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笑嘗歷史百態

    這還得從清政府解體說起。

    清政府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清政府徹底解體,旗人被迫易漢,清政府跪地的服飾體系也隨著崩塌。服飾穿著再也沒有了等級制度,加之西方文化的衝擊,當時的中國社會的服飾體系混亂不堪

    1912年3月《申報》:當時出現了“華人外國裝,外華人中國裝”,“男子裝飾像女,女子裝飾像男”,“妓女效女學生,女學生似妓女”,以及平民穿官服、官僚穿民服的現象。封建王朝的滅亡,等級制度的消除,瓦解了中國堅如磐石的衣冠體制。民國迎來了一個長袍馬褂和西裝並行、服飾開放的時代。

    我們可以看出,隨著等級制度的解體,西方文化的衝擊,各種服飾的嘗試開始出現,混亂不堪,而當時有一種女穿男袍更是開始流行起來。

    北京的報紙載文:“如今的女子剪髮了,足也放了,連衣服也多穿長袍了。我們乍一見時,辨不出他是男是女,將來的男女裝束必不免有同化之一日。"

    比如下圖秋瑾就穿著男袍

    而在當時,流行的除了長馬甲,還有襖衫也產生變化,袖子流行倒大袖樣式下襬半圓形。

    而長馬甲與倒大袖襖衫演變組合,就變成了旗袍。

    《申報》1931年1月11日李寓一的《新裝五年之一回顧》:“此衫子(即俗名旗袍)之變化,亦有線索可尋。初能毅然打破三百年來之裙制者,現已息影之黎明暉女士,創著旗袍馬甲以代裙。”

    而至於怎麼流行起來的,跟如今流行衣服方式一樣,先從娛樂圈,流量明星、貴族開始。

    旗袍最初流行於上海後來影響了廣東、廣州、香港等地,再借助報刊雜誌和電影以及上流社會的時髦女學生、摩登女郎、電影明星的傳播,旗袍的流行更加廣泛,影響了全國,30年代便是旗袍的巔峰,同時還流行到了國外華人界去了,旗袍取代了兩截衣穿的傳統漢服成了女子標準服飾。【30年代旗袍的立領跟明代時期倒是有點相似,都是把自己的脖頸束縛的緊緊的】
  • 2 # 小王子愛上狐狸

    民國時期的上流社會名媛們,不但要有氣質,還要能夠穿出自己的風格。旗袍無疑是最能夠體現女人線條的,帶表中國傳統文化的服飾。要知道,當時的各大主流城市,如北平、上海等地,名媛貴婦們,在社交場合除了西洋服飾,旗袍絕對是碾壓氣質的利器。旗袍穿好看了不僅僅是美,還有一份對生活的精緻追求。無論是當時的明星還是世家女子,皆把旗袍作為自己的一場別樣的服飾秀。

    隨著時間的推移,旗袍被作為一種服飾文化深深影響著無數中國女性的穿衣搭配。光是旗袍上的盤扣,就有數十上百種精美的設計,還不要說旗袍作為日常出行的必備單品之一的功能性了。旗袍的流行,恰恰代表了人們對於美的追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我們每天碌碌無為,心中卻一直認為自己終有一天會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