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驀然若夢
-
2 # 老金頭100
牛頓的終典力學經過人類幾百年科技發展的驗證是絕對正確的,我們要很好的,虛心的學習才行,只有學好牛頓的經典力學才能提高我們的科學素養,科學素養提高了才能把中國建設成科技強國
-
3 # 和我一輩子
我想具體地說一下
請看公式:
向左轉|向右轉這是相對論中動質量與靜質量的關係表示式。牛頓的經典力學基礎是物體的質量不會憑空增減。而在上式中,的確,在v 很小的時候可以近似的認為m"=m.因為c(光速)很大。這就是經典力學在低速情況下成立的一種表現。
在經典力學中,能量是連續的。而在量子力學中,能量有一部分一部分的很小的能量包來組成。由於一能量包的能量太小,在經典力學中可以忽略這種現象。這是經典力學在宏觀上成立的一種表現。
-
4 # 影片的精彩瞬間
任何情況都有特例,牛頓力學只針對低速運動,它只是量子力學得特例。愛因斯坦是說,物體在運動時能量轉換E=mc^2,然後你看光子的質量能有多少,雖然高速運動,但牛頓力學只是針對物體低速運動的一個特殊情況,其實本人覺得這種東西並無什麼實際作用,只是由上面那個E=mc^2造出了殺傷效能很大的武器就是YZD,這裡不能打,所以大家很相信,其實全世界能看懂愛因斯坦的理論的人並沒有多少。
-
5 # 孤猴78345271
原創思想。在科學界,牛頓一直都是一個神級的存在,人們對他是讚歎有加,五體投地。英華人說: 上帝說,讓牛頓去吧! 於是一片光明。沒有人膽敢評價他,但今天,本人要`斗膽’評價一下牛頓的是非功過。恕本人大不敬,竊以為,在物理界,牛頓是兩個極端: 既是天使,又是魔鬼! 他發現了力,相互作用,由此引申到能量,能量守恆,成了顛撲不破的真理。哪怕是愛因斯坦的理論,也不可違背能量守恆定律。他發現的萬有引力,左右著一半的宇宙執行(顯然,左右宇宙執行的另一半是能量,牛頓沒有發現),以上是牛頓的`功’,再來談牛頓的`過’,其一,眾所周知,牛頓晚年信仰神學,原因是他沒有找到宇宙的`第一推動力,其實,第一推動力是不存在的,因為宇宙永恆地在能量和質量的引力勢能之間的轉換中迴圈往復,其二,牛頓定義的質量是絕對的,恆定的質量,殊不知,在相互作用的宇宙大環境中質量絕非恆定。其三,也就是牛頓所犯的最嚴重,影響最深遠的錯誤:牛一的孤立體和慣性參照系,它是物理界錯誤連鎖反應的源頭,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它為第一假設前提,衍生出相對論的一系列錯誤,隨之E=MC2作為粒子物理和宇宙學的理論基石,又影響了整個粒子物理和宇宙學界: 量子論,夸克,希格斯粒子,費曼粒子湮滅圖,弦論,膜理論,暗物質假設,霍金的黑洞蒸發理論,黑洞熵,多維空間,平行宇宙,......等等,等等,皆以E=MC2為理論基石,從而最終導致粒子物理和宇宙學理論的全面崩潰! 影響到宇宙學界,則是宇宙的一切皆能量,宇宙起源於一次無中生有的奇點能量大爆炸,在大爆炸中能量變成了物質。霍金更是荒謬地根據愛氏的廣相提出宇宙大爆炸前,沒有空間和時間存在。所以,牛頓是導致主流物理理論淪為一片廢墟瓦礫的始作俑者! 那麼,牛頓是天使,還是魔鬼?你說呢?
回覆列表
時間:1687年人物:牛頓
影響:牛頓力學體系的建立,不僅為現代物理學和天文學奠定了基礎,還實現了物理學史上天體力學和地面的物體力學的第一次大綜合,開闢了一個全新的宇宙體系。
研究物質機械運動規律的力學是物理學中最重要、發展較早的一支。早在古希臘時期,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就曾提出關於“力和運動”關係的觀點,其中不乏偏頗和錯誤,但是就是這些觀點影響了歐洲幾千年。文藝復興之後,自然科學開始飛速地發展,隨著測量技術的不斷提高,人們開始透過試驗的形式對力學現象進行準確而深入的研究,在布魯諾、伽利略、開普勒等眾多科學家的不懈努力下,力學向前邁出了一大步,終於擺脫了之前的傳統束縛。
到了17世紀後半葉,力學在之前的基礎上有了更大的突破——系統的經典力學體系得以建立,而為科學做出如此大成就的科學家就是被後人譽為“科學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牛頓。
艾薩克?牛頓,1642年聖誕節出生於英格蘭林肯郡埃爾斯托普。牛頓很聰明,雙手靈巧,從童年時代就表現出在機械方面的天賦。19歲時,牛頓以近乎完美的成績中學畢業,同年6月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習。當時佔統治地位的是亞里士多德的學說,而牛頓卻獨自鍾情於伽利略、哥白尼、開普勒等天文學家的先進思想。1665年,24歲的牛頓從三一學院畢業回到家鄉,就在這一年,他發現了廣義二項式定理,並以此發展成一套新的數學理論,即後來廣為人知的微積分學。之後,他又在光學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並於1668年發明了第一架反射式望遠鏡,現在這種望遠鏡被廣泛應用於天文觀測。1704年,牛頓又發表鉅著《光學》。
他最突出的貢獻是在力學領域。1679年,牛頓開始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力學上。1684年,牛頓發表《論運動》。在這部書稿中,牛頓把之前發現的“向心力與半徑的平方成反比”的結論給出了數學證明,不久又在《論物體在均勻介質中的運動》一文中探討了力與質量的關係,但是這一切遠遠不能解決萬有引力的問題。
在著名的蘋果落地的故事中,牛頓發現行星運動的那個力與地面物體的重力是同一種類型的力,但是卻沒有辦法計算出在這種力的作用下物體是如何運動的。此後,牛頓經過了二十餘年的不懈努力,終於在1685年利用微積分證明了此前的觀點,同時還得出了星球在運動過程中受太陽引力的影響沿橢圓形軌跡運轉的結論,此外他還公佈說“宇宙中所有的球體如果全部質量都集中在球體的中心的話,那麼它的引力保持恆定,即球體的引力等於球心質點的引力”。至此,萬有引力定律被確定了下來。
而1687年,牛頓發表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則標誌著經典力學的最終建立,奠定了此後三個世紀裡物理世界的科學觀點,併成為了現代工程學的基礎,與《光學》一起被稱為科學史上的兩座豐碑。
在《數學原理》中,牛頓在伽利略等前人的基礎上,透過無數次的研究和計算,總結出力學三定律:第一定律描述物體不受外力時的運動狀態;第二定律描述了受到外力時物體如何運動;作為補充,牛頓的第三定律說明每一個作用力都存在一個與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再加上他最為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足以使他成為力學界的泰斗。
牛頓力學體系的建立,不僅為現代物理學和天文學奠定了基礎,還實現了物理學史上天體力學和地面的物體力學的第一次大綜合,開闢了一個全新的宇宙體系。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的身上,人們學會了用理性來解決問題。
【伽利略】伽利略於1564出生於義大利,當時正值文藝復興時期,受先進思潮的影響,他對很多傳統的學說都產生了質疑。之後他自制望遠鏡,透過觀察打破了統治歐洲近兩千年的亞里士多德的錯誤觀念。他在天文學上的另一個重大貢獻是證明了哥白尼日心說的正確性。此外,他在力學、哲學、物理學、數學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不僅開創了研究科學的新方法,同時也是近代實驗物理學的開拓者,被譽為“近代科學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