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電腦、智慧手機越來越普及,網路也越來越發達了,線上教育發展速度也是異常的迅速。在這一背景下,以潭州農業學院為代表的農業線上教育也開始慢慢的露頭了,但是農民朋友們能接受嗎?
4
回覆列表
  • 1 # 維邁滄海一笑

    當今社會主義農民就應該觀念轉變 必須接受網上教育培訓課程 大多數還是喜歡培訓的農業技術 關鍵是找不到對口 我個人還是喜歡的

  • 2 # 蜂藝

    設想很好,有好思想還要一個有適應現代,有文化,敢於推動社會的領頭人,沒有一個好的帶頭人,都將是一陣風兒飄過

  • 3 # 時光鑰匙

    報告顯示,從2009年起,我市在全國率先探索創新,圍繞農業主導產業佈局,跨行政區域建設了32個區域中心站,每站定編9~13人,具體負責基層農技推廣工作,還選聘1545名村級農民技術員,打通農技推廣“最後一公里”。

    “十二五”期間,市農科所、蔬菜所共獲得省市農業科技成果獎49項,透過省級審定植物新品種13個,建立市級以上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9個。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截至2015年底,全市主要大田作物、畜禽品種良種覆蓋率達95%以上。

    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2014年以來,以農業企業骨幹、農業合作社帶頭人等為主要培育物件,培育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2970人;以農業種養能手、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等為主要培育物件,培育專業技能型和專業服務型職業農民3766人;建設農民田間學校45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實訓基地21家。

    建設農業技術線上教育推廣體系

    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促進農業的提質增效,把科技擺在了更重要的位置,在我市如何構建與之相適應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

    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在推動農業發展方面,我市不斷由依靠物質要素投入驅動向依靠科技進步和制度創新轉變。我市強化了公益性服務,積極開展試驗示範、農民培養、技能培訓等,為千家萬戶農戶提供了更多的農業技術服務;強化對新型經營主體的服務,為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一對一服務和精準服務,推進特色產業做優做強;鼓勵發展生產經營性社會化服務,透過政府購買服務和政策引導,開展產前、產中、產後等耕種收綜合性服務,推廣節本增效技術,積極提供社會化服務

    打造綜合性農業線上管理資訊服務平臺

    農業發展的關鍵是農技推廣工作,而農業技術人才又是農業技術進村入戶的主要渠道。面對農技推廣工作中綜合性複合型農技推廣人才缺乏、多元化需求和專業技術部門分散的矛盾,我市充分利用省會城市優勢,依託河南農大、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省農科院等農業高校、科研院所,培養適應農業叢集化發展、服務農業全產業鏈的綜合性複合型人才。

    進一步完善提升區域中心站綜合服務功能,打造集農、林、水、畜牧、農機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整合各部門農業資訊服務資源,依託農業地理資訊服務系統,打造綜合性農業管理資訊服務平臺,實現資訊互聯互通、技術整合應用,確保新知識、新技術、新技能夠及時推廣運用

    以現代資訊科技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

    我市積極推廣使用資訊化系統,在新密、中牟開展“網際網路+益農社”試點,推進農業科研人員、基層農技推廣人員、新型職業農民等不同群體間資訊實時交流,解決農業資訊進村入戶“最後一公里”問題。

    目前,全市95.8%的行政村可以實現寬頻上網;建設農業類相關網站12個。建設都市生態農業地理資訊綜合管理系統,對農作物、土地、土壤等農業生產資料進行全面監測,進行定期資訊獲取以及動態分析和診斷預測。推廣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建設可追溯標準化菜籃子生產基地,目前,中牟、新鄭、滎陽等地擁有34個農業物聯網示範基地。

    進一步整合涉農部門平臺,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全市涉農電商企業達50家,銷售額在5億元以上。

    加快構建現代生態迴圈農業發展體系

    我市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新理念,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將生態迴圈農業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形態,全面推進“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現代農業發展目標。

    即控制農業用水總量,推廣旱作農業、節水灌溉新技術、新裝備,建立6個特色高效作物生產示範基地,提升水利用率;減少化肥、農藥施用總量,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滴灌噴灌施肥;畜禽汙染處理、地膜回收和秸稈焚燒基本實現資源化利用或無害化處理,推廣大中型沼氣、秸稈綜合利用,生物質壓塊等新技術、新裝備,形成現代生態迴圈農業發展體系和農業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

  • 4 # 南繁北育2017

    線上教育可以迅速的普及專業知識,擴大受教育群體,是一種很好的技術推廣手段,它的出現豐富了農業技術推廣的途徑。但要迅速被農民接受,還有幾個層面的工作要做好。

    一看受眾。並不是所有的農民都能夠接受線上教育。首先年齡就是限制因素之一。年齡越大,對於新品種新技術的接受能力越弱,幾十年種植的種植經驗決定了老把式很難接受新奇特的技術;反而年輕的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強一些。其次是受教育程度。有一定文化基礎的農民接受能力越強,這是基礎。

    二看內容。受自身經濟條件的限制,農戶一般種植的作物種類比較單一,種植技術相對簡單。如果培訓的技術能夠與農戶種植作物相結合,那麼農戶的接受程度會高一些,否則,很可能農戶也接受培訓,但效果不一定顯著。我們講培訓有針對性。農民最關注的往往就是品種、肥料和農藥,這也是培訓的核心。一般而言,講品種,要告知其特點和適用性以及價格和銷售渠道;講水肥要,要告知何時灌溉施肥、每次灌溉多少量、施多少斤;講病蟲草害防治,要告知防治時間、藥品種類、用量。

    三看時機。最好的培訓時機是在農閒時節進行。此時可以對基礎知識進行系統的講解和培訓,不求有多深入,一定要講全面。另外可提前做好調研,瞭解農民需求,有針對性的講解專業技術知識。作物的關鍵時期可以推送一些關鍵的技術,如小麥春季播放除草的時間選擇、農業選擇、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項,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

  • 5 # 奔跑的小樹苗

    隨著科技的發展,遠端線上教育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推廣,這對於偏遠地區,師資力量缺乏的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價值很高的技術,也可以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對於老師來說,這也是一個有效的知識傳播媒介,可以更大範圍的進行傳播,那麼,如何將線上教育引入農業,與農業技術推廣有機結合,下面簡單談談個人看法。

    農業也是需要不斷進步,知識需要及時更新,好的技術需要共享,培訓和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培訓內容主要有:第一,傳統實用性技術的傳播,千百年來積累的農業種植經驗,需要延續下去,這就需要進行文字記錄,和培訓宣傳。第二,引進新的技術,中國以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為主,國外一些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技術需要我們去學習,引進吸收進行本土化使用,這些新的技術需要一個媒介去傳播。第三,有效農業生產物資的更新,比如優良的品種,高效的農藥、化肥等農業生產物資,也需要宣傳和推廣。

    但是呢,三農領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所以,開展網上線上培訓時要注意受眾的不同,和普通的線上教育有所區別對待。第一,注意語言的通俗易懂,農民相對來說大部分知識水平較低,接受能力較差,所以,要將專業的知識名詞,轉換成農民容易聽懂的語言。第二,注重實操性,農業技術很多是動手操作的,所以應該在影片中多開設一些實操課,比如教授嫁接技術,不能只拿著PPT幹講,可以用植株去操作,讓農民看到關鍵技術點。第三,注重公益性,如果讓農民自己出錢購買課程,可能很難去推廣,所以可以結合當地的農業技術推广部門,爭取一些政策補貼,讓利於農民,切實促進三農的發展。

  • 6 # 韓一軍

    這個問題我認為是在討論農民是否具備足夠的能力去網上接受知識,因為現在農村青壯年大多外出,留守的老人佔據務農人群的大多數,而他們因為年齡以及教育程度的原因對於網際網路這樣的事物是有陌生感的。但是技術的推廣不侷限在這裡,我認為技術的推廣主要分為兩個路線。第一個路線就是網際網路、廣播、電視、書籍這樣的傳播介質,農戶可以透過這樣的途徑去獲取最新的農業技術,第二個路線就是田間地頭的路線,一個村莊內如果有一兩個先進的農戶,就會形成一種示範效應,周圍的農戶就會透過學習他們來獲取技術。

    那麼在這樣的傳播路徑下,其實我們並不需要所有的農戶都具備從網際網路上獲取知識的能力,只需要在一個地區有幾個具備這種能力的農戶,那麼透過這些農戶,其他的農戶就可以間接地接觸到這些技術,而且那些獲取第一手技術的農戶往往還會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對採用的技術進行改造,從而使得其他的農戶在學習起來更加方便。所以農技推廣體系的建立其實不一定要具體到每一個農戶個體,能夠形成以點帶面的形式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 7 # 柳暗花明9093

    靠普不靠普,在網上傳授農業技術的人要有真是性,有意教網友,學的人也慄懂得一點農業方面的知識,說錯了你還看不清,那學什麼呢?開始要很多錢的人你就不要學,騙子。

  • 8 # 山村小藍

    在網上學技術也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選擇正規的教育機構,選擇有真實材料的老師和機構,謹慎投資,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衝昏頭腦。。

  • 9 # 唐僧很低調風衣加禮帽

    我是唐僧很低調風衣加禮帽,我來回答您的問題。

    網上可以學到很多農業理論知識,但還是要結合實踐,因地制宜才能有好的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年期的重疾險、長期的重疾險,要怎麼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