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紅色收藏家姜小平

    文史研究館館長、中國書法協會名譽主席、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是集詩、書、畫和文物鑑賞於一身的書畫家、文物鑑定家、教育家、詩人。一生著作頗豐,有《古代字型論稿》、《書法概論》、《啟功書法選》、《啟功論書札記》、《啟功論書絕句百首》、《詩文聲律論稿》、《啟功叢稿》、《漢語現象論叢》、《說八股》、《啟功韻語》、《啟功絮語》、《啟功贅語》等著作存世,並註釋了程乙本《紅樓夢》,參與點校了《清史稿》。

      啟功是滿族人,又是雍正皇帝的第9代孫,是正兒八經的皇族貴胄。因此,有人稱啟功為“金啟功”,也有人稱啟功為“愛新覺羅·啟功”,有的文章中寫“啟功,滿族,愛新覺羅氏”。但是,啟功自己卻申明:“我既然叫啟功,當然就是姓啟名功。”

      按照啟功自己的解釋,不姓“愛新覺羅”的原因有二:一是認為原本沒有“愛新覺羅”這個姓,是後人加改而成的,從其產生和演變的過程看不願以“愛新覺羅”為姓;二是認為“愛新覺羅”如果真能作為一個姓,其榮辱完全受政治擺佈,從感情上不願以“愛新覺羅”為姓。啟功之所以拒絕姓“金”,是因為其祖父毓隆痛恨袁世凱,在進入民國後拒絕隨俗改姓,並在臨終前囑咐啟功:“你絕不許姓金,你要是姓了金就不是我的孫子。”啟功謹遵遺命。

      啟功3歲的時候,在雍和宮按照嚴格的儀式磕頭接受灌頂禮,正式皈依了喇嘛教,成為雍和宮記名的喇嘛,法號為“察格多爾札布”。雍和宮存有啟功題寫的“大福德相”匾額和“超二十七重天以上,度百千萬億劫之中”的楹聯。

      啟功12歲的時候,因其曾祖、祖父為下科場而主動放棄封爵,其父未及封爵就已辭世,宗人府按例讓啟功襲封了一個“三等奉恩將軍”。其時正值馮玉祥率部發動北京政變,仍保留清帝尊號的溥儀面臨著隨時被逐出紫禁城的命運,宗人府自然更是風雨飄搖、前途難測,只能按照《優待條件》中“清王公世爵概仍其舊”的規定,抓緊時間開出一些“空頭支票”。所以,啟功雖然襲封了“三等奉恩將軍”,卻連一文錢、一兩米的俸祿都沒有享受過。

      啟功1歲喪父,10歲的時候他的曾祖、祖父又相繼辭世。童年的啟功經歷了這個鼎食之家由盛而衰的急劇變化,他說:“我真正體會什麼叫‘呼啦啦如大廈傾’,什麼叫‘家敗如山倒’,什麼叫‘一發而不可收拾’。我們不得不變賣家產——房子、字畫,用來發喪,償還債務。”因生活貧困,啟功中學沒畢業便輟學謀生,靠教家館和賣些畫作維持家庭生計。

      1933年,啟功由傅增湘薦舉給輔仁大學校長陳垣,開始了他的執教生涯。啟功以高中肄業生的資格,躋身高等學府,併成為一代宗師,自然得益於家學淵源(其曾祖、祖父均為翰林出身)、名師指教和過硬的社會關係(傅增湘和陳垣在北洋政府教育部曾分別擔任過總長和次長),然而,啟功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根本。

      畢竟天道酬勤。

  • 2 # 辣筆老李

    啟功啟功,字元白,也作元伯,是滿族人,屬正藍旗。老伴兒叫章寶琛,比啟功大兩歲,也是滿族人,啟功習慣地叫她姐姐。

    下面是啟功先生的自述:

    我既然叫啟功,當然就是姓啟名功。有的人說您不是姓愛新覺羅嗎?現在很多愛新氏非常誇耀自己的姓,也希望別人稱他姓愛新覺羅;別人也願意這樣稱他,覺得這是對他的一種恭維。這實際很無聊。事實證明,愛新覺羅如果真的能作為一個姓,它的辱也罷,榮也罷,完全要聽政治的擺佈,這還有什麼好誇耀的呢?何必還抱著它津津樂道呢?這是我從感情上不願以愛新覺羅為姓的原因。我雖然不願稱自己姓愛新覺羅,但我確實是清代皇族後裔。我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雍正的第五子名弘晝,是乾隆皇帝的異母兄弟。乾隆即位後,封弘晝為和親王。我們這支就是和親王的後代。我平生用力最勤、功效最顯的事業之一是書畫鑑定。我從實踐中總結了七條忌諱,或者說社會阻力容易帶來的不公正性,即一、皇威,二、挾貴,三、挾長,四、護短,五、尊賢,六、遠害,七、容眾。簡而言之,前三條是出自社會權威的壓力,後四條是源於鑑定者的私心。

  • 3 # 詩文觀止

    我叫啟功,字元白,也作元伯,是滿洲族人,簡稱滿族人,屬正藍旗。我既然叫啟功,當然就是姓啟名功。有的人說您不是姓愛新覺羅名啟功嗎?別人也願意這樣稱他,覺得這是對他的一種恭維。這實際很無聊。事實證明,愛新覺羅如果真的能作為一個姓,它的辱也罷,榮也罷,完全要聽政治的擺佈,這還有什麼好誇耀的呢?何必還抱著它津津樂道呢?這是我從感情上不願以愛新覺羅為姓的原因。

    上世紀八十年代一些愛新覺羅家族的人,想以這個家族的名義開一個書畫展,邀我參加。我對這樣的名義不感興趣,於是寫了兩首詩,第一首的意思是說,即使像王、謝那樣的世家望族,也難免要經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滄桑變化,真正有本事的人是不以自己的家族為重的,就像王羲之那樣,他在署名時,從來不標榜自己是高貴的琅琊王家的後人,但誰又能說他不是“書聖”呢!第二首的意思是說,我就像古時戲劇舞臺上的丑角“鮑老”,本來就衣衫襤褸,貌不驚人,郎當已久,怎麼能配得上和你們共演這麼高雅的戲呢?即使要找捧場的也別找我啊。

    我這兩首詩也許會得罪那些同族的人,但這是我真實的想法。但偏偏有人喜好這一套。有人給我寫信,愛寫“愛新覺羅啟功”收,開始我只是一笑了之。後來越來越多。我索性標明“查無此人,請退回”。確實啊,不信你查查我的身份證、戶口本,以及所有正式的檔案材料,從來沒有“愛新覺羅啟功”那樣一個人。我雖然不願稱自己是愛新覺羅,但我確實是清代皇族後裔。我在這裡簡述一下我的家世,並不是想炫耀自己的貴族出身,之所以要簡述一下,是因為其中的很多事是和中國近代史密切相關的。我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雍正的第四子名弘曆,他繼承了皇位,這就是乾隆皇帝。雍正的第五子名弘晝,只比弘曆晚出生一個時辰,當然他們是異母兄弟。乾隆即位後,封弘晝為和親王。我們這支就是和親王的後代。

    另外,請注意啟功上面的一句話:“愛新覺羅如果真的能作為一個姓”。他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歷史上“愛新覺羅”從來就不是一個姓。民國後,滿族漢化,愛新覺羅一族漢姓為金,但啟功他爺爺毓隆臨終囑咐不得姓金,所以啟功一直不承認自己姓金。 但他也不承認自己姓“愛新覺羅”, 因為愛新覺羅就不是“姓”,而是一個族名。 公元十二世紀以前,黑龍江一帶生活著眾多的原始部落,其中勢力最大的一個,部落名稱音譯過來就叫“愛新”。1115年時,各部落透過打打殺殺、分分合合之後成立了聯盟,盟主的名字叫完顏阿骨打,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熟悉。從這個名字看,他是完顏部落的,名叫阿骨打。 因為完顏部落是從前大家族愛新部落的一個遠支,阿骨打把部族名恢復為原有的族名。但為了區別還存在著的原有的愛新部落,同時也為了說明自己這個部族是原愛新部族的遠支,就在部族名後面註上“遠支”(遠支從滿語中音譯過來就叫“覺羅”),這樣才有了“愛新覺羅”這個族名。

  • 4 # 天柱人家

    看過很多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其實歸根到底,就是人家自己不想摻和到政治裡面去,自己活的逍遙自在。酒香不怕巷子深?

  • 5 # 最愛肉丸子先生

    雍正帝胤禛→和恭親王弘晝(雍正第五子)→和勤親王永璧(弘晝二子)→和恪郡王綿循(永璧四子)→貝勒奕亨(綿循三子)→一等輔國將軍載崇(奕亨五子)→溥良→毓隆→恆同(長子)→啟功(長子)

    從上面的可見啟功先生是譜系完好的愛新覺羅家族的皇室後裔,比近些年冒出的那些所謂的愛新覺羅氏絕對地如假包換,那麼為何啟功先生不以“愛新覺羅”或“金”為姓氏呢?

    我們先來看看雍正的子嗣情況,雍正皇帝作為清朝有作為的皇帝之一,但是在子息的繁衍上卻大不如自己的父親康熙和自己的兒子乾隆。在雍正皇帝的兒子中,最後只有四個兒子最終長大成人。他們分別是三阿哥弘時、四阿哥弘曆(即乾隆皇帝)、五阿哥弘晝、六阿哥弘贍。儘管雍正皇帝為了避免自己兄弟手足相殘的悲劇而建立起了秘密立儲制度,但是對皇帝位的爭奪卻在三阿哥弘時和四阿哥弘曆之間展開了。

    在目睹了父親和兄弟對帝位的激烈鬥爭後,弘晝對帝位早已經沒有了競爭的意識,但是自己不競爭並不代表可以獨善其身。自己的兄弟會來拉自己,自己若是不加入兄弟的陣營又難免被兄弟們認為是單兵作戰,暗待時機。

    弘晝是聰明的,他選擇了一條在今天看來正確無比的道路,那就是變成一個荒唐和糊塗的人,這樣也就能自保,他的後裔也都是很低調,啟功先生的太爺爺溥良年輕時就請求革去封號、俸祿,靠自己的奮鬥參加科舉。

    啟功先生對自己為何不姓愛新覺羅,曾有以下說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女人愛上一個男人,但是,男人心裡卻老是牽掛她人,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