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明一下什麼是舊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是人類歷史的第一篇章。她起始於人類誕生之日(距今600萬年前?), 終止於距今1萬年左右,占人類歷史99.99%以上,在地質時代上涵蓋上新世晚期和整個更新世。
舊石器時代的文化標誌為打製石器,即利用天然礫石打製加工而成的具有一定形狀和功能的工具,以此來狩獲與肢解獵物、採集和幫助食取植物果實和根莖、防身和加工製作其他材料的工具和用具,以滿足生產和生活的需要。
古人類在這一階段也製造和使用骨、角、竹、木等素材的工具,但由於這些材料易於腐壞,很少在考古遺址中保留下來,所以石器成為最有代表性的時代特徵。
1877年美華人類學家摩爾根 (L.H. Morgan) 將整個舊石器時代劃分為早、中、晚三期, 對人類歷史第一階段的分期排序大致定型, 並被推廣到有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的許多地區。
接下來概述一下舊石器的三個階段:
1、舊石器時代早期(人類誕生之日—距今20萬年前)
目前最早的打製石器出土於衣索比亞的戈納遺址(Gona),距今260-250萬年。
非洲是目前公認人類的誕生地和文化發展的搖籃。該地區最早的石器文化被稱為奧杜威文化(Oldowan),其特點是將礫石進行簡單的加工而成為工具,石器加工粗糙、形制簡單、功能分化不明顯。
大約在170-150萬年前在非洲出現阿舍利文化(Acheulian),工具演變為較規則精緻的手斧、手鎬和薄刃斧等型別。如下圖。
另一處舊石器時代早期初始階段的文化中心是東亞地區。近幾年在中國安徽繁昌和重慶巫山等幾個遺址發現的人類化石和打製石器的年代被認為超過200萬年。在這些地點發現加工粗糙、型別簡單的石製品,引起中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被認為是對人類來自非洲的單一起源說提出了挑戰。
除此之外,在中國雲南元謀、陝西藍田、河北泥河灣、湖北建始和印尼爪窪島等有更確切測年的遺址出土的人類化石和舊石器表明古人類至少在100-170萬年前即已分佈在東亞的一些地區。下圖為藍田石器(120萬年前)
另一項重要的技術發明是用火。在南非Swartkrans洞穴和肯亞Chesowanja遺址出土距今100-150萬年前的人類用火遺蹟;最近在以色列發現距今約100~80萬年的用火遺蹟;在法國L’Escale洞穴出土距今70萬年的用火遺蹟;在北京周口店洞穴有厚層的距今70~50萬年的人類有控制的用火灰燼。雖然其中一些遺址人工用火的證據存在疑問,但學術界認為人類在很早的時期就懂得了用火,並以此驅趕猛獸、溫暖住處、輔助狩獵和加工食物。
人類在舊石器時代早期的分佈範圍有限,侷限於非洲、西南歐洲和西亞、東亞等少數地區。關於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創造者,非洲的奧杜威文化被推斷為能人(Homo habilis);除此之外應主要是直立人(Homo erectus),包括髮現於周口店的北京人,而在後期可能已有早期智人(Homo sapiens)參與其間。
2、舊石器時代中期(20-2萬年前)
非洲和西亞、西歐在這一階段的代表性的舊石器文化為莫斯特文化(Mousterian)。在這些文化中廣泛使用勒窪婁瓦技術和軟錘技術生產形制規則的石片,並用石片加工各種刮削器、凹缺器和尖狀器等。這些石器比之早期者加工更精緻,形態更規範,功能分化更具體、明顯。
在歐亞大陸的東部,尤其是東亞地區,舊石器時代中期的石器文化面貌基本上繼承了早期的技術與傳統,以用礫石、石核和石片加工的刮削器、砍砸器和尖狀器為主。主要石器文化分佈在中國,包括大荔文化、丁村文化、周口店第15地點文化、許家窯文化等。
處於舊石器時代中期的人類被稱作早期智人(Homo sapiens),包括分佈在歐洲西部和西亞的尼安德特人,中國的大荔人、丁村人、許家窯人和馬壩人等。這些人類已佔據和開發了除西伯利亞東北部、美洲、澳洲和極地地區以外的廣大地區。下圖為大荔人化石。
3、舊石器時代晚期(4-1萬年前)
在此期間人類的生產技術、藝術創作、意識形態和社會生活出現革命性的變化。石器製作技術發生飛躍,能用直接打擊法、間接打擊法和壓制法生產長石片和細石葉並以此為毛坯製造石器;廣泛生產和使用複合工具,包括弓箭;石器型別變得豐富多樣,形制更規則,形態更美觀,製作更精細,分工更具體,地區分化更明顯,技術與文化傳統的更替演變更迅速。
舊石器時代晚期石器技術的發展與演變在西歐表現得最為清楚,發展出奧瑞那(Aurignacian)、格拉韋特(Gravettian)、梭魯特(Solutrean)和馬格德林(Magdalenian)等色彩紛呈而又前後相繼的石器文化傳統;其它地區的文化序列往往與其進行對比。
在東亞地區,從早、中期延續下來的石核-石片石器傳統繼續存在;在較晚的階段出現豐富精細的細石器文化,例如下川文化、虎頭梁文化、薛關文化等。此外,用動物骨骼和鹿角磨製加工的骨錐、骨針、魚叉等骨角器和木器在包括中國的山頂洞和仙人洞等世界上許多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被發現。
非生產性的工藝裝飾品、彩色巖畫、壁畫和石刻圖案在世界各地廣泛出現。
在舊石器時代晚期首次出現確定無疑的人類構築的居住遺蹟。這些建築遺蹟包括柱洞、排列有序的石塊、猛獁象和其它大型哺乳動物的骨骼、工具和用具,以及火塘等。
處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被稱為晚期智人(Homo sapiens sapiens),在體質上已屬於現代人類。此時人類已幾乎到達了世界的各個角落,征服和開發了澳洲和美洲這些前人未能涉足的地區。
本文就是對舊石器時代的簡單解讀,文字較長但都是滿滿的乾貨,希望您能滿意!
參考文獻:
高星:《人類歷史的第一篇章——舊石器時代(2)》
首先說明一下什麼是舊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是人類歷史的第一篇章。她起始於人類誕生之日(距今600萬年前?), 終止於距今1萬年左右,占人類歷史99.99%以上,在地質時代上涵蓋上新世晚期和整個更新世。
舊石器時代的文化標誌為打製石器,即利用天然礫石打製加工而成的具有一定形狀和功能的工具,以此來狩獲與肢解獵物、採集和幫助食取植物果實和根莖、防身和加工製作其他材料的工具和用具,以滿足生產和生活的需要。
古人類在這一階段也製造和使用骨、角、竹、木等素材的工具,但由於這些材料易於腐壞,很少在考古遺址中保留下來,所以石器成為最有代表性的時代特徵。
1877年美華人類學家摩爾根 (L.H. Morgan) 將整個舊石器時代劃分為早、中、晚三期, 對人類歷史第一階段的分期排序大致定型, 並被推廣到有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的許多地區。
接下來概述一下舊石器的三個階段:
1、舊石器時代早期(人類誕生之日—距今20萬年前)
目前最早的打製石器出土於衣索比亞的戈納遺址(Gona),距今260-250萬年。
非洲是目前公認人類的誕生地和文化發展的搖籃。該地區最早的石器文化被稱為奧杜威文化(Oldowan),其特點是將礫石進行簡單的加工而成為工具,石器加工粗糙、形制簡單、功能分化不明顯。
大約在170-150萬年前在非洲出現阿舍利文化(Acheulian),工具演變為較規則精緻的手斧、手鎬和薄刃斧等型別。如下圖。
另一處舊石器時代早期初始階段的文化中心是東亞地區。近幾年在中國安徽繁昌和重慶巫山等幾個遺址發現的人類化石和打製石器的年代被認為超過200萬年。在這些地點發現加工粗糙、型別簡單的石製品,引起中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被認為是對人類來自非洲的單一起源說提出了挑戰。
除此之外,在中國雲南元謀、陝西藍田、河北泥河灣、湖北建始和印尼爪窪島等有更確切測年的遺址出土的人類化石和舊石器表明古人類至少在100-170萬年前即已分佈在東亞的一些地區。下圖為藍田石器(120萬年前)
另一項重要的技術發明是用火。在南非Swartkrans洞穴和肯亞Chesowanja遺址出土距今100-150萬年前的人類用火遺蹟;最近在以色列發現距今約100~80萬年的用火遺蹟;在法國L’Escale洞穴出土距今70萬年的用火遺蹟;在北京周口店洞穴有厚層的距今70~50萬年的人類有控制的用火灰燼。雖然其中一些遺址人工用火的證據存在疑問,但學術界認為人類在很早的時期就懂得了用火,並以此驅趕猛獸、溫暖住處、輔助狩獵和加工食物。
人類在舊石器時代早期的分佈範圍有限,侷限於非洲、西南歐洲和西亞、東亞等少數地區。關於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創造者,非洲的奧杜威文化被推斷為能人(Homo habilis);除此之外應主要是直立人(Homo erectus),包括髮現於周口店的北京人,而在後期可能已有早期智人(Homo sapiens)參與其間。
2、舊石器時代中期(20-2萬年前)
非洲和西亞、西歐在這一階段的代表性的舊石器文化為莫斯特文化(Mousterian)。在這些文化中廣泛使用勒窪婁瓦技術和軟錘技術生產形制規則的石片,並用石片加工各種刮削器、凹缺器和尖狀器等。這些石器比之早期者加工更精緻,形態更規範,功能分化更具體、明顯。
在歐亞大陸的東部,尤其是東亞地區,舊石器時代中期的石器文化面貌基本上繼承了早期的技術與傳統,以用礫石、石核和石片加工的刮削器、砍砸器和尖狀器為主。主要石器文化分佈在中國,包括大荔文化、丁村文化、周口店第15地點文化、許家窯文化等。
處於舊石器時代中期的人類被稱作早期智人(Homo sapiens),包括分佈在歐洲西部和西亞的尼安德特人,中國的大荔人、丁村人、許家窯人和馬壩人等。這些人類已佔據和開發了除西伯利亞東北部、美洲、澳洲和極地地區以外的廣大地區。下圖為大荔人化石。
3、舊石器時代晚期(4-1萬年前)
在此期間人類的生產技術、藝術創作、意識形態和社會生活出現革命性的變化。石器製作技術發生飛躍,能用直接打擊法、間接打擊法和壓制法生產長石片和細石葉並以此為毛坯製造石器;廣泛生產和使用複合工具,包括弓箭;石器型別變得豐富多樣,形制更規則,形態更美觀,製作更精細,分工更具體,地區分化更明顯,技術與文化傳統的更替演變更迅速。
舊石器時代晚期石器技術的發展與演變在西歐表現得最為清楚,發展出奧瑞那(Aurignacian)、格拉韋特(Gravettian)、梭魯特(Solutrean)和馬格德林(Magdalenian)等色彩紛呈而又前後相繼的石器文化傳統;其它地區的文化序列往往與其進行對比。
在東亞地區,從早、中期延續下來的石核-石片石器傳統繼續存在;在較晚的階段出現豐富精細的細石器文化,例如下川文化、虎頭梁文化、薛關文化等。此外,用動物骨骼和鹿角磨製加工的骨錐、骨針、魚叉等骨角器和木器在包括中國的山頂洞和仙人洞等世界上許多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被發現。
非生產性的工藝裝飾品、彩色巖畫、壁畫和石刻圖案在世界各地廣泛出現。
在舊石器時代晚期首次出現確定無疑的人類構築的居住遺蹟。這些建築遺蹟包括柱洞、排列有序的石塊、猛獁象和其它大型哺乳動物的骨骼、工具和用具,以及火塘等。
處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被稱為晚期智人(Homo sapiens sapiens),在體質上已屬於現代人類。此時人類已幾乎到達了世界的各個角落,征服和開發了澳洲和美洲這些前人未能涉足的地區。
本文就是對舊石器時代的簡單解讀,文字較長但都是滿滿的乾貨,希望您能滿意!
參考文獻:
高星:《人類歷史的第一篇章——舊石器時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