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運相伴59608217

    影視圈裡最不應該、也最不可能遭遇濫用替身質疑的胡歌,卻正被捲入一場替身風波。

    X

    近日,胡歌因為被指拍攝影視劇、以及某廣告時使用替身,且一用七年等訊息,遭遇網民質疑。從拍廣告到拍電視劇,疑似胡歌使用替身的照片一夜之間被扒出。一股替身浪潮迅速向胡歌襲來,有人說,胡歌敬業的人設開始崩了。

    可是來自影視界的反駁馬上對質疑做出了回敬。3月8日,胡歌主演電視劇《獵場》導演姜偉微博發文力挺胡歌,他表示《獵場》開拍之時胡歌正當紅,但他仍舊謙和有禮,而傳說中的替身,他表示:“從未見過”。

    在胡歌的風波之外,一場“小鮮肉群體不敬業”的話題正在被輿論推上風口浪尖。

    前兩日,著名影視劇編劇宋方金髮表了“臥底橫店”的一線實錄,文章內容涉及到行業內眾年輕演員“濫用替身”、“天價片酬”等現象,也再次重新整理外界對影視劇製作、表演的認知底線。

    中國影視業正在進入狂歡時代。在這場狂歡的背後,演員鮮肉化、文替氾濫化、公眾對 替身現象的高度反感伴隨著新媒體時代的輿論焦慮與沙塵俱下,一起助推著娛樂圈替身風波走向輿論高潮。

    影視圈亂象當然應該遭到討伐,可該討伐的,真的是胡歌嗎?

    胡歌用了替身就是不敬業?被混淆的替身概念與被力挺的胡歌

    胡歌濫用替身的傳言到底是怎麼起來的?看上去,質疑彷彿已經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證據鏈條。

    質疑主要是因為四個點:最大的導火索是胡歌拍攝某廣告時,被曝使用替身。

    第二點是因為2012年拍攝電視劇《香格里拉》期間使用替身,當時被網友記錄了下來。

    第三點,《旋風十一人》中胡歌曾經使用替身。

    第四點是,成龍指責的小鮮肉被網民懷疑是胡歌。去年年底,成龍在接受《新聞當事人》訪問時,曾透露有演員當自己是大牌,不敬業,數千人等他一個,他不僅拍戲時候當自己是大牌,而且替身拍完戲之後,他只是上去喘幾口氣做做樣子而已。

    但是,質疑中卻混淆了一個基本概念:文替、武替和光替。而胡歌在廣告拍攝現場的替身,正是光替。

    在《獵場》、《潛伏》導演姜偉力挺胡歌的微博原文中,也解釋過光替的問題:

    “胡歌演戲用替身?還是多個,我去一一,午覺不睡了,真被這撲面而來的亂語瞎說給逗翻了,再懶再不想動,也得起床說幾句公道話。

    2015年巜獵場》開拍,男主鄭秋冬有千場左右的戲,拍期一百五十多天,胡歌全程駐組,開機於他、關機於他,敬業之誠堪稱業界良心。

    說回替身的事,我從未見胡歌用過,組裡也從沒安排這等人事。當然,光替、位替不能算,在一個攝製組裡,光替位替是工作環節,與演員無關,他們的身影不可能出現在未來的螢幕上,更不可能成為幫演員賺錢的工具。職業道德作證,胡歌在《獵場》的千場戲中,場場到場,不僅演好自己的,而且搭好對手的。態度之好,真可用廉恭儉讓來描述,與他合作過的人,在我面前幾乎無人不讚,無贊不衷。”

    從廣告群演的澄清來看,陸陸續續有幾位當天在拍攝現場的群演主動出來為老胡作證:當日的危險動作,都是胡歌親自上陣,而所謂的替身,只是光替。

    面對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替身風波,有人由此鍍金,也有人因此跌下神壇。但從胡歌替身風波曝光後的終聲力挺看,該為替身風波背鍋的,當然不該是胡歌。

    替身亂象的真問題在哪?文替氾濫是真正的影視圈之恥,該質疑的是整個行業

    將胡歌替身風波頂上風口浪尖的,應該是近日編劇宋方金“臥底”橫店事件引發的替身輿論風暴。

    日前,編劇宋方金撰寫的一篇標題為《編劇宋方金“臥底”橫店帶回一線實錄:表演,一個正在被毀掉的行當》的文章如同一石擊水,引發了長期以來吃瓜群眾對於影視圈濫用替身現象不滿的漣漪。

    文中,被採訪的資深演員揭示了替身廣泛興起的原因:“就是為了錢”,甚至行業內現在是“能不用替身也要用”。為什麼呢?其算了生動的一筆賬,“M劇男一簽的是六千多萬,平均下來,一天是55.6萬。替身一天兩百三百就解決了”。

    宋方金對媒體表示,目前的年輕演員98%都是這樣,你一定要這樣寫,我會為我說的每一句話負責任。

    與替身質疑一同被媒體擺上檯面的,還有鮮肉片酬的畸形生態。

    曾擔任《闖關東》、《北風那個吹》等現實主義作品的著名編劇高滿堂指出:現在拍攝一部1億成本的電視劇,要請到這些當紅小鮮肉,片酬基本在七八千萬之間,只有兩三千萬留給導演、編劇、團隊和後期製作。因為沒有錢做後續,造成大量的垃圾作品出現,這已經變成了新常態。

    質疑之外,95後甚至00後已經佔領了娛樂圈的半壁江山,一大批鮮肉明星出演主角,挑起大梁,承擔起流量重任。可以預見,未來幾年替身風波和明星片酬畸高現象將成為媒體關注的常態議題,但卻難以被撼動,畢竟對於資本來說,流量和人氣,早已成為壓倒演技和敬業的關鍵指標。

    在這場公眾的認知顛覆中,最可怕的並不是公眾早已熟悉的武替,而是文替的泛濫,正如宋方金文中揭示的,一部片子幾十個角色,全是文替在演,那麼觀眾看的到底是怎樣一部大戲呢?

    可是該為影視圈亂象背鍋的,到底是作為影視產業鏈條中一個環節的鮮肉明星,還是這個在高歌猛進中前行的影視行業?這場來勢洶洶的輿論風波,又會不會造成誤傷?

    焦慮的輿論、懵逼的吃瓜群眾和失焦的質疑,讓最不該被質疑的胡歌為替身亂象背鍋

    毫無疑問,當替身風波被頂上風口浪尖,娛樂圈勞模胡歌濫用替身的傳聞,立刻滿足了圍觀群眾的獵奇心理。  

    對路人而言,鮮肉明星濫用替身,早已是不證自明的事情,影視圈的亂象也早已固化在眾人的印象中,唯有胡歌濫用替身,才足以引發普通人對於事件的窺私慾與好奇心,這也是胡歌濫用替身新聞傳播如此迅速的原因。

    宋方金“臥底”橫店事件,當然應該引發輿論對影視圈亂象的集中反思,無論是天價片酬還是替身亂象,都理應接受吃瓜群眾的審視與質疑。

    關於職業演員道德,胡歌說得最好:“運用剪輯也可以做得很有氣氛,但如果能讓演員自己來做的話,對於導演、對於武術指導來說,他們的創作空間可以更自由。“

    而針對當下演藝圈“小鮮肉”、“愛豆”、“毯星”等層出不窮的現狀,王勁松導演說得好:“耍大牌的‘小鮮肉’都是自卑的。”

    胡歌濫用替身的風波自會在業界和粉絲的澄清中散去,但這場演藝圈的替身風暴卻剛剛開始,被捲入替身風波的胡歌,不會是最後一個被質疑的明星,下一場輿論的“血雨腥風”也許就在不遠處等待,這提醒著所有的流量明星:若稍有不慎跌落神壇,就只有被群嘲的份。

    小鮮肉不應該為影視產業亂象背鍋,但不代表他們在這場風波中,徹底無辜。可是,打蛇要打七寸,而不是在輿論喧囂的裹挾中,將討伐的鍘刀,劈錯了方向。

    焦慮的輿論、懵逼的吃瓜群眾和失焦的質疑,共同推動了一場胡歌替身熱點事情的傳播,當長期以來被輿論熱捧的胡歌成為替身事件男主角,這種“去神化”非常符合娛樂消費者的大眾心態。但事實,不應該被混淆。 

    如果將質疑的矛頭對準一個為演好戲可以拒絕用替身,跳窗、爬樓、近身肉搏等高難度動作戲均親自上陣的演員,那麼真正該被質疑的,就會在輿論的喧囂聲中,被輕輕放過。

    只有找到了正確的背鍋俠,一場對於影視圈替身亂象聲勢浩大的反思與討伐,才不會在搞錯方向的亮劍中落得一地雞毛,而是帶來對產業頑疾真正的刮骨療傷。表演,才不會成為一個被毀掉的行當。

  • 2 # 老實巴交看點啥

    既然要回答,那我就說說,明星之所以用替身,無外呼這麼幾種情況,武打戲不會,太文藝的也不會,還有就是請的人太多,實在忙不過來,讓自己的替身去,拍完後自己再去扣個臉就行,這也不能都怨明星,有些腦殘粉也確實可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你發現你的發小他是彎的。你該怎麼拯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