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把書讀薄

    當然有,比如《局外人》。

    書,只要是讀進去了,都會促使你思考。不論書之所寫是能引起你的共鳴,還是書之所寫讓你如鴨子聽雷,都會促進你檢視自己的生活,檢視自己的思想。

    讀過的小說開啟我人生思考的,有很多,比如有《紅樓夢》《源泉》《人生的枷鎖》《當代英雄》《第二十二條軍規》《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蘇菲的世界》。不過,說多了,容易顯得什麼也沒有說,所以,主要說一本吧。

    《局外人》,是我特別喜歡的一本小說,也特別適合推薦給忙碌的人們讀一讀,因為小說很短,100多頁,總共才五萬字。

    《局外人》是加繆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亦是存在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

    有人說:《局外人》形象地體現了存在主義哲學關於“荒謬”的觀念;由於人和世界的分離,世界對於人來說是荒誕的、毫無意義的,而人對荒誕的世界無能為力,因此不抱任何希望,對一切事物都無動於衷。

    小說的主人公叫默爾索,他稀裡糊塗地開槍殺了一個阿拉伯人,然後接受審判。荒謬的是,他被判死刑,並非是因為殺了人,而是因為媽媽死了,他沒哭,隔天就和女友廝混。在法官和眾人的眼裡,默爾索犯的最嚴重的錯誤是不信奉基督教,以及在母親死了沒有哭,這錯誤比起殺人嚴重得多。因為他殺死的是法國殖民地的人,被殺的阿拉伯人首先亮出了刀,並且在法官的審判裡,幾乎沒有論及他殺人罪孽如何深重,法庭對默爾索的靈魂的關注,遠遠超出對那個無名無姓的阿拉伯人的關注。被殺阿拉伯人的姐姐及被殺阿拉伯人的同伴,根本沒有出現在默爾索殺人案的證人席上。

    默爾索說:“他人之死、母親之愛、他的上帝、他人所選擇的生活、他人所選擇的命運,與我何干?”他冷漠、他偏激,但是他又非全然不對。比如,他不可以說“他的上帝、他人所選擇的生活、他人所選擇的命運與我無關”嗎?他不信奉基督教,就是錯誤嗎? 

    每個人都被迫生活在一種文化裡,如果與周圍對抗,就會被視為異端。

    1957年10月,44歲的加繆獲諾貝爾文學獎,他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獲獎者。

    然而,獲獎兩年多之後,他就因車禍去世。1960年1月4日,加繆搭朋友的順風車從普羅旺斯去巴黎,途中發生車禍,加繆顱裂頸折,當場殞命。他原本已買好了火車票,是好友力邀,遂成此局。

    他用一生來證明人生是多麼的荒誕!

    正應了莎士比亞那句話:人生如痴人說夢,充滿著喧譁和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

  • 2 # 約讀絲語

    《斯通納》

    我與朋友一起約讀正好有一年時間了,讀這本書對我的影響比較大,尤其是觸動自己對人生的價值和生活的本質問題的思考,為何而活、如何去生...

    越來越覺得人首先要把自我構建起來,才能談到與其他與社會(關係的發展)。自我的建立基礎是認知能力(的不斷髮展)。有了可以感知的自我,才會去發現和擁抱更多可能性,可能性又會助力認知的提升...認知與可能性,構成人的價值(主客體)維度,在這個過程中,人生便有了可以感受到的意義。

  • 3 # 風清雲淡水天一色

    非常好的題目。1.很多年前看了陳曉鍾先生的關於股票的一本書鬼使神差地對世事啟蒙的,此書被大資金用做教材,至今受益匪淺,雖然不炒股但觸類旁通、頓悟靈犀。2.此書大氣平和的講述了大資金的對博、勾結、得益、失敗。坐莊的特性、條件,和人的本性、資本的本性。3.透過對此書的領悟,聯想到戰爭也是利益的博弈,文化也是利益的博弈,教派學術也是對利益的博弈……,冠冕堂皇叫“交流”,無非就是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有善有惡,但手段、方法千變萬化。4.感悟到每個人其實都是莊家,但坐莊的範圍、力量、方法等各有千秋。

  • 4 # 句讀

    人生思考也分不同階段吧。“小說”侷限了點,我就預設為“書”了。還能想起的小學時讀的書有鄭淵潔的書(四大系列和舒克貝塔等等基本都看完了)楊紅櫻的書(虎皮貓日記(記得這本書可厚了,哈)、馬小跳)黃培佳的書(飄來的狗兒、今天我是升旗手)曹文軒的書(他的純美小說也都看過)四大名著(除了紅樓夢,其他也是這時候看的)我清晰地記得那時就已經思考人生了,哈哈,可別笑哦。但是認真的講,小時候一些奇怪的念頭不大多也是“人身的思考”嘛,而且基本上每一本都能引發人生思考,哈。初中讀的書就多了,也雜,會挑著讀。巴金的“家春秋”,老舍的,錢鍾書的等等,還有一些世界名著(也多是老師推薦的)。這時候看書看的多是一些情節,留下的多是些感覺,會有總體的一個是非的看法但很難會深究,最後剩下的是一個個偶爾會想起的故事,不過故事多了也好心會變軟的。高中就變得理性、現實、甚至“重口味”的多了,開始有方向地讀,史書類、哲思類、心理類、文學類、經濟類....能記住的有明朝那些事、思想國、村上的書、東野圭谷的書、餘華的書、王曉破的書、佛洛依德的書(夢的解析,)朱光潛的書、並且對文革時期的作品有極大的興趣。現在反觀高中,覺得自己在極大程度的“窺探”世界,並且對很多方面都保有好奇,試圖用僅有的初識摸清其本質。大學嘛,更深入一層了吧。比如讀史書,發現從前讀的歷史好多是錯誤的,至少是不客觀的(要知道中國的歷史向來是官修歷史,推薦劍橋中國史,這個比較好)再比如說社會學、管理學、經濟學、人類學、哲學的一些本源問題、等等都是我現在想了解的方面,而且每個角度 都會引起我的思考。所以說還真是學無止境的 。(這裡就不談某一具體的書了,好書太多、但得找到能讓你共鳴的那一本)

  • 5 # 新風堂堂主

    那塊疤痕——讀《平凡的世界》

    ——讀《平凡的世界》

    離開黃土高原十六年有餘,雖然期間也曾回過老家幾趟,但總是那麼的匆匆,一切只能是輕飄飄的瞟上那麼一眼。留在心底的,只有往年的那些記憶還有漫漫的風塵和靜靜的高山。黃土依舊會在沉寂了多天的日子裡尋找到適當的機會隨風舞蹈,我只能,在靜悄悄的夜裡,點根香菸回憶曾經的歲月和踏過的小路。

    孫少平上井後默默的凝望縷縷煙霧時的想法,和我大概是相同的。

    這本書拿起過四次,但真正讀完,卻只有這一次。高中的時候,向同學借過,但是拿到手裡的分量太沉,所以便還回去了。上了大學,課沒上過幾節,書還是看了很多的,但是當再次拿到這本書看到第三章的時候,沉重的看不下去了,便隨手丟到了床頭的書堆裡,好象刻意的忘掉什麼一樣的不再讓自己看見它,過了好長時間,才從學校圖書館的催書通知中想起這本書還在自己的書堆裡。去還書的時候,圖書館要兩毛錢,沒有,同學幫我付了。快要大學畢業的時候,它像一個影子一樣的在我的心中不斷的出現,於是再次來到充滿墨味和腐爛紙張味道的圖書館,在角落裡尋找。但是,對不起,我還是不能解除那份莫名的沉重,你再次回到了書架,在我的視線中消失。

    如今,我再次捧起了你,並把你讀完。也許,是黃土地上走來的孩子再次勇敢的接受了那塊養育自己的土地。儘管一切還是那麼的沉重。為了我讀完你,黃土地上的悲歡離合,我決定寫些什麼,為了黃土地,為了自己。

    我不知道路遙是在城市的高樓大廈中書房裡伴著時遠時近的汽車鳴叫聲寫下這些文字,還是在陝北的窯洞聽著難得一聞的蛤蟆叫或狂風拍打著紙糊的窗戶的嗒嗒聲寫下自己的歲月。但是我感覺路遙一定是在窯洞裡,身上披著翻毛的羊皮襖,伏在一個腿腳下墊著一塊破磚或是一疊廢紙的桌子上悄悄的書寫這些文字,香菸一根接一根,不時的她會聳聳肩阻止肩頭快要滑下的皮襖,和額頭緊鎖的愁緒一樣,他的筆一刻也沒有停留。窗外,是寂靜的大山和孤零零白楊的影子,或是呼嘯的北風裡黃土伴著拍打紙窗戶的聲音舞蹈。

    李鴻章訓斥朝廷中要求鎮壓百姓對洋人的反對派時說:“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百姓連活著都不怕了,還怕什麼?”。活著,一個好可怕的字眼,可以鎮壓反對派,可以壓倒鐵骨錚錚的漢子,當然,它更可以引發激情。

    孫玉厚的前半生可以說是失敗的,但是這不能磨滅他的偉大,他如莊重的黃土高原在艱難的環境中養育了世世代代的淳樸農民一樣在艱辛中讓自己的幾個孩子成長。他不能給孩子富足的生活,甚至連一頓飽飯都顯得那麼奢侈,然而,當所有人為孫少安的人品、能力、遠見折服的時候,孫老漢看到兒子氣派的窯洞樹立在雙水村的時候,他老淚縱橫,為的是兒子的成功。兒子的成長,就是父親的生活。他也是弱小的,弱小的只能讓自己的兒子13歲就扛起了這個家,弱小的只能眼看著自己的蘭花受盡苦難但他無能為力,對於自己的蘭花,唯一慶幸的便是兩個兒子的拳頭可以制服那個逛鬼女婿。拳頭,是最底層百姓生活的最後一道門。

    孫少安在雙水村生活了一輩子,這裡的山山水水還有信天游伴隨他成長,融入了他的生命。苦難的生活讓他早早的明白了生活的全部,讓他早早的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男人。他明白,吃不飽飯的自己和工作的潤葉不可能把愛情轉變成婚姻,他情願讓自己的痛苦和內心的煎熬來換取潤葉幼稚想法的毀滅;他知道,男人就要扛起屬於自己的責任,苦難的家需要自己,於是他寧肯把強大的拳頭加在自己心愛的秀蓮身上而不願分家,他寬厚的胸膛是秀蓮溫柔的港灣,他堅強的肩膀更是一家人的希望;他清楚,如他一般堅強的弟弟希望在外面的世界留下自己的足跡,所有的重擔他默默的自己扛下,再苦再累他也支援弟弟走自己的路;他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換來全家人的幸福,汗水和血淚澆築的磚窯是他和全家的希望,風雪雨霜見證著他的事業。然而,真正的男人也有他柔情的時刻,那永遠忘不掉的村頭小橋還有那動情傷感的信天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紅紅的菸頭在微風中帶著他的柔情和壓力化成悠悠的煙霧飛向遠方。那張紅稠的被面,掀開了孫少安的窯場再次成功的序幕,也見證了秀蓮吐出的那口鮮血。

    過早的認識了生活,並不見得是好事。但是,生活也不見得所有人都認識。

    田潤葉除了一些記憶中的快樂,幾乎都是在痛苦的思想中度過,她為了自己夢想中的愛情痴迷的過日子,日子過的是否是日子連自己都不知道了。她被一個夢牽繞著,走不出,進不去。生活需要夢,但靠夢維繫的生活也許就是空無。夢中的愛情在無休止的痛苦中結束後,她終於明白愛情不可能只是風花雪月,愛情好象李向前的雙腿一樣永遠的小時了,但是她明白了婚姻需要的責任,義無返顧的攙扶斷腿的丈夫走進生活。徘徊在生活之外的她,終究還是走進了生活,夢在痛苦中消逝。

    孫少平在動盪的社會環境中堅持著自己的理想,在深夜中用書籍和精神治療自己自己揹負著的累累傷痕。殘酷的環境無法阻擋他求知的路。高中畢業的他,輕鬆的和大學生進行對話,甚至憑藉著自己的苦難成了田曉霞當之無愧的老師。一個懵懂少年充滿憐憫的愛情破滅之後,思想的成長和生活讓他成為真正的男人,他像哥哥一樣頑強的和生活抗爭,但思想的力量讓他生活的更加充實或者說艱苦。他夢想,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為父親築起一座美麗的院落來證實自己的能力和對父母的愛以及一個男人所負的責任,他實現了;他希望,可以用思想拉近自己和田曉霞的愛情而不是像少安和潤葉一樣被生活硬生生的拆離,他成功了。精神的力量,讓他超越了和自己一樣飽受艱辛的哥哥所走的路。

    兄弟兩人坐在賓館的地上,喝酒,抽菸,時哭時笑的一夜。動情的不只是他們自己,還有生活本人和正在生活中走下去的自己。

    我希望,田曉霞可以活下去,但是她死了。孫少平勇敢的接受了死這個現實,但是他不能阻止她的影子不斷在自己的夢中出現。孫少平拒絕了一切好意還有金秀對他的愛,又鑽進了暗無天日的煤井。但是,生活並沒有因此而暗淡,因為他將用自己堅實的身軀甚至生命挖掘可以讓生活更加美麗的黑色煤炭。

    黃土高原上的父親給了孫少平生命,孫少平堅強的承擔了生活。

    生活是什麼?也許就是孫少平俊美的臉龐上的那塊疤。

  • 6 # 八八那些事

    史鐵生的《我與地壇》

    一個人的身體若無法行走,那他的靈魂一定走的很遠。

    史鐵生的病根是在18歲時落下的。那時他到陝西延川縣插隊,一次在山裡放牛,遭遇暴雨和冰雹,高燒之後出現腰腿疼痛的症狀。

    21歲時,史鐵生因為腿疾而住進了醫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從此,他再也沒有站起來。這件事似乎再一次證明了生命的脆弱。只是一次淋雨,就無端癱瘓了雙腿,讓一個本來鮮活年輕的生命,無比地接近枯萎死亡。

    他那麼年輕的一個人,因為身體的殘缺,與同齡人相比少了許多尋歡作樂的機會,所以只能在每個下午,獨自枯坐於地壇的角落,想一些常人不會去想的問題。比如生活,比如生命,比如活著的終極意義。

    文章語言並不高深,但卻字字直入人心。看了《我與地壇》你會覺得那些自怨自艾無病呻吟的作家,那些標榜隱秘孤獨的作品,是多麼無趣、蒼白甚至無聊。

    是阿,人只有經歷苦痛罹難,才能真正準確把握生命的厚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吃芋頭可以喝豆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