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交大升學小博士

    有些用人單位非985、211不談,是有道理的。他們錄用一人的崗位,卻有十人在瞄著。最簡潔的辦法就是透過比較本科學歷,淘汰部分求職者。不是說非985,211就不是人才。

    話說回來,國內頂尖大學一流本科,二流碩士,三流博士的現象確實這樣。因為這些學校的優秀本科生多數去國外頂尖大學深造去了。

    一個職位,百人應聘,篩到最後剩兩人。A、上交博士,本科普通一本。B、復旦博士,本科清華。換你選,你要哪個?用腳趾頭好好想想吧!

    有個研究生北京大學畢業,面試上北京一家單位,辦入職手續時知道本科不是北京大學就不要了。 側面說明高考的含金量還是受到認可的,有些研究生,怎麼進去的,怎麼混畢業的,大家心知肚明不說破罷了。

    既然能讀博,為何當初本科院校考得這麼低,讀過大學的人都知道讀碩博在中國容易混,但本科卻是高考中實實在在的水平表現,造不得假。

    實際上一個公司同一部門如果本科畢業院校不是差不多水平,公司文化氛圍影響工作的積極性,和能力無關。找過工作就知道的。

    中小企業因為招收不到名校學生,如果他們招收得到的話,他們也會看重第一學歷!沒辦法的情況下,他們只能看重實際工作經驗和能力了。

    看你想進什麼單位,高大上的在相同條件下肯定會選第一學歷高的。普通一點的就沒有對第一學歷要求。所以求職時要認清目標,不要好高騖遠。 想想,高考考650分的人和高考看500分的人,你在高中的時候就應該知道他們的差距。想想,高考考650分的人和高考看500分的人,你在高中的時候就應該知道他們的差距。

    現在是各企業招不到人,並不是就業壓力大!還有就是假博士、假碩士太多太多,唯有第一學歷的真實性還是稍微靠譜點!高學歷的人,是應該看看本科是哪個學校,學歷造假不少,但是參加全國高考進入985,211,不容易。 不過總的來說,德才兼備,德是第一位的,經過努力從非211到博士不是經過一般的努力,只要肯幹肯付出就行。

  • 2 # 一休在中國

    原則上,這是個模式,不是定式。特別是大中型企業,高科技行業,在篩選初始簡歷時,面對雲海眾生,無法直接判斷能力的前提下,除非有證書或者論文,那麼學歷就是參考的重要標準,同等條件下提升到第一學歷無可厚非,這是橫向的公允價值。公平是相對的,也是對以往付出的肯定和認同,如果再好的研究生不出成果,那在基礎崗位可能失去和本科生的競爭優勢。因此,研究生需要的不是文憑,而是實材。

  • 3 # 蕭風0308

    1.第1學歷好的學生,學習能力更強

    同樣的一個學校比較的研究生,本科學歷比較好的學生,高中也比較優秀,至少從高中開始至研究生畢業都比較努力,學習能力比較強。

    如果本科是非211畢業的,可以看出高中並不優秀,本科考上研究生也許是運氣好一點。從風險角度考慮,對於用人單位來說,第一學歷好的學生,其風險發生率更低。

    2.刷學歷背景,忽視能力的提升

    有些學生認為自己本科學歷不夠好,大一開始下了考研的目標,然後瘋狂地為考研準備,天天泡圖書館,把大學四年過成高中那個樣子,很少參與社團活動,不去實習,研究生學歷是拿到了,但綜合能力落了一大截。給用人單位的第一印象,本科學歷不好的,透過學歷方面的努力,相同的時間,在其它方面肯定有丟失,甚至只有學歷而沒有實際能力。在最高學歷相同的情況下,用人單位重視第一學歷,這種氣氛不是一朝半日形成的,是眾多企業吃過虧,找到共同的痛點,形成一種共鳴

    3.第1學歷好的學生,人際圈子更好

    第一學歷好在一個好的學校,周邊其它同學都在努力學習,積極參與各項活動,你自然而然跟著同學學習與交流,你自然變得優秀。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在一個好的學校畢業,同學或朋友都是比較優秀的,參與社會工作後,滲透至各行各業,成為各行各業的精英,你的人際圈子就會更好,得到有效的人脈會更多。對於企業來說,員工的人際圈子是企業重要的資源,選擇第一學歷更好的學生,獲得的資源會更多。

    最後不過要澄清一下,以免誤解:無論是招考還是企業面試,大部分從原則上主要看最高學歷的。雖然第一學歷不好的學生,可能會失一些印象分,但原則上是沒有問題的,同一學校畢業的研究生肯定比本科生優秀。所以,如果你覺得你的學歷不夠, 有升學的夢想,不要因此而放棄。

  • 4 # 經典影視ycy

    因為第一學歷越高的學生除了漂亮的專業成績外,還有從高中時期就浸染的學習氛圍和個人的學習能力都會更強一些。上了大學之後很多人會吐槽大學生活和想象的不一樣,啥也學不到,除開自身的原因外還有一個就是周邊氛圍的不同。如果你的身邊都是那些覺得上了大學就解放從而變得散漫的人,時間久了被同化的機率也很大,而客觀來說,透過第一學歷可以初步瞭解到你之前的學習氛圍是否濃厚,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下侵染出的學生求學心和學習能力自然也不會弱。

    而且很多人開始看重學歷後,就開始盲目地考研考博刷學歷,甚至並不明白自己的未來需求,期間也忽略了社交和自身能力的培養。但對企業來說能力素質也是重中之重,提高自身的學歷本身是一件好事,只是不要盲目的為了提高而提高,更不要為了學歷放棄一切社交與能力的培養。

    還有一點是,現在的名校高學歷求職者並不少,在最高學歷層面上很難抉擇時就會選擇根據第一學歷來判斷了,所以相對而言,現在的HR綜合考慮公司聘人的直觀性和成本上,可能就會較為重視第一學歷。

  • 5 # 企業是個江湖

    高考算是我見過最公平的選拔!第一學歷之所以被看重,它基本上就等同於對你前十八年的性格、家庭、自身努力的一個總結。

    回頭看看這麼多年,那些考去名校的孩子無外乎三類人:

    A類人:

    非常努力,能夠投入在一個事情上並且原意為了長遠利益放棄眼前享受,敢吃苦;

    B類人:

    聰明(智商卓群),他能夠在同樣的時間裡達到效率極大化,他可以一邊談戀愛,一邊打遊戲,一邊去名校;

    C類人:

    家庭條件好,資源廣,能承受他的一切犯錯成本,並且在人生關鍵的幾步,父母出面擺正方向;

    應該說這三類人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雖然學校能改變的只是一點點,但比他人有更大機率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其他的應該算作投機者。

    高考把他們選拔出來,再集中起來,

    對應的是“肯吃苦”,“有頭腦“,“有資源”!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最大的謊言嗎?

    知乎上看到這麼一個問題: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最大的謊言嗎?

    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

    這句話並不是謊言,只不過用錯了物件,

    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不是將來往死裡折騰孩子,

    而是現在往死裡折騰自己,

    因為孩子的起跑線就是你,

    你的經濟能力,視野學識修養,道德三觀,

    決定了你孩子從哪開始跑,往哪裡跑,怎麼跑!

    最後,祝學子:
  • 6 # 職場零點一

    第一學歷,代表著我們過去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態度,是擁有不可替代性,就像你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但你無法改變自己的出身一樣。

    學歷鄙視鏈在這個社會和求職過程中一直存在,“碩博請坐下,本科留下來,專科等一等,高中讓一讓”是求職過程中非常常見的。非985、211不招,非清北畢業生不招,非國內一流大學不招等等都無時無刻不在告訴我們學歷的重要性。

    那麼,為什麼第一學歷顯得更為重要呢?做HR的朋友告訴我,第一學歷代表著你大學之前的學習態度,也代表著你高考時的奮鬥結果,這是後天努力所無法比擬的。

    舉個例子:前段時間有一則文章這樣寫到,清北本科生看不起研究生,而研究生也不不是很願意說自己是清北的學生。因為大家都明白,清北研究生只要你願意努力,願意拼命學習不論你是普通本科還是重本都是有很大的機會考上,但清北的本科生不一樣,他們無不代表著每個省市的高智商人才,也是每年高考中最優秀的那批考生。

    有很多質問,第一學歷並不能代表能力。是的,第一學歷並不能代表能力,但可以說明學習的態度與學習的能力,而很多企業往往看中的就是你學習的態度和能力。

    這也是很多企業為什麼要求本科起步,畢竟在金子堆裡找金塊遠比在沙裡淘金容易許多,而且也更容易招聘到合適人選。

    總而言之,就像我們無法改變出身一樣,但我們可以努力去改變現狀,有能力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做那個第一。

  • 7 # 海步深河尚

    第一學歷很重要,但是也要給別人機會,通過後天的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發揮自己的作用。

    國家規定的,職稱評審制度,就比較合理。比如工程師評審,要求專科、本科、碩士、博士畢業,經驗年限的條件是,7年5年4年1年,可以進行申報。

    本老頭專科學歷,申報高工時,需要21年經驗年限條件,博士畢業的小孩,4年就具備條件。起跑線不同,但是本人認為是公平的,這是敲門磚。

    進入評審流程後,那就要看業績。本人技術革新數十項,發明專利幾項,多次負責的工程專案,質量等級優良,用實力說話。因為有數量指標限制,博士被刷掉,本人被國家授予高工資格。

    假如有人糾結幾十年前,在幼兒園成績很好,不進行後天的努力,對國家和社會沒有什麼貢獻,那就不會被認可。

  • 8 # 領略教育魅力

    在每年幾百萬的考研學生中,有一部分學生的目標是一定要考取211高校或者是985高校,其目的就是想改善自己的第一學歷的落差,這樣以後就能夠在就業中稍微的有一點點優勢,會掃清很多的壁壘。

    那麼什麼是第一學歷呢?

    第一學歷現在通常是指國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全日制教育的學歷,本來第一學歷是一個很中性的稱謂,但是隨著每年的校園招聘會中一些企業將大學生的本科高校作為第一學歷,並以此來衡量學生,於是也就出現了我們所熟知的第一學歷歧視。

    那麼為什麼現在很多人都看重第一學歷呢?

    一方面,未來就業的限制。每年的校園招聘會中,我們一定可以看到只招收本碩都是211高校或者是985高校的用人單位,而且更為關鍵的是這樣的企業絕對不僅僅只是一個或者是兩個,而是已經成為一種很普遍的現象。因此對於碩士研究生來說,這無疑是最擔心的事情了,因為很多碩士研究生都是從普通本科畢業後才考上的碩士研究生,有著一個不是很強勢的本科出身,這樣便會影響到自己未來的就業。

    另一方面,第一學歷含金量更高的錯誤觀念。我們一定聽說過:金本科,銀碩士,銅博士,這種關於學歷的觀念,這其實就凸顯了第一學歷的重要性,驗證第一學歷的含金量,但是這樣的觀點並不是值得信任的,或者說這種觀念更多的只是一種認為的塑造罷了,沒有科學性。但是依然有非常多的大學生對這種觀念深信不疑。

    第一學歷是邁不過去的坎兒:

    當下社會對於第一學歷的激烈就是大學生本科高校的層次,當你是985高校的碩士研究生,但你本科是一所普通二本院校時,那麼你還是會或多或少的面臨著各種不公平的對待,這已經是一種社會現象,所有我們不得不重視自己的第一學歷,於是第一學歷成為了諸多大學生邁不過去的坎兒。

    總之,重視自己的第一學歷在當下是很正確的觀點,因為現在的就業環境決定了你必須重視自己的第一學歷,然後儘量去彌補自己第一學歷的落差。

  • 9 # 夏日消消氣

    目前很多知名企業都有對第一學歷的明確要求,即使你是研究生,也要要求第一學歷本科、研究生雙985、211。除了求職招聘的時候有影響外,即使工作中企業對員工的培養目標也會優先從第一學歷好的員工中去選擇,所以說第一學歷在很多企業和很多崗位還是有明顯的影響。

    什麼是第一學歷?

    現在越來越重視第一學歷,雖然教育部門沒有具體的規定,按照教育部門的解釋,第一學歷,即國民教育系列普通全日制教育的學歷。一般在實際工作中一般將某學生不間斷(當年畢業當年深造)接受普通全日制教育的最高學歷作為該生的第一學歷。例如,普通高校本科,畢業以後直接讀碩士研究生,中間沒有工作,也就是讀完大四繼續讀研一,第一學歷是碩士研究生。如果有間斷,中間工作了,第一學歷就是本科,碩士研究生屬於最高學歷。

    為什麼越來越重視第一學歷?

    第一,考上985/211的同學在高中的時候付出了比平常人要更多的努力,上大學後享受到的資源都是不一樣的。好的大學可以給學生提供更高的平臺、更好的資源和更多的機會。舉個例子,實習的時候學校會有崗位推薦,好的大學合作的企業肯定是優於差的大學,那麼學生拿到的實習證明含金量也就高,學到的東西肯定會多。

    第二,好的本科所依託的城市都不會差。在大城市上學,即使跟社會接觸比較少,但是見的世面是不一樣的,心中的格局也是不一樣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可能你在一線城市做酒會服務員,你學到的社交禮儀都比在三線城市當一個酒店領班要多。

    第三,圈子很重要。其實這是我的切身感受。我讀本科的時候,舍友經常在宿舍看劇玩遊戲。我去朋友所在的211大學,她們宿舍每個人都忙得不亦樂乎,學這個學那個,這個社團那個實習,大家都在努力地進步,整個的氛圍是不一樣的。如果你處於一個積極向上的圈子當中,你也會被推著走的。那些學霸宿舍不就是這麼回事嘛。當然,如果你身邊都是牛人,你也會慢慢變得牛起來,因為驢不會待在牛圈裡吧

    第四,因為非第一學歷文憑有很多都是靠著人為的、外在的因素去取得的,有的就是為了得到學歷而得學歷的,更多的就是為了能夠達到某種目的、透過各種手段甚至是非正常的手段去獲取的,這種學歷,完全就不是真才實學的證明,而是升官進爵的一個敲門磚或者叫做裝裱門面的窗戶紙而已了;還有些非第一學歷文憑是獲得學歷的人參加工作後透過在職學習或者某種特定的渠道獲得的,這些獲得學歷的人往往沒有脫產、沒有時間去系統的、完整的學好學歷必須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的要領,往往就是對學科知識知之不多、知之甚少、勉強過關的那種,完全沒有在校生和應屆生那樣的對專業知識學習的連續性、系統性、專業性地接受培訓和研究的,也許只會考試,不會應用,只是為了文憑而只學了考試所需要的那些點上的東西,知識的面和深度都是非常欠缺的。

    考上國內名牌大學是個巨大榮耀,大家認可說明此人在青年時代學習能力是優秀的,學習能力是後續提高的很重要的方面。現在是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提倡終身學習,第一學歷固然重要,學識、毅力、品格、眼界還更重要,不要拘泥於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性朋友,需要幫忙秒回。閒聊回覆很慢,或者乾脆不搭理,是喜歡我還是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