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網際網路觀察家
-
2 # 科技手機
很明顯,近幾年蘋果公司已經衰退了。從2014年9月釋出iPhone6到2017年9月釋出iPhone8,整整三年時間,釋出的手機還是iPhone6這個模樣。從來不去思考手機額頭和下巴留著有什麼用?非要留著?不能去掉?如今,很明顯,全面屏已經成了發展趨勢。
2010年iPhone 4釋出的時候,螢幕的解析度和細膩度征服了全球所有手機,其實iPhone應該在2010年火的,但確延遲了三年,在2014年是蘋果最火的一年。iPhone4S最火的時候,三星和HTC早就已經做出了4.0以上的螢幕。喬布斯說3.5英寸是手機的黃金比例。結果僅僅兩年時間,3.5英寸的手機螢幕被淘汰的連渣都不剩。可想而知,一個被世界淘汰的手機尺寸,不可能是經典。對於三星和HTC的大屏衝擊,蘋果只能妥協,選擇做4英寸的螢幕,那就是iPhone5。僅僅一年時間,4英寸被淘汰的連渣都不剩,很明顯這不可能成為經典。庫克還在懷念蘋果當初的戰績,在2016年4月再次釋出一款名為iPhone se的手機,可惜,效能非常強大,就是因為都喜歡大屏,再一次被埋沒了。
被大屏逼的沒辦法,庫克徹底拋棄了喬布斯祖傳的3.5英寸和4英寸,成功的釋出了一款4.7英寸的iPhone6,,很顯然,iPhone6是非常成功的,至今的模仿大師oppp和vivo靠模仿iPhone6贏得了不少銷量。iPhone6的圓形邊緣,手感非常好,2.5D玻璃加上蘋果祖傳的螢幕解析度,後蓋獨特的logo和左上角攝像頭,這種種設計和手感,征服了大多使用者的芳心。從模仿者oppp R9的銷量可以看出,人們買手機最看重的是顏值和手感,因此,iPhone 6是非常成功的。
只可惜整整三年還是iPhone6這個套路,除了A系列的CPU這張王牌,蘋果的老本基本快吃完了。就連現在的4.7英寸都要快被淘汰了。iPhone6大小尺寸的確非常適合單手操作,,但並不是像庫克說的4.7英寸螢幕是黃金比例,,因為你把iPhone6的額頭和下巴去掉,三圍尺寸不變,單手依然很好拿,但是螢幕確不是4.7英寸了,而是5.0以上了。
中國有句古話叫,溫飽思淫慾,什麼意思呢?一個人,一家公司,錢掙多了,就懶惰了,失去了拼搏創新的動力了。還有位名人說,一個人,一個公司,三年沒有改變,那麼這個人這家公司,一輩子就這樣了。
iPhoneX的設計,已經發布了無數文章去深入的說了。不是醜,而是螢幕在實際操作和體驗上的缺陷。並不是資金緊張不能買,而是不敢買。
上面提到螢幕在不斷做大,都喜歡大屏,這就說明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手機手機,眼睛才是它的老大,手機是給眼睛看的,這樣就不難理解小螢幕的iPhone5和iPhone4被淘汰的連渣都不剩了。更不難理解為什麼iPhonE4和iPhone5為什麼曾經會火,因都喜歡它螢幕的解析度高和細膩度。
最後總結:網路流行語,自古深情留不住,總是套路得人心。世界上做手機的國家不多,中國做手機的最多,中國手機行業的飛速強大,都漸漸的看清了蘋果的套路。
因為蘋果營銷做的好,賣價高,有很大利潤,全國的蘋果手機店不在少數,想透過蘋果賺錢的人不在少數,因此蘋果釋出會剛結束,預約量達到100萬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只要蘋果能給黃牛、蘋果專賣店、手機專賣店帶來收入和利益,那麼他們開啟京東點個預約給點力,再正常不過了。當然,其他品牌的手機也會有類似刷單情況,但是,遠遠不能跟蘋果比,因為蘋果帶來的利潤大的多,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想吃大蛋糕的人肯定比想吃小蛋糕的人多了。
南韓三星手機與中國手機行業的強大,蘋果不得不逼得去改變自己。這幾年的衰退有個關鍵因素,那就是現在人沒那麼容易被套路了。
現在中國的小米手機、華為手機、oppp vivo手機、魅族手機,都非常熱鬧,美國的蘋果和南韓的三星相對比較孤獨。競爭太激烈,甚至連中國的魅族都開始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說到最後,發現,凡是貴的東西,人們都希望它滅亡,因為得不到人的心,只想得到人的錢。
-
3 # 企鵝百事可樂2012
封閉有好有壞,當別人技術還沒起來,封閉是有很大的好處,你的技術可以領先。但是當別人技術開始起來後。你繼續封閉,不接受外來新技術的時候。你就是落後。
-
4 # ahua9971
前幾天有文章說,蘋果收割所有當今手機新技術,Android以前用個蘋果技術那是山寨,反之就是收割。你,你們覺得呢?不管雙攝全面屏是誰發明的,但是它們的流行離不開小米華為,你,你們覺得呢?
-
5 # VAZI科技
先不要否定蘋果的創新,因為使用者基數越大,創新帶來的使用者習慣的改變是很痛苦的。蘋果的創新在於將使用者體驗做得更細緻化。但顛覆性的創新確實很少。
與喬布斯不同,庫克更多的是考慮怎麼提高手機的銷售利潤(加價,低配高價,換殼,做附加值),而不是打造創新的精品。在這樣的理念驅動下,當然就沒有什麼扎眼的創新成就。
-
6 # 唐見教書匠
創新總比“借鑑”難。沒錯,在智慧手機技術創新緩慢的今天,沒有一家真正是一家特立獨行的智慧手機公司。諾基亞、摩托羅拉、黑莓曾一度特立獨行過,不過今天已經“隨大流”。即便是蘋果公司,也未能長此以往。
特別是iPhone 6之後,蘋果公司似乎走上了一條勇於追趕的路。iPhone 6s、iPhone7、iPhone 8連外觀都沒有了蘋果自己的“銳意進取”,可謂是“三代一體成型”走遍天下。而10週年紀念意義的iPhone X更是跟風之作。
特別是在智慧手機蓬勃發展的新時代,三星、華為等全球知名名牌奮起追趕時,蘋果公司卻“按部就班”。但未能避免時代的沖刷,為適應更多使用者需求,蘋果似乎在逐漸向安卓系統手機靠攏,不再是永遠的領袖。
iPhone 7在外觀上未能突破iPhone 6s的設計,創新不多。而這時,剛好360手機周鴻禕向庫克展示了360手機的雙攝像頭方案後,庫克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iPhone 7 Plus真的模仿了360手機的雙攝像頭。
值得注意的是,iPhone 7 Plus的雙攝像頭是在360手機的影響下,根據庫克個人的愛好決定的,並不是iPhone 手機的設計師之作。真心講沒有iPhone 手機所特有的氣質,屬於跟風之作,實屬無奈。
而iPhone X作為一款具有蘋果公司10週年紀念意義的作品,本應該具有iPhone手機的特質。但事實上,依然是跟風安卓系統手機的雙攝像頭和全面屏,都不是蘋果公司自己所設計出來的,成為智慧手機的隨大流者。
從iPhone 6之後,蘋果公司在智慧手機上明顯呈現出後勁不足,不管是外觀設計,還是iOS 系統,都沒有了喬布斯時代的“鋒芒”,庫克時代的iPhone似乎變現得越來越平庸,一直在啃喬布斯所剩下的饅頭。
而從iPhone X跟風安卓系統手機的雙攝像頭、全面屏等外觀來看,蘋果在逐漸從創新者變成追隨者,iPhone手機逐漸變得平庸。這可能給了三星、華為、小米這樣的緊隨者“天賜良機”,蘋果公司的神話極有可能被打破。
所以我們再來看餘承東此前的“華為三到五年超越蘋果”的言論,也許是有意義的。再加上華為在與蘋果專利授權上的“順差”,華為超越蘋果可能只是時間問題。這給了中國產發展的良好契機。
-
7 # GS小天王
蘋果抄襲很厲害,抄襲華為雙攝,三星人臉識別,小米全面屏,以後還會抄襲三星的曲面屏,小米陶瓷機身,蘋果就是一個山寨機。
-
8 # BAIJIU99
nono,每次都是蘋果傳出雙攝還有全面屏,中國產公司才出現這些的,雙攝全面屏都是蘋果很久以前傳出要上機然後國內就出現了,但是每次出現的東西都遠遠比不上蘋果,不如雙攝,其他人是彩黑鏡頭,只有蘋果當時是雙彩且分不同類別的鏡頭。
-
9 # 真實才更真實
照你這麼說,第一個做手機的 後面的都是跟風做手機的?
第一個人誕生了 後面都是跟風生孩子的?
問這問題的人 腦子有毛病吧
-
10 # 妳若卟離不棄
以前買蘋果的分為三種人,第一種裝逼,第二種從眾心理的人,第三真正瞭解蘋果喜歡蘋果的人,現在第一種和第二種都買華為了,因為都在買華為,這樣可以讓他們有種自豪感和裝逼感!蘋果這幾年確實遇到了困難,但在我看來是正常的,一個品牌有它的高潮和低谷,尤其是像手機這個行業風雲變幻,難以預測,現在沒有哪個品牌能做到和蘋果當年那樣呼風喚雨引領未來,這幾年大家也看到了蘋果的設計變化不大,迭代更新好像也只是對舊機型的修修補補,但是科技含量不可小視,依然是行業的風向標,從iPhone X的釋出可以看出蘋果正在面臨轉型期,Touch ID的棄用到Face ID的誕生,宣佈全面屏時代的到來,可以預見明年蘋果的產品將全部採用這樣的設計,一大波新的產品會和我們見面,所以我依然看好蘋果
-
11 # o每臨大事有靜氣o
始終不明白全面屏和小米有什麼關係,哪款小米出過全面屏的機子?別拿2018年的機子說事,畢竟現在才2017。
-
12 # 說話就是這麼直
很白痴的問題。現在科技基本都是相互借鑑,推塵出新,你是發明者能怎麼樣,你沒有發揮他的優勢就是白搭。就跟國家與國家一樣。中國多少技術都是借鑑外國技術研發的。國家之間都可以,企業之間也正常
-
13 # GMRemix江城子
蘋果從來不創新,好不好,蘋果只是把成熟科技運用到極致而已:比如觸控式螢幕三星是最早應用到手機上的,但卻是iPhone推廣並擴大應用的;指紋識別也不是什麼新技術,十幾年前的筆記本都有這樣的功能,各大手機廠商也嘗試過,但最終卻是蘋果把它發揮到了一個讓所有廠商都無法企及的高度;面部識別也不是蘋果發明的,三星早就用過了,但三星的使用體驗就是一張照片就能解鎖手機。說真的,蘋果真的沒什麼創新,只是把一項技術發揮到極致,這和喬布斯的極端性格是由強烈關係的,不是這樣的人,創造不出這樣的產品,帶不出這樣的企業。
跟風?呵呵
-
14 # Summer38464779
首先,我覺得不管蘋果是創新者還是追隨者,喜歡使用蘋果ios系統的人會一直使用蘋果手機,這是一個習慣問題。其次,我不覺得蘋果是追隨者,在雙攝和全面屏這兩個方面,即使蘋果沒有優先申請專利,但是他採用雙攝和全面屏的設計也無可厚非啊,沒有誰規定一個東西別人用了,你就不可以用。只要產品做得好,質量過硬,口碑好,不管是追隨者還是創新者,無所謂。
-
15 # TASTER科技
確實,蘋果在引領潮流上不如前幾年,但是一出場,還是能教育一下這些小弟弟的。現在基本上都是這樣:
某品牌首先採用什麼技術——某品牌宣傳——人們爭議好還是不好——蘋果用了——其他品牌跟上。
先說創新者和追隨者的問題。其實這樣說蘋果有點冤。大家都知道,大多數手機廠商,都是對軟體干預多一些,硬體上只能說是和供應鏈提要求,底氣多大完全取決於訂單量。所以一般來說硬體上的大更新,蘋果如果真心想去採用,話語權絕對秒殺中國產手機們的。
但是為啥蘋果用新技術晚一些呢?因為蘋果一年就開一次手機發佈會,就是9月份那場。蘋果會在幾個月前找某代工廠A,然後某些品牌也會去找A問問蘋果採用什麼新技術,中國產手機月月都有釋出會,而且人家是多旗艦戰略,自然硬體更新換代快,用上也不足為奇了。
蘋果現在則是起到了教育市場作用,先是雙攝,本來是有黑白+彩色和長焦短焦等方式,蘋果一推出雙攝,以前那些和蘋果不一樣方式的以後釋出的新機都改成了和蘋果一樣的。
蘋果說我們iPhoneX沒有指紋,所以用人臉識別。中國產廠商:我們增加了人臉識別,是因為方便,沒有原因。
但是人臉識別這項技術三星旗艦一直在玩,也沒有玩火。
不管怎樣,你不服不行。
-
16 # 極客視界
對於蘋果來說,「創新」二字既是它自創始以來最引以為傲的標籤,也是一路上揹負的原罪。
所以當 9 月 13 日蘋果釋出了三款在外觀、功能上幾乎沒有核心亮點卻賣出史上最高價格的新 iPhone 之後,網上吐槽的段子便如潮水般湧出,友商們也在不遺餘力地蹭著熱點。蘋果毫無意外地成為了眾矢之的。
▲你看這新 iPhone 它又坑又貴
每次釋出會之後必然出現的「要是喬幫主還在,就如何如何」的聲音在這次釋出會之後也照例出現,不過這次除了這樣的吐槽,蘋果似乎還面臨著一些新的內憂與外患。
Apple Inc. 還是「iPhone Inc.」?
在蘋果成為第一家市值超一萬億美元的科技公司的這個過程中,iPhone 無疑是最重要的一環,沒有之一。
在蘋果 2018 財年第三財季的財報中,公司淨營收為 532.65 億美元,同比增長 17%。其中 iPhone 營收 299.06 億美元,同比增長 20%,憑一己之力佔據了整個營收的半壁江山。相比之下,Mac 的銷量下滑了 13%,營收下降 5%,而 iPad 雖然銷量增長了 1%,營收卻同樣也下降了 5%。
當然,財報中也有其他亮點,也就是服務和可穿戴裝置。由 iTunes、App Store、Apple Music 等構成的服務營收為 95.5 億美元,同比增長了 31%,並以 18% 的營收佔比成為了蘋果第二大收入來源;由 Apple Watch、AirPods 等構成的可穿戴裝置營收更是有 60% 以上的增速,雖然這部分的營收佔比目前還是最小的。
俗話說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iPhone 的一家獨大似乎在成為一種隱憂。而財報中服務、可穿戴裝置的大幅增長也反映出了蘋果對過分依賴 iPhone 的擔憂和正在試圖改變的努力。只是,要真正實現改變似乎並沒那麼容易。
▲iPhone 依然是無可撼動的大頭,圖自:MacRumors
在財報公佈後不久,外媒 AppleInsider 援引了著名打臉分析師郭明錤釋出的一份報告,稱在未來,蘋果的服務、增強現實(AR)及汽車專案將助力其市值邁向 2 萬億美元大關。那麼這幾項業務目前的表現又如何呢?
先來談談蘋果的服務。
眾所周知,蘋果一向的價值觀與商業邏輯就是閉環與控制。這一點對於蘋果的服務來說也不例外,服務能夠賺錢的前提是自家足夠多的硬體能賣出去,而目前蘋果的硬體也還是圍繞 iPhone 展開的,可以說 iPhone 依然是問題的核心。
至於 AR,前段時間有訊息稱蘋果收購了一家 AR 創業公司 Akonia Holographics,引起了外界對蘋果在未來打造其 AR 頭顯的猜想。
但在目前,蘋果對 AR 的投入依然是限於 iOS 裝置。從去年的 WWDC 上第一次展示到今年 WWDC 上推出的 ARKit 2 再到 9 月 13 日釋出會上展示的 AR 遊戲,不得不說的是現在手機上的 AR 體驗仍然缺少那麼點東西,臺上「熱火朝天」的展示與現實中 AR 應用的冷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是其尷尬所在。
未來還未可知,但今天蘋果 AR 的命門同樣繫於 iPhone。
▲不知道各位怎麼看,極客君總覺得這場景有點尬。。。
最後也就是其汽車專案。自 2014 年「Project Titan」立項到中途被放棄再到最近被重拾,造車的難度也可想而知,而且在短期內也不太可能改變現狀。
總的來說,在新的產品品類被開闢出來並獲得成功之前,iPhone 在蘋果營收裡一家獨大的局面大概還將在今後一段時間內持續下去。
此外,為了在一萬億市值的高點維持增長,蘋果也是屢屢提高 iPhone 的單價,並在今年推出了最高價破萬的 iPhone XS Max,以期在手機市場飽和的情況下維持足夠的利潤,但是這一套邏輯在蘋果作為行業創新者、引領者角色的時候是成立的,因為蘋果的產品往往領先時代、與眾不同而且夠酷。而如今,這個角色正在受到挑戰。
步伐太慢還是對手太快?
6 月,vivo 和 OPPO 分別以配備升降攝像頭的 NEX 和配備「雙軌潛望結構」的 Find X 作為自己對無劉海真全面屏的探索,一改之前外界對這倆只玩營銷不鑽研技術的固有印象。
▲NEX、Find X、iPhone X
作為對比,於 5 月底釋出,在外觀設計上致敬 iPhone X 的小米 8 得到的待遇就明顯不同了。自上面兩款手機發布之後,雷軍的微博底下就時常充滿快活的空氣。
此後,市場的風向似乎也在發生變化。
自榮耀於 8 月 30 日釋出同樣配備機械升降結構的 Magic 2 之後,小米的林斌馬上發了一條「對不起,撞臉了 我們十月釋出」的微博,暗示即將釋出的 MIX 3 也將採用類似的設計。
從全世界跟隨 iPhone X 劉海屏的風潮到現在這波機械結構的風潮,蘋果似乎已經失去了讓友商們「盲從」的魔力。
當然,目前國內廠商推出的升降前攝、滑蓋結構的解決方案也並不是全面屏的終極解決方案,而且或許蘋果也可以說「我不在乎做第一,我只在乎做最好」,因此不做這樣的結構,但在其他方面它做到最好了嗎?
這個問題似乎在拍照這件事上就可見一斑。
曾經無論在哪個評測中都會被預設為手機拍照標杆的 iPhone 在這兩年似乎被後起之秀紛紛完成趕超。比如去年釋出的華為 P20 Pro 不僅在 DxoMark 的評分中超過了 iPhone X,甚至還超過了三星上月最新發布的旗艦 Galaxy Note 9。按照今年 iPhone 相機的升級力度,能不能反超去年的 P20 Pro 也許都是個問題。
此外,今年 iPhone 在漲價後反而不再提供 3.5mm 耳機轉接線,在支援快充後第二年仍然標配祖傳的 5W 充電頭等廣受吐槽的行為明顯也與「做最好」相去甚遠,甚至可以說有些傲慢了。
雖然過去我們每年也會吐槽新 iPhone 沒變化、沒創新,但在產品過度曝光的背後,還是有諸如 iPhone 5s 上的 Touch ID 以及 64 位處理器、iPhone 6s 的 3D Touch、iPhone X 的 Face ID 等領先業界的「硬東西」。然而在有訊息稱 iPhone 仍將繼續沿用劉海屏直至 2020 年,友商們又在瘋狂趕超的情況下,蘋果要繼續保持「性感」恐怕得多想想辦法了。
▲多麼希望黑色的桌布下是一塊完整的螢幕,但蘋果卻只是選擇讓它隱藏。
貿易戰的最前線
俗話說「人的命運要靠自我奮鬥,但也要考慮歷史程序」。對於蘋果來說,除了上文中提到其囿於內外交困的 iPhone,中美貿易戰的大環境無疑也將影響蘋果的未來。
在今年 iPhone 釋出會之後,蘋果就因一張圖「惹事」了。
人民日報等官媒紛紛發聲,質疑蘋果為什麼採用雙重標準將「中國」、「香港」和「臺灣」分別列出的同時卻在「維爾京群島」的前面加上了「美屬」。
雖然這事暫時還沒個下文,不過在貿易戰的背景下,在萬億市值的蘋果在中美都有巨大利益的情況下,這樣的訊號顯得頗有些微妙。
事實上,庫克治下的蘋果一直都想在中國塑造一個「乖學生」的形象,無論是庫克每年必有的訪華行程、為中國市場特別設計的一些功能,還是將伺服器遷至貴州等等,這些舉措也都為蘋果在中國的成功打下了重要基礎。同時,iPhone 在中國組裝涉及的大量就業問題恐怕也是中國不願對蘋果採取行動的原因之一。
▲今年為中國市場特供實體雙卡版 iPhone
不過如今,貿易戰給這樣的好日子帶來了挑戰。
一方面,如果蘋果響應特朗普的號召將生產線都遷回美國,則意味著一大批中國工人將失業,這無疑將激起中國的反抗。此外,據美銀美林的預計,因為美國的高人工成本,iPhone 售價將上漲 20%,這樣帶來的後果恐怕是蘋果沒法承受的;另一方面,如果蘋果仍然在中國製造 iPhone,即使組裝成本僅為總製造成本的 3%~6%,iPhone 仍會被美國認定為「中國出口向美國的產品」從而被加徵關稅,對蘋果依然是不小的衝擊;
無論怎麼說,夾在中美兩國之間的蘋果都面臨著「裡外不是人」的尷尬,如何當好這個重量級的「中間人」也在考驗著它的智慧。
Geek君有話說
盛世之下,激流暗湧。
得益於一直以來的創新精神、中國的廉價且高效的勞動力等等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蘋果成為了這個行業不折不扣的老師,每一步都受到整個行業乃至世界的關注與效仿,並以萬億市值得到了應有的回報。
不過,成就了蘋果的有一天也可能反過來顛覆蘋果。當有一天學生突然發現自己創新的步子邁得比老師更大的同時老師還變得愈加保守之時,老師似乎變得不再永遠那麼酷了。此外,一向與老師關係不錯,成就了老師美名的兩個大 Boss 吵了起來,還紛紛把老師當成了籌碼,老師的日子變得更加不好過了。
至於這股激流最終將流向何方?這考驗的就是庫克船長的使舵功力了。
從前的手機創新,多是蘋果引領設計和技術風尚,而現在,雙攝是華為引領的風尚,全面屏是小米引領的風尚,在這兩個方面蘋果都成了追隨者,這是否是國產手機開始超越蘋果的開始?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的預設有問題。你已經假設了蘋果是跟風小米,所以按照你這個假設去回答的話,你的問題簡直就是一個智商為零的問題。
無聊。
不過,給你透漏一下,三年前,蘋果釋出iphone 6的時候,就已經決定好要做今天的iphone x了,為了十週年,為了喬布斯。
另外,根據華強北的一些蘋果配件商透漏,買蘋果新品的訊息,並不難。這一點,看看華強北這幾年提前釋出的山寨機和配件就一目瞭然了。
最後,切勿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