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不愛吃發麵餅

    當年的科舉“落榜生”左宗棠

    又到一年高考時,對華人而言,還有什麼比高考更化不開的濃烈情結?何況,今年還是高考恢復四十週年,祝福與追憶,交織在一起。像高考這樣的選拔人才制度,可謂人類社會最成功的制度設計之一,然而爭議也一直存在,爭議焦點是:高考到底能否衡量一個人的真才實學?當年的科舉“落榜生”左宗棠,是個很好的例證。但是,左宗棠對於科舉考試的態度,又是那般耐人尋味。一1874年,左宗棠62歲,突然給朝廷上了份奏摺:把我免職吧,我不幹了,我要到北京來參加會試。就像今天一個退休老大爺,突然不想買菜、帶孫子了,也不跳廣場舞了,嚷嚷著要去參加高考。這可了得?左宗棠可不是尋常老大爺,此時他官拜陝甘總督,堂堂封疆大吏,而且正在籌備收復新疆——當時新疆被侵略者阿古柏盤踞,左宗棠用一年半的時間籌措軍餉,積草屯糧,整頓軍隊,減少冗員,做好了入疆作戰準備。大戰在前,怎麼突然想到要進京趕考?北京垂簾聽政的慈安、慈禧兩宮皇太后當然明白左宗棠的心思,頒下諭旨:特賜左宗棠同進士出身,並升為東閣大學士。至此,左宗棠的最高學歷,從舉人躍至進士,這是他個人的一大步。為了這一天,他足足等了四十年。明清兩朝,科舉考試製度最為完善,共分為四級:院試——鄉試——會試——殿試。院試未考中前叫“童生”“童子”(有些考生年紀很大甚至鬚髮皆白了,還是“童子”);考中後稱“生員”“秀才”;秀才才有資格參加三年一次的鄉試,考中後成為“舉人”,然後才有“進京趕考”一說,舉人赴京參加會試,時間是在鄉試的第二年春天,會試錄取300名“貢士”,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貢士參加皇帝親自監考的殿試,其實貢士在殿試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試分三甲(三等)錄取。一甲賜進士及第,二甲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第一甲錄取三名,第一名叫狀元,二名叫榜眼,三名探花。秀才、舉人、進士,區別大著呢。有人把科舉與高考制度簡單對應,說秀才算是初中畢業生,舉人是高中畢業生,進士是大學本科生,並不恰當。事實上,科舉與高考,還真沒法簡單對應。科舉考試晉級,比高考難多了,全省統一考試的鄉試,其實就類似於今天的各省命題的高考了,此外,現在都把每省分數最高者叫狀元,當年,狀元只有一個。雲南過橋米線按價格分“秀才”“舉人”“進士”,檔次越高,價Grand SantaFe貴。左宗棠一直耿耿於懷的是:當年科舉,他停步於舉人這個臺階上。二左宗棠1812年生於湖南湘陰,生性穎悟,少負大志,5歲時,就隨父到省城長沙讀書。在他那個年代,參加科舉考試,幾乎是人生向上唯一正道。但左宗棠的“考運”不佳,他的秀才身份,是“納資為監生”而來,也就是說,他花錢買了個秀才資格,才得以參加長沙鄉試,中了個舉人,這個舉人中得也是勉勉強強:當時考官胡鑑給左宗棠的考卷批了個“欠通順”,等於直接宣告他已名落孫山,但發榜前,皇帝突然給湖南增加了6個舉人名額,恰恰胡鑑又因急病猝然去世,幾個考官再討論是否錄取左宗棠,也是爭論不休,最後由主考和湖南巡撫(左宗棠的老師)拍板,才讓他過關了。但左宗棠在考場上的運氣,至此已用光了。接下來他三次赴京趕考,都鎩羽而歸。最鬱悶的是第二次會試,他明明準備以第十五名取中,但終因湖南取中名額超過,而湖北未滿額,而撤銷了他的試卷,補給了湖北。眾所周知,左宗棠是個極有性格的人,三次不中,他怒了:不考了,回湖南鄉下,當農民。在左宗棠那個年代,舉人與進士,雲泥之別。古人云:“學而優則仕”,中了舉人,意味著一隻腳已經踏入仕途,所以《儒林外史》裡的范進,中舉前人人瞧不起,中舉後,頓時成了績優股,人人爭相巴結。但中了進士,則直接就是“皇帝的人”了。殿試之後,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編修,其餘進士經過考試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後考試合格者,分別授予翰林院編修、檢討等官,其餘分發各部任主事等職,或以知縣優先委用,稱為散館,從此進入仕途快速上升期。是一隻腳還是兩隻腳踏入仕途,差別大著呢。作為舉人,左宗棠算是有了做官的“正途出身”,但這只是理論上,距離變現,還很漫長。他家裡窮,沒錢捐官,只能去做倒插門女婿,在古代,這是一個男人極丟面子之事,好在,岳父一家對他不錯。他也認真務農課子,研習輿地兵書,自號“湘上農人”。但他又如何能擺脫這鬱悶?作為一個讀書人,而且是一個自視甚高的讀書人,只有一個舉人身份?耿耿於懷,耿耿於懷。《汪穰卿筆記》記載:左氏“晚督兩江,前學政以道候補兩江,見左,左惡聲色斥之曰:‘汝此姓名,曾放湖南學差者非邪?曩時吾同試文何不佳?乃被擯。’高諷其文,逐節問之:‘此何不佳?乃被擯。混得學差卻不耐煩校卷,有人才如左老三,乃不能錄為門生,卻來江南為汝長官,汝尚浮沈一候補道。如汝人才,豈複合作道。汝曾作官河南,知造何孽。’呼左右曰:‘來,為我行文河南,取他劣跡。’此人慚懼,告病去官……”國之重臣,此時顯示頑童心性,像段子裡交警罰闖紅燈的當年老師抄寫若干遍交規一般,左宗棠大罵當年主考官,同時還背誦自己考舉人時的文章,每背一問,就問一句:“這篇文章哪裡不好了?像左老三這樣的人才你都不錄取,還要錄取什麼人?”把這倒黴的考官,活生生給嚇跑了。這個心結,確實很難開啟。三左宗棠在家排名老三,自號“左老三”,他還給自己取了一個更響亮的名號,叫“今亮”,今日諸葛亮也。他很高調,當年在長沙城中,他曾提著獨家定製的燈籠,燈籠上大書“老亮”二字,昂首往來,人稱“亮燈”。後來從軍打仗,所向披靡,一旦得意,輒曰:“今亮似猶勝於古亮矣。”從所建功勳來講,左宗棠確實超過了諸葛亮,一介書生,擁雄兵,破強虜,收復國土,立下不世之勳業,梁啟超甚至稱他為“五百年以來的第一偉人”。但相比功勳,左宗棠竭力想證明的,還是自己的學問。左宗棠年紀大了,家鄉人喊他“左三爹爹”。有一則軼事說:左宗棠任陝甘總督時,幾個發小寫信說要去蘭州看他,他很高興,寄了路費。等這幾個老鄉到了蘭州,左宗棠沒事就陪他們喝酒侃大山,一日晚飯後,左宗棠搖著把大蒲扇,挺著個大肚子,笑眯眯地問老鄉們:“你們說現在的左三爹爹和原來的左三爹爹有沒有兩樣?”老鄉們搖搖頭說:“沒兩樣,沒兩樣,還像過去一樣和和氣氣、壯壯實實。”有個老鄉盯著左宗棠的肚皮看了半天,抓了抓耳朵說:“就是肚子比原來大多了。”左宗棠用蒲扇拍著大肚皮哈哈大笑:“你們知道這裡都裝了些什麼?”老鄉們羨慕地說: “裝的都是雞鴨魚肉海參燕窩吧?”左宗棠搖搖頭:“不對不對,裝的是絕大經綸。”老鄉一聽驚奇得全都瞪直了眼睛:“啊?這個金輪得值多少銀子啊?你把它吞到肚裡多可惜啊。”左宗棠眼淚都笑出來了。自詡一肚子絕大經綸,卻只有一個舉人身份,許多年來,左宗棠的心,都遭受著這不甘的一萬點撞擊,他的性格本來就強硬鮮明、睥睨一切,科舉不順,無疑又影響了他的性格。比如他任湖南巡撫駱秉章幕友時,總兵樊燮來訪,瞧不起沒有身份的左宗棠,拒絕叩拜行禮,左宗棠責問,樊燮毫不給面子:“沒有二品總兵向一位未仕舉人請安的例規。”左宗棠被戳到了痛處,大怒,舉腳便踢,大罵:“王八蛋,滾出去!”樊燮氣瘋了,自認為堂堂正二品總兵,結果被一個舉人身份的師爺侮辱,咽不下這口氣,於是向咸豐帝彈劾左宗棠,後者差點遭遇殺頭之禍,幸虧一眾朋友幫忙,才逃過大劫,並有了“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之盛譽。這故事還沒完:樊燮本身不乾淨,丟了官,返鄉後,在先人牌位旁邊寫下“王八蛋滾出去”六個字之木牌,名為“洗辱牌”,聘請名師教導其兩子,要求兩子超越只有舉人功名的左宗棠,為父報復,且命令兩子有所成就前須身穿女裝,以作激勵:“考秀才進學,脫外女服;中舉人,脫內女服;中進士,焚洗辱牌,告先人以無罪。”後樊次子樊增祥高中光緒三年(1877年)丁丑科進士,焚燒洗辱牌,告慰當時已作古的樊燮:兒子已在功名上壓倒左宗棠!左宗棠一生都是個活得很真實的人,“舉人學歷”,始終是戳在心頭的一根刺,所以,他年過六旬,還是作勢要參加會試,取得進士身份。但這個“同進士出身”,畢竟含金量大打折扣了,有人開玩笑說,進士與同進士,就譬如一本與三本的差別。野史中有關於左宗棠這一塊的段子:其一,有次左宗棠去見李鴻章,李鴻章出來遲了。聯想起李鴻章寵愛小老婆的傳聞,左宗棠譏諷道:“與如夫人洗腳”,意為你為了小老婆不惜輕慢大臣。李鴻章毫不示弱,脫口而出“賜同進士出身”,一下講出了左宗棠僅是舉人出身,無進士功名的心病,結果兩人從此見面都繞著走。其二,曾國藩晚年納妾,左宗棠到曾國藩大帳中,看到曾國藩跟小妾在一起,出上聯:“替如夫人洗腳”,曾國藩對下聯“賜同進士出身”。好不容易弄了個“同進士”的身份,卻只等同於“如夫人”。左宗棠只能繼續鬱悶下去了。他這個人出名的脾氣大,沒幾個好朋友,尤其是與曾國藩李鴻章都有交惡,這個學歷問題,始終是個大問題,曾國藩李鴻章,都是堂堂進士出身的。四還有一則關於左宗棠的軼事:他由閩浙總督移任陝甘時,北上路過江西九江,府縣官員照例前來謁見。這些人均為進士出身,左宗棠不愛理睬他們,惟有九江同知王某舉人出身,是“我輩中人”。左宗棠因此對他另眼相看,留下來單獨敘話。聊得興起,左問王某:“你說是進士好,還是舉人好?”王某怎不知左大人心中塊壘,朗聲回答道:“當然是舉人好哇!”左宗棠一聽,大喜,便問何以見得。王某說:“中進士後,要是作翰林,須致力於詩賦小楷;作部曹知縣,也各有公務纏身,無暇專心修治實學。舉人卻可以用志不紛,最宜於講求經濟,而且,屢次入京赴考,飽覽名山大川,足以恢弘志氣;遍歷郡邑形勝,也足以增長見聞,所以說舉人強於進士。”左宗棠對他的回答非常滿意,此後逢人便誇王某才德兼優。這個王某人,雖是馬屁精,卻也道出了幾分實情,尤其契合左宗棠:他深得湖湘文化經世致用之精髓,不僅攻讀儒家經典,更多苦攻經世致用之學,對歷史、地理、軍事、經濟、水利等內容的名著視為至寶,這對他後來帶兵打仗、施政理財起了很大的作用。事實上,雖然只有舉人身份、在家務農,但左宗棠的名氣很大,他的志向與才幹,得到當時官員名流的賞識,連林則徐都引為至交。左宗棠的人生轉折,來自太平天國大軍殺至湖南,若無這天崩地裂之大事變,左宗棠終其一生,也可能只是一個著名而清貧的名士。當時長沙城被圍,左宗棠應約於硝煙中縋城而入,在他指揮之下,長沙城被圍困三個月仍固若金湯,太平軍黯然北去,左宗棠一生的功名也就從此開始。他是大器晚成、厚積薄發的典型,短短數年間,南征北戰,從一介布衣,躍為封疆大吏。有句耳熟能詳的話叫“高考不是人生的獨木橋”,對左宗棠來說,可換成“科舉不是人生的獨木橋”。但因此就能否定科舉嗎?顯然不能,否則怎麼解釋,左宗棠都已經奮鬥至人生巔峰了,還去求一個進士身份?人走極端,就有問題了。把科舉、高考當成獨木橋,是極端,但以種種理由否定科舉、高考,又是另一個極端。這兩天高考,就有這樣的段子在流傳:“當年高考沒考好,讀了個大專,早早出來工作了,開了個小公司,現在房產5處,年薪百萬,關鍵有許多211、985的大學生在我公司裡上班……”說起科舉,也有人舉落榜者的成就與狀元的碌碌無為。但是,這種選擇性的以個案來否定整體,並不足以服人,本來是勵志之目的,但走極端,就變成反智了。要知道,如唐代大詩人王維、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清末實業家張謇,都是狀元出身。不容否認的是:在歷史上,雖然有左宗棠這樣舉人出身的逆襲者,但從進士階層中湧現的國之棟樑更多;在今天,也有高考落榜者自強不息取得卓越成就的,但為國家做出更大更普遍貢獻的,無疑是透過高考選拔出來的人才。科舉制的出現,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的壟斷,“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1977年高考恢復,徹底改變了中國。雖然科舉、高考也有種種弊端,例如“李約瑟難題”中“中國的科舉制度扼殺了人們對自然規律探索的興趣”之說,比如高考關於應試教育的反思,但是在更好的人才選拔制度出來之前,科舉或高考,仍然是最公平的。這種對公平的渴望與追求,是中國考試文化的心理支撐,深深影響著華人的價值觀。每個人,都需要證明自我價值。古之科舉、今之高考,是證明自我價值的舞臺。潛心研究左宗棠的湖南作家徐志頻在《左宗棠的正面與背面》一書後記中寫道:“左宗棠是一個完全從傳統文化中成長出來的讀書人。從他身上,既可以看出中國傳統文化強大的生命力,也可以看出歷史與文化固有的軌跡。”對於左宗棠來說,即使名滿天下,即使功勳蓋世,但缺了科舉這個環節,終是難稱功德圓滿。明清定例,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得為大學士,不得諡“文”。左宗棠雖然後來弄了一個“同進士”,但畢竟有了進士翰林的身份,得以入閣拜相,身後賜諡“文襄”,可謂功德圓滿了。五在被左宗棠稱為“古亮”的諸葛亮之時代,科舉制尚未出現,雖然有察舉制與徵辟制來選拔人才,但被門閥士族集團所把持,“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所以,“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的曹操,居然能夠以道德模範的身份而被推舉當了官(舉“孝廉”),憑藉的就是他“官二代”的身份,而品行高潔、人人稱頌的諸葛亮,絕對優秀青年一枚,卻只能在老家種田住茅廬。從這個角度來說,即使落榜了,但左宗棠也遠比諸葛亮幸運。。。

  • 2 # 飛走的豬豬

    現在,大家都知道,左公是一個經世致用的能臣良將,可當年,他在科舉之路上卻十分坎坷。考中舉人後,左宗棠接連參加了三次會試,都名落孫山。

    從此,他悲憤難當,心灰意冷,不再參加科考。

    如果不是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左宗棠縱有天大的能耐,可能也就被埋沒了。可是太平天國圍困長沙,讓他成了湖南巡撫的幕僚。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諸多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示。

    左宗棠性格強勢,恃才傲物,在他做幕僚時,反客為主,湖南巡撫幾乎對他言聽計從。為何?因為他有真本事,能夠解決實際問題。

    再後來,他投入了曾國藩的帳下,直至自立門戶,擁有了自己的隊伍,併成為總督這一級別的封疆大吏。

    左宗棠以舉人的身份,創造了晚清官場上的一個奇蹟。可是,對於自己的舉人身份,左宗棠一直耿耿於懷。因為在進士出身的同僚們眼中,不管他立了多大的功勞,始終只是個不入流的舉人。

    為了對付別人的輕視,左宗棠說出了“舉人強於進士”這樣霸氣的話語。在對待下屬時,如果這人是個進士出身,左宗棠就會特別傲慢;如果這人只是個舉人,甚至只是個秀才,左宗棠就會特別的熱情。

    左宗棠所做的這一切,證明他心裡其實是很在乎自己沒考中進士這件事的。

    終於,李鴻章對他的一句嘲諷,讓左宗棠再也挺不下去了。李鴻章說:哪怕功勞再大,不是進士出身,死後的諡號是不能用“文”字的。

    同治十三年,身為陝甘總督的左宗棠,以62歲高齡向慈禧太后上奏道:今年要進京參加會試。

    面對這個老臣、功臣的奏摺,慈禧覺得有點心酸,又有點心慌——西北正打著仗呢,哪能離開左宗棠呢?

    好在慈禧在處理此類問題時向來比較靈活,她告訴左宗棠:你不必考了,特賜你同進士出身,並授予東閣大學士。

    收到慈禧的回覆後,左宗棠心中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此後,他神勇無比,很快就平定了西北。

    可是李鴻章依然不依不饒,私下嘲諷左宗棠是“破天荒相公”,意思是左宗棠只是個舉人,卻成了大學士,這屬於破天荒的事兒。

    左宗棠死後,獲得諡號“文襄”。

  • 3 # 老照片

    左宗棠是在道光十二年中的舉人。他對科舉考試的態度,也十分耐人尋味。一方面他覺得自己很優秀,科舉考試並不能衡量一個人的真實能力,但另一方面,他又想成為一個進士,因為進士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證明自己的優秀。

    雖然只是個舉人,但左宗棠並不覺得自己差在哪裡,他為朝廷打了那麼多勝仗,立下汗馬功勞,在軍事上的天賦和能力有目共睹,在當時的名氣也是很大。他甚至覺得自己未必不如三國諸葛亮。

    可是他一直想謀個更高等的學歷“進士”,他曾三次參加過科舉考試,都沒能中進士,性格極強的左宗棠一怒之下不考了,回家當農民。要知道在左宗棠那個時期,舉人和進士可謂天壤之別,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如果中了舉人,那麼恭喜你,你一隻腳已經踏進了仕途;而如果你中了進士,那你就皇家的人了,只有進士,才能入朝為官,死後才能得到皇帝賜予的諡號,才能光宗耀祖。

    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名正言順的進士,左宗棠想了一個不怎麼地道的法子。

    1875年,左宗棠奉命前往新疆督辦軍務,此時西北戰勢正處於緊張時刻,左宗棠卻在這時上奏朝廷,說自己要解除軍務,回去參加會試。這可把朝廷急壞了,大戰就要開始了,主帥卻撂挑子不幹了,到哪兒去找合適的人選?當時在北京垂簾聽政的慈禧和慈安兩位太后都明白左宗棠的那點心思,於是為了“討好”左宗棠,朝廷滿足了他的願望,破例賜他為進士,並授予翰林院職務。左宗棠這下高興了,在戰場上也尤為盡力,收復了近六分之一的國土,立下大功。

  • 4 # 暱稱也叫使用者名稱

    賜進士出身不同於進士出身。在那個講求出身的年代,平頭百姓都在乎(比如孔乙己),更何況是權傾朝野的左宗棠了。

    網上有個小故事:曾國藩做兩江總督時,有一次,他的兩個幕僚在幕府相互對對子,一個出上聯“如夫人”,另一個回對“同進士”;接著從“如夫人洗腳”對“同進士出身”;“替如夫人洗腳”對“賜同進士出身”,兩個人鬧騰得不亦樂乎。突然從裡屋傳出一個摔東西的聲音,接著總督大人鐵青著臉出來拂袖而去。兩個幕僚目瞪口呆,才意識到他們闖禍了。原來左大人就是“賜同進士出身”,他倆捅到了人家總督大人的“軟肋”。

    其實仔細想想,我們現在也一樣很在意出身,只不過名字變成了“專科”“本科”“碩士”“博士”等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銀行卡一二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