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猛禽狙股
-
2 # 梁哥悠揚醉
戰國時期,嬴政作為秦國的君王,見過他的人都說他鷹的眼睛,貪婪如狗,面相如狼。那是輔佐嬴政的呂不韋,當時就說他是忘恩負義的人。
其他恕我讀書比較少,不知道。
-
3 # 六甲番人
鷹視狼顧一詞,出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一回描寫司馬懿的長相,其文如下:
曹叡覽畢,大驚失色,急問群臣。太尉華歆奏曰:“司馬懿上表乞守雍、涼,正為此也。先時太祖武皇帝嘗謂臣曰: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以兵權;久必為國家大禍。今日反情已萌,可速誅之。”王朗奏曰:“司馬懿深明韜略,善曉兵機,素有大志;若不早除,久必為禍。”
鷹視狼顧,顧名思義,就是目光銳利,如同鷹眼一般,而生性多疑,經常像狼一樣回望,而有人將狼顧理解為頭能扭轉180度角,則未免有些誇張。
由於三國演義小說和影視作品中司馬懿幾乎和諸葛亮一樣,成為性疑多智、隱忍狠戾的代表性人物,所以當代也有人將秦始皇、王莽、袁世凱等的面相也描述為鷹視狼顧,那麼究竟這三位算不算呢?
袁世凱:根據溥偉《讓國御前會議日記》所記,“袁世凱鷹視狼顧,久蓄逆謀,故景月汀謂其為仲達第二,初被放逐,天下快之,奈何引虎自衛。”
袁世凱早年發跡於北韓,歸國後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清末曾積極推動新政,辛亥革命時逼清帝溥儀退位,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當選為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1915年12月宣佈自稱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
袁世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但其一生所作為,和三國後期司馬懿有著相似之處,所以也有可能是溥偉因為兩人相似而套以鷹視狼顧。
秦始皇: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開國皇帝,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史記·秦始皇本紀》:“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意思是秦始皇是一位高鼻樑、長眼睛的人,並沒提及鷹視,更無提起狼顧,所以應該也只是後人根據秦始皇所作所為想象出來的。
王莽:王莽是西漢到東漢過渡階段的新朝皇帝,公元8年至23年在皇帝位,他曾是西漢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員,早期被人認為是謙恭儉讓,禮賢下士,但在漢哀帝死後皇權旁落,王莽乘機竊取大權。
東漢班固《漢書·王莽傳中》:“莽所謂鴟目虎吻豺狼之聲者也,故能食人,亦當為人所食。”鴟目,就是鷹眼,所以王莽應該算是鷹視,但狼顧之說,並未見史料記載,也不能當真。
-
4 # 不要又說再見
有一次老郭在坑王駕到中提到過這個詞,並解釋了一番。
他說的是鷹準狼顧,說是這個人有鷹一樣的眼睛,身子不動,腦袋可以一百八十度的轉頭,這樣的人據說歷史上有四個人,秦始皇,王莽,司馬懿,袁世凱。
據說這種人是有帝王之相,曾經曹操試探司馬懿,從後面叫他“仲達”,司馬懿就腦袋180度轉過去看他,然後曹操就起了提防之心。
回覆列表
第一個:司馬懿
根據《晉書》記載:“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
司馬懿在世時根本沒有謀反之心,有句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替曹魏取而代之的是他的孫子司馬炎,曹操早就聽說,司馬懿有狼顧之相,但是他不信世間真地有人能夠做出狼顧的動作。於是就故意去試探。有一次,曹操看到司馬懿在前面走著就喊道:仲達,請等一等!司馬懿和曹操的之間故事大家一定知道,司馬懿起初並不想為曹操效力,是曹操一恐二嚇強行招去的,所以在曹操面前一直是心有芥蒂,謹小慎微。這時忽然冷不防的被曹操一聲叫住,自然是又驚又嚇,驚恐之中為求自保,當然也心存敵意。所以也是猛地一回頭看了曹操一眼,才轉過身來,眼神就和那隻狼一樣的犀利。曹操看見後大驚,那時的人說有狼顧之相的人常常心懷叵測,有謀反之心。所以從此之後曹操想殺司馬懿。狼顧說的是司馬的眼神,並不是說司馬的脖子可以像狼一樣不轉身,扭過來看,如果真是那樣那還是人嗎?
但是司馬懿和曹丕的關係處理的很好,而且司馬懿就職的時候勤懇卻不非常出眾,進言也是點到即止的狀態,不逾越、也不趨勢奉承。曹操沒有找到動手的藉口和理由,而曹操沒過幾年就去世了。
第二個:袁世凱
在溥偉《讓國御前會議日記》記載:袁世凱鷹視狼顧,久蓄逆謀,故景月汀謂其為仲達第二,初被放逐,天下快之,奈何引虎自衛。
袁世凱是北洋軍閥領袖。字慰亭(又作慰廷),號容庵、洗心亭主人,漢族,河南項城人,故人稱“袁項城”。1915年12月宣佈自稱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此舉遭到各方反對,引發護國運動,袁世凱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後宣佈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歸葬於河南安陽。
袁世凱的榮辱功過各有評說,有人說他是“獨夫民賊” 、“竊國大盜” ,也有人認為他對中國的近代化做出貢獻,是真正的改革家。總之,袁世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
很多都是歷史傳說,可信度並不高,如果真的能夠180°大轉彎,真是恐怖片。這些都只是歷史為了給人物增加歷史傳奇色彩。但是世界上是否真的有“帝王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