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滿眼歡夕
-
2 # 使用者7917773450861
1、繼承傳統習俗: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貼春聯也是繼承傳統習俗的一種方式,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種延續。
2、增加節日氣氛:過年貼春聯也是為春節這個重要節日,增添了非常喜慶的氣氛。而且很多人家也會在大紅春聯上方掛上大紅燈籠,寓意著來年紅紅火火。
3、驅邪保平安: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古人貼春聯的本意就是為了驅邪保平安,而我們在春節貼春聯也是傳承了古人寄託願望的方法,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闔家幸福。擴充套件資料:春聯由來: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所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降鬼大神“神荼”、“鬱壘”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和“春聯”。春節普天同慶,故除了各家門口要貼春聯外,豬舍,雞鴨舍等處也要貼對聯,寓意六畜興旺,格式一般為雞鴨滿圈,牛羊成群,六畜興旺等。
在中國,過年貼春聯的習慣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至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據《宋史·蜀世家》證,後蜀皇帝孟昶在過春節時心血來潮,令人將桃樹削片,他提筆在上面題寫了聯句:“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現在一般把它看作是中國最早的春聯。
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描寫的就是古代百姓過年換桃符的場景。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到了明代,桃符改稱“春聯”,受到朱元璋的大力推廣。陳雲瞻《簪雲樓雜話》中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幅,帝微行時出現。”也正是朱元璋的提倡,使得貼春聯自明代開始在民間盛行。
一、紙張有講究。據說桃木是紅色的,紅色可以辟邪,象徵吉祥,所以後來的春聯都是用紅紙書寫。
二、上下聯有講究。根據格律規定,上聯最後一個字是仄聲字(普通話三聲、四聲)結尾,下聯則是平聲字(普通話一聲、二聲)結尾,不能貼顛倒了。
三、順序有講究。貼對聯時應將上聯貼在右邊,下聯貼在左邊,左與右則以面對大門或壁柱來分。
四、張貼時間有講究。貼春聯最好是除夕早上6點到中午12點之間。這是因為民間有一種傳說:當春聯撕破後,其中的神仙就會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報告家家戶戶的情況,給民間的家庭帶來好運。這當然趕早不趕晚啦。
五、數量有講究。在古代,奇數代表陽,偶數代表陰。因此對聯的字數應為單數,有吉祥寓意。
六、福字有講究。大門上的福字必須正貼。大門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納福”之意,而且大門是家庭的出入口,應莊重和恭敬,故應正貼。箱櫃上的福字要倒貼,表示福氣會一直來到家裡、屋裡和櫃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