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長歌行文學
-
2 # 靈遁者國學智慧
關於寫作
——靈遁者
很多人問怎麼寫散文,怎麼寫詩歌,怎麼寫作文。高中的時候,我們甚至還看過什麼《作文大全》之類的指南書籍。其實那些技巧的東西,花架子的東西,還是少些為好。
我高中的時候,因接觸卡夫卡,伍爾夫的意識流作品。一下子就迷上了那種意識流寫法。寫了意識流的作品,後來我再讀,覺得不行。還不如真情實感寫的抒情散文。
創作既然離不開現實生活,就意味著我們得踏實去寫,去反映生活。生活有多現實,有多難以觸碰,我們的文字就應該多麼現實。我自己也從來不會因為害怕別人說我什麼,而故意美化文字。
把寫作比喻成練武。有人練劍法,有人連槍法,有人連棍法,有人練拳法。但真正的高手,無論你是練什麼功法的,必須根基牢固,你才能成為高手。18般武藝是相通的。等你融會貫通的時候,別人出什麼招,你都隨意接招。自然而然,在別人看來美極了。這就是花架子出來了。那麼寫作的根基是什麼?
是多讀,是多聽,是多想,最後多寫。文字從它誕生的那一刻起就屬於人民,就屬於生活。任何一種語言都是這樣的。文章是字的組合,是對生活的描述。描述的方式就是詩歌啊,散文啊,話劇啊等等。
一開始寫作,初中,高中都儘量寫實,都儘量真情實感。不要意識流,不要跳躍,不要魔幻,不要限制在一列火車上就寫完一生。就像木心說:“後來,我覺得平平淡淡,本本真真寫出來的東西,才有生命力。”
舉一個列子,老王家是做豆腐,賣豆腐的。老師問:“豆腐是怎麼做出來的。”只有老王家的孩子,能從頭說到尾。說的比老師都細緻。原因是什麼?是老王家的孩子,天天吃豆腐,天天看父親做豆腐,幫忙打下手。這樣能不會嗎??
引申一下,什麼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其實都是這樣的。孩子耳濡目染,對這個行當就比行當外的人熟悉。自然就會了,做起來也更容易成功。
寫作也是這樣的,多讀,多看,多想,多寫,就一定能學會,就能寫好。我們經常聽到,某人獲獎感言說:“我是為唱歌而生的。”“我是為舞蹈而生的。”“我是為寫作而生的。”我大抵笑笑,是不相信天生的這種東西。但別人這樣說,也其實是表達的自己對從事事業的熱愛。
其實多讀,多看,多寫,多想可以使你成為一個好的作家。但頂級的作家,一定是非常熱愛寫東西的,很固執的去寫的,那種非寫不可的精神一直存在。
所以各種體裁的文學,沒有高低之分,只有形式不同而已。結合你要表達的事情,觀點,長短自己把握。
如果要問所有成功作家作品的特點是什麼?那就一個字——真。任何作品都是的。
你看看卡夫卡的《變形記》,誇張另類。但是他所描述的文字,不正是說他自己嗎? 你再去看看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一部魔幻現實主義作品。新奇,怪異的描述,讓我們不覺得失真,反而熱淚盈眶,情不自禁。再回歸朱自清,魯迅等人文章,去品味各種文學作品。就會發現一個事實。這個事實告訴我們,無論你寫什麼形式的文章,都不要脫離真情實感。
尤其是中長篇小說作品,沒有一個系統的哲學價值作為導向,你可能會出現混亂,那麼你的作品也一定混亂。
再次強調,“為賦新詞強說愁。”是寫作的大忌。萬變不離其宗,去多看,去多想,去多觀察,然後堅持的寫下去。你就是作家,自己的作家,大家的作家。
摘自獨立學者,詩人,作家,國學起名師靈遁者散文作品。
-
3 # 梁山伯揍英臺6
其次需要明確寫作的目的、內容和主旨,這些點不透過刻意的練習會使得寫作缺乏思想和靈魂。
最後,文章鮮明的個人特色同樣需要長期的寫作練習才能形成。
-
4 # 仲尼Johnny
以前覺得寫作完全靠的是天分,我有遣詞造句的天賦,我的腦洞比大多數人都要大,都要前衛,我為什麼還要去勤學苦練?後來我發現,僅憑天分是撐不起寫作的,用自己僅有的思想去寫東西,一篇兩篇可以,連續寫五篇大腦就會疲憊,然後就很難再寫下去。這就是思想夠而套路不夠,刻意不代表死板,它反而是啟用大腦的一種方式。勤加練習能讓自己保持語感,積累詞彙,什麼時候要抑,什麼時候要揚,虛實結合的節點應該設在哪裡,這些都需要練習,這樣才能在真正需要文章時能夠信手拈來。
-
5 # 魅力牛城
隨性而發是個人性情流露,不見得不可以,但是很難進步,很難寫出佳作。
寫詩、寫作都是需要練習的。
寫作的訓練內容:一是文筆,包括詞彙量的豐富、語感的培養等;二是技巧,包括修辭、謀篇佈局等;三是觀察,寫作內容源於現實生活和自我,這就需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
-
6 # 半卷
這問題看見有人說多讀,多寫的話,我就笑了。當然需要練習,但不是你這樣說幾句“賣菜大媽都會說的話”。
寫作需要刻意練習嗎?需要啊!而且是有指導性的訓練,我們寫的文字大概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實用型文體,一類是非實用型文體(偏向文學)。當然有些文體處於兩者交叉的部分。感覺你說的寫作,偏重於文學類的寫作。
作為一個初學者,模仿和練習必不可少的,至於詩歌,現代詩我不懂,但是古體詩肯定是需要練習的,因為最初學的時候,平仄押韻這些詩詞格律,你多半難以掌握,需要多加練習。詩歌確實需要情感的自然流露,但,沒有練習的底子,你怎麼能發揮出更好的水平?舉個例子,好多作家,比如,海明威,馬爾克斯等他們都是記者出身,常年在記者領域文字駕馭能力得到鍛鍊。
有些人會辯駁,寫東西自己作者感情流露最好,有些人過分重視辭藻,有些人則覺得表達出感情就好,不必雕飾。不同的文字和不同的搭配給人的感覺強弱是不同的,就好比各種音符帶來了一曲美妙的樂曲。那麼怎樣使得讀者更被作品吸引呢?你至少要考慮到你自己的因素,讀者的因素,寫作目的,用什麼樣的語言,又是怎麼樣的話題,還要就是怎樣的文體(小說,戲曲,散文,詩歌)等等。
如何寫一篇文章更多人想讀?首先,你寫的內容是虛構的還是真實的,別覺得非虛構的文體就不文學了,諾貝爾文學獎15年頒給了斯韋特蘭娜·亞歷山德羅夫娜·阿列克謝耶維奇,她就是擅長紀實性文學作品。當然虛構的文體也是給你很大的發揮空間,生活閱歷不豐富的人來說,虛構文體更加容易發揮。
其次,來說要考慮文章的敘述方式,正敘,倒敘,插敘還是怎麼辦?倒敘一般比較常見,因為倒敘更容易吸引讀者,給別人留下疑問。
下面考慮的是文章吸引人的一個重要方面起落、詳略、表裡三方面,起落就是不同文字內容給人的感覺的強弱,緊緊吸引別人的文字最好,當然,吸引過以後也要給你放鬆的餘地,適當的地方留有緩衝。
詳略就是該說的說多一點,不該說的不寫或少寫。寫多了囉嗦,寫少了給人感覺內在邏輯上有問題。正如蘇軾所說:“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哪裡該多寫,哪裡少寫?你得考慮讀者和寫作目的,分情況去考慮這個問題。
表裡,古詩詞裡面最多的就是表裡,賦比興的手法裡面,賦有時候就是表,而真正吟詠的內容就是裡。還有西方的海明威的“冰山理論”,他的作品八分之一在水面上,百分之七在水面下。這個也能證明表裡的重要性。
至於一些具體的比喻,擬人這些手法,更多的是在對一些優秀文字閱讀基礎上,再去加以練習。個人比較反感盲目的摘抄好詞好句,抄了不知道好在哪有用嗎?知道了好在哪,不會用怎麼辦?
這些談完了,你可以去嘗試寫作,寫完了再考慮一遍前面的因素,修改,不停的修改才能寫出更好的文章。都以為文章是一氣呵成,確實有一氣呵成的文章,但大部分都是不斷修改後的產物。哪怕我們讀的唐詩有些在流傳過程中也被修改過。
綜上所述,文章需要有指導性的練習和修改,至於多聽,多讀,多摘抄好詞好句這樣的話你留給街邊掃地的大叔大媽吧,。以上就是我的答案。
-
7 # 湯小小
很多人都覺得,寫作需要天賦,甚至很多人經常問,天賦和努力到底哪個更重要。做為一個寫作培訓師,我想說的是,寫作真的需要刻意練習。
我們從小學三年級就學會寫作文了,語言表達能力,對很多人來說都是沒問題的,這也是大家認為寫作不需要刻意練習的原因吧。可是我們都會表達,但是依然有很多喜歡寫作的人,天天寫,卻寫不好一篇像樣的文章。而有些人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真的就能寫出很好的文章。
很多參加我寫作班的同學,剛開始寫的只能算心情日記,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刻意練習,可以發表,可以表達得特別清楚,而且這個時間還不是特別長,所以刻意練習真的非常有必要。
那麼我們怎麼才能做到刻意練習呢?
首先,你要掌握一些寫作技巧,找一些牛人,或者參加一些寫作班,都是快速找到寫作技巧的方法,比你自己摸索要快很多。拿最基本的結構來說,如果你不知道文章有些什麼結構,你就會寫得很亂,但如果你知道呢?是不是寫文章就變得很簡單,而且寫出來不會太差?
其次,要多加練習,光有方法不練習也是毫無意義的。有些人學了方法,但是一開始寫就滑回到以前的老路子上,這樣肯定不行,你必須把學到的方法一點點用到寫作中去。儘管過程會有些痛苦,但這樣才會真正進步。
最後,你需要把寫好的文章發出去,得到讀者的反饋。很多時候,題材以及寫法,我們掌握了,但不見得讀者會喜歡會接受,所以我們需要得到反饋,然後不斷地去改進。這就是一個進步的過程,如果作品不拿出來,你就永遠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以上就是簡單的刻意練習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用。任何事情都有方法,寫作真的不僅僅只要天賦。就像運動員,再有天賦,不刻意練習,也拿不到金牌。
-
8 # 演講與作文
毫無疑問,寫作需要刻意練習
01 首先,不排除有少數天才作家。02 同時,筆者瞭解到更多的作家是靠勤奮和自我管理(包括刻意練習)才能夠成功的。筆者的經歷也說明了這一點。筆者上學時從小到大最怕作文,而且在中學是,作文還被老師2次當做反面例子--寫不通順不說,含有邏輯錯誤。工作後,學校缺乏語文老師,我被趕鴨子上架,語文成績最差的我稀裡糊塗做了語文老師。為了不誤人子弟,我苦讀文學作品。3年後開始在《中國青年報》等大報和10多家省報發表作品。
03 我的辦法很笨,也很實用。1.每天堅持寫日記;
2.模仿優秀的短篇散文。
-
9 # 卡薩弗拉門戈的Echo
答案非常明確:當然需要!
即便是寫看起來很“隨性”的詩,你不也得寫上成百上千首才有可能寫出來一首好的麼。
在我看來寫作上真正需要去做刻意練習的是“命題作文”
就著自己熟悉的題目,洋洋灑灑寫上幾千字,幾萬字可能都不難,但拿到“命題作文”,可能就不會那麼容易了。這裡的“命題”,可能是文章目的被確定了(比如是賣東西的軟文),文章體裁被確定了(比如是寫詩),文章的表現形式被確定了(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敘事),真正會寫作的人,必須是各種情況都能手到擒來,才算得上會寫作。
這種看起來和寫作相關的刻意訓練,其實相輔相成的也是在對思維進行刻意訓練。
所以,如果不刻意練習,多寫這種“命題作文”,簡簡單單的寫寫寫,怕是成不了什麼氣候的。
-
10 # 鐵錘文史
曾經有人總結過,成為一名作家,至少要具備下面三種能力的一種:淵博的知識儲備,豐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如果擁有其中一種能力,差不多就可以吃寫作這碗飯了,如果三種能力兼備,那一定是了不起的大家。如果說想象力屬於上天的恩賜天賦,那麼淵博的知識儲備和深刻的洞察力,絕對需要後天的不懈努力,才可以擁有。
喜歡隨性而發的你,具備哪一種條件呢?
至於寫作是不是需要可以練習,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當然需要!寫作是一個技術活,除了天賦之外,唯有練習才是正途。魯迅先生曾經講過,他是不相信靠閱讀《小說作法》之類的書籍,就可以學習到寫作的奧義,還提出了自己寫作的一些經驗,我在這裡摘錄幾條::“一、留心各樣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點就寫。二、寫不出的時候不硬寫。三、模特兒不用一個一定的人,看的多了,湊合起來的。四、寫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寧可將作小說的材料縮成速寫,決不將速寫材料拉成小說。五、看外國的短篇小說,幾乎全是東歐以及北歐作品,也看日本作品。六、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誰也不懂的形容詞之類。七、不相信《小說作法》之類的話......"從魯迅先生的總結可以看出,至少有一半是和刻意練習相關的。
另外還有一個例證,美國有一本書在1934年出版後,風行美國文學界近80年,是長盛不衰的經典之作。書名就叫《成為作家》,是世界著名的寫作指導書籍。作者多蘿西婭·布蘭德就是一位備受尊敬的作家。我給大家摘抄這本書的部分目錄,你就會知道練習對於寫作有多麼重要。
第五章 約束無意識無字的白日夢朝不費勁的寫作努力使你的“產量”提高一倍第六章 按時寫作開始寫作你的承諾事關榮譽在你選定的任何時間開始寫作要麼成功,要麼放棄第七章 第一次檢查以批評的眼光閱讀你的作品模仿的陷阱發現你的力量給教師的一個提醒第八章 批評自己的作品兩個自我間的對話建議要具體批評之後的修改優秀作品的條件規範日常行為第九章 像作家一樣讀書讀兩遍總結判斷與細節分析第二遍閱讀重要的地方第十章 關於模仿模仿優秀的技巧如何安排字數對抗單調選新鮮的詞
各位看了這部分目錄之後,有沒有一種閱讀操作手冊的感覺?有一位中國作家這樣評價這本書:
“成為作家是許多人的夢想。成為作家需要天賦,更需要訓練——在這方面,這本書的作者給我們帶來了她的經驗之談。她向我們顯示的,是一條艱辛、切實而又鼓舞人心的文學之路。”
看見沒有,作家們都承認,成為作家需要天賦,更需要訓練。想知道這是誰說的話嗎親?華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家新,重點在於,人家也是一位詩人哦親。
想吃寫作這碗飯嗎?拔出鋼筆操練吧。
-
11 # 奕石小小
你知道新手和大師的區別是什麼?
我是薯條,和你分享點滴收穫。
看過一個故事印象深刻。
他是一名業餘的乒乓球運動員,自認為水平很高,總喜歡和人挑戰。
一次,所在學校來了一名職業乒乓球運動員,他感到非常興奮,覺得自己平時水平很高,想一決高下,那位職業乒乓球運動員欣然同意。
幾局下來,那位以為自己很厲害的業餘運動員,比分已經慘不忍睹。
職業運動員說了這樣一番話:我們的每一個動作都經過數萬次的反覆訓練,如何接球,怎樣應對,在腦中已經演示過無數次。每一次準備接球,已經不需要大腦刻意思考,而是變成了一種下意識。
正是一次次這樣的刻意訓練,讓乒乓球真正“瞭然於胸”,不需要刻意思考,便可做出應對。
寫作又何嘗不是如此?
方法得當,並加以不斷訓練。從新手到大師,也不過如此,在一次次的失敗和失望中,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回覆列表
1、寫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說需不需要“練”?
2、創作,“功夫在詩外”,你怎麼“練”?
(純粹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