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0
回覆列表
  • 1 # 潔雅影像

    景深效果是指當焦點對準某一點時,其前後都仍可清晰的範圍。它能決定是把背景模糊化來突出拍攝物件,還是拍出清晰的背景。

  • 2 # 熊道森Bearsce

    一個點,一個面

    我們常說相機選擇“對焦點”,可其實那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面”,這個面叫做:焦平面。

    在物理上焦平面有兩個,一個是物焦平面,一個是像焦平面。

    相機的CMOS是一個面,你所拍攝的被攝體是一個面,前者是後者對焦清晰後的投影。我們所說的拍攝距離,或者說最近對焦距離,都是從被攝體到CMOS端的距離。

    在相機上你可以看到這樣一個標記,這就是CMOS焦平面標尺。

    所以說,雖然每次對焦時只選擇一個點,但是在空間上與鏡頭光軸垂直並與CMOS平行的那一個面都是清晰的。(你是不是要去再補習下初中物理和高中幾何?)

    拍出鏡頭光學質量的因素,如果你拍面前的一堵牆,不管對焦點選在哪裡,只要鏡頭垂直正對牆面,拍的照片都是清晰的。

    可攝影不是拍牆,總要拍拍人像。這時候背景虛化就很重要了,什麼是背景虛化,怎麼來的?這就是景深的概念。

    景深範圍

    景深分前景深和後景深,他們都在哪呢?

    當相機對焦之後,在你的對焦點(面)前後都有這麼一段空間距離,他們都是清楚的。就像圖上所說,對焦點(面)前面的範圍叫前景深,後面的是後景深。後景深比前景深寬。它們合體之後叫做景深。

    景深範圍之外就模糊了,我們稱之為虛化。

    很多初學者都知道要用大光圈鏡頭,光圈大景深範圍窄,虛化效果好。這也是為什麼我推薦大家使用光圈優先的曝光方式。但其實影響景深範圍的還有兩個重要因素,它們的影響能力都比光圈大。它們是對焦距離與鏡頭焦距。

    因為如果你知道景深的計算公式就會發現:

    鏡頭焦距和拍攝距離都是高階變數,它們影響景深的能力要比光圈值大。當然每次拍照我們不用做數學題,我只把它們的影響關係告訴你。

    拍攝距離越近,景深範圍越小;焦距越長,景深範圍越小;光圈越大,景深範圍越小。景深範圍越小,虛化能力越出色。以上變數反向調整,景深越大,虛化能力越弱。

    在實拍中,微距攝影相機離被攝體很近,即使光圈在F16,也能獲得景深很淺的照片。

    雖然對焦在花蕊,但是葉子上也有一段清晰的部分,因為它們處於同一焦平面。(複習一下)

    而使用超廣角鏡頭,焦距很短。特別容易拍出大景深圖片,在風光攝影中最常用。

    而在人像攝影中,中長焦大光圈鏡頭是最佳選擇。這也就是為什麼各家的85mm,135mm鏡頭被稱為人像王的原因。

    當然在拍攝時還要注意,人與背景一定要預留足夠的距離。不然背景就會在景深範圍內,沒有背景虛化效果了,例如下圖使用F1.8光圈,並沒有什麼虛化效果。

    是不是資訊量有點大?你只需記住最終的兩點:對焦點不是一個點,影響景深的不只有光圈。

  • 3 # 貝殼影像

    在攝影新手學習攝影中會經常看到大光圈帶來淺景深背景虛化效果,小光圈能使景深範圍增大,那麼什麼是景深呢?景深是指在拍攝的畫面中對焦點前後距離鏡頭最近和最遠的而且能夠清晰展現的物體之間的距離。景深範圍的大小是由相機的焦距、鏡頭的光圈係數和聚焦的距離來決定的。焦距越短,景深範圍就越大,焦距越長,景深範圍就越小,光圈越小,在其他相同條件的情況下,景深範圍也就越大,光圈越大,景深範圍就越小。按照我們通常來說的話就是長焦鏡頭的景深要比廣角鏡頭小,大光圈鏡頭的景深要比小光圈鏡頭小。

    那麼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景深,怎麼來設定呢?一般來說拍攝風光照片時,我們是需要景深範圍大的效果,因為要把所拍的景色從近到遠儘可能的全部清晰展現出來,所以我們會讓焦距儘可能短,光圈儘可能小來得到較大範圍的景深效果。在拍攝人像時,為了突出人物主題,使得人物主體前後儘可能虛化,這就要求景深範圍一定要小,那麼我們就要儘可能使用長焦鏡頭,焦距要長,光圈要大,拍出來的照片景深範圍就會非常小,達到人物主體的前後都虛化的效果。

    這裡大家注意一點,有些相機鏡頭上會有景深標記,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在拍攝時候可以參考,鏡頭上的景深標記可以顯示在光圈一定的條件下最大景深大約可以到多少範圍。譬如使用400mm鏡頭,當光圈值在f4的情況下,對焦點設在距離鏡頭9米的地方,景深可以擴充套件到的範圍是從0.3米到無窮遠。

  • 4 # 單反攝影

    攝影中的景深其實也並不複雜,相機上還有景深標尺、景深預覽等功能控制景深。

    1.什麼是景深

    攝影中的景深(DOF),就是指相機鏡頭能夠取得清晰影象的距離範圍。也就是相機完成對焦後,對焦點前後都能清晰成像的這段範圍。

    可見,從距離上看,景深分前景深和後景深,近點到對焦點這段範圍是前景深,對焦點到遠點這段景深範圍是後景深,正常情況下後景深總是比前景深大。

    2.大景深和小景深

    景深其實不僅分前後,還分大小,或是說景深也分深淺。大景深就是畫面從近到遠全部清晰呈現,小景深就是主體清晰,背景虛化的效果。

    景深的深淺表現能夠讓畫面更具空間感和層次感,光圈、焦距、攝距以及被攝主體和背景的距離都會影響到景深的深淺。

    二、景深標尺到底怎麼使用?

    景深標尺多見於定焦手動頭,一般由四排數字和一個刻度標尺組成。上兩排數字是距離標尺,以英制單位ft(英尺)為單位的指對焦距離,以國際單位制m(米)為單位的指景深。有刻度的數字表示景深標尺,最下一排數字是光圈設定。

    那怎麼推算景深呢?先看主刻度正下方的當下光圈值是多少,然後在刻度數值上找到同樣光圈值的兩個刻度,那麼,這兩個刻度對應的上方數值距離就是景深範圍。

    是不是很容易理解?這個圖就指當下光圈值是f11,對焦距離約5英尺,景深範圍是1-2米。景深標尺看起來不明覺厲,真正弄懂後卻也是方便、實用,當然,不同的鏡頭標尺設計稍有不同,不過也是大同小異,弄懂原理後不難檢視。

    所以,鏡頭上這些數字不簡單,明白景深標尺以後不再不明就裡!

    是不是很實用?在拍攝人像、微距等時,事先看到實際景深效果能夠保證成片率,讓你拍出更多滿意的照片!

  • 5 # 景中景

    什麼是景深?

    景深是攝影中經常會碰到的概念。不同的拍攝場景,會採用不同的景深。比如,拍風光照片時,一般要用到大景深,大景深下的作品前後都非常清晰;在拍人、花等時,一般要用到小景深,小景深會產生虛化的效果。哪什麼是景深呢?

    簡單地說:景深就是相機在拍攝方向上可以接受的清晰範圍。就是在拍攝照片時,我們對著主體進行對焦,除了主體清晰以外,主體與前景和後景之間,都有一定的清晰範圍,這個範圍就是景深範圍。一般情況下,後景深是前景深的2倍左右。

    在實踐拍攝中,具體要用到多大的景深來表現作品的主題呢?是一個攝影者應該具備的技術素養。

    哪些要素影響景深?

    對景深有直接影響的主要有三個要素:一是光圈,二是焦距,三是攝距,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光圈和焦距。這三個要素與景深的關係,可以用下面的口訣進行記憶: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焦距越大,景深越小;焦距越小,景深越大;

    攝距越大,景深越大;攝距越小,景深越小。

    如何縮小景深?

    透過以上的介紹,大家對景深有了一定的瞭解,也知道了影響景深的三個因素。那怎樣要設定相機,才能縮小景深呢?主要有三種方法:

    1.擴大光圈,獲得較小景深。透過放大光圈,得到較小的景深效果,有效地虛化背景。在透過最大光圈來縮小景深時,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每個相機都有自己的最佳光圈,要想獲得最好的拍攝質量,一般都需要在最大光圈值的基礎上縮小2-3檔,才能達到以最佳光圈,獲得最理想的拍攝效果,所以在使用時來充分考慮對作品的影響;二是使用最大光圈後,由於環境光線的影響,即使用最低的感光度和最快的快門,還有可能會產生區域性過曝、高光溢位的現像,因此,可以使用灰光鏡或者偏振鏡來降低曝光量。

    2.使用長焦距鏡頭,獲得較小的景深。長焦距鏡頭會得到極淺的景深,產生很好的虛化效果。很多人都把固定大光圈長焦距的鏡頭,稱為人像攝影利器。就是這個原因。

    3.調近攝影距離,獲得較小的景深。但離拍攝的物體越過,清晰的範圍會越小,在拍攝時,主體的清晰度就要進行取捨,在對焦點的選擇上要注意。還有就是,如果是手持拍攝,近距離拍攝對穩定時非常高,一定要注意讓相機保持穩定。

    虛化背景的朦朧感,提升了照片的檔次和藝術性。小景深的拍攝效果,對初學攝影的人來說,特別具有吸引力。掌握了以上基本知識,其實拍攝一張虛化效果的照片,還是很簡單的。

    以上回答,供大家參考,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 6 # HO君

    掌握景深,拍出美麗的作品

    掌握了曝光三要素後,你是否迫不及待的要去拍照了呢?當你熟練地掌握了曝光技巧後,你想進一步提高攝影技術,可以學習景深的知識。

    一、什麼是景深?

    當鏡頭對焦在拍攝物件時,拍攝物件的前後分別有一段清晰的範圍,這個範圍稱為“景深”。根據景深範圍的不同,又分為淺景深和深景深。深景深,背景清晰;淺景深,背景模糊。

    二、影響景深的因素

    影響景深的因素有三個,分別是:鏡頭光圈大小;相機距離被攝物體距離;鏡頭焦距長短。

    1、 光圈大小

    光圈越大,景深越淺(背景模糊);光圈越小,景深越深(背景清晰)。

    淺景深一般能實現優美的背景虛化效果,因此具有大光圈的鏡頭是每位人像攝影師的最愛。

    一枚標準定焦鏡頭是攝影初學者應該配備的,同時價格也不會很貴。比如佳能鏡頭EF 50mm f/1.8 STM,價格僅為一部功能手機的價格,卻擁有F1.8的大光圈,同時擁有不俗的畫質。

    當拍攝人物、靜物、花草等題材時,可以選擇大光圈進行拍攝,這樣能夠得到很好的背景虛化效果。

    當拍攝紀實、人文等題材時,要表達一定的環境要素,就要使用中等光圈來拍攝。

    當拍攝風光、建築等題材時,為保證畫面的細節和清晰,應使用小光圈來拍攝。

    光圈的大小影響景深的大小,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拍攝題材,選用適合的光圈大小。

    2、 距被攝物體距離

    當鏡頭距被攝物體越近,景深越淺;當鏡頭距被攝物體越遠,景深越深。

    在拍攝時,我們可以綜合運用拍攝距離和光圈大小來控制景深,這樣更容易控制。

    3、 鏡頭焦距

    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淺;焦距越短,景深越深。同時用長焦距比用大光圈更容易獲得虛化的背景。

    一枚大光圈定焦鏡頭往往價格不菲,我們初學者無需花費大量金錢,使用套機附帶的變焦鏡頭就能獲得較好的虛化效果,比如佳能套機鏡頭24-105F4,把焦距固定在105mm端拍攝,也能獲得不錯的虛化效果。

    在實際拍攝過程中,可以綜合運用這三個因素,來獲得不同的景深範圍。

    三、景深的作用

    1、增加畫面的層次感

    景深能夠增加畫面的縱深感和空間感,例如拍攝同一條直線上的物體,具有近大遠小、虛實漸變的效果,使畫面更富有層次。

    2、突出主體

    淺景深還能夠將主體意外的干擾因素虛化,使主體更加突出。例如拍攝人像,淺景深使雜亂無章的背景虛化,讓觀看者的焦點集中在人物上。

    熟練掌握景深的控制技巧,就能夠拍出美麗的照片。

  • 7 # 圖步志

    景深指聚焦清晰的焦點前後可接受的清晰區域。景深很淺時,焦點是一層非常薄的落在物體上的平面,平行於數碼相機中感光元件所在的平面。當影響景深的條件發生變化時,如鏡頭光圈縮小時,明顯的清晰範圍就會在鏡頭焦點平面前方和後方延伸。

    透過控制景深,可以控制畫面主體及背景環境的清晰度構圖的基本法中,經常運用景深虛化處理背景。利用長焦距或大光圈或縮短拍攝距離,營造出淺景深的效果。

    淺景深可以虛化複雜的背景,凸顯主體。下圖採用了比較淺的景深,主體突出, 營造了背景虛化柔美的畫面效果。

    二 影響因素

    具體拍攝時,照片應使用多深的景深,取決於拍攝者要傳達的資訊。三個主要因素:拍攝時光圈的大小;鏡頭的焦距;相機與被攝物件的距離。具體關係:

    光圈的大小:光圈越大,光圈數值越小,景深越淺;光圈越小,光圈數值越大,景深越深。

    鏡頭的焦距:焦距越長,景深越淺;焦距越短,景深越深。

    拍攝距離:相機與拍攝物件距離越近,景深越淺;相機與拍攝物件景深越遠,景深越深。

    下圖表現的是寵物狗的特寫,用f/3.2 拍攝,景深淺,對寵物狗的眼睛對焦,完美地表現出狗狗的眼神!

    三 前景、後景

    1、前景對焦拍攝

    取景時,取景器中的畫面都會分為前景和後景。前景就是離相機最近的部分,對前景對焦拍攝,將把前景作為畫面的主體突出出來。

    當畫面的背景非常雜亂時,可以對前景進行對焦拍攝,使背景虛化,從而減弱背景的不利影響。而有時前景構圖也會使得你的畫面有不一樣的感覺。

    2、後景對焦拍攝

    後景是鏡頭中位於主體後面或靠近後邊的人或物。鏡頭畫面中,後景與前景相對應,作為表現的主體或陪體。對後景對焦拍攝,將會把後景作為被攝主體進行表現,而後景以外的部分都會被虛化。

    虛實對比強烈的照片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般來說都要求焦點清晰,讓主體清楚地呈現出來,但有目的地在畫面中使一部分景物焦點虛化,也是表現的技法之一。

    如圖,有選擇地把前景枝葉放在焦點之外,有意越過前景,只對後方水面中的樹林倒影進行對焦,使枝葉變成了陪襯的前景。

    3、控制方法

    拍攝花叢中的花朵,不同光圈所營造不同景深效果,可見隨光圈的變化,畫面景深也隨之改變。

    4、得到最大與最小景深的方法

    攝影的基本技術之一是對景深的控制,景深效果對照片的構圖影響非常明顯。

    擴大景深,使所有被攝體在畫面上都清晰可見。縮小景深,清晰地表現主要的物體,讓次要的物體虛化隱去。

    得到最深的景深: 儘量使用鏡頭的廣角端或短焦距鏡頭;拍攝時,儘量拉長拍攝距離 ,儘量縮小光圈。

    有時候,拍攝者希望照片中有虛有實,將環境虛化,讓主體清晰,採用淺景深技術,即“選擇性聚焦”。

    得到最小的景深: 儘量使用鏡頭的最大焦距或用長焦鏡頭拍攝;儘量距離拍攝物件更近一些 ;儘量使用最大光圈。

    5、透過光圈控制景深

    雖然3個要素可以控制景深,最具可操作性的還是調整光圈。

    四 調整背景控制虛化程度

    拍攝距離(鏡頭和被攝物件之間的距離)起著重要的作用。改變被攝物件與背景的距離時,其他拍攝因素是保持不變的!

    改變距離方法:移動相機來改變相機與被攝物體之間的距離;改變被攝物體與背景之間的距離。

    畫面的景深不會改變,因為背景距離清晰的景深範圍更遠,所以照片中的背景的虛化效果會更加強烈。

    透過改變拍攝距離,可以控制畫面的虛化程度。

    下面兩幅照片中,第一張採用俯拍方式拍攝的,花朵與地面距離較近,且地面較暗淡,虛化程度不是特別明顯。

    第二張照片改為側面平拍,畫面中背景較深遠,距離拍攝主體更遠,畫面背景的虛化效果也就更加明顯了。

    五 調整焦距控制景深

    透過調整鏡頭的焦距來控制景深,但並非首選。焦距越短,畫面的景深越深;焦距越長,畫面的景深越淺。

    實際拍攝中,調整焦距會受到諸多限制,焦距的改變會改變畫面的視角與取景範圍,而視角往往是決定一張照片構圖的最重要因素。

    如果拍攝物件比較單一,拍攝點可以前後移動,畫面中沒有明顯的透視關係,就可以使用這個方法。

    圖中採用廣角鏡頭靠近雕塑拍攝,背景虛化程度不夠,依然能看到背景中的元素;退後一些,改用長焦鏡頭拍攝,畫面的景深立刻淺了很多。

    六 虛化程度的正確理解

    景深和準確對焦對畫面的清晰度非常重要。剛開始玩攝影的朋友們可能會認為,照片中的某個區域性要麼清晰,要麼模糊。

    這種理解太過絕對化,影象焦外的模糊程度也是各不相同,可以呈現線性變化,也就是從稍模糊逐漸變為完全模糊。從焦內到焦外,存在著從清晰到逐漸模糊即虛化程度緩慢漸變的趨勢。

    拍攝物件只有處於焦平面時才真正清晰,所有不在焦平面上的點,在照片中都或多或少有些模糊,只是較弱的模糊效果我們無法用肉眼分辨出來。

    距焦平面越遠,影象越模糊。由於景深不夠淺,不在焦點上的景物仍可被清晰地辨認出來,從而削弱了觀者對被攝主體的注意力,此時就需要把景深控制得更淺一些。

    相反,若需要交代畫面的環境資訊,如上圖,需交代拍攝主體處於賽場看臺的環境,景深可控制得深一些,從清晰到模糊漸變,但一些背景元素仍然清晰可辨,觀者可以瞭解拍攝現場的相關資訊。

    作為背景元素,即使焦外區域不太清晰,也能讓人們瞭解照片的拍攝背景和其他資訊。

    總之,這些教程什麼的都是有的,最主要的還是看自己多去使用你的相機,慢慢地把所學的東西運用到實際操作中!

  • 8 # 婚禮攝影師Tanke

    在各種攝影創作中,經常會拍出背景模糊的照片,那樣的照片就是景深,為了讓更多的朋友深刻了解什麼是景深,我就不用專業性的語言來表達了。景深有很多種拍攝手法。

    淺景深

    淺景深的意義並不是景深很淺,而是經過虛化處理突出主體的拍攝方法稱之為淺景深。

    這張小黃人的照片就是已經達到了淺景深的效果了,我用的1.8光圈拍攝,如果不是可樂瓶上面很明顯的藍色logo的話,估計很少有人看得出來這是百事可樂。

    光圈的大小也決定你景深的效果

    不用在意我這雜亂的桌面,這張照片用的是1.8光圈拍攝的小景深照片,我們可以看到1.8光圈下的小黃人已經模糊不清了,而後面的糖袋子非常清晰。這張是光圈4.0拍攝的,光圈4.0的情況下,畫面明顯變暗了許多,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小黃人沒有那麼模糊了。這是為什麼呢?只改變了光圈大小,景深效果就非常明顯,這是因為關於景深的一條定義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拍攝距離決定景深的深淺

    還是這張照片,原諒我桌子上太亂,只有顏色突出的物體才能更加是吸引你們注意力。這張照片拍攝的時候我開的1.8光圈,離小黃人稍微有點距離,可樂瓶是跟小黃人有點距離的擺放(這不是重點)。我拍攝的時候故意往後退了一點,對焦在小黃人身上,可樂瓶的logo字母還是可以看清的。

    這張照片只是在我移動的情況下拍攝的,我相機引數並沒有動,只是靠近了一點拍攝,我們可以看到小黃人仍然在對焦點上,靠近了拍攝後,可樂瓶虛化的更加厲害了。這說明景深根據拍攝與被拍攝者的距離也有關係,拍攝者靠近拍攝可以拍出虛化更加厲害的景深,距離稍微離遠一些景深就沒有靠近拍攝的淺。

  • 9 # 影視圈Magazine

    景深與使用的焦距和鏡頭光圈(光孔)大小直接相關聯,它能調節從前景到背景之間的鏡頭焦點範圍內有多少內容。這將決定你的被攝體可以向鏡頭走多近或離開鏡頭多遠,而仍然保持在焦點範圍內。

    你用的畫幅越小,固有的景深就越大。例如,當我們使用超16毫米膠片拍攝的時候,鏡頭能夠提供比在35毫米膠片上更大的景深;用35毫米膠片拍攝,能獲得比70毫米膠片更大的景深;如果你使用高畫質攝影機拍攝,那麼景深的範圍則類似於超16毫米膠片,因為他們的畫幅比很相似;用迷你數碼攝像機拍攝,不論你需要與否,它都要給你提供非常大範圍的景深。

    景深總是直接受到你所拍攝的畫幅尺寸的影響,也受到鏡頭的焦距,不論是廣角(超16毫米膠片用的10mm鏡頭)還是長焦鏡頭(超16毫米膠片用的100mm鏡頭)的影響,受到被攝主體離攝影機的距離遠近的影響,並且受到鏡頭光圈(控制著照射到膠片上光量的f-光圈或t-光圈)的影響。

    《公民科恩》中備受讚譽的廣角景深鏡頭

    對於任何畫幅尺寸來說,廣角鏡頭本身都伴隨有一個非常大的景深,反之,長焦鏡頭本身的景深總是非常有限。如果你希望你的被攝體和背景都清晰,那就要求有較大的景深。但如果對於故事來說,背景發生的事情與被攝主體本身同樣重要,那麼你就可能需要透過選擇鏡頭來保持景深。如果你是在一個有層次的場景裡拍攝,而且需要在兩個演員間變換焦點的話,那麼你可以試著去創造一個小景深,用長焦鏡頭將被攝主體隔離,並虛化背景。此外,當攝影機在軌道車上運動時,使用較長焦距的鏡頭就更有必要跟焦點。

    有一些永遠都不會改變的電影攝影技巧:景深就是其中之一。

    舉個例子,就像喬恩·費儒( Jon Favreau,《鋼鐵俠》[Iron Man,2008]的導演),他完全不懂電影攝影。當我告訴他因為景深的問題,必須在小羅伯特·唐尼(Robert Downey Jr.)和格溫妮絲·帕特洛(Gwyneth Paltrow)間選擇焦點時,他說:“再給我解釋一遍。”於是我說:“因為焦距太長了,所以我沒辦法讓他們兩個人同時都清晰,所以必須在兩個人之間變換焦點,或者只讓其中一個人保持清晰。”他是個聰明的傢伙——於是他向我重複了一遍:“好的,我懂了。”這就是電影攝影的一部分,你就這樣把那些脈絡整合到一起,僅此而已。(馬修·利巴提克,ASC, 弗洛斯特採訪 ,2007年9月)

    焦距、光孔大小,以及被攝體與攝影機的距離是計算景深的基本要素。首先,光圈(或者光孔)的大小是怎麼定的? f制光圈數值是由測光表測出的光量所決定的。以技術術語解釋,即光圈是鏡頭焦距和入射光孔直徑的比值,這只是一個數學計算結果,並不能說明各種鏡頭的功效。如前所述,t制光圈才表示真正透光量,所以更多的攝影師喜歡使用鏡頭上這種經過校準的,計算更精確的示數。t制光圈用來選擇曝光量,而f制光圈則用來計算景深。f制光圈和t制光圈都決定有多少光照射到膠片平面上,都被用於調節曝光量。

    不同焦段的人像

    此外,所有的鏡頭都會出現這樣的刻度:

    f制光圈和t制光圈:1.4、2、2.8、4、5.6、8、11、16、22( 有些鏡頭可能有32)。另一些鏡頭可能像這樣:2.8、4、5.6、8、11、16、22。變焦鏡頭更可能如下:4、5.6、8、11、16、22。這意味著這個鏡頭的光圈最大不能超過4,因此只有較少的光能夠照射到膠片平面上曝光,場景需要更多的光來照明。這就是為什麼變焦鏡頭通常被認為是“較慢的鏡頭”。相反,光圈能開到1.4的鏡頭則被認為是“快速鏡頭”,因為它們能在較低光照條件下使膠片曝光,它們可用於在非常昏暗的環境中拍攝。但用1.4的光圈拍攝時,景深也極其有限,所以這時的對焦也變得非常關鍵。

    光圈開到f/1.4,能夠讓最大量的光線照射到膠片平面上曝光,用光圈f/22時,照射到膠片上的光線最少。術語所說“收一擋光圈”(stopping down),意思就是將光孔縮小一級,例如從f制光圈16到f制光圈22。而“開一擋光圈”(opening up)意味著將光孔開大一級,例如從f/4到f/2.8。當你“收一擋光圈”(縮小光孔)時,景深就得以略微增加;反之,當你“開一擋光圈”時,景深範圍則有所減少。當數字減少的時候(從5.6到4),你是在開大一擋光孔,而數字增加的時候(從8到16),你就是在收小光孔。

    攝影師可能這樣說:“我可以拍它,但必須開大一擋光圈。”意思就是他們需要有更多的光線用來曝光,而這樣一來,就會削弱一些景深,而需要跟焦點或者重新進行演員排程。反之,縮小光孔則可以使背景呈現更多的細節。例如他們可能會說:“我能拍攝,不過背景上的東西可會更清晰一些。”

    通常在極低照度條件下拍攝時,根據鏡頭不同,光圈會被開至2.0或者1.4。有些攝影師喜歡“快速鏡頭”或者“高速鏡頭”,因為它們比其他大多數鏡頭都能開大1擋到2擋光圈,保證攝影指導能在極低照度條件下完成拍攝。除了能開到2.8的鏡頭或者變形鏡頭(本章後面會討論到),大部分鏡頭的光圈只能開到4,這意味著它們需要更多的光來獲得一個合適的曝光量。光圈開大到1.4拍攝時,焦點範圍變得很小,可能還不到30釐米,而被攝體的焦點就容易虛。

    在另一極端,如果你在明媚的Sunny下進行外景拍攝,你可能需要把光圈縮小到f/22來曝光,此時的光孔如同針孔大小,讓儘可能最少的光照射到膠片上。這樣的曝光會使景深有所增加,增加的程度依焦距不同而不同。為了減小景深或避免過度曝光,攝影師可以使用中灰密度濾光鏡(neutral density filters,簡稱中灰濾鏡),這樣可以減少到達膠片上的光量。ND.09的中灰密度濾光鏡可以降低3擋曝光量:計算結果基於最初的曝光量,並減3擋(如果原始讀數是f/32,使用ND.09以後,實際上光圈就要開大到f/11)。中灰濾鏡(ND)同樣也可以用於控制負片的過度曝光。

    如果測光表讀數是f/32或者更高,那麼ND濾鏡就可以把曝光拉到可控範圍內。中灰密度濾鏡是攝影師基本用品的一種,它們可以用來消除過度曝光,而不影響膠片的色溫平衡。ND.09能夠降低3擋曝光量,而ND.06則會降低2擋,ND.03則為1擋。攝影師也可以用85ND.03的組合濾鏡,在將燈光型膠片校正為日光型膠片的同時降低一擋曝光量。中灰密度濾光鏡和色彩校正濾光鏡(color correction filter)是用來控制曝光和校正色溫的。他們不是特殊效果濾光鏡如漫射濾光鏡(diffusion)、霧鏡(fog)、漸變濾光鏡(graduated)、茶色濾光鏡( tobacco)以及眾多可以使影像產生各種各樣效果的濾光鏡。

    如果在一個多雲的天氣裡拍攝中等規模的外景,曝光為f/5.6光圈,背景會有些模糊,但焦點範圍內則很清晰。如果你把光圈縮小到f/22,景深就會增加;反之,如果將光圈開大到f/1.4,景深就會減小。

    更大的景深〈 f/22、16、11、8、 5.6、4、2.8、2.0、1.4〉更小的景深。焦距也可直接帶入這個景深的計算公式。長焦鏡頭會減小景深, 當用100mm焦距的鏡頭拍攝超16毫米膠片,光圈開到1.4時,景深非常有限。而拍攝外景時,用廣角如10mm焦距鏡頭拍攝超16毫米畫幅,光圈開到f/22,則能得到最大景深,前景到無限遠處都非常清楚。

    《美國電影攝影師手冊》中所列舉的景深圖表用於確定所攝鏡頭的前景、背景的焦點範圍,也被用來計算是否需要跟焦點。為了閱讀這張圖表,你首先要看一下所使用的鏡頭焦距,然後測光併為曝光選定光圈值,而後測量被攝體到攝影機的距離。舉個例子,如果所用的鏡頭焦距是16mm,被攝體距離攝影機膠片平面3.048米(10英尺)、f制光圈2.8,那麼焦點範圍(或景深範圍)就是從2.032米(6英尺8英寸)到6.096米(20英尺),演員有足夠大的活動空間,不用擔心跟焦問題。而使用100mm的鏡頭,同樣以2.8的光孔曝光,物距3.048米,那麼景深就只是從距離攝影機較近的3.0099米(9英尺10.5英寸)到距離攝影機較遠的3.0861米(10英尺1.5英寸)的範圍裡。在這種情況下,被攝體只有在幾釐米的活動範圍內移動才不會失去焦點,焦距較長的鏡頭弱化了景深。

    作為導演,你不需要讀懂圖表或計算這些數字,那是攝影師的工作,但是理解這些觀念,會幫助你決策鏡頭中焦點的位置。

    廣角鏡頭和長焦鏡頭的焦點範圍差異巨大。計算時運用相同的光圈和物距,只改變了鏡頭焦距。

    你先弄明白景深是什麼,弄明白長焦距鏡頭和短焦距鏡頭有什麼區別:如果是用每秒24格拍攝,照明光量是X,而現在你又想要用每秒120格來拍攝了,你知道我為什麼會生氣?因為我得再花兩個小時去加燈調光!就這麼簡單,你還不明白為什麼你要我那麼做時我會生氣嗎?如果你一開始就告訴我,我們本來可以做到的,完全沒問題。(理查德·克魯多,ASC,弗洛斯特採訪,2007年7月)

    對於導演來說,在所有技術要素中,理解對焦距、光圈和景深的應用是最重要的。它們是視覺講述的基本工具,是電影製作工藝的基本工具。它們告訴觀眾看什麼以及在鏡頭中什麼是重要的,並且為觀眾提供視覺資訊,而那可能正是理解劇本的關鍵。導演一旦掌握了這些技術要素,就可以利用它們達到自己的審美目的。

    而如果導演理解影響景深的基本變數:曝光(f-制光圈)、鏡頭焦距以及被攝體到膠片的距離,那麼對拍攝將很有幫助。膠片每秒鐘拍攝的格數,無論是常規的24格還是慢動作的48格或者更高,都會影響曝光,進而影響景深。

    本文選自 《導演的攝影課》一書

  • 10 # 攝影初級班

    一、什麼是景深

    看了前面的回答,對於什麼是景深各位老師都說的很官方,對於新手來說可能有點難理解。我這裡說直接點,方便大家理解。所謂景深就是背景的模糊程度,背景非常模糊我們稱為“淺景深”,背景清晰我們稱為“深景深”。

    給大家看個例項展示:

    二、影響景深的因素

    可能深景深大家好理解,因為大多數拍的照片都是主體清晰,背景也清晰的。對於如何能拍出主體清晰,背景模糊的照片是大家關心的事情,也就是我們說的淺景深。

    影響景深的因素有三個,分別是:光圈大小、鏡頭焦距的長短、拍攝距離的遠近。大家只要搞清楚這三個因素是怎麼影響景深的就能運用景深了。

    ①光圈大小

    多的話我就不多說了,我直接說定律,大家理解記憶就像。

    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②拍攝距離的遠近

    主體離鏡頭越近,景深越淺;主體離鏡頭越遠,景深越深。

    焦距越長,景深越淺,焦距越短,景深越深。

    三、景深的運用

    當你知道了什麼是景深,什麼因素影響著景深,那麼你就要好好去運用這個知識。在拍攝時我們可以透過控制景深來控制畫面的虛實程度、強化主體、增強畫面空間感、透視效果等等。

    ①模糊背景、突出主體

    在拍攝某些題材時,可以透過控制光圈、焦距、拍攝距離來讓畫面的背景模糊、主體清晰,從而有效減少背景對主體的干擾、突出主體。

    ②營造焦外光斑效果

    找一個好一點的光源,使用大光圈進行拍攝,光圈越大,景深就越淺;那麼背景就會更模糊,而那些點狀的光源就會變得很散,從而出現夢幻的光斑效果。

    總結:景深還有很多其它玩法,今天就不一一給大家介紹了,在後面的內容中會結合著其它知識來介紹景深。

  • 11 # 攝影PS醉美證件照

    什麼是景深?

    簡單的來說,就是對焦物體前後清晰的範圍,它和鏡頭使用焦距、光圈的大小及拍攝物體與前後景的距離有關係。焦距大,景深也小,背景虛化的明顯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

    前後景虛化的照片

  • 12 # 攝影的秘密

    攝影中的一個重要名詞,就是景深,下面給您詳細的介紹一下什麼是景深

    景深是指照片中某個景物的清晰範圍,即當攝影師將鏡頭對焦於景物中的某個點並拍攝後,在照片中與該店處於同一平面的景物都是清晰的,而位於該點後方的景物則由於都沒有對焦,因此都是模糊的。

    但由於人眼不能精確地辨別焦點前方和後發出現的輕微模糊,因此這部分影象看上去仍然是清晰的,這種清晰的景物會一直在照片中向前,向後延伸,直至景物看上去變得模糊而不可接受,而這個可接受的清晰範圍,就是景深。

    簡單來說,景深即指對焦位置前後的清晰範圍。清晰範圍越大,即表示景深越大;反之,清晰度越小,即表示景深越小,畫面的虛化效果就越好。

    景深的大小與光圈、焦距及拍攝距離這3個要素密切相關。當拍攝者與被攝物件之間的距離非常近,或者使用長焦距或大光圈拍攝時,都能得到很強烈的背景虛化效果;反之,當拍攝者與被攝物件之間的距離較遠,或者使用小光圈或較短焦距拍攝時,畫面的虛化效果就會較差。另外,被攝物件與背景之間的距離也是影響背景虛化的重要因素。

    1、光圈對景深的影響

    光圈是控制景深的重要因素,即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光圈越大,景深就越小

    反之光圈越小,景深就越大。在拍攝時想透過控制景深來使自己的作品更加有藝術效果,就要合理使用大光圈和小光圈。

    2、 焦距對景深的影響

    當其他條件相同時,焦距越長,則畫面的景深越淺,即可以得到更明顯的虛化效果;反之焦距焦距越短,則畫面的景深越大,越容易呈現前後景都清晰的畫面效果。

    3、拍攝距離對景深的影響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相機與被攝物件之間的距離越近,則越容易得到淺景深的虛化效果;反之,如果相機與被攝物件之間的距離較近,則不容易得到虛化效果。

    好了以上內容介紹的就是關於景深的含義了,您明白了嗎

  • 13 # 紫楓攝影后期教學

    什麼是景深?影響景深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什麼是景深?

    不說專業術語,什麼是景深,就是你照片中的清晰的範圍。從照片看是一個平面區或,但在實拍場景中是一個立體的空間範圍,從焦點開始往前到不清晰的位置叫前景深,從焦點往後到不清晰的位置叫後景深,前景深+後景深=景深。

    影響景深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影響景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光圈的大小。

    這個一般都清楚,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所以一般都喜歡大光圈的淺景深虛化效果。

    第二,焦距的長短。

    焦距越長,影深越淺,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所以一般長焦拍人像,廣角拍風光。

    第三,距離的遠近。

    相機離主體越近,景深越淺,相機離主體越遠,景深越大。所以一般微距頭背景虛化的特別明顯。

  • 14 # 自由攝影師—譚剛

    我說下我的理解。

    什麼是景深?

    當把鏡頭對準某一被攝體時,焦點所對準的被攝體能夠在照片上清晰地成像。景深就是畫面上對焦點前後影像清晰的距離範圍。這種距離大,稱為景深大;這種距離小,稱為景深小。

    影響景深的因素有

    1.光圈與景深成成比。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大,景深小。

    2.鏡頭焦距與景深成反比。鏡頭焦距長,景深小;鏡頭焦距短,景深大。

    3,攝距與景深成正比。攝距遠,景深大;攝距近,景深小。

    由此可知,若要獲得最小景深效果的照片,可採用最大光圈,儘可能短的攝距和長焦鏡頭拍攝。同樣,若要獲得最大景深效果的照片,可採用最小光圈,儘可能長的攝距和短焦鏡頭拍攝。

  • 15 # 攝記

    景深:當某一物體對焦清洗時,從該物體前面的某一段距離到其後面的某一段距離內的所有景物也都是相當清晰的。焦點相當清晰的這段從前到後的距離就叫做景深。景深的幾個主要因素,1、鏡頭的焦距,焦距長景深小,焦距短景深大。2、光圈,光圈越大(f值越大),景深越小(景深越淺),光圈越小(f值越小),景深越大(景深越深)。3、距離,距離短景深小,距離長景深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中時代,喜歡一個女孩3年是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