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六道招財
-
2 # 無情鐵手諾克
人到老年還漂泊在外,這一社會問題如今還是比較多的,我身邊就有幾例,來談談我的看法吧。
老年漂泊的主要原因還是子女在外的問題,我認識一對老人就居住在我們那裡,這一對老人就是典型的老年漂 這對老人有兩個兒子,但是當年這對兒子因為念書和工作的需求都居住在比較遙遠的外地,大兒子唸完書後參與了國家電網的考試,最終考到了新疆,和大多數大學生一樣去了那邊後,慢慢的就在那邊成家立業了,不再回來,二兒子去了北京唸書後來有了更好的發展就留在了那裡。
所以在陝西西安的這對老人身邊就不再有一個子女,這大概就是留守老人了,守著老家無依無靠。
但是老人老了總是耐不住寂寞與孤獨,總想見見兒子和孫子,而兩個兒子因為工作家庭的需要不可能經常回來,所以兩位老人毅然決然踏上了老年漂的道路,他們第一次學會了坐飛機做高鐵,去了新疆去了北京,一年十二個月,去新疆居住三個月看看大孫子,去北京住三個月看看二孫女,剩下的時間又回到老家,這便是我身邊的這一對老漂的日常,雖然辛苦,但是為了兒女的生活能夠幸福他們犧牲了太多。
其實老漂大多還是父母的愛,為了讓工作忙的子女少跑一點路,為了能多看幾眼子女滿足自己的思念。
-
3 # 查江劍
只能說不容易。
農村孩子考大學出來,在城市上班,生孩子沒人看,掙錢不多,沒有錢僱傭保姆,只能讓老人跟著自己飄搖。
太可悲了,
-
4 # 一川公考
主要是那一代計劃生育後導致少子化,老人年紀大後生活不能自理或是產生孤獨感,從而需要陪伴。
這是中國社會演變途中需要經歷的階段,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過程中,我們應該強化配套設施。
例如,:老年人團體生活的社會化公益性組織,讓老年人多多接觸,生活層次豐富化多元化,透過社會努力減少老人孤獨感。
強調社群養老,由社群進行組織社群老人集中化服務,讓老人有被照顧的條件。
讓更多的民間資本進入養老市場,透過市場定價機制提供更多更富有層次的養老院,為不同的條件水平的老年提供相應的服務。
總而言之,老年飄對於大多數老人來說還是子女不在身邊的無奈選擇,我們應該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更注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畢竟我們都有老去的一天,為了他們今天的健康幸福去努力也是為了我們的明天能更好。
-
5 # 步步高14127669g6p
老年漂相比於在老家兩個孤獨的老人強多了,起碼在生活上衣食無憂,為了發揮夕陽的餘熱出來給兒女招看孩子,讓兒女安心工作日益進升。這樣的老人一般都比較聰明,不多說話,不攪是非,處處為兒女著想。不愛給兒女添麻煩,兒女也都孝順的多,老人雖然在外漂泊,也感覺自己很幸福。
-
6 # 躍榮6685
我有一個連襟已年過六旬仍在海南打工做支木工作。年收入在十萬至十五萬的樣子,今年還沒有扎帳回家。很簡單,就是為了多掙點錢嘛,有啥子大驚小怪的呢?他這個漂可比我的養老金強多啦。
-
7 # 手機使用者62622442241
中國這一代60歲左右的老年人,趕在了上世紀80年代國家強力推行計劃生育的時期,除特殊情況外,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都只有一個子女,這些子女長大後也已進入青年或中年,就業或打工都在外地和國外,年老退休後,漂往外地或國外,幫助自己的子女料理家務,協助培養第三代,既可打發餘生精神上又有所寄託。這種情況目前比較普遍。個人認為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都有諸多紛繁複雜的社會問題,老年漂即為其一,只能理性看待不要一味怨天尤人一一一個奔七老人。
回覆列表
隨著城市化程序加快和競爭日益激烈,很多年輕人選擇了離鄉工作。很多父母由於擔心子女在外生活無人照顧,或者想幫子女帶孩子,選擇離開家鄉、來到子女所在的城市生活。於是,孩子在外闖明天,父母跟著“漂”餘年。這樣的老人又被稱為“老年漂”或“漂族老人”。
83.2%的人表示老人選擇“漂”是為了“幫子女帶小孩”。 調查中,29.9%的人說自己的父母正在“老年漂”,14.1%的人會選擇讓父母“老年漂”,31.7%的人表示“不會”,24.4%的人表示“不好說”。
最近,江西撫州的梅女士打算辦理提前退休手續好做“北漂”(到北京生活、工作的外地人)。梅女士的女兒今年剛到北京工作,“實在太辛苦了,每天早上6點就要出門,晚上8點才能到家,經常不按時吃飯。”梅女士每天吃過晚飯都會給女兒打個電話,女兒要麼在回家路上,要麼就是剛到家累得躺沙發上動彈不了。
梅女士想,要是自己能提前退休,就去北京和女兒一起住,趁還能“做得動”的時候幫女兒料理家務。“以後她還要結婚生孩子,像她那樣的工作,幾乎不可能有時間和力氣去照顧孩子。我去了還能幫忙帶著,讓她能安心工作。” 老人為什麼選擇“漂”?調查顯示,83.2%的人表示是“幫子女帶小孩”,其次是“照顧子女的生活”(61.0%),43.2%的人認為原因是“想念子女”。
其他還包括:年輕人想讓老人享受更好的生活條件(30.1%)、子女照顧父母方便(25.3%)、城市生活便利(16.1%)等。
華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姚遠,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之所以出現“老年漂”現象,從大環境上來說是因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了,年輕人能夠從農村、小城鎮到大中城市工作,老人才有可能到子女所在地生活。中國的傳統觀念是“父母在、不遠遊”,子女圍著父母轉。父母能跟著子女在外地生活,說明父母的思想觀念隨著社會發展在進步。
“華人有非常強的‘家’的情結。”姚遠表示,對於父母來說,子女年齡再大事業再成功,也永遠是自己的孩子,永遠需要呵護和支援。看著子女事業和人生雙重發展,父母會覺得那是自己人生價值最大的體現。
人們怎麼看“老年漂”現象?調查中54.9%的人表示,“父母跟兒女生活,辛苦但安慰”;37.5%的人表示“父母子女共享天倫之樂,無可厚非”;32.6%的人認為減少了“空巢”現象,值得提倡。
也有49.4%的人認為,“老年漂”會導致“年輕人壓力過大,父母跟著受累”;27.0%的人認為“會影響老人的幸福感”;24.1%的人認為“會帶來很多社會、家庭問題”。
“我要等有能力了才會把父母接過來住。”廣州某公司職員萬競說。他口中的“能力”,就是在廣州買到一套兩房兩廳的房子,“讓父母住在出租屋或單位宿舍肯定不方便。但我現在還買不起房,工資只能養活我自己,若強行把父母接來,會造成很大負擔,父母也不想給我那麼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