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濁世清風
-
2 # 鬲斝甗簋
在中國,舊時墓誌銘主要由墓誌和銘兩部分組成。所謂墓誌,是指古代埋在墓內的刻古。上面刻有死者生平梗概,主要是姓氏、世系、官銜、事蹟、出生及卒葬年月等,故墓誌又有"埋銘""塘銘""塘志""葬志"等名稱。墓誌銘也有刻在磚上的,叫墓磚銘。墓誌銘是對逝者生平的概述和銘功贊德的文體,志文記事,即記敘生平事蹟;銘文頌讚,即頌美銘德。
圖為墓磚銘。
墓誌銘的確切起源在學界一直沒有形成定論。認為墓誌銘起源較早的學派有“秦代說”“西漢說”,也有學者認為墓誌銘起源“東漢”“北魏”“魏晉以後”或“南朝”等等,多數學者認為墓誌銘起源於東漢。
但是有一點必須要承認,中國古代墓誌銘是瞭解我們民族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人們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生活的重要視窗。中國古代墓誌銘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資料,具有重要的史學、文學、藝術價值。
(一)突出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價值觀
中國古代墓誌銘在概述逝者生平和追思頌讚的同時,往往具有傳達道德標準及教育後人的功能,“先祖有美而不知,不明也;知而不傳,不仁也”,墓誌銘應做到“生者得致其嚴,而善人喜於見傳,則勇於自立;惡人無有所紀,則以愧而懼”。所以,作為實用文體,墓誌銘在追思哀悼的同時,還有弘揚先祖美德、懲惡揚善的功能,而這一功能,往往突出而鮮明地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人生價值觀。
(二)是中國古代不同時期、不同地域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活的寫照
舉個例子,唐代應該說是現存墓誌銘保留相對完整和較多的一個朝代,如武周時期的墓誌“多含政治隱情”,“不少墓誌透過墓主人的個人遭際揭露了酷吏政治的黑暗”,這些都體現了武周時期人們對於酷吏政治的恐懼、反感,透過撰寫墓誌之人的隱晦語言抒發了時人對於社會現狀和政治手腕的抗拒,曲折表達了人們嚮往光明磊落、自由生活的生命追求和價值理想。
圖為韓愈之子韓昶自撰墓誌銘
(三) 展現了社會精英階層的思想精神風貌及情感心路歷程
比如王陽明為文學家好友撰寫的墓誌銘,用了一半多的篇幅寫了他們之間的一次對談,“使我們領略了思想家思想的縝密”;王績、嚴挺之志皆不述家世,“重在抒發懷才不遇之情”;白居易之志重在自述心性,對錶現志主的性情有積極作用;“杜牧家世顯赫,志中述家世卻不多,而以大量筆墨寫夢境、徵兆、占星等事,給全文蒙上了一層恍惚迷離的色彩”。
(四)體現了傳統文化中獨特的死亡意識
死亡意識具有多樣性,即每個個體都會有不同的死亡意識,但由於深受儒家文化的薰陶,在我們民族傳統的生死觀上,有普遍的共性的東西,體現了儒家文化的價值取向,形成的鮮明獨特的死亡意識,與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死亡意識有明顯的差異。具體來說,中國傳統的死亡意識主要體現在死亡具有極大的禁忌性、嚴肅性和悲劇性。
西方的墓誌銘多輕鬆活潑,這與西方人豁達的生死觀有關,海德格爾的“向死而生”的生死觀就很有代表性。
「不要叫醒我,我太累了」
最後用法國浪漫主義詩人繆塞的墓誌銘做總結:“等我死去,親愛的朋友,請在我的墓前栽一株楊柳。我愛它那一簇簇涕泣的綠葉,它那淡淡的顏色使我感到溫暖親切。在我將要永眠的土地上,楊柳的綠陰啊,將顯得那樣輕盈、涼爽。”
參考文獻:
[1]付豔芳:《豐富多彩的墓誌銘》,《21世紀中學生作文》2009年第6期。
[2]張逸如、周杰:《略論中國古代墓誌銘的文化價值》,《齊魯師範學院學報》2016年第31卷第2期。
-
3 # 五美軒十三紅
墓誌銘是生者與死者交流的文化承載,作為生者懷念死者最好的祭品——陳置於現世通向冥界的門前。永遠的祭祀和懷念則從此開始。
墓誌銘始作於東漢。以後歷代相與繼承,它是一種有效的文獻儲存方式,由於歷代文人、學者的廣泛參與,提高了墓誌銘的文學藝術品位和文獻史學價值,藉此保留了大量的優秀作品。歷史上蔡邕、韓愈、王安石、章太炎、陳三立等都是寫碑的名家。 墓誌銘是寫給今人看的,但更是留給後人看的。記述今人的事蹟,歌頌今人的業績,肯定今人的價值,既是對死者的尊重和安慰,也是生者寄託哀思、追念死者的最好表達。反映時代變革、再現社會的穩定與繁榮,也由此永遠地再現了今人的生活風貌、精神追求、價值取向、審美趣味,也為後代子孫研究今天的社會形態提供了一個可資借鑑的標本。人是社會的總和。個人的生活經歷無法脫離特定社會和特定時代的整體而獨立存在,個人生活的遭遇得失或多或少地滲透著那個時代的資訊。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歷史、考古發掘,尋根證果的原因所在。 子曰:“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墓誌銘之得以流傳,是因為古人為文時不僅精於紀事,長於說理,更重視文彩的潤飾,一銘一典一華章,自成一道獨特而亮麗的風景。它是人類精神文化的寶貴財富,是社會時代的縮影——具體而微。 -
4 # 王志良47
中國文化最燦爛輝煌的一個篇章恰恰是很晦氣的墓誌銘。北魏以張黑女,張猛龍,始平公為代表的魏碑書法是中國書法的又一個高峰,除了書法,魏碑的銘文詞藻華麗,幽美,情深意切。也是語文學習的好教材。
回覆列表
首先說,沒看法。
就跟說“你對這個蘋果的看法是什麼?”、“你對這個桌子看法是什麼?”。
不過既然提了這個問題,說說墓誌銘的用處。
1.墓誌銘之記載可以矯正文獻記載。
宋代劉跂在《金石錄》序中就指出了這點:“昔文籍既繁,竹素紙札,轉相謄寫,彌久不能無誤。近世用墨版摹印,便於留布,而一有所失,更無別本是正。然則謄寫、摹印,其為利害之數略等。又前世載筆之士所見聞與其所傳,不無同異,亦或意有軒輊,情流事遷,則遁離失實。後學欲窺其罅,搜抉驗證,用力多,見功寡,此讎校之士抱槧懷鉛,所以汲汲也。”
程章燦在《古刻新詮》中寫道:“因此,無論是校訂別集,還是校輯一代詩文總集,都應該也完全是可以根據石刻文獻進行校勘。”
2.墓誌銘可以對許多歷史問題進行補充
劉先枚在校《湖北金石志》時寫道:“歷史上有許多問題,尚不是‘語焉不詳’,或‘乖舛失實’,更多的是‘俄空失載’,‘於史無徵’。而金石記錄則彌補了這個缺陷,使治史者感到‘即史之缺文’,為莫大之幸運(《湖北金石志》序)
3.墓誌銘對所作銘之人多稱讚之辭,而對所作惡事晦而不言,需要批判接受
石刻文字限於當時的歷史背景,有一些評議可能會有所隱晦。
4.墓誌對於考古斷代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5.墓誌對於一些姓氏溯源記載比較詳細,可為譜牒編寫、遷徙變化等等提供依據
6.一些事情,正史未載,而碑記所述甚詳,可對一些事情的來龍去脈瞭解得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