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天一馬

    你要知道甲午戰爭其實是清內部的權力鬥爭,老妖婆和光緒的權力交鋒,最後李鴻章的淮軍和北洋水師成了替死鬼,甲午戰爭其實是淮軍單挑倭軍,清內鬥使這場戰爭完敗,倭國從此崛起,去懼怕漢人沒有關係,因為甲午戰爭出戰的大部分是漢人。

  • 2 # 怎麼啦我懂

    我們要明確的一點,甲午戰爭到底是誰和誰的戰役,中日甲午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北韓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而日本稱日清戰爭,西方國家稱第一次中日戰爭(Sino-Japanese War)(以上來自百度百科) 也就是日本第一次的侵華戰爭。

    那為什麼清政府,為何在清政府在戰敗後,為什麼選擇的屈辱的求和,我覺得是有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是清朝滿族對於漢民的統治,在清朝統治者的眼中,漢人並不是所謂的臣民,雖然很多歷史上的人們都稱慈禧說過“寧贈友邦,不予家奴”這句話,但是其實只是人為放大,栽贓誣陷的,畢竟作為一國領導人,其實腦子在有病,也不可能說出這種腦殘的話。

    “寧贈友邦,不予家奴”是剛毅說的,而且剛毅也不是在正式場合說的,是在聊天的時候和朋友說的話。百日維新之間,剛毅對維新派人士非常的反感,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家之產業,寧可以贈之於朋友,而必不畀諸家奴。”(畀:給)剛毅這個人雖然是守舊大臣,但是非常的愛國,“我家之產業,寧可以贈之於朋友,而必不畀諸家奴。”這裡的“朋友”不是指西方列強。剛毅討厭西方列強還來不及,怎麼可能說把他祖上的產業(大清的江山)交給西方列強。

    所以我覺得之所以求和,跟懼怕漢人沒有相關的關係,只是清政府的腐敗,沒辦法去組建可以抗衡外敵的軍隊,而且清政府相對來說,也是看到了反抗無望,武器的差距加之清政府的腐敗,導致清政府不敢血拼到底。

  • 3 # 行碧落

    首先從最後一個問題答起,基本可以肯定的是,清廷甲午後的對日求和和所謂的懼怕漢人沒有關係。

    之前有答主已經說了,整個甲午海戰的主力軍士根本就不是我們的少數民族同胞,幾乎都是漢人,而甲午海戰中幾乎全軍覆沒直接導致《馬關條約》被迫簽署的北洋水師的一手建立者和直接領導者李鴻章和當時的水師提督丁汝昌亦都是漢人。在這樣一支“漢人水師”全軍覆沒之後簽訂的求和條約又怎會是因為懼怕漢人而簽訂的呢? 當然,如果換一條思路可能可以認為,正是因為北洋水師都是漢人,而且全軍覆沒了,那在漢人中會不會激起民憤,會不會認為是清廷拿漢人當炮灰?但是顯然,這條思路是不可能存在的。在當時的中國,怎麼可能拿北洋水師這樣一支耗費無數錢財的“鎮國重器”當成炮灰,此其一;在當時的中國,漢人百姓又怎麼可能因為這件“外辱”而起義造反,打著“扶清滅洋”招牌的義和團收到各地士紳階層的支援就是明證,此其二;至於其三,這屬於個人臆斷,也歡迎討論,清廷已經享國二百餘年,且當時太平天國覆滅不久,前車之鑑猶在耳畔啊(丁汝昌本身也曾是太平軍的一員)當時漢人力量還是集中於南方,而南方士紳其實還在享受太平天國覆滅後的盛宴,此其三。 所以可以得出結論,甲午戰爭之後馬關的割地賠款與清廷對漢人的態度沒有很大關係,更談不上是懼怕漢人了。

    然後再說前面的兩個或者說一個問題,為什麼不血戰到底而是選擇割地賠款?這個問題其實要從當時的歷史環境來看。

    首先日本對於中國的這場戰爭是蓄謀已久的,單說甲午戰爭的爆發口---北韓,從1876年的《日朝修好條約》排斥清廷作為北韓宗主國的身份開始,1882年北韓壬午兵變後日本在朝的駐軍,北韓甲申政變後日本和清廷的《天津會議專條》對於兩國擁有在北韓的平等權力,種種都可以說是在日本的主導下清廷對於北韓問題的被動應對。

    其次,從軍事實力而言,由於當時在北韓清廷屬於緊急應戰,本身一線兵力不如日本,加之清廷對該戰一開始以海守陸攻的戰略對敵,失去海上的主動權,又在陸戰中因為指揮官和一些其他原因節節敗退導致平壤之戰的失敗,並因制海權的丟失,在北洋水師一出擊就落入一個被動的局面,黃海海戰大敗並最終導致於劉公島全軍覆沒。而在當時,由於旅順已經陷落了,日軍侵入遼東並在戰場上連戰連捷,慈禧恐京津再次受脅加之所謂“龍興之地”遭殃,緊急求和。

    最後,可能戰爭的結果還是要歸結到政治上,當時的主戰派是光緒和他的老師翁同龢為首的“帝黨”,主和派則是要辦六十大壽的慈禧和為儲存自己嫡系的北洋水師的李鴻章,本身兩派的分歧就極為嚴重,而在開戰之後,北洋水師是由李鴻章一手指揮的,但又收到了其背後政治派別爭鬥的影響,各方掣肘導致令出多門,孤軍作戰,見死不救的情況在甲午戰爭全程屢屢出現,也確實體現了“老大帝國”的“老大”之處。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看一場甲午戰爭,其中諸多覺得驚奇的人物抉擇聯絡到當時的政治風向也就能得到一定的解答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Phone X出來後為什麼還有人買iPhon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