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米有米

    紳士優雅的西方燕尾服,被穿的像一群夾著尾巴的大灰狼!!!

    燕尾服起源於英國。在十八世紀初,英國騎兵騎馬時,因長衣不便,而將其前下襬向後捲起,並把它別住,露出其花色的襯裡,沒想到這卻顯得十分美觀大方,開始流行。

    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效仿英國,開始流行於日本。剛開始也只僅僅用於政客場合,像授勳,呈遞國書或者首相覲見國軍等場合。後也流行於民間場合,深受民眾喜愛。

  • 2 # 山東石化王大剛經理

    這是燕尾服,雖然不適合日本人的身材,並不好看,但是卻表明了日本人嚮往和尊崇西方,從骨子裡認為日本是西方世界,也表明了日本人崇尚強者,希望日本西方那樣發達的願望。但是日本人只是學習西方的一部分,在對待侵略戰爭受害者的上面,決不承認,從不悔改,決定了日本偏執的性格,與西方尊重史實的歷史觀不同,更凸顯了日本人短小,臃腫的身材,即便穿上燕尾服,也是不倫不類,貽笑大方。

  • 3 # 藎稷

    提問中給出的圖片中,日本內閣閣員所著的是晨禮服。

    首先看一下何為晨禮服。晨禮服,曾經是歐洲上流階層出席英國Ascot賽馬場金盃賽時的服裝,因此也被稱為“賽馬禮服”。後來晨禮服被視做白天參加慶典、星期日的教堂禮拜以及婚禮活動的正規禮服,而且在一些正規的日間社交場合也同樣會出現很多身著晨禮服的紳士。現如今,繁複的晨禮服已經不太常見,但在歐洲,晨禮服仍是男士禮儀的一部分,尤其是參加一些有貴族傳統的體育賽事。而在日本,晨禮服至今仍然是要員們白天參加各種活動的標準著裝。 ——搜狗百科

    如今,即便是在晨禮服的故鄉歐洲,晨禮服也不再常見,通常人們見到這種服裝都是電視機上——如歐洲政要或皇室貴族,著晨禮服出席一些特別重要的活動。

    比如皇室婚禮:

    【圖為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在參加威廉王子婚禮時著晨禮服向人群打招呼】

    而在亞洲,最容易見到燕尾服的國家,應該就是日本了。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開始了全盤西化、脫亞入歐的程序——學政治建立君主立憲、學經濟建工廠修鐵路、學軍事進行軍事現代化。

    以及學生活,最明顯的有兩樣:洋酒、洋裝。

    洋酒舉一個例子,目前市面上公認最好的單一純麥威士忌產自兩個國家,一個是英國、另一個就是日本。

    【日本三得利-山崎 12年單一純麥威士忌】

    另一個“洋裝”,最典型代表就是晨禮服。

    燕尾服在明治維新後成為文官身上與和服平起平坐的正式禮服,日本的《典儀法》中將兩者共同規定為莊重場合的正式禮服,甚至天皇也會著燕尾服出席重要場合。【此段中“燕尾服”疑為“西式禮服”,或“晨禮服與晚禮服”,由此資料導致本文之前出現了“晨禮服”與“燕尾服”混淆的錯誤,致歉。】

    【左為晨禮服,右為晚禮服。主要區別在上下衣顏色是否同色、下襬是否平滑,以及紐扣分布】

    【上圖右一為著晨禮服的明仁天皇】

    雖然明治維新已經過去了150多年,晨禮服在全球範圍內也早已不再常見、甚至在歐洲也不是“正式場合必需品(代之以更方便但同樣正式的正裝)”,但是在日本,晨禮服依然是內閣高階官員和皇室的正式服裝之一。

    12-18更新 關於之前“燕尾服”和“晨禮服”的混淆問題已訂正,再次向各位致歉。

    【最後,感謝@孫家聲的提醒,能讓我及時彌補文中的錯誤】

  • 4 # 友愛瘋

    燕尾服是一種禮服,寓意為加強學習。

    日本內閣正裝男是燕尾服,女裝是長裙。這是日本明治維新的時候學習西方的結果。

    燕尾服起源於英國,是18世紀由騎兵服演變而來,當時,騎兵騎馬時,將長衣前下襬向後捲起,並把它別住,漏出其彩色襯裡,顯得十分漂亮。這就使得其他兵種紛紛效仿起來。在18世紀中葉,平民與官吏紛紛穿起剪短前擺的騎兵服成為一種時尚,燕尾服就這樣誕生了,之後並流行於英國與其殖民地。18世紀末,燕尾服成為歐美的流行時裝。

    燕尾服最初是硬翻領,領下是披肩,18世紀末發展為兩種款式:英式和法式。英式是對稱三角形寬折高翻領,燕尾服在扣上扣時成對襟形狀,它與白護套的短外褲配套穿,如穿皮褲或緊身褲時,要與黃領口或不翻口的皮鞋配套。

    19世紀30年代,各種配色的黑燕尾服成為歐洲男士的時尚主流,此時不再流行與靴子配套,樣式為單排扣和不剪下襬,從50年代起,燕尾服僅在隆重場合穿。

    日本名義上依然保留天皇。天皇雖然不參政,但是在禮節上,新入閣擔任大臣的政客,需要“覲見”天皇,從天皇手中獲得任命書才算完成任職儀式,這個儀式要求男性閣撩必須穿禮服以示鄭重(天皇自己也要穿禮服)。事實上,日本內閣官僚在任期內,必須穿禮服(燕尾服)出席的場合非常少,也就那麼一兩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曹衝不死,是否能一統三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