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三國時期大多數是兩個字,明朝時候兩個字三個字都有。還有古人常會有字,這個是怎麼起的?有什麼來源或者演變嗎?
10
回覆列表
  • 1 # 小融92759232

    名字是人的稱謂代號,一對夫妻生育姓是標記父系親緣、氏是標記母系親緣,(比如姓王)如果生育一子,用一個字就夠了,生育二子也夠用,三子也夠

    比如:王剛、王強、王毅,李虎、李豹、李彪,

    但是第三代叔伯兄弟之間標記就不夠用了!

    大伯王剛的三個兒子,二伯王強的兩個兒子,三叔王毅的二個兒子,放在一起該怎樣起名標記?他們是同一輩的!

    所以就有了家譜用字(用來標記族親輩份)

    比如:王文瑞,王文新,王文華,

    這幾個人可能一個是大伯家的,一個是二伯家的,一個是三叔家的,

    名字是個明碼的編碼系統。

    姓、氏、名(雙字名、單字名)就是大家庭大家族的明碼標記識別系統,出門在外或鄉里鄉親,互相一報姓名大致的家族世系輩份就基本明瞭了。

    明朝皇族這個問題最突顯,朱姓子孫多代差也近,為了起名字大費心思,

    中間字標識、偏傍部首標識、想了很多辦法,

    起名要努力規避重名、亂輩、但人口多了家族大了重名的還是很多!

    那麼雙字名不夠用三字名就一定好嗎?

    其實名字太長也不方便!不易寫、不易讀,於是,地名,官名,外號,等一些鋪助標識就用上了,身份證統一後,同姓同名現象嚴重呈現,獨生子女姓複姓(父母姓組合)起單名或起雙名的呼聲也很高,

    單姓起三字名也是一種辦法,其實就是一種標識漢字的排列組合!夠用,易區分,是本質,美好意義是附加的。

    孔姓、孟姓、曾姓、數百年不亂,都是充分應用了姓名的明碼標識功能,

    尤其是在人口流動大的社會,同姓氏人口在異地相遇相逢,不僅可以避免近親結婚,也可以規避近親亂倫,是漢族婚育文化歷史先進性的一個體現!在周邊民族尚未形成這種姓名標識體系之時中原文明就己經開始有了近親規避的標識體系。

    這種比較先進的文化也被融入中華文明的多數朝代學習和接受繼承。

    城市高樓化之後家庭小型化了,叔伯兄弟,姑表姨表兄弟姐妹這些概念少多了,同輩標識的需求減弱,多字名的需求主要表現在減少證件重名上。

    其實關鍵是名字與人口之間的相對供求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老年漂這一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