小李飛刀》系列。
金庸先生的書,寫的過於詳盡,看字裡行間你能看到一招一式,每把劍每把到相碰激起的火花。還有大量的山水風景描寫,最讓我記起的是郭襄去峨眉山那一章(抱歉記不起來,不能搬來掉書袋)。寫到這裡,郭襄和楊過算是一種別樣的交情,楊過把郭襄當小妹妹,卻偏偏一見楊過誤終身,楊過對郭襄確實動情了,只是隔著一個小龍女,像當年在桃花島,他對郭芙動情一樣,但中間隔著郭芙的自大傲嬌還有自己的無父無母和武家兄弟。
古龍先生的英雄大俠之交讓我這個武俠迷感觸頗深的是李尋歡和阿飛,還有花無缺和江小魚這對親兄弟之交。嚴實來講李尋歡和阿飛更打動人。因為《絕代雙驕》裡開頭就透露了花無缺和江小魚的身份,最引人的情節是最後兩兄弟到底有沒有相互殘殺,到底相認了嗎,死了一個嗎?
所有這些看電視劇是不易或者是說不會發覺的,因為現在的電視劇瞎胡拍,令狐沖和東方不敗都談戀愛了,你說和花無缺會降龍十八掌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