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毛豆豆586
-
2 # 寶媽萌萌噠
作者本人是科學院教授,他的女兒是上海公務員,女婿是自小在國外留學的海歸。一家人希望外孫按照著名民辦小學—著名民辦初中—著名公立高中—清華北大復旦交大和海外常青藤的“牛蛙”式路線成長。於是在孩子剛3歲時,便開始了“牛蛙模式”的計劃,率先狠下心來讓孩子放下口裡的咿咿呀呀,而步入各種培訓機構開始學習ABC、123……
孩子媽媽用各種跨年齡層知識填滿孩子的小小腦袋,並對孩子的每一天、每一週、每個月都設定不同的KPI考核。
這位教授說:“我知道這樣會讓外孫喪失可愛,但我寧願他失去可愛,變得可憎,但也不能讓他長大後變的可賤。”
然而,令全家人大失所望的是,全家人的精心付出,並沒有讓孩子如願考上著名民辦小學。相反,孩子因為壓力過大,患上了小兒抽動症。
都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但事實上,不少高知家庭沒有培養出優秀孩子。
上海心理諮詢師陳默接待過一位叫圓子的孩子。圓子從小學習成績都很好,到了高中成績卻越來越差,最後竟然逃學了。而他的父母、外公外婆都是高校教授,全家都是高知,家裡人對圓子的表現非常失望,本來從小就希望圓子能考上覆旦或者交大,現在卻連高中的學業都難以完成。
“家裡都是高知,孩子的智商和學習能力都不差,怎麼會變成這樣?”對圓子的厭學,父母百思不解。
原因二有一本書叫《教師怎樣教育自己的子女》。作者張文質在書中提到,有不少教師教育自己的子女很失敗。作為教師子女,除非極有天分,要不然普遍比較壓抑。
道理很簡單:
幾乎所有的教師在內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所有的學生都要出色。作為教師,總是會對自己的孩子要求更加嚴格。作為教師,更難接受自己的孩子可能只是一隻醜小鴨。作為教師,面對自己孩子的落後與不足,往往會更強烈地感到有失面子。
很多所謂成功家庭,往往也會對孩子更為嚴苛。
有一種隱形壓力叫“背景壓力”,可能把孩子逼得厭學、自卑、叛逆。而且,越是精英家庭,越是擁有優質資源、提前起跑的孩子,越容易承受“背景壓力”。
一個出生在精英家庭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的同時,常常揹負了家族的期望,這就是與生俱來的壓力。家庭、祖輩有意無意傳遞給孩子的訊息:我們能做到的,意味著你也能做到,而且我們為你打了各種優越條件的基礎,你能而且必須更有出息。
也許,孩子能做到,也許不一定能做到。
但是,在精英背景的壓力籠罩下,很多孩子反而會被剝奪能力,變得“做不到”。因為跟父母相比,他們顯得很無能、很失敗,體會不到成就感。
原因三相比之下,一些大字不識的農民,反而把子女教育得出類拔萃
福建有一位母親,沒上過幾年學,是海邊的漁民,獨自一人帶著一個女兒,前兩年女兒考到一所很好的大學。縣裡有關部門要請她介紹自己的育兒經驗。
她說自己沒文化,對女兒只有一個辦法,自己早上6點多起來煮飯,女兒在樓上讀書,她要求女兒讀書的聲音一定要讓她在樓下也聽得見。她跟女兒說,你讀書的聲音太好聽了,你讀大聲點,我很喜歡聽。女兒很受鼓舞,從一年級開始,就這樣堅持著到高三為止。
縣裡有關部門的人員就去詢問她的女兒怎麼看這件事。女孩子說,母親讓我這麼做,我小的時候真的以為是自己讀得好聽。後來慢慢長大了,我就能理解母親的心,我一定要讀得讓她聽得見,這樣她才能放心。再後來我覺得母親這樣帶我太不容易了,我一定要把書讀得好一點,才能撫慰母親的心,所以我的學業成績能夠一直不斷地提高。
還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列開往北京方向的火車上,我的鄰座是一位兩個大學生的父親,這位父親驕傲地告訴我,他的女兒三年前上的清華,兒子今年上了北大。我問這位農民父親,“您把兩個孩子都送進了大學,請問有沒有什麼絕招啊?”農民父親的回答出人意料,“我這人沒什麼文化,其實也沒啥絕招——我只不過是讓孩子教我罷了!”原來,這位農民父親小時候家窮沒念過書,自然也就沒什麼文化教孩子了,但他又不能由著孩子瞎混,於是就想出一個辦法:每天等孩子放學回家,他就讓孩子把學校老師講的內容跟自己講一遍;孩子做作業,他自己也跟著在旁邊讀讀孩子的課本,弄不懂的地方就問孩子,如果孩子也弄不懂,就讓孩子第二天去問老師。這樣一來,孩子既當學生又當“先生”,學習的勁頭就甭提多大了!哪怕是別人的孩子在外面玩的熱火朝天,他家的孩子也不為所動,就這樣孩子的學習成績從小學到高中一路攀升,直到考上重點大學……
教育的最大秘訣也許就是:讓孩子感受到成就感。
很多時候,是成就感帶來成功,而不是成功帶來成就感。
原因四、如何讓孩子從感受到成就感?世界上本沒有不會學習的孩子,只有為學所傷的孩子。最易挫傷孩子學習成就感的,是家長的這三種錯誤行為。越是高知家長,越容易犯。
第一,期望過高
有個孩子考進了“尖刀班”,但在班級成績排名不是很理想,他的父母向專家請教該怎麼辦。專家很感慨:“你孩子都尖刀班了,即便是班級裡最後一名,在全校排名時,也不會太靠後。還不滿意啊?”
這就是典型的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成績永遠都不滿足,格外信奉“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的訓條。
有一個小男孩想當幹部,好不容易當了小隊長,媽媽說:“小隊長有什麼好吹的,那是中國最小的官了。我小時候當的是大隊長。”孩子後來當了中隊長,挺高興,媽媽問:“大隊委候選人有沒有你?”你說我們的孩子還會好嗎?
第二,管得過細
在職場中,有些領導不信任部屬的能力,怕員工把事辦糟了,左叮嚀,右囑咐,事無鉅細都要管,時間一長,大家就覺得挺“沒勁”。
教育也是一樣。對孩子來說,唯一最好的刺激是自由——有權決定做什麼和怎麼做。家長越俎代庖無異於用一把心鎖鎖住了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鎖住了積極性。
以寫作業為例,很多孩子放學一回家,家長就問“今天作業寫完了嗎?”孩子寫作業時,家長也是從頭盯到尾。家長過度關心孩子寫作業的事情,就會敗壞孩子寫作業的胃口,孩子會覺得寫作業是家長的事情,從而失去自主性。
第三,操之過急
很多學校都貼著愛迪生的格言:“成功等於99%的汗水,加上1%的靈感。”很多學生會很疑惑:“為什麼我這麼努力了,成績還不能提高?”其實,愛迪生的這句格言還有另外一半,他說:“但是那1%的靈感最重要,甚至比99%的汗水還要重要。”
很多時候,孩子的成績沒有達到父母的希望,父母可能會覺得是孩子不夠勤奮、不夠努力。其實,你不能說他不用功,他的不會一定有他的問題,就好像一臺機器的螺絲沒有擰緊,一個小竅門沒有開啟,某一個靈感的閃光點沒有點亮——這一切,急是急不來的,需要時間來醞釀。作為父母,不能急躁,不能責怪,而需要守候,靜待孩子“覺醒”的那一刻。
教育的英文是educate,源於拉丁文的“educare”,本意是“引出”。騰訊前副Quattroporte吳軍為女兒訪遍英美名校,發現好學校只教一件事:引出潛藏在孩子內心的智慧。
一個家長,只要引出孩子的成就感,讓孩子擁有持續一生的學習熱情,他的教育工作也就完成了。注意,是“引出”,循循善誘的“引出”,而不是摧枯拉朽的“催出”、“拉出”、“逼出”。
-
3 # 一粒不棄的米粒
一個人的發展受很多因素的影響,社會,家庭,學校等,最重要的還有一個人自身的能動性,是否能夠積極的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社會環境為個體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社會環境是人發展的外部條件,環境對人身心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但不決定人的發展,因為環境具有自發性,偶然性等特點,人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超越環境的制約,一些高知家庭,父母雖然擁有很高的學歷,可以給孩子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和更多的學習資源,但是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個體的身心發展也會有差異性,高知家庭的孩子不一定就非得是學霸。
普通學歷的父母雖然沒有受到過高等教育,但是如果父母平時教育孩子懂得方法,方法適當,會引導孩子,給孩子一個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孩子接受教育的場所大部分是在學校,孩子如果能夠按照老師的教學方法進行學習和探索,自己努力學習,也可以收穫很多,更多的是靠孩子自己對學習的認識和理解,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努力程度。
由於現代教育越來越趨向公平化,教育資源的共享和合理化分配也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教育資源,所以家庭對孩子教育的影響,更多體現在對孩子三觀的正確引導,對於孩子未來的學習成績來說,更多的是要靠孩子自己的努力和奮鬥。
-
4 # 唯家至珍
我覺得你提出的這個問題是個偽命題。
我生活的小區,是中國一線大學的家屬院。小區裡很多都是博士,博士後,博導之類的。他們的孩子,個個都很優秀與出色,在國外讀書的,都是拿獎學金的,在國內的,都是985,211畢業的,真沒見到有學渣。
你有機會可以瞭解一下國內知名大學裡農村孩子的比例,像北大,農村生源只佔百分之十五。農村的父母,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對教育的重視也不高。寒門再難出貴子,這話是沒錯的。父母經濟條件差,受教育程度一般,孩子想考入好大學,真的很困難。
-
5 # 思並快樂著
這兩個現象依照我的觀察,都屬於少數現象,尤其是在社會不同群體之間加大“馬太效應”的當下。現在教育的現狀更多是這樣的:學霸多集中在知識分子家庭,學渣多集中在普通學歷家庭,舉個例子:我來自農村普通學歷家庭,但是透過教育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現在身處大學高知圈子,身邊同事或同學的孩子幾乎90%的比例都考上了211或985。但我農村親戚或小學同學家庭的孩子,這個比例是幾乎10%都不到。
普通學歷的父母為什麼能培養出學霸?我這裡主要談兩個原因:第一、有一種父母,學歷不高並非個人讀書不努力和沒有天賦,而是源於家境、或陰差陽錯的人生際遇而失去的機會。這導致他們雖然沒有學歷,但內心對讀書的熱愛和尊崇,會無形中形成一種“家學”氛圍,並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這類父母也經常性地會透過對孩子讀書上的嚴格要求和期望值效應來彌補自己曾經的人生缺憾。第二、在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金榜題名、讀書致仕”的傳統,讀書讀得好了,是可以升官發財,直接和人生家族命運的反轉聯絡在一起的。對於出身寒門的學子而言,讀書的此重意義尤為重要。也因此,讀書以改變命運能夠成為激勵寒門學子的巨大動力,並促成他們在學習上高度的自覺性和自律性,清晰的人生目標和方向。對於這類孩子而言,父母學歷不高和家境貧寒不但不會成為其學霸路上的障礙,反而會成為激勵其不斷前行的動力。
第二個問題,雖然機率很小,但為什麼高知家庭也會培養出學渣?我也主要談幾點原因:第一、父母過分專注於自己的事業,過分專注於自己的個人發展,對孩子的情感需求、生活需求、學習需求長期忽視。第二、家庭夫妻的感情狀態也會影響到孩子的狀態,有的家庭夫妻長期冷戰,貌合神離,家庭氣氛長期劍拔弩張,導致孩子分心嚴重。第三、偽知識分子狀態。有些父母學歷雖然也是大本學歷,但中年以後的人生除了空有一紙學歷,基本就是一個瑣屑平庸的凡俗生存狀態:書是家裡的稀缺品,形而上的精神生活完全讓渡於形而下的世俗化追求:油鹽醬醋、柴米油鹽、吃喝玩樂……對孩子的教育除了說教,完全沒有身體力行的榜樣示範,自然難以對孩子形成良性影響……
總之,每一種個案都有其獨特的原因,而造就現象的往往也是多因一果。應該具體現象具體分析。但我的觀點,上述兩種在當下都是比較特殊的現象,不宜將其普遍化。
-
6 # 旅行到宇宙邊緣abc
這個問題看起來是偽命題,可是我遇到的偏偏都是這個樣子的!我小學遇到過三個老師,透過換班來教自己的孩子,結果兩個女老師不光把孩子教成了學渣,而且還變成了人渣。那個男老師比較搞笑,女兒在鄰班是學霸,兒子被自己教成了學渣!最可恨的是,那個把孩子教成學渣的女老師,心理肯定變態了,班裡的學生考試不及格捱打也就認了,比她兒子分數高也要捱打!你想想我們每次考試難度有多大!他兒子每次考試都是六七十分。
-
7 # 情關鄉土
其實,題中所提到的都是兩個極端。
眾所周知,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一般父母是知識分子的家庭,大家普通都認為家庭學習氛圍濃重,教育出來的孩子一般都是人中龍鳳。其實,我認為,其中最主要的是父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父母在孩子學習的時候也在看書總好過玩手機,父母對待知識的嚴謹態度也是無意中給孩子作了榜樣。
所以,這樣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一般在學習上有所成績,也更明白事理。
而普通學歷的家庭,在知識傳授方面或許不能給到孩子最好的教育 但是同樣可以從學習態度上引導孩子,也能教育出學霸。
-
8 # 南昌北調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係問題。就象有人說現在社會階層結構固化,下層的人難以向上一層次突破,有人立即反駁:你說的不對,看看王寶強從草根到明星,看看·……,你還有興趣爭論嗎?
-
9 # 威子
謝邀!這題目以偏概全了。你能說出多少兩方面不同人群這方面的案例?估計很難甚至啞口無言吧?再說啦,可天下學渣和學霸也是屈指可數吧?誰對學渣和學霸出自什麼樣的家庭做過調查和統計,有相關的資料嗎?不要聽風就是雨,以偏概全,把本不存在或特殊現象視為普遍,誘導傳播形成輿論而以假亂真。
-
10 # 冬日暖陽124086398
我們看待事物不能只看表象,不能只看個別,更不可以以偏概全。不錯,在現實當中,我們也許會看到,有些高階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由於不願走家族、父輩的老路,試著開闢一些新的途徑,不願從事學術之路,從小就開始厭學、逃學,結果是一事無成,成為人們眼中的學渣。而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群,由於一些孩子,看到了父輩們的艱辛,看到了父輩們的貧窮和勞累,於是,勤奮苦學,艱辛努力,繼而走出了貧困,脫離了父輩們那種夜以繼日卻無收穫的困境,甚至成為學霸。其實,我身邊就有這樣活生生的例子,我的一位同事,老婆一直有病,長年需要治療吃藥,弄得家庭是日不敷出,他很早就對兒子說,你要好好讀書,將來只能靠自己,我和你媽媽的情況,你也看到了,你指望不上父母,只能靠自己了。於是這個孩子一直苦命讀書,直到博士畢業被分配到國家科學院武漢分院,後來娶媳婦、買房子全是自己。我們在為他們高興的同時,其實,也應該看到,這些只是個案,我們不能就此就認定,普通家庭都能這樣讓孩子成為博士,成為學者。相反,作為高階知識分子家庭,他們那種學術上的傳統,他們那種書香門第的氛圍,能讓孩子從小就會接受到書香的薰陶,從小就會收到知識的感染,他們在接受教育時,領會知識的角度會更高,認識知識的方法會更獨到,理解知識的程度會更深刻。所謂教育世家,書香門第,我們能夠感覺到高階知識分子家庭的那種知識的氛圍和氣息。
就拿現在來講,無論是數字統計還是大資料分析,毫無疑問,來自高階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學習能夠出成績的依然還是佔據著優勢。任何事物都有他的兩面性,我在社會上有那麼幾個知心朋友,時不時的在相聚之時,喜歡討論人生,因為我們有在政界的,有在商界的,也有從事基層工作的,人生什麼叫做成功,人要無愧於自己,無愧於社會,無愧於家庭,無愧於父母,無愧於他人,對人、對事、對工作能夠盡心盡力,讓子女成人成器,就是最大的成功,可是就在我們朋友中間,有一位商界的朋友,在孩子小時,忙於創業,忙於賺錢,結果是真的賺到了很多錢,可是孩子在不經意間卻成了社會上的小混混,終於有一天因為刑事而進去了。我們很是痛心。說到這裡,我們說,人要做到全面兼顧很不容易,但我們必須抓住主要的,就像過去我們說的要抓住綱,綱舉目張嘛。
今天,我們討論這樣的話題,就是要明白,孩子出生在哪裡並不能決定孩子的歸宿,決定孩子的前途,決定孩子的未來,決定孩子的一切。重要的是家長的思想是否開放,目標是否明確,態度是否堅決,孩子是否願意努力。冰糖窖裡也可能長出蟲子,而大山裡邊也可能飛出金鳳凰。事物的發展雖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在教育孩子上,只要我們早著手,早引導,早防範,是完全可以把孩子培養成人的,就算家庭再普通,再貧窮,也一樣可以培養出學士、碩士、博士乃至學霸!
-
11 # 泰迪狗狗咕咚
你說的這種情況很少、可千萬別因為你家是普通家庭就嫉妒人家高知家庭,有大資料表示高知家庭生出的孩子高知的佔大多數,你可別在這瞎說了。小市民
-
12 # 使用者59214422276
重要的事情再說一遍。天賦決定一切。基因決定一切。普通父母的孩子基因天賦也有好的。但大多數還是高知家庭的孩子基因好。龍生龍,鳳生鳳是有道理的。ok
-
13 # 小西西笑嘻嘻2
老師算什麼高知家庭呀!大學老師才能算吧。
不過話說回來,這些年來,我們區的中考第一名長期被我們學校老師的孩子壟斷,我們是高中。高考一般也不錯。不知您的認知從何而來?
-
14 # 努力的喜媽
看到這個問答,我一點也不鎮驚,高知家庭教出學渣,普通家庭教出學霸,很正常。
我們來分析一下,一個孩子成績好,決定因素有哪些?
首先是個人因素,個人因素還包括:智商、上進心、專注力、學習方法、逆商、情商等。
其次,家庭因素。包括:父母的智商、情商、職業、對孩子重視程度、關心程度、陪伴孩子的投入時間等。
最後,學校的教育。包括:老師的水平、老師多我們孩子的關注度、老師的用心程度等等。
高知的家庭,只能說父母是高學歷的知識分子家庭,他們也有一顆愛孩子的心,僅此而已。
高知的父母,不一定高智商孩子;高知的父母,不一定是高智的父母,但一定不會是低智的父母。
高知父母,不一定懂得教育孩子;沒有人天生懂得教育下一代,都是後天不斷學習、實踐,摸著石頭過河,找到適合的方法。
高知父母,不一定投入很多時間陪伴孩子,陪伴的方法不正確,也不一定會對孩子的教育有好處。
高知父母有很好的教育好孩子的基礎,但是,如果你以為高知就萬事大吉,那麼現實一定會狠狠地打臉。
從一個學霸需要具備的因素來看,高知家庭只是眾多因素之一,不是全部,所以高知家庭教出學渣也很正常。
學霸的誕生不是一個問題能概括回答的,涉及的內容太多,我不懂的地方仍還有很多,希望有這方面興趣的朋友可以和我交流。
-
15 # 豎起耳朵聽皮卡丘
雖然機率很小,但為什麼高知家庭也會培養出學渣?我主要談幾點原因:第一、父母過分專注於自己的事業,過分專注於自己的個人發展,對孩子的情感需求、生活需求、學習需求長期忽視。第二、家庭夫妻的感情狀態也會影響到孩子的狀態,有的家庭夫妻長期冷戰,貌合神離,家庭氣氛長期劍拔弩張,導致孩子分心嚴重。第三、偽知識分子狀態。有些父母學歷雖然也是大本學歷,但中年以後的人生除了空有一紙學歷,基本就是一個瑣屑平庸的凡俗生存狀態:書是家裡的稀缺品,形而上的精神生活完全讓渡於形而下的世俗化追求:油鹽醬醋、柴米油鹽、吃喝玩樂……對孩子的教育除了說教,完全沒有身體力行的榜樣示範,自然難以對孩子形成良性影響……
網友二:
孩子出生在哪裡並不能決定孩子的歸宿,決定孩子的前途,決定孩子的未來,決定孩子的一切。重要的是家長的思想是否開放,目標是否明確,態度是否堅決,孩子是否願意努力。冰糖窖裡也可能長出蟲子,而大山裡邊也可能飛出金鳳凰。事物的發展雖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在教育孩子上,只要我們早著手,早引導,早防範,是完全可以把孩子培養成人的,就算家庭再普通,再貧窮,也一樣可以培養出學士、碩士、博士乃至學霸!
網友三:
孩子學習好不好,不在父母的學歷,而是在父母對子女學習的重視程度。所以高知家庭也會出學渣,沒上過學的父母也培養學霸。
我觀察的現實是,學霸大多出於高知家庭。我大學一個班38個人,大多數同學的父母都是有知識有文化的人,家庭條件不講有多好,起碼在對子女教育投資上不含乎,捨得花。父母有文化,起碼工作不會差,他們佔了有文化的便宜,所以更能體會到學習的好處,也就更重視子女的教育,在教育上也捨得投資。
我父親是工人,算不上高知,但他學習也是很好的,只是趕上了文化革命,初中唸完就沒學可上了。但他重視教育,所以我不是學渣。
現如今,知識的重要性更是顯而易見。記得今年北京的狀元,父母高知,外交官,不僅學習好,情商也高,眼界格局更是別人比不了。我的觀點,高知家庭更易出學霸,一般家庭,也能出學霸,但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網友四:
眾所周知,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一般父母是知識分子的家庭,大家普通都認為家庭學習氛圍濃重,教育出來的孩子一般都是人中龍鳳。其實,我認為,其中最主要的是父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父母在孩子學習的時候也在看書總好過玩手機,父母對待知識的嚴謹態度也是無意中給孩子作了榜樣。
所以,這樣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一般在學習上有所成績,也更明白事理。
而普通學歷的家庭,在知識傳授方面或許不能給到孩子最好的教育 但是同樣可以從學習態度上引導孩子,也能教育出學霸。
網友五:
普通學歷的父母雖然沒有受到過高等教育,但是如果父母平時教育孩子懂得方法,方法適當,會引導孩子,給孩子一個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孩子接受教育的場所大部分是在學校,孩子如果能夠按照老師的教學方法進行學習和探索,自己努力學習,也可以收穫很多,更多的是靠孩子自己對學習的認識和理解,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努力程度。
網友六:
這種情況有,但這比例相對較低,一來說家庭的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父母都是高知家庭,孩子相對普通家庭來說,有較豐厚的教育資源,但是也有一些高知家庭的父母一味地忙於自己的事業,疏於管理教育孩子,孩子本身的自制力以及對學習的意義認識不夠深入,所以在父母的疏於管理下,自己愈加地不思進取,導致變成學渣。還有一種原因是高知家庭對孩子的要求較高,孩子一旦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就批評孩子,時間長了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愈加地討厭學習,時間長了變成了學渣。
而普通家庭可能在孩子身上更加地順其自然一點,不會過高地要求孩子,也不會因為事業而疏於管教孩子,在輔導孩子的同時,不忘了適當地鼓勵,所以對於一些很有天賦的孩子而言,完全可以成為學霸。
總體來說,在小孩子有一定天賦的基礎上,父母的教育很重要,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則,要想讓孩子好好學習,自己首先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上進,還要善於挖掘孩子的閃光點,多多鼓勵孩子,對於孩子的缺點,要慢慢地改進,不能操之過急。如果孩子實在不想學習,培養一門興趣愛好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
16 # 九鬥學生心理
高知家庭出學渣絕對屬於小機率事件,普通家庭出學霸,同樣屬於小機率事件,但是我們的媒體往往會追著小機率事件不放,卻忽視了除了小機率之外的大部分。
如果我們用心觀察身邊孩子的綜合能力表現,就會發現,當一個孩子父母接受的教育程度越高,整合的社會資源越多,為孩子成長所準備的槍支彈藥(主要指錢)越豐富,對孩子的關愛越多,參與孩子成長的越多,這些孩子都差不了。就算在應試能力上不是區域範圍內的學霸,在孩子感興趣的領域或者一定能找到某個領域,孩子做得出類拔萃。
常規意義上,我們說學霸是指應試能力特別突出的孩子。但是隨著社會對人才定義的越來越多元化,學霸這個詞的解讀應該有多種方向。
一定有父母是高知,但是他們的孩子在學習上不咋地。也一定有父母知識水平有限,他們的孩子在學習上特別主動積極,考試成績也特別好。但是這些真的屬於小機率事件,以北京為例,任何一所還不錯的中小學,如果你進去深入調查就會發現,學習成績好,綜合能力強的那些孩子,他們的父母都不差!
也有人說這就是階層之間的差距,確實如此。大家經常調侃說,投胎是個技術活,父母不一樣的知識能力格局,帶給孩子是完全不一樣的世界。
換個說法,如果我們在要求孩子進步的過程中,不斷的對自己提出更為嚴苛的要求,孩子一定會學著我們的樣子努力前進。
我覺得未來學渣和學霸這兩個詞可能會不再刺激大家敏感的神經,因為大家都會越來越意識到自己孩子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如何讓自己獨特的個體,在學習過程當中,不斷的超越自己,這才是最重要的事。
-
17 # 元和拾一年
家有一女,一年級。每天早上送她上學,每天晚上輔導作業,這樣的日子還很長很長。
關於學渣學霸,我們也是頗為在意的,的確有普通家庭出學霸的。
例一,我曾經的同事W,喜歡喝酒,離異,中學畢業。自己獨自帶著小孩,未再找物件。小孩是女孩,本科是西南財經,研究生是廈大。
例二,中學的同學、好友X,在檢查院工作,中專畢業,媳婦也沒有正式工作。小孩女孩,特聰明,一直是學霸,後來是考入中央財大。不過,這女孩的舅舅是北師的法學博士,看來並非沒有遺傳。
要說為什麼高知家庭出學渣,普通家庭出學霸?我想原因大概如下:
其一是基因。也就是先天遺傳因素。高知家庭未必基因都好,而普通家庭未必基因都不好。有的人出身於書香世家,幾代的薰陶,也未必就能代代出學霸。也許不知什麼時候,這個就是隔斷了,從而生出學渣來。比如有很多文學家,他們的子孫早就湮沒無聞了。李白的子孫、杜甫的子孫、柳宗元的子孫,誰還記得。而有的普通家庭基因好,只是沒有條件顯露出來,現在生活條件基本上衣食無憂,所以能暫露頭角,脫穎而出。
其二是逆反。高知家庭一般對孩子管理過嚴,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家長要他怎樣做,孩偏不怎麼做。而普通家庭,有時大家都沒寄予重望,或平常受人歧視,反而鬥志滿滿,從而出人頭地。
其三是傳播。一般按常理來說,是高知家庭出學霸,普通家庭出學渣。所以,高知家許出了學霸,普通家庭出學渣是很正常的事,理所當然的事,也就沒人過度的唸叨了。但是,一旦,高知家庭出了學渣,或者普通家庭出了學霸,也會立刻被放大,成為坊間的熱聞。這就是傳播的放大效應,這也會給世人造成一種錯覺。
說完了,還是每天接著送娃上學,輔導娃做作業吧。別人成為學霸是別人的事,我只求娃能安靜地讀完她的書,中上水平即可。
-
18 # 景行說教育
我是教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有分析這個問題,他是個別現象,不是普遍現象!應該是高知家庭更容易教出學霸!普通學歷的家庭相比高知家庭難出學霸,但是高知家庭也出學渣,普通家庭也能出學霸!
首先,按照遺傳學來說,高知家庭出生的孩子普遍要比普通家庭的孩子智力要高,我說的是普遍現象,不要拿個例來說話!做教師多年感覺學生智商對於學生的學習很重要!
另外,後天的教育應該告知家庭要比普通家庭更加盡心更加懂得方法,而且環境對孩子影響很大,比如人家父母都會說英語,每天對話都用英語,孩子在這個需要環境下很容易就掌握英語口語!你普通家庭更人家怎麼比!
下面我們切入正題,為什麼高知家庭也出渣子。普通家庭也出學霸!我想起這麼一句話!仗義多出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個說的也是有這絕對,但是他告訴我們學習最重要的是後天的努力,先天因素不是最主要的!
出學霸跟是否高知家庭和普通家庭有關係但是不是主要的關係。
學霸不是天生的, 一個好的家庭, 才往往是培養學霸的溫床!父母關係的和諧,父母都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父母雖然知識層次不高,但是父母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做出表率,父母經常和孩子溝通,疏導孩子的心理變化!父母重視孩子毅力的培養,做事有始有終,這樣的家庭才才會出學霸!不管是普通家庭還是高知家庭,誰能做到了,誰的家庭就能出學霸!
有的高知家庭,不重視孩子的培養,由於忙於自己的事業,忽略了孩子!任讓孩子隨意發展,甚至寵溺孩子,教育南轅北轍!把好的教育因素轉化為不利因素,那孩子還成學霸,不進監獄就是好的了!
-
19 # 贏在高三
一、家庭情況對孩子學習成績非常重要!
下圖是對2017年各省市40名高考狀元父母情況的統計,可以看出:有錢(商人)、有權(公務員)、有時間(教師、公司職員)、有文化(企業管理、教師、公務員等)的家庭更能教育出學霸,此外,也有農民、工人的孩子成為學霸,因為他們深信知識改變命運,當然,由於這部分家庭數量龐大,所以,實際的比例也還是很小的。
二、再來看看他們父母的學歷,看看學歷和教育孩子是否有必然的聯絡!
從圖中可以看出,學霸父母的學歷,佔比例最大的是本科!其次是專科和中專、高中,而博士、博士後這種高知家庭幾乎沒有,這個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按正常情況,這部分家長有很多是大學老師,他們應該是屬於有知識,有時間,有資源的型別,但是教育孩子問題上,往往因為懂得太多,可能會出現越俎代庖,拔苗助長等問題。
三、有效溝通、適度關注才是孩子學習成功的關鍵!
從表中可以看出,多數狀元的父母都能和孩子有很好的關係,並能關心但是不干涉孩子的學習,我想高知家庭的父母可能出現干涉過多,打擊過大,關係一般等問題。
-
20 # 弈鹿圍棋
提問者的觀點本身就是錯誤的,居然還有很多人一本正經的回答,拿個例當普遍規律,其實提問者本身學歷就不高才會這麼問。因為他一定沒有學過機率統計!好的家庭環境,高學歷的父母,他們的孩子是學霸的機率一定大於低學歷父母的家庭。從這個問題的回答來分析,對提問者觀點沒有辨別是非能力的回答者,學歷估計也不高。雖然他們很願意相信這個觀點。這裡告訴大家,學霸之所以是學霸,除了基因好有一定學習天賦等先天因素外,還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能力以及自控力。這些人成為父母后,一定會把這些好的學習習慣傳授給自己孩子的!學渣成為父母,有什麼可以傳授給自己孩子的經驗?能輔導自己孩子學習嗎?
回覆列表
我覺得孩子成績的好壞跟父母的學歷關係不大,因為孩子在學習知識之前更重要的是對學習的態度,這取決於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和環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