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Mr史海拾遺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殘暴的日本侵略者曾進行過多次毒氣戰,畜生般的行徑,人神共棄,是精日分子永遠無法掩蓋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幾年中,在石井四郎少將率領的日本731部隊,生化戰的使用非常頻繁。通常以炭疽,腺體和鼠疫的形式出現,而化學戰包括催淚,煙霧和其他有毒氣體。該專案的機械化性質使這兩種策略在日本因1929年《日內瓦公約》而被禁止擴散。日軍大本營在滿洲和中國其他地區建有大型工廠。這些“死亡工廠”包括臭名昭著的731部隊,其開發目的是圍繞化學和生物戰進行研究和人體實驗。

    在組織嚴密的化學戰部隊的推動下,日軍在戰爭開始之後對中國軍隊進行了多種形式的化學戰。從1937年開始襲擊上海開始,從1938年3月到1943年1月,總共使用了1100多種有毒氣體。 “紅蠟燭”被日本戰鬥部隊廣泛使用,其中含有二苯基氰基,能導致嘔吐。 1941年10月,日本士兵在宜昌使用瓦斯彈持續了四個小時,投下了三百多枚瓦斯炸彈。1943年4月29日,日本人還向中國軍隊在中國中部湖南省屯堯的一次襲擊中部署了有毒蠟燭。據報道,除嘔吐外,其他化學戰炸彈還會引起嚴重的起泡和燃燒。

    日本戰俘說,他們作為生化兵提供有毒氣體,在1943年的中國中部,日本軍隊“經常”使用催淚瓦斯作為對付中國軍隊的戰術,士兵們還備有防毒服。在第39師團中,每個排有四個氣瓶催淚瓦斯和四個防毒面具。此外,軍隊裝備了裝有窒息和起泡氣體的氣瓶。使用這種氣體是每個日軍基層指揮官都能做出的決定。

    1944年在衡陽,日軍使用的“大量毒氣彈”,包括芥子氣和路易氏氣,之後由美國陸軍化學戰軍官調查,毒氣受害者在裸露的面板上留下灼傷和水泡。

    以下是美國國家檔案和技術管理局,關於1944年衡陽保衛戰化學武器使用情況的調查。

  • 2 # 蔚藍ben

    毒氣戰,又稱化學戰,是指在戰場上使用具有毒性的化學物質作為武器消滅對方。該類武器與核武器、生物武器同屬“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根據《日內瓦公約》屬於被禁止使用的武器類別。

    由130多個國家簽訂,於1997年4月29日生效的《禁止化學武器公約》(CWC),將能夠用於化學武器,或可能被用作製造該類化學品的有毒化學制品,根據其用途和目的被分為三類:

    一類物質:化學武器以外的用途極少。可以用於研究、醫療、製藥、化學武器防禦測試等目的。每年製造100克以上就必須向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登記。一個國家被限於最多擁有1噸這些物質。例如,芥子氣與神經毒劑;

    二類物質:有合法的小規模民用。此類物質的製造必須登記,禁止出口給非公約簽署國。例如,硫二甘醇用於製造芥子氣,也用來作為墨水的溶劑;

    三類物質:有合法的大規模民用。年產30噸以上的工廠必須登記,允許檢查。限制出口給非公約簽署國。例如,光氣,可以直接作為化學武器,也是許多合法的有機化合物製造的前體;三乙醇胺用於製造芥子氣,也用於製造化妝品及洗滌劑。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使用化學武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1915年春英法聯軍在比利時的伊普爾運河一帶與德軍展開絕戰。這裡就是著名的西線戰場,英法聯軍憑藉堅固的工事,與德軍形成對峙局面。1915年4月22日深夜,陰雲密佈,突刮東北風,德軍在百餘輛軍車的掩護下,向英法聯軍陣地緩慢推進。隨著凌晨的到來,天矇矇亮起,英法聯軍這才發現陣地前黑壓壓的全是德軍,慌忙使用各種炮火猛烈反擊。

    德軍看似招架不住,向後倉皇逃跑,數萬名英法聯軍士兵躍出戰壕、傾巢而出,追趕德軍至一空曠地帶。突然,幾十架德軍飛機蜂擁而至,在空曠地帶上空投下無數炸彈,炸彈墜地後,並沒有發出巨大聲響,而是騰起無數黃綠色煙霧向四周瀰漫,英法聯軍士兵吸入煙霧後,很快喉嚨腫痛、呼吸窒息,緊接著口角出血、四肢抽搐倒地而亡。此時,位於西北高地的德軍大炮也不停的向該地帶傾瀉毒氣炮彈,很快英法聯軍一萬餘名士兵陣亡,其餘大部分也喪失戰鬥能力,十公里長的陣地防線被德軍輕鬆佔領。這些毒氣炸彈就是德軍使用的秘密武器——氯氣彈。

    由於德軍率先在戰場上使用毒氣彈,並取得了勝利,隨後英法聯軍也研發使用。引起雙方毒氣彈升級競賽,創造更多新型的毒氣:芥子氣、光氣等用於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共有五萬餘噸有毒化學制品用於戰爭,直接造成85000餘人死亡,非致命性傷亡的約100萬餘人。二戰後,絕大多數國家認識到化學武器的危害性,也在譴責使用化學武器問題上達成共識,並於1993年1月13日簽訂,1997年4月29日生效的《關於禁止發展、生產、儲存和使用化學武器及銷燬此種武器的公約》,是第一個全面禁止,且徹底銷燬一整類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具有嚴格核查機制的國際軍控條約,對維護世界和平、國際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本田CR-V與寶馬X1新能源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