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鬲斝甗簋

    馬家窯文化是黃河上游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因最早發現於馬家窯遺址而得名,年代約為距今5000年-4000年。馬家窯遺址位於甘肅省臨洮縣洮河西岸的馬家窯村麻峪溝口。馬家窯文化是以一群自具特徵的陶器為代表,並以造型別致、製造精美的彩陶而著稱於世,其器形之多樣、紋樣之繁緝、構圖之獨特,反映了彩陶藝術的鼎盛風貌。

    馬家窯文化的彩陶,早期以純黑彩繪花紋為主中期使用純黑彩和黑、紅二彩相間繪製花紋晚期多以黑、紅二彩並用繪製花紋。在考古學中,同一文化又分有不同型別,在此根據不同型別對彩陶花紋進行解讀。

    (1)石嶺下型別,以鯢魚紋最為特色。何為鯢魚紋呢,就是大家常說的娃娃魚。

    (2)馬家窯型別,馬家窯型別的彩陶內彩特別發達,多裝飾在盆、缽內,以漩渦紋和水波紋為主。在馬家窯型別中,最具代表性的幾何紋是漩渦紋,其多以同心圓為中心組成圖案,運用直線與曲線的組合,產生一種強烈對比的藝術效果。

    (3)半山型別。半山型別的彩陶,達到了彩陶藝術的鼎盛時期。彩陶色彩鮮豔亮麗,圖案繁褥。比起馬家窯型別,彩陶數量倍增,彩陶紋飾也變得多樣。紋飾以旋紋、鋸齒紋、葫蘆形網紋、菱格紋為主。還有圓形紋、葉形紋、貝形紋、神人紋等,其中非常盛行的鋸齒紋是半山型別彩陶的一個最主要特徵。

    (4)馬廠型別。主要紋飾有四大圓圈紋、變體神人紋、波折紋、回形紋、卦形紋、菱格紋、三角紋等,其中四大圓圈紋和變體神人紋是馬廠型別的重要特徵。

    總的來說,彩陶紋飾博大精深,紋飾其中的含義更是豐富多彩,值得人好好去探索。如果真能發現紋飾其中的規律,也許這真的有可能是先民的一種文字呢!考古的奧妙可能就在於此吧!

    參考文獻:

    文靜:《試析馬家窯文化彩陶紋飾》,中央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 2 # 季濤談收藏與投資

    馬家窯文化是黃河上游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因最早發現於馬家窯遺址而得名,年代約為距今5000年—4000年。

    “交叉十字圓點紋大口罐”——馬家窯彩陶型別

    馬家窯遺址位於甘肅省臨洮縣洮河西岸的馬家窯村麻峪溝口,1923年—1924年,瑞典地質學家兼考古學家安特生在甘肅、青海一帶調查,其助手們在1924年發現馬家窯遺址並進行了發掘。1957年開始,甘肅省博物館對遺址進行了多次調查,發現了馬家窯型別疊壓在仰韶文化廟底溝型別之上的地層關係。馬家窯文化和馬家窯型別均由該遺址而得名。1988年,臨洮馬家窯遺址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評為“20世紀中國百項考古重大發現”之一。

    “折線紋壺”——馬家窯彩陶型別

    馬家窯彩陶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晚期,歷經了三千多年的發展。主要有馬家窯、半山、馬廠等型別。

    “回紋雙耳罐”——馬家窯彩陶型別

    “變體神人紋甕”——馬家窯文化馬廠彩陶型別

    “擴胸狀神人紋罐”——馬家窯文化半山彩陶型別

    中原地區仰韶文化的彩陶衰落以後,馬家窯文化的又延續發展數千年,將彩陶文化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馬家窯文化以彩陶器為代表,它的器型豐富多姿,圖案極富於變化和絢麗多彩,是世界彩陶發展史上無與倫比的奇觀,它源遠流長地孕育了中國文化藝術的起源與發展,是中華遠古先民創造的最燦爛的文化、是彩陶藝術發展的頂峰,是史前的“中國畫”。

    “四球紋甕”——馬家窯文化馬廠彩陶型別

    馬家窯彩陶具有非凡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馬家窯型別彩陶畫著大量水波紋,這個時期是崇敬和讚美水的水文化時期;半山型別彩陶初期畫著大旋渦紋,之後逐漸變為四圈紋,表達田園和土地。這個時期是先民們從水崇拜逐漸轉向土地崇拜的土地文化時期;馬廠型別初期畫著四圈紋,隨後將四圈紋轉為兩圈紋,另兩面畫上能夠戰勝水患,保護土地的蛙神紋,先民表達了強烈希望戰勝水患的要求,出現了戰勝自然的思想。

    “鋸齒旋渦紋雙耳甕”——馬家窯文化半山彩陶型別

    中國是世界上發明陶器最早的地區之一,距今11000年的江西萬年縣仙人洞和廣西桂林甑皮巖洞穴先民已經能捏製和燒造陶器。陶器的燒製,是繼人工取火的發明後,人類進化和發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從而人類首次將火與土、土與水完美的結合起來,標誌著新石器時代的開端,也表明文明的曙光即將撥雲見日緩緩透出。

  • 3 # 廖花花

    馬家窯文化彩陶風格在繼承仰韶文化和自身發展的基礎上,又受到長江流域、大溪文化等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與特徵。馬家窯文化彩陶在仰韶文化之後,出現了新的輝煌,其表現題材之豐富、圖案花紋之精美、構圖佈局之靈巧、技法工藝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這一時期可以說是彩陶生產的高峰期,代表著彩陶工藝的最高水平。

    馬家窯型別的彩陶的底色以橙黃色為主,少數呈磚紅色或灰色,器表打磨光滑,大多用單一濃亮的黑色描繪,也有黑白兩色兩色的,或是黑彩中夾雜著紅彩。彩繪一般施於陶器內壁及口沿的全部,這是馬家窯型別才會最突出的特點,少數是一區域性。彩陶紋飾以線條裝飾為主,常以平行線來間隔,具有動感的多層次的花紋,形成一種動中有靜的對比。幾何紋飾比較盛行,主要有旋渦紋、圓點紋、平行紋、弧線紋、波浪紋等,構成了馬家窯型別彩陶紋飾飛揚旋動的整體特徵。以動物為主的紋飾相對於幾何紋飾來說較少,主要是圖案化的鳥紋和龜紋,也有獨特的人形紋。

    馬家窯文化的代表是《舞蹈紋彩陶盆》,它出土於青海,內壁所繪的主題形象是三組剪影式的舞蹈人物形象,每組舞蹈紋,各有五個人,都手拉手同時甩向一邊,腹下各有一物,擺向一邊。有人視之為舞蹈者所穿獸皮之獸尾,也有人視之為男性生殖器官。三組舞蹈人物中間繪以平行排列的直線和粗斜線,把三組人物隔開,人物腳底下平整的直線紋,像是舞蹈的場地。人物形象逼真,舞蹈動作生動,真實再現了原始人類舞蹈形式和姿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醫院不讓醫務人員搶救自己的家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