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鄭捕頭

    如今的國內相聲團體很多,其中一家獨大的無疑是德雲社,不管是演員號召力還是票房影響力都領先其他團隊一段距離。排在第二方陣的是青曲社、嘻哈包袱鋪、相聲新勢力和大逗相聲等團體,他們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中有些演員甚至名噪一時,但整體上和德雲社還是存在一定差距。

    要說高曉攀領先的嘻哈包袱鋪,他們在2008年一飛沖天成為知名相聲團隊,高曉攀最早出名,其後這些年也出現過陳印泉、賈旭明、金霏、陳曦等知名演員,但總體來看高手並沒有德雲社那麼多——如果僅僅以知名度來考量的話。何況,其中有些演員已經先後離開了包袱鋪。

    嘻哈包袱鋪知名演員流失眾多

    先說班主高曉攀和他的搭檔尤憲超。高曉攀對相聲是有深深的愛的,他對相聲的執著很多相聲演員都比不了。有些演員吃著相聲這碗飯,卻又糟蹋著它,而高曉攀對相聲一直非常鍾情,在作品上有野心。只是可惜的是,高曉攀並沒有郭德綱那麼多的相聲天分,因此在表演上遇到了天花板,不太容易進階到更高的層面。

    賈旭明、張康曾是嘻哈包袱鋪最具知名度的的一對演員,他們表演的《新聞晚知道》曾經火爆一時,但由於負面影響太大使得整個北京相聲團體都受到衝擊。最終,兩人不得不提出離開包袱鋪。

    陳印泉、侯振鵬是後起之秀,他們的相聲不落窠臼,敢於創新。尤其是陳印泉,他具有超強的模仿能力,透過對日常身邊人物和事物的觀察,在舞臺上進行生動而誇張的模仿,每每都能引發超強的效果。不過由於演出紀律等因素,兩人後來也離開了這個團隊。

    目前嘻哈包袱鋪中最為知名的演員除了高曉攀和尤憲超,就是金霏陳曦這對組合。他們合說了十多年相聲,彼此有了超好的默契,他們兩人善於表演子母哏也就是逗哏捧哏並重的相聲,從中既能看出金霏的功力,也能看出陳曦的表演能力。有人說這兩個人也有可能離開包袱鋪,但起碼從現在來看,他們還都是團隊中的演員。

    後起之秀還包括劉釗和孫超,這是我個人比較看好的演員。尤其是捧哏孫超,年紀不大有著很好的捧哏感覺,既能給逗哏把臺詞捧嚴實,自身又能煥發光彩,假以時日應該能夠被更多觀眾認可。

    高曉攀的能力缺失和管理短板

    嘻哈包袱鋪的演員本來就不如德雲社多,能夠叫上名字的比較知名演員就是這些。而相比之下德雲社有三四百位演員,最大的角兒當然是郭德綱和于謙,其他演員這些年儘管不斷有人退出,但目前還是有岳雲鵬、張雲雷、孟鶴堂、張鶴倫、郭麒麟等演員被觀眾熟悉,形成了陸續成名的演員梯隊,這是很了不起的良性狀態,是包括嘻哈包袱鋪等團隊不太具備的態勢。

    知名演員不夠多,是嘻哈包袱鋪目前存在問題之一。但這只是表面現象,為什麼不夠多呢?這與團隊的管理機制有關,與激勵制度有關,也與團隊班主的權威度和影響力不無關係。高曉攀本人對相聲事業有追求,但他能不能把這種追求賦予到團隊每一位演員身上,是一個問題。

    另外高曉攀自認為在紀律管理上與德雲社存在差距,就每天的表演來看,德雲社的演員都是早早就來到後臺,而嘻哈包袱鋪有些演員直到該自己上場才匆匆趕到,這是態度問題,對自身業務成長也沒有好處。

    江湖氣的爭議

    相比很多團隊,德雲社帶有更多的傳統江湖氣,這當然是與當前現代企業管理不太相符的地方,但對於眾多相聲演員來說,也許並不是完全可以割裂開來的制度氛圍。

    嘻哈包袱鋪很早就建立起更為現代的企業制度,但事實證明管理相聲演員,提升他們的積極性和價值,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 2 # 城南柳畔

    現在的實際情況是:不管我們承認不承認,在整個中國大陸,甚至是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除了題主所說的那幾個相聲團體以外,真的就找不出其他的有代表性、能自負盈虧獨當一面的相聲表演者了。

    既然這已經是現實,我們當然認可,他們就是當今中國相聲界的主流,雖然他們中間有的至今都不被體制內的同行們接納。

    首先說說相聲界的頭牌德雲社。成立於1995年的德雲社全稱為北京德雲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為郭德綱、張文順、李菁。

    對於德雲社,如今的觀眾最熟悉的莫過於郭德綱、于謙組合,說他們是德雲社的戲核(hu)和靈魂一點都不為過。可在創社之初,郭德綱的搭檔是張文順先生,演出的作品以傳統段子居多。6歲就踏入藝壇的郭德綱憑著多年的藝術實踐和積累,在傳承並弘揚傳統相聲的精華同時,也與時俱進,不斷的向其注入新鮮時尚的元素。

    2004年,于謙加盟德雲社,第二年與郭德綱正式搭檔,至今已有十五年時間。而且隨著新生代演員的不斷加入,德雲社也已然成為中國相聲界的第一天團,其勢力和影響不僅侷限於國內,還輻射到了海外。

    我們說人多力量大,德雲社的相聲作品在所有主流相聲團體中是最豐富的。他們既有以郭德綱于謙為代表的在傳統段子基礎上,與當下生活巧妙對接,達到以老促新;又有以岳雲鵬、張雲雷為代表的新生代演員的思想活躍、不拘形式,為相聲的普及培養出了年輕一代的觀眾。

    縱觀整個演出市場,德雲社的粉絲無疑是最多的。在億萬粉絲捧場的情況下,德雲社未來的發展自然無可限量。

    其次講講嘻哈包袱鋪。早在2008年成立的的時候,掌門人高曉攀就已經給嘻哈包袱鋪定下了發展目標,那就是以相聲為主,兼顧曲藝、小品、網劇、電影等多種藝術表演形式。

    嘻哈包袱鋪的相聲作品並不是特別突出,這可能與這個團體的發展定位有關。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又想面面俱到,又想沉下心寫新相聲段子,確實是有些困難。

    盧鑫玉浩這對僅有兩個人的相聲組合,居然敢給自己取名叫相聲新勢力,足見其要在相聲界大展拳腳的野心。

    愛之深,也憂其遠。在這三個主流相聲團體中,他們的未來是最讓人擔心的。因為除了他們兩人,相聲新勢力沒有其他力量加入,那麼在創作上就會面臨才思枯竭的問題。而不斷的為觀眾奉獻新的作品是維持團體存在和運作的硬性條件,小編真的怕有一天這個團體會因為沒有新的作品而被觀眾遺忘。

  • 3 # 音樂大搜捕

    所謂主流或非主流的標準是什麼?我覺得有兩個,一是從國家社會層面看是在宣揚什麼,弘揚什麼。二是看大眾群體喜歡什麼,追捧什麼?其實這兩者並不完全矛盾,因為從國家社會層面所弘揚的必定也是絕大部分老百姓所認可贊同的,也就是符合絕大部分人的價值觀和審美情趣的。

    就以德雲社為例,老百姓喜歡,自願花錢買票去聽相聲,就說明的德雲社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有人說德雲社相聲俗,還有不文明的地方存在,但是那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如果只盯著這些而忽視了它更多優秀的地方,就屬於雞蛋裡挑骨頭了。更何況,德雲社也收到了一些權威媒體的讚揚,這就更好的說明了主流的這個問題,您說是嗎?

  • 4 # 魏小白2020

    可以這麼說吧!什麼是主流?所謂主流就是現在活躍在大小舞臺上的演員,現在活躍的相聲演員就是這些團體,體制內的現在沒啥露臉機會,連春晚都上不了了,如果這樣下去體制內相聲不如解散,讓他們自主創業,有能力的去掙口飯吃,沒能力的轉行算了!國家養一群閒人沒意思!

  • 5 # 泰山124453211

    公道自在人心中,山嶽無言自成峰。別有用心標正統,且看歷史笑何人!欲弄高雅買人心,無俗何以叫相聲,賴以德雲作抵柱,方有曲藝再傳承。

  • 6 # 手機使用者84095943001

    認可!說英國一種植南瓜的農民,他多年如一日的把自己培育出來優良品種無償的送給周邊的瓜農,可是他卻每年都能榮獲全英最大南瓜大獎。這裡面的哲學道理、因果關係,想郭德綱一定深諳!因為他一直在做那個瓜農做的事!(至於主流、非主流的,是毫無意義的討論)

  • 7 # 微風細雨4309

    所謂的主流,是郭德綱在一次演出相聲段子裡的一個自嘲的包袱,現在成為了一個和體制內相聲演員和民間團體演員的稱 呼。都說 成王敗寇只有勝利的一方,才有資格主宰潮流指點江山,在和主流和非主流之爭中郭德綱無疑是笑到最後的人。

    郭德綱建立的德雲社在風雨中最終生存了下來,成為了相生界的翹楚。有了德雲社成功的例子,各地方有如春筍般冒出不少民間團體向嘻哈包袱鋪,相聲新勢力是比較有名的,他們或多或少都和郭德綱有著關連。同是民間團體,但實力和德雲社差得太多。成為領頭羊的郭德綱也卻實有讓人服眾的本事,在咱們觀眾的眼裡不分主流和非主流,只要你能說的相笑讓我們喜歡讓我們笑,就是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單身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