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袁隆平宣佈水稻親本去鎘技術獲突破,這意味著什麼?
8
回覆列表
  • 1 # 安徽laoli

    這個問題小方子能回答的很好,司馬也湊合著行,他們能弄得到資料,回答的好了對自己下一步的事業或許有用,最後一個理由更實在。

  • 2 # 飛雪之靈

    從新聞中的寥寥幾個字可以抓到如下幾個關鍵詞:親本、去鎘、“敲掉”。

    從“親本”一詞可以看到,這是一項為雜交水稻準備的親本品種育種技術,即讓雜交水稻的親本具有去鎘的特性,從而使得產生的子代植株也具備這一特性。對於“敲掉”(英文報道中使用的是Knock一詞),生物學中有兩種表述方式,即“敲除(knockout)”和“敲低(knockdown)”。前者指讓某一基因失去活性,即不表達或表達產物沒有功能,後者則指降低某一基因的表達或表達產物的效率。

    通常用的敲除或敲低手法包括RNAi或反義RNA降低表達、定點突變、CRISPR-Cas9、同源重組刪除等等。這些都屬於基因修飾操作,並需要使用轉基因手段。此外,這些操作需要同時對同源染色體共同進行修飾,形成穩定遺傳個體,這樣才有利於作為雜交水稻親本使用。

    至於最為關鍵的“去鎘”,其實也是透過兩條途徑完成,一個是從根系就阻止鎘離子的跨膜運輸,另一個就是阻止鎘離子在水稻體內的運轉,降低籽粒中鎘的含量。從報道中看,更為傾向於前者。控制根系鎘離子跨膜運輸的轉運蛋白目前研究已經比較多了,最常見的就是OsNRAMP1、OsNRAMP5等基因所編碼的跨膜金屬離子轉運蛋白。降低其表達量或表達失活(也就是所謂的敲掉),能夠顯著降低水稻植株對鎘離子的吸收。

    因此綜合以上資訊和近年來研究成果,袁隆平宣佈的這項突破其實就是採用基因修飾手段來調控鎘離子吸收轉運蛋白基因的表達量,達到在親本水稻中“去鎘”的目的。

    此外從這個新聞也能看到一點,就是基因修飾技術與雜交技術相結合有著更為廣闊的應用前景。很多具有多種性狀的轉基因作物品種(例如雙抗蟲、抗除草劑/抗蟲、改性+抗性等),都採用基因修飾親本雜交後產生商品化種子的策略。

  • 3 # 龍門山財經

    大家好!

    袁隆平,中國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同時兼任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榮譽主席。他說,“如果世界一半土地都種植中國的雜交水稻,可以多養活4……5億人口。”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雜交水稻受益人群已超過30億,取得了水稻種植生產的一頂頂CROWN。這次袁老再次宣佈水稻親本去鎘技術的突破,無疑又一次摘取了CROWN上的明珠。

    鎘,是一種毒性很重的重金屬元素,其化合物也大多屬於毒性需要物質。如果河流和農田被鎘汙染後,很容易被水稻吸收。人吃了大米後,便一併透過消化道進入人體,積聚於肝和腎部位。從而引起腸胃功能紊亂,干擾腎功能和生殖功能,軟化骨骼,還可能誘發高血壓。

    袁老透過基因技術實現了水稻親本去鎘技術的突破,相信不遠的將來無鎘子代水稻將大面積種植。在全球追求水稻產量之際,我們的科學家再次向追求水稻質量上實現了跨越式飛躍,量質兼具的中國超級水稻一定會再次使地球人大飽“口福”。我們知道,在世界貧困地區,很多人都還在溫飽線上掙扎,而我們的“雜交水稻之父”不僅僅使我們早早地填飽了肚子,還繼續在水稻質量上日夜奮戰,嘔心瀝血。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一個默默無聞年輕人便開始了他造福人類的夢想,從解決人類溫飽到追求食物的質量,他一次次實現了人生的昇華,造福人類,挺起了民族的脊樑,堪稱科研楷模。87歲了,先後獲得馬哈蒂耳科學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榮譽獎等,在無數光環之下,他甚至沒有時間停下來,去享受鮮花和掌聲,而是繼續步履瞞珊地奔波在地裡田間,為了夢想和價值,生命不息,戰鬥不止,令世人景仰。中國發現的國際編號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就是華人最好的認可,願此星永遠燦爛奪目,普照大地。

  • 4 # 情報員哈尼

    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宣佈一項剔除水稻中重金屬鎘的新成果。

      《湖南日報》9月25日訊息,近日,在2017年國家水稻新品種與新技術展示現場觀摩會(以下簡稱“雙新會”)上,袁隆平宣佈了一項重大成果:“近期我們在水稻育種上有了一個突破性技術,可以把親本中的含鎘或者吸鎘的基因‘敲掉’,親本乾淨了,種子自然就乾淨了。”

    資料圖:9月20日,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拉開序幕,“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來到了CCTV—7演播廳現場,這位87歲的老人一改往日形象,竟是不談水稻,為黔陽冰糖橙做起了代言人!(農視網圖)

      近年來,伴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綠色種業提出的新要求,農作物的純淨度越發受到關注,特別是在許多土壤汙染較重的地區,如何避免汙染元素在作物中的代際傳播,是育種家必須考慮的問題。此項鎘元素剔除技術將扭轉中國部分農作物重金屬含量超標的趨勢。

      據瞭解,此次雙新會由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和湖南省農業委員會共同舉辦,集中展示了長江中下游地區一大批高產優質、高效安全的優良水稻品種和最新種業科研成果。

      新會展示基地位於瀏陽市北盛鎮環園村,佔地面積300畝,整個示範現場共分為6個展示區,展示了來自全國10個省市89家科研單位和種子企業的588個優良水稻品種,集中體現了這些品種的生長情況,重點突出了氮高效栽培技術、印刷播種技術、超級稻“三定”栽培技術和均衡施肥技術4項水稻輕簡高效栽培新技術帶來的種植效果提升,吸引了各地水稻專家、經銷商、種糧大戶等500餘人到場觀摩。

      據介紹,此次雙新會較去年有所突破。首先是規模上,示範田面積由去年的130多畝增加至今年的300多畝,參展種企和品種數量增加;其次是在參展品種質量安全方面,由過去注重事前許可轉變為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採用定點調查、走訪調查、專家訪查等方式全程跟蹤評價品種田間表現,對存在嚴重缺陷、種性嚴重退化或失去生產利用價值的品種及時反饋給種子企業,對不宜繼續推廣使用的品種及時釋出預警資訊,依法依規停止推廣,從源頭上規避了農業生產風險。

      湖南省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湖南省將根據現代農業發展的總體要求,以推進依法治種、保障用種安全、建設種業強省為目標,進一步完善全省品種安全跟蹤評價與新品種展示示範體系,建立健全品種安全預警、示範推廣機制,加速新一輪品種更新換代,為推動農業調結構轉方式提供更好支撐。

  • 5 # 易店無憂網店轉讓平臺

    從“親本”一詞可以看到,這是一項為雜交水稻準備的親本品種育種技術,即讓雜交水稻的親本具有去鎘的特性,從而使得產生的子代植株也具備這一特性。對於“敲掉”(英文報道中使用的是Knock一詞),生物學中有兩種表述方式,即“敲除(knockout)”和“敲低(knockdown)”。前者指讓某一基因失去活性,即不表達或表達產物沒有功能,後者則指降低某一基因的表達或表達產物的效率。 通常用的敲除或敲低手法包括RNAi或反義RNA降低表達、定點突變、CRISPR-Cas9、同源重組刪除等等。這些都屬於基因修飾操作,並需要使用轉基因手段。此外,這些操作需要同時對同源染色體共同進行修飾,形成穩定遺傳個體,這樣才有利於作為雜交水稻親本使用。 至於最為關鍵的“去鎘”,其實也是透過兩條途徑完成,一個是從根系就阻止鎘離子的跨膜運輸,另一個就是阻止鎘離子在水稻體內的運轉,降低籽粒中鎘的含量。從報道中看,更為傾向於前者。控制根系鎘離子跨膜運輸的轉運蛋白目前研究已經比較多了,最常見的就是OsNRAMP1、OsNRAMP5等基因所編碼的跨膜金屬離子轉運蛋白。降低其表達量或表達失活(也就是所謂的敲掉),能夠顯著降低水稻植株對鎘離子的吸收。 因此綜合以上資訊和近年來研究成果,袁隆平宣佈的這項突破其實就是採用基因修飾手段來調控鎘離子吸收轉運蛋白基因的表達量,達到在親本水稻中“去鎘”的目的。 此外從這個新聞也能看到一點,就是基因修飾技術與雜交技術相結合有著更為廣闊的應用前景。很多具有多種性狀的轉基因作物品種(例如雙抗蟲、抗除草劑/抗蟲、改性+抗性等),都採用基因修飾親本雜交後產生商品化種子的策略。

  • 6 # 李雷博士

    喜大普奔,雜交水稻又一重要缺陷被攻克。

    很多時候,談到袁隆平,必說到他的偉大成就雜交水稻。而問公眾,雜交水稻有什麼好處?很多人都會毫不猶豫的說,高產。

    沒錯,雜交水稻最大的優勢就是高產。相比於傳統的水稻,雜交水稻的產量可以高達900公斤,這是什麼概念?2014年,中國水稻平均畝產才300多公斤。雜交水稻是普通產量的三倍。

    正是由於雜交水稻的高產,解決了中國的糧食問題,讓很多人不再免於飢餓,所以袁隆平獲得了無數的好評和美譽,比如第一批工程院院士入選者,比如國家最高獎獲得者。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雜交水稻還有不少劣勢。

    吸收重金屬強就是雜交水稻的副產物之一。

    在雜交水稻產量提高的同時,雜交水稻對土壤重金屬,尤其是鎘的吸收,也要比普通水稻高。

    科學家曾經在不主動新增鎘的土壤上種植水稻,結果發現,雜交水稻吸收的鎘是普通鎘的兩倍多。

    而由於中國近幾年土壤汙染加重,尤其是以鎘為代表的重金屬,更是如此。

    曾經對市場上的大米進行調研,發現不少都鎘超標了。

    解決鎘汙染

    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水稻吸收鎘其實和基因有很大關係,事實上,通風條件下,水稻比玉米和豆類更容易吸收鎘。

    既然現在科學這麼發達,我們知道了鎘吸收的原因,那麼,對其進行處理不就得了嘛!

    這就是袁隆平團隊做的事情,他們把大米用負責吸收鎘的基因進行了修改,於是大米吸收鎘的能力迅速下降。

    這樣,就解決了食品安全的重大問題,可以說是功在千秋!

    在汙染日益加劇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土壤被汙染,如何克服汙染隨著時間聚集到植物身上並進入人體,是個重大的問題。

    作為主糧水稻,袁老的成果讓我們看到了重大希望。

    期待儘快普及。

  • 7 # 大隱20

    應該也是轉基因技術。真的轉基因就是科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人們怕轉基因事實都是道聽途說,或者是商家為推銷所謂高價非轉基因產品的操作。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廣泛使用轉基因技術,世界上食品審批最嚴的FDA也未禁止轉基因食品在美國市場銷售。

  • 8 # 飛魚69959495

    這就是一種轉基因水稻。

    臆測一下,以後他將大力推廣這種轉基因水稻,至於其它轉基因水稻,在他搞定以前,他還是準備“志願試吃”吧?

  • 9 # 帥說什麼都對

    對中國後代強健的體魄有直接影響

    要不是袁爺爺

    我們國家好多人還在為溫飽發愁

    但這個社會 戲子當道

    科技創新工作者的成果竟然沒有戲子的私生活受人關注

    我們都得深思

  • 10 # 百味人生150088592

    袁教授是盡力去減少農產品對人類的毒害,有些漢奸盡力宣揚對人類安全性存疑的轉基因農產品。一正一邪,一目瞭然。

  • 11 # 仰望星空的工程汪

    很多人在說轉基因,通篇我沒看出來。報道的是對控制鎘金屬元素運輸基因的刪減,沒有說匯入非本植物的基因片段。匯入其他植物基因了嗎?我沒看到。 如果對基因刪減就是轉基因,那要是人類實現夢寐以求的癌症基因刪減後,出生的人都是轉基因人了。分清楚概念先。

  • 12 # 沁園春2016

    真心佩服袁老,沒有他中國有很多人仍在餓肚子,現有一半多人口根本沒機會出生。中國的現代化離開袁老的雜交水稻就是一句空話。

  • 13 # 向玉文爾雅

    謝謝謝你的邀請我。袁老師這一水稻親本去鎘技術的人突破是雜交稻的新高度或提升產量質量品牌穩定的里程碑意義對農業供給側需求都與時俱進的躍升,一是從雙綱噸糧的時候移栽面擴大,單產保持穩當提高,二是技術含金量更高,複製可控,再無論秈稻穀,粳稻穀品質感覺上佳,單就品牌價值即袁隆平千萬上升。僅一孔之見,是領先達到世界水平的口向響亮亮的中國世界名片啊!袁院士科學大師豪爽啊!

  • 14 # 毛氏部落

    《湖南日報》9月25日訊息,近日,在2017年國家水稻新品種與新技術展示現場觀摩會上,袁隆平宣佈了一項重大成果:“近期我們在水稻育種上有了一個突破性技術,可以把親本中的含鎘或者吸鎘的基因‘敲掉’,親本乾淨了,種子自然就乾淨了。”

    一、技術突破的背景

    1、鎘的危害

    近年來,伴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綠色種業提出的新要求,農作物的純淨度越發受到關注,特別是在許多土壤汙染較重的地區,如何避免汙染元素在作物中的代際傳播,是育種家必須考慮的問題。

    鎘被認為是一種十分危險的環境汙染元素,單質鎘在自然界中不能穩定存在,主要存在於硫鎘礦和鋅礦中。自20世紀初以來,由於鎘以及其化合物被廣泛應用於鎳鎘電池、顏料以及電鍍等製造環節。

    鎘的產量及用途在不斷增加。據統計,全世界每年向環境中釋放的鎘高達30000噸左右。其中82%-94%的鎘會進入到土壤中。其中,中國被鎘汙染的耕地就有8000萬畝左右。

    而鎘非但不是人體必需元素,攝入過多的鎘還會刺激人體的呼吸系統,在人體中積存,會導致軟骨症,最嚴重的還會引發癌症。鎘汙染危害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1956前後,在日本水俁灣爆發的水俁病,中國也有類似病症被農民稱為痛痛病。

    2、鎘對水稻的危害

    中國多地市場上約10%的大米中鎘含量超標。在一些鎘汙染嚴重的地區,稻田有效鎘含量甚至是國家允許值的26倍。因為水稻是對鎘吸收最強的大宗穀類作物,其籽粒鎘水平僅次與生菜。可以說,水稻重金屬汙染型別中,鎘汙染是最嚴重的一環。

    值得注意的是,雜交稻、超級稻的鎘超標的風險比普通水稻更為嚴重。專家們採集了能代表南方水稻種植的中性土壤烏柵土,還在一部分土壤裡特意添加了鎘元素,結果發現,在未加鎘的土壤中,超級稻對鎘的親和力是常規稻的2.4倍,其水稻籽粒中鎘的含量是普通雜交稻的1倍多。

    而在添加了鎘的土壤中,兩種土壤中籽粒含鎘量都明顯增加,分別是未新增鎘土壤的5到6倍。也就是說,在雜交稻、超級稻日益推廣和普及的今天,鎘汙染產生的後果可能更加嚴重。

    二、技術若真的成功

    1、假如此次水稻親本“去鎘”如報道所說成功了 ,那麼那麼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對人類的糧食的貢獻將是空前絕後的。他不僅解決了人類的“吃的飽”問題,還解決了人類的“吃的安全”這一大難題。

    如果水稻親本中含鎘或者吸鎘的基因能夠成功去除,那用這些親本培育的水稻種子將不會吸收、富集土地中的鎘元素,經過這些水稻種子種植出來的稻米也不會受到鎘汙染。吃米的也該放心了。

    3、從實驗到認定還需要一個過程,從公佈確認公佈到餐桌也是有時間的,所以,大家真的要吃上交雜“去鎘”稻,還需要再等以等。

    4、有訊息說這種技術是利用基因技術,因為沒有具體資料我們不得而知,如果真是的,那就需要更長的時間驗證穩定性。

    5、要真正的“去鎘”環保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改善土壤的汙染環境。

    結束語:我們祝賀袁老再次登上農業科技巔峰,年近90依然奮鬥在農業的一線,值得每一個人尊敬。祝袁老身體健康。

  • 15 # 紅梅快樂

    前年,不知大家還記得吧,湖南,還是河南,出現過毒大米事例,就是稻穀裡的鎘元素超標,鎘大米事件。

    如今,我們腳下的土地,我們人類的大地母親,日益受到乾電池,鉛蓄電池,各類化工產品的浸蝕,汙染。其中就有鎘,鉛等各類有毒元素的汙染。說白了,歸根到底,是對人類的汙染,犧牲人類的健康。

    說實話,袁隆平院士的水稻親本去鎘技術是當今土地汙染日益嚴重,而治理難度相當大的一種無奈選擇,是治理汙染的另一種思路。汙染一時半時難徹底治理,索性在水稻吸收營養上阻斷吸收累積鎘。便種子更好適應土地。提高糧食安全,保障人們健康。

  • 16 # 麗萍嘮娛

    “去鎘”怎麼去?和轉基因有關嗎?

    袁老的雜交水稻誕生後,一畝田要用的秧苗,減少了一半還多,不但節省了勞動力,關鍵是它還增產。而且這種水稻比原來的要矮小,這就避免了稻杆在狂風中會一片片倒下而導致的減產。可是好日子過去沒多久,慢慢的問題出來了:原來不施或是隻施點牲畜肥料的水稻變嬌氣了,不施化肥不行。並且越施越多,少施就減產。於是,聞所未聞的一些化肥品牌摧生了。接踵而來更可怕的是,莊稼的害蟲也多了起來。於是,農民背起藥葙和害蟲打起了持久戰。

    以前口渴了,溝邊渠頭可以捧起涼水喝,現在到處是化肥口袋農藥瓶子,水也不乾淨了。更為奇怪的是,野生的小魚小泥湫們也消失了。這時,才想弱弱的問一句:如果沒有這些化肥農藥撐著,袁老的雜交水稻會增產麼?並且,被汙染掉的土地怎麼收捨?

    希望袁老這次的突破利大於弊。感謝袁老的辛苦貢獻。

  • 17 #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首先,鎘是什麼?鎘是一種性質柔軟的藍白色有毒過渡金屬,化學符號為Cd,原子序數為是48。鎘能在鋅礦找到。鎘和鋅均可用作電池材料。鎘可製作鎳鎘電池、用於塑膠製造和金屬電鍍,生產顏料、油漆、染料、印刷油墨等中某些黃色顏料、製作車胎、某些發光電子元件和核子反應堆原件。

    鎘是一種致癌物質,會可造成腎、骨骼、肺等多種器官病變。世界上最早的鎘中毒事件是1950年日本富山縣的痛痛病事件,在該事件中,由於村民食用了鎘含量超標的稻米,造成了指關節變形、全身疼痛不能入睡等後遺症,伴隨他們一生。

    為什麼水稻要想辦法去鎘?

    首先,水稻是一種非常善於吸收鎘的作物。水稻在生長的過程中,不斷的吸收土壤中的鎘,並且集聚在水稻的體內,而人吃了這樣的水稻之後,鎘就會進入人體,使人中毒。並且由於鎘在人體內的潛伏期可能會達到10年-30年,所以危害極大。

    其次,鎘在中國是一種很嚴重的汙染物,根據2014年的《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公報》,中國土壤汙染最嚴重的原因就是重金屬鎘汙染。類似的鎘超標的事件在中國時時刻刻都在發生,包括廣西龍江鎘汙染事件、廣州發生的湖南大米鎘超標事件,等等。同時享有中國糧倉和有色金屬之鄉美譽的湖南省,根據統計:

    “十五”規劃實施以來,湖南省的汞、鎘、鉻、鉛排放量位居全國首位;砷(砒霜)排放量名列甘肅省之後居第二位。官方資料稱,湖南全省受到“礦毒”及重金屬汙染的土地面積達2.8萬公頃,佔全省總面積的13%。

    可以說是嚴重至極。

    袁老先生的去鎘技術是怎麼回事?

    簡單來說,水稻之所以很容易鎘超標,就是在於水稻內的某個基因決定了,這種作物非常善於吸收周圍環境中的鎘,那麼只要找到這個基因,把他抑制、或者去除就行了。根據文獻:

    目前,在水稻上已鑑定出一個韌皮部鎘轉運蛋白,編碼為鎘外排蛋白,命名為 OsLCT1,為小麥低親和性陽離子轉運蛋白(low affinity cationtransporter,LCT)的同系物,定位於質膜上,具有陽離子外排活性並參與 Cd2+的地上部運輸……OsLCT1 缺失株系 Cd2+在穀粒中的含量只有對照組的 1/2,其他金屬元素含量及植株生長不 受影響。

    簡單來說,如果水稻沒有這個OsLCT1 基因,不光鎘含量會顯著降低,更重要的是不影響植被的生長。

    但是袁老先生是如何把這個基因敲掉的,這個就不得而知了。畢竟是屬於技術範疇,我也不太瞭解。

    這是不是轉基因?

    其實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問:這是不是轉基因重要嗎?

    說白了,你以為雜交水稻就不是轉基因?用放射元素促使生物變異來育種就不是轉基因?敲掉一個基因、植入一個基因、促使基因變化,其實都是用各種方式使植物的基因發生改變以達到人類需要的特性而已。

    聞“轉”色變,是病。之前有些人反轉的時候就說袁隆平就不會搞轉基因,現在袁老先生也開始用轉基因改善植物特性了,也不知道這些人有什麼話可說。溫和點兒的估計默不作聲、假裝沒看見,激烈點兒的,估計要把袁隆平罵成賣國賊了。有這個時間還是多想想,你是想得癌症呢?還是想莫須有的“斷子絕孫”呢?

    當然,你要是願意買崔永元的有機XX,那我也沒有意見。只不過買之前你自己看看自己口袋裡面的錢夠不夠崔大專家騙的。

  • 18 # 蘭天黃紫

    上世紀七十年代,雜交水稻就搞成功了。好處是產量比普通水稻增產百分之四,五十以上。解決全世界糧食危機問題。袁隆平是真正的偉大科學家,名垂史冊!

  • 19 # 家富產業與金融

    近日,在2017年國家水稻新品種與新技術展示現場觀摩會(以下簡稱“雙新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宣佈了一項重大成果:“近期我們在水稻育種上有了一個突破性技術,可以把親本中的含鎘或者吸鎘的基因‘敲掉’,親本乾淨了,種子自然就乾淨了。

    第一、什麼是鎘汙染!

    第二、鎘汙染的危害

    長期食用遭到鎘汙染的食品,可能導致“痛痛病”,即身體積聚過量的鎘損壞腎小管功能,造成體內蛋白質從尿中流失,久而久之形成軟骨症和自發性骨折。長期飲用受鎘汙染的自來水或地表水。

    並用受鎘汙染的水進行灌溉(特別是稻穀),會致使鎘在體內蓄積,造成腎損傷,進而導致骨軟化症,周身疼痛,稱為“痛痛病”。此外,慢性鎘中毒對人體生育能力也有所影響,它會嚴重損傷Y因子,使出生的嬰兒多為女性。

    患痛痛病的兒童

    第三、鎘汙染事件

    第四、近年來,伴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綠色種業提出的新要求,農作物的純淨度越發受到關注,特別是在許多土壤汙染較重的地區,如何避免汙染元素在作物中的代際傳播,是育種家必須考慮的問題。此項鎘元素剔除技術將扭轉中國部分農作物重金屬含量超標的趨勢。

    袁隆平宣佈成果 取得新的突出引現場人員振奮

    據瞭解,此次雙新會由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和湖南省農業委員會共同舉辦,集中展示了長江中下游地區一大批高產優質、高效安全的優良水稻品種和最新種業科研成果展示了來自全國10個省市89家科研單位和種子企業的588個優良水稻品種,集中體現了這些品種的生長情況,重點突出了氮高效栽培技術、印刷播種技術、超級稻“三定”栽培技術和均衡施肥技術4項水稻輕簡高效栽培新技術帶來的種植效果提升,吸引了各地水稻專家、經銷商、種糧大戶等500餘人到場觀摩。

  • 20 # 中國科普博覽

    為什麼袁老要專研究水稻的去鎘技術呢?鎘汙染很常見嗎?

    作為重金屬元素,鎘具有很強的毒性。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曾在上世紀80年代提出12種在全球範圍內均具有危害意義的物質,鎘位列第一,而其對人體的毒性則僅次於汞(水銀),位列第二。

    鎘在人體內的半衰期約為10-30年,鎘被人體吸收後,主要累積在肺、肝、腎等器官中。

    雖然鎘不是植物的必需元素,但植物並不排斥對鎘的吸收,又因土壤中的鎘有較強的向植物根系遷移的能力,因此植物往往容易富集鎘。

    而這些吸附的鎘會在水稻的米粒中大量富集,所以鎘汙染在水稻米粒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一旦人直接食用這些鎘米,或者家禽等食用後在體內富集,再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都會引起慢性中毒,嚴重威脅人類健康。

    此次水稻親本去鎘技術的成功,袁隆平院士又對水稻育種技術創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過去解決了華人的“吃得飽”問題,現在又解決了華人乃至全人類“吃得安全、吃得放心”這一難題。

    網上的資料顯示,袁老於1930年9月7日(處女座威武!)出生,今年已經是87歲高齡了。

    87歲的時候,我大概是這個樣子吧:

    而袁老還奮鬥在育種工作的第一線,並不斷產出科研成果。

    袁老辛苦了!

    向袁老及各位戰鬥在一線的科學家們致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那些穿著很少的女信徒去寺院禮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