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家芳芳

    郭德綱于謙老資格啦,聽就很過癮,觀眾尊重他們,不刨活。張雲雷岳雲鵬孟鶴堂郭麒麟等等,觀眾刨活完全是為了自己過癮,自己高興得意得瑟,沒有惡意。演員也樂意,新時代嘛,與時俱進。演員也是85後,90後,容易相互融合。

  • 2 # 鄭捕頭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觀眾欣賞相聲的習慣與過去有了很大不同,其中之一的表現就是臺下觀眾不再像以往那樣規規矩矩看臺上表演,而是要增加更多互動,包括接話茬刨活。所謂刨活,就是提前把演員的詞給說了。

    郭德綱的表演過程中,刨活現象確實少於張雲雷、岳雲鵬等人的表演,這應該是郭德綱表演功力的一種體現,當然也有觀眾更願意和張雲雷這種偶像演員互動交流的意思在。

    從安靜聽相聲到互動聽相聲

    把八九十年代的電視相聲時代,很少有人走進劇場聽相聲,電視上看到相聲表演也只能老老實實聽,你搭茬演員也聽不到,因此那時候的幾乎沒有互動性。

    而隨著劇場相聲的興起,更多人選擇走進小劇場聽相聲,這時演員和觀眾的距離拉近,而且很大程度上演員和觀眾需要一起完成一場表演,因為交流的氣氛還是在的。只是最早的時候這種互動性並不太明顯,這種互動保持在一定的範圍之內。

    而這幾年隨著張雲雷、孟鶴堂等偶像相聲演員的出現,一些年輕的比過去更為瘋狂的相聲迷尤其女相聲迷開始出現,這些人花錢進入劇場並不是為了老老實實坐那裡看演員說相聲,而是為了在演出前送禮物,演出中與偶像互動,其中就包括接他們的梗,臺上說上句,他們說下句,以此為樂。

    過分互動影響演出效果

    這對於一部分觀眾來說當然是莫大享受,但也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相聲演出。相聲是需要抖包袱兒的語言藝術,如果每個包袱兒都被臺下觀眾提前預知,表演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對於沒有聽過這些相聲的觀眾來說是不公平的。

    另外即使你知道這個包袱兒,它從你記憶中留存和從演員現場說出來,那效果也是不一樣的,聽到演員現場翻包袱兒也是一種享受。只不過,現在的瘋狂粉絲早已不滿足於這一點了。就像演唱會,他們不希望你唱那麼多新歌,他們要聽老歌還跟著你一起唱。

    很多演員沒辦法,郭德綱有辦法

    郭德綱在這方面的干擾相對少一些。欣賞他的粉絲當然大有人在,但在郭德綱這樣的一個講規矩的相聲演員面前,很多觀眾還是收斂一些的。

    而且郭德綱在表演中也說過相關問題,他不希望有人總是搭話茬接下句,如果他感覺不爽會現場翻出更多包袱兒來損那位觀眾的。

    相聲開始對過分互動說不

    當觀眾互動越來越成為干擾,相聲團體也開始對這種行為說不。

    大逗相聲和德雲社都發出過相關警示,請觀眾不要和演員過分互動。可以說,這是相聲出現新現象之後的新舉措,長期來看這種規範對於相聲發展是有利的,否則將毫無規矩和藝術性可言。

  • 3 # 老牛往前衝

    相聲其他表演類藝術一樣,都是有第四面牆的

    和臺下刨活的拆招是要在牆裡的,不能跑到牆外去跟觀眾對話。

    你在臺上說相聲一旦入活,就是劇中人物,所有的語言和行為就要符合這個人物的語言行為。

    不能再用自己的身份和搭檔,尤其是和觀眾交流。

    觀眾刨活,不可避免,看的就是臺上演員應對急智,能耐到沒,你給觀眾懟臺上下不得臺,怪誰,怪觀眾?

    這幾天看的最嚴重的刨是三隊,當時就把臺上演員刨臺上

    但人家年青不代表沒經驗,當叔的給棒哏個機會,然後自個輕鬆說我唱戲為主,化的漂亮

    有人拿隊長的刨活路來作比喻

    這不得不提一個相聲演員臺上必修課程,相聲演員臺上節奏掌控

    有人說隊長現在臺上臺風好觀眾素質提高沒有刨活,這是一方面!

    但很重要的一個點,請不要忽略,

    那就是節目完整,臨場反應,臺上節奏掌控

    被刨活,懟刨活,帶節奏,整場氛圍炒作,幾個過程必須在臺上死嗑岀來

    好的相聲演員,一句話就帶你入了場景,讓你陪著他一起進入故事當中,和他共享段子!

  • 4 # 庚子秋生

    怎樣應對“刨活,搭碴,起鬨,攪和”。這是年輕相聲演員必過的關。你要是能應付自如,不留痕跡,觀眾接受,心領神會,欲罷不能,隨雞起舞。你就接近成功了,但越是這個時候,越是要謹小慎微,切忌澎漲。你可能會成為郭德綱第二。你非要問為什麼不能成第一。告訴你,你的文化修養,人文修為,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及社會的歷練,都要超過師傅才有可能。當然還需要有一個善解人意的紅顏知已,及一個豪爽儀義的搭當,及一群義無反顧,相伴左右的弟子。關鍵是你自已還要有才華。

  • 5 # 城南柳畔

    一、郭德綱對舊包袱的再加工和後面的出人意料的反轉能力,使得觀眾找不到“刨活”的點。因為你聽見過這個包袱的前半部分,你永遠不知到老郭嘴裡的後半部分是啥樣的,那麼你的“刨活”不但無趣,而且又極易讓自己尷尬。這對於來聽相聲找樂的你來說是違背初衷的。

    小編也十分喜歡聽郭德綱的相聲,特別是“我要……”系列和“你要……”系列,那都是老郭成名前的厚積薄發之作。小編覺得,出於對老郭及“德雲社”其他演員的愛護,在觀看現場的時候,儘量還是安靜欣賞為好,不要或者少做“刨活”的事。如此,演員會從心底感激您對一個吃開口飯藝人起碼的尊重,也會更有動力去創作出更具原創性的作品。

  • 6 # 鹹魚茶館

    原因一、場地原因,郭德綱現在已經不去小劇場演出了,一般只有幾千人的大型商演才能看到他。比如北展劇場、天津人民體育館這種,以天津人民體育館為例,這種超級大場子,觀眾要刨活得自己帶一個超級大喇叭,否則演員根本聽不見,也起不到刨活的效果。當然你用大喇叭刨活,得注意不被其他觀眾打死才行。

    原因二、郭德綱早些年被幾乎每一場都被刨活,而郭德綱每次都能讓刨活的人滿意而歸。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就喜歡看見那些小小子小姑娘一起,小小子抖機靈來刨活,給小姑娘展示自己多聰明,這時候我會故意讓著他,也算是做好事。但如果兩人長得都不好看,我會堵到他一輩子都不敢接下茬。

    這話不是吹牛的,聽郭德綱早年在三慶園湖廣會館這些小劇場的演出,都有無數人等著接茬,郭德綱都能瞬間反應然後懟回去,但不會製造尷尬氣氛,反而有意外的笑果。而且那些老觀眾個個都是專業票友,你墊了幾句話他就知道底包袱,嗓門大的一下子就給刨了,郭德綱要麼臨時改一個其他段子,要麼給堵回去。另外別說刨活,就是臺下罵街的郭德綱都遇到好多次,但都能很好的處理,久而久之觀眾對他就有了認知,也就不再隨便搭茬了。而現在張雲雷孟鶴堂的粉絲那都不叫刨活,就是搗亂而已,臺下烏泱泱的喊口號,把演出節奏打得稀碎,這都不是專業相聲觀眾乾的事情。

    原因三、郭德綱現在對口相聲,也就是商演時候搭茬刨活的人少了,但他的單口節目坑王駕到,攝影棚裡面臺下也有節目組選的觀眾,大部分都是老鋼絲,他們是小劇場就開始捧郭德綱,在攝影棚裡面還原了早年郭德綱說書的場景,一個勁在臺下起鬨搭茬,要聊天,讓說定場詩這些,如果喜歡聽郭德綱老相聲的朋友,可以去那裡找感覺,郭德綱在對口相聲創作熱情下降,開始講網路段子,但單口領域還是不改初心,一直保持很高的水準,當然觀眾起鬨的水準也很高就是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子柒為什麼能夠火遍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