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何他這麼殘忍?影響了歷史多少年?
13
回覆列表
  • 1 # 布夫舟

    1.皇帝小,必然是母親掌握權利。

    要知道鉤弋夫人當時是特別年輕的,這就會帶來很多問題。太后太年輕,又掌握了大權,這是特別危險的。太后為了鞏固權力,肯定會用自己的孃家人,最後就是外戚干政,當然漢朝後期也是這個問題。

    由於鉤弋夫人年輕漂亮,會引發很多緋聞。。。。。

    2.對後世影響

    其實影響很小,清朝早期其實就是孝莊皇太后完成皇位的過渡,自己的丈夫是皇太極,兒子順治,孫子康熙。慈禧也是這樣,不過最後慈禧一直不願意放權而已,在加上光緒也不是親生的,難免死後清算。

    最後,至於很多人說鉤弋夫人可惜,說實話讓一個沒有政治經驗的人掌握巨大的權力才是最大的殘忍。霍光這些大臣輔佐皇帝,其實大臣之間本來有很多牽制,使得皇帝位置很獨特,大臣若是不忠,或者擅權,最後皇帝親政也可以清算大臣。但是,若是太后擅權,是很難處理的,名不正,言不順,畢竟中原孝道是極為重要的。

  • 2 # 夜半觀史

    北魏算是受此影響比較大的,北魏自開國皇帝拓跋圭開始,一直是立太子殺其母,導致後來大部分嬪妃不願意生孩子,甚至有的生了男孩就掐死的事情發生。

    唯一一次例外,就是孝明帝母親靈太后,在宣武帝時期,大義凜然要為宣武帝生皇子,迷的宣武帝取消殺母立子的制度,結果就是靈太后趁孝明帝年幼把持朝政,胡作非為(胡作了事情大家都會懂得,應該會遮蔽這些字吧)。最後逼的孝明帝詔爾朱榮進京,靈太后得知後毒殺孝明帝。漢武帝預計的最壞情況一個都不落的發生了。

    爾朱榮進京後將其沉河,並殘殺朝臣,史稱河陰之變,北魏統治層基本被毀滅,若無此事件,北魏應該可以避免東西分裂,發展好提前結束南北對立也未可知。

  • 3 # 野叟雜談

    我想可能你已經知道了漢武帝晚年所面臨的立嗣難題。

    長子劉據被逼起兵自衛,失敗後自殺身亡。其次劉閎早卒。三子燕剌王劉旦被漢武帝訓斥一通之後退出了角逐。四子昌邑哀王劉髆,因為舅舅李廣利兵敗投降匈奴等事情,驚懼而亡。五子廣陵厲王劉胥是一個能夠徒手搏熊的傢伙,天下肯定不能交給他。

    在這種情況之下,漢武帝劉徹身邊就只有小兒子劉弗陵了。漢武帝對劉弗陵也的確比較喜歡,他曾經多次表示過,這個兒子非常像自己。但是,劉弗陵當時年僅八歲。劉弗陵的母親就是著名的鉤弋夫人,當時還很年輕。漢武帝十分害怕自己身後出現類似呂后專權的局面,於是漢武帝找了個藉口就將鉤弋夫人殺掉了。

    這件事,充分顯示了皇家親情的淡薄。古人云,最是無情帝王家。專制帝制時代政治的殘酷性,讓人不寒而慄。我們很難想象年幼的劉弗陵當時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劉弗陵即位後,很快就追尊母親為太后。說來很有意思,太后都是寡婦,都是生前就成了太后的。而鉤弋夫人的這個太后卻是追尊的。

    而且,漢武帝當然也知道八歲大的孩子哪裡能治國?不得已,他任命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田千秋等人為輔政大臣。漢武帝擔心自己身後出現女主專權,但是他沒有料到,他所任命的輔政大臣霍光,卻是專權二十餘年,廢立皇帝如同兒戲。雖然霍光沒有取代漢朝而自立,不過劉家皇位也是岌岌可危了。

    到了北魏時期,北魏的皇帝反而覺著漢武帝的這個辦法不錯,沿襲了好幾代人都是子貴母死,一直到北魏後期才廢除。事實上,北魏時期子貴母死的制度,也沒有能夠防止出現女主專權。比如北魏文成帝在立拓跋弘為太子後,殺掉了他的母親。但是在文成帝去世後,拓跋弘即位,他就是魏獻文帝。魏獻文帝即位後,卻出現了文成帝的皇后馮太后專權的局面,她也是掌控大權數十年。甚至,魏獻文帝之死也和她有很大的關係。

  • 4 # 卡巴斯基他爸

    不然霍光就會和太后懟上,最後來個你死我活,西漢末期王家外戚王莽直接就篡權了,西漢亡。肯定會像慈禧殺顧命大臣一樣一樣的,況且,漢朝太后外戚之牛逼,慈禧都趕不上,前有呂后,後有外戚王莽。總之,外戚的禍害比臣子對皇權的威脅更大,漢武帝用太子母親的命來換顧命大臣的忠心,而不是用太后來牽制他們,這筆交易還是划算的,敢賭。漢武帝,敢下罪己詔,直接向天下認錯,幾個開始雄才偉略後面狀況百出的皇帝晚年有這種魄力及掌控力?看人的眼光(衛青、霍去病、桑弘羊、霍光等)、用人的手段、政治智慧(殺太子母親換顧命大臣的忠心,我就信你們了)和殺伐果斷的手段及決心!漢武帝,用鐵血打出了漢民族,漢人的驕傲,用武功凝聚了漢民族的魂!

  • 5 # 文史江湖

    就是怕年輕的太后挾天子以令諸侯。當朝亂政。掣肘當朝的大臣。漢武帝就是有感呂后的教訓以及他年輕時被祖母和母親兩個女人掣肘的慘痛經歷才會有這個決定。北魏也實行這個可怕的制度。但是令人吃驚的是北魏亡國。就是因為,沒有殺掉太子的生母才造成的。

  • 6 # 歷史有知社

    在帝制時代,關於皇位繼承,曾經有過一項極為殘忍的制度,此即是“立子殺母”。“立子殺母”制度在北魏時期尤為盛行,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在立其子拓跋嗣為太子之後,便將拓跋嗣之母劉貴人賜死。而由於拓跋珪是北魏基業的奠定者,其實施過的政策自然會被其子孫奉為國策而遵循執行。故而,有很長一段時期內,北魏的後宮妃子都非常懼怕生下皇子而性命不保。這項殘忍制度的廢除,得要到北魏宣武帝時期,大致執行了八十餘年之久,這主要還是受到佛教盛行的影響。

    但是,“立子殺母”制度卻不是北魏首創,開“立子殺母”之先河的卻是漢武帝劉徹。漢武帝晚年,寵幸鉤弋夫人,並愛其子劉弗陵。而在決意立劉弗陵為太子之後,便將其母鉤弋夫人賜死。關於漢武帝為何要開“立子殺母”之先河?《史記》中有一段記載。

    據《史記》記載:..上(漢武帝)居甘泉宮,召畫工圖畫周公負成王也。於是左右群臣知武帝意欲立少子也。後數日,帝譴責鉤弋夫人。夫人脫簪珥叩頭。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獄!”夫人還顧,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夫人死雲陽宮...其後帝閒居,問左右曰:“人言云何?”左右對曰:“人言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帝曰:“然。是非兒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國家所以亂也,由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女(通“汝”)不聞呂后邪?”

    漢武帝“立子殺母”是為了防止太后干政,而太后干政就必然會倚重孃家的力量,此即為外戚。那為何不採取其他防範措施呢?其時,這跟兩漢的政治制度密切相關。提起東漢王朝,人們通常會想到“外戚”與“宦官”輪流當政。但是西漢王朝,“宦官”的力量並不很強大,“外戚”的力量卻與西漢王朝相終始。

    劉邦建立大漢王朝之後,鑑於秦朝滅亡過速的教訓,為劉氏江山之永固,在地方上廣封同姓諸侯以拱衛朝廷。但是,諸侯宗室畢竟離皇位太近,易起覬覦篡奪之心。故而,在朝廷就不能再倚重宗室的力量,而與皇帝關係最近、最能受皇帝信賴的就只能是外戚了。

    而在西漢王朝的建立過程中,呂氏也是功不可沒的。不但呂后多佐定天下,呂后的兩位兄長呂澤、呂釋之也都是以戰功而封侯。劉邦死後,呂后專權,呂氏更是富貴無比。呂后死後,朝廷諸將與地方諸侯聯合剷除了諸呂。不管是論功還是按約定,都該立齊王劉襄為帝,但大臣們畏懼於齊王母家的力量,便擁立了母家力量較弱的代王劉恆繼位,此即漢文帝。

    漢文帝時期,外戚力量沉寂了一段時間。但漢文帝死後,外戚力量卻再度崛起,漢景帝的母親竇太后長期干政,據史載:..及至孝景,不任儒,竇太后又好黃、老術,故諸博士具官待問,未有進者。因竇太后崇尚黃老之學,以致儒生都不能獲得重用,竇太后甚至還想讓漢景帝立弟弟梁王劉武為皇位繼承人。

    至漢武帝繼位之後,竇太后被尊為太皇太后,其干政更甚。據《史記·孝武本紀》記載:..會竇太后(太皇太后)治黃老言,不好儒術,使人微得趙綰等奸利事,召案綰、臧,綰、臧自殺,諸所興為者皆廢。而兩漢皆以“孝”治天下,就使得外戚的力量更有所依託。

    而漢武帝本人,就很偏愛任用外戚為將,衛青、霍去病能得以為將,皆因衛子夫之寵。其後,寵幸李夫人,又用李夫人之兄李廣利為將。有時,也的確很難設想,倘若漢武帝最先寵幸的是李夫人,究竟還能否大破匈奴?

    漢武帝之後,霍光也是以“外戚”的身份輔政,並最終行廢立之事,其權勢更是自不必言。而西漢後期,最為強勢的外戚,便是王政君(漢元帝的皇后)的家族。王莽以外戚的身份得以輔政,並最終廢漢自立,建立了新莽王朝,而終結了西漢王朝。漢武帝之所以會開“立子殺母”之先河,其實就是源於兩漢時期的這種較為特殊政治背景。

    參考史籍:《史記》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在親密關係中怎樣避免傷害另一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