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健康快樂147116851
-
2 # A亞特斯
個人經歷
1、2010年大三的時候關注理財,但是那時候意識不強,關注財經新聞更多,想著畢業就投身金融行業去;
2、2011年畢業,放棄法學專業,從國信證券的一個客戶經理開始入行,2011-2012年行情都非常的差,我堅持了下來。在做客戶經理的同時準備成為投顧需要的技能,包括寫分析、演講等等,在半年後跳槽到了國信另外一個營業部做投顧助理,後來成為了營業部的產品經理,負責營業部產品的培訓及推廣,紮實了我對於理財的基礎知識;
3、2年後我離開了券商行業,投入大宗商品行業,做了4年,現在出來單幹了,帶著一群兄弟,搞投資者教育的產品。
個人心得這幾年的從業經歷告訴我,不要拘泥於你現在從事的行業,也不要固步自封,一定要用開放的心態去看待不同的金融產品,這樣你才可以用更高的眼界去看待理財這個東西。
從遠一點的角度,理財包括了你對於未來的規劃,買房子就是你的一個理財。在一線城市,如果你在早2-3年咬牙買了房子,你現在的負擔會輕鬆非常多,這算不算理財?本人也是幸運上了車,多虧了身邊的這些金融圈的朋友給予的提醒。附上一線城市從2007年到2016年的房價走勢,有多少人的年收入能夠實現這樣的增長曲線?
從近一點的角度,理財就是讓你的資產保值增值。我關注的理財方式包括很多,股票、債券、銀行理財產品、基金、保險、P2P、大宗商品,只要是安全的,能夠為我帶來收益的,我都會去了解。這裡的收益不僅僅指的收入,還可能是避免我的一些損失。下面我就舉幾個方面的例子給大家講講我的一些心得。
股票比如很多人說股票很容易虧損,但很多人其實沒有花心思去研究,總想著一步登天。要麼就是死扎進去,要麼就想撈塊錢,這樣你想不虧損都難。我的做法是找到幾個大師,看看他們選擇的股票,然後結合自己的一些思路,看看公司的財報和表現,選擇出自己喜歡的公司,然後分批買入,堅定持有。我持有了1年多的復星××已經實現了超過48%的收益,為避免廣告嫌疑,我對相關資訊進行了遮掩。
我只是想告訴大家,股票投資不難,我沒有花太多的精力,但實現的收益也不算差。
基金我個人是喜歡研究基金的,因此基金我買了好幾個組合,在不同的智慧投顧平臺上大概有3-4個組合。其中一個組合是我自己配置的,今年以來的表現也還可以。
基金方面,我是花了心思的,畢竟基金是我比較感興趣的一個理財方式。對於基金的組合配置,我是純粹有興趣的,所以我也是比較瞭解的。但是現在已經有很多智慧投顧平臺,可以直接根據你的投資偏好給你投資建議,你只需要定期買入就可以了。另外兩個平臺,今年的收益也超過了5%,整體來看也還可以,但需要繼續觀察。
P2P在這個投資產品沒有火起來之前,我就已經關注了這個行業。那時候可以選擇的平臺不多,而且收益還可以,只是當時的出入金還沒有這麼方便。只到現在,我關注的平臺也還在,一直很平穩的運營,下面是我關注的一個平臺的產品情況。
對於新興的投資產品,我們一定要關注投資的安全性及辯證的看待這些產品。投資的安全性是你首先應該關注的,而不是投資收益。你的收益重要還是你的本金重要?當然是你的本金。
其次,要懂得辯證的看待這些新興的產品。新興的投資產品可能都是在法律沒有明確監管的情況下慢慢產生的,尤其是創新很快的金融、網際網路行業,網際網路金融結合了兩者就更加的需要關注了。出現了問題,我們不要一棍子打死,要懂得辯證的看,不然你就任由這些新聞媒體擺佈了。如果你一直關注這個行業,你就懂得選擇合適自己的好平臺,這樣你就不會輕易放棄一個好的理財方式。
-
3 # 昭君22
呵呵呵呵,實話理財4個多月,以前一直沒這概念,但收穫很多,懂了很多,理解很多,基金8個,都多少在掙,P2P玩了六家一個月,寶寶類是零錢,對我現在來說就是玩的興趣。也有幾千的收入了,呵呵呵呵,真挺好的,我是比較容易融入新鮮事物裡,這都是我自己網路上學習的。凡事沒有晚,只要用心就可,挺簡單的
-
4 # 影子155889700
我理財10來年收益不大但穩定,能保證家人的口糧,但是今年大意了,冒險入了現貨一招回到解放前,所以要小心,把安全放第一,多多少少有收益開心就好,錢賺不完但可以虧完
-
5 # xiangcamel
以前理財就是銀行存款,後來就是買銀行理財。後來搞過紙黃金。現在買一些7%以內的理財,穩起見。今年有4萬的收益,雖然不多,比過去多不少。現在覺得,胡亂花銷還不如看著資產數字的增加更快樂。明年的目標就是不比今年少。既然沒啥本事,還是穩妥點,買金融牌照齊全的大公司產品
-
6 # 使用者184931860
理財產品各有各的好處,如果你喜歡高收益,那種風險就大一些,要選擇正規的證券公司買,比如恆泰證券,他們的理財顧問,會根據你的情況幫你選擇合適的
-
7 # 喝水的小鳥兒
謝邀,我的理財叫投機吧!或者叫階段性投資。從12年開始做紙黃金,當時投入一萬,一天就漲了一百多。覺得這個市場來錢很快,就慢慢深入進股票,期貨,債券,匯率市場。前三年都是虧吧!三年中不斷學習,找到自已對口的思路。從15年開始穩定有百分之五十左右贏利。有可能是我資金量小的原因。
-
8 # 雲端生財
當時更相信銀行,銀行會有一些日、月的理財產品,也就順其自然的放在裡面,小部分錢才放在活期裡。
其他存在銀行的或者一些比較大的p2p平臺。當然,期間也有炒股的習慣,如果沒有非常強烈看好的股票,也並不會再加錢進入證券賬戶,但是賬戶裡的錢基本上是不會取出來用的。久而久之,小積蓄還是有的,房子首付的錢是沒理出來,但是車子的錢肯定是夠的了。
-
9 # elevenfunny
截至到現在,我記賬的時間已經超過1700天,換算一下就是四年多了。
效果怎麼樣?還行,但是遠遠不夠。
記賬這是我某一個月的支出情況。大多數人開始理財都是從記賬開始的,因為那個時候我們都沒什麼錢,沒錢就沒辦法去操作,不操作就無法從理財中得到快感。所以,只得先從記賬開始,控制支出,找出大頭消費,然後接著控制支出。目的就是節流。
重大疾病保險很多人買保險都是親戚或者朋友給自己的介紹的,而我不一樣,我是透過系統的學習理財知識之後,認為想要不斷的開拓邊疆,用高強度的學習工作來賺取更多的錢財之前,先給自己做好防守,要是生病了,看病的錢,我可是一時拿不出這麼多錢的,自己找到保險公司諮詢,給自己投保了一份20年交的重大疾病保險。
餘額寶自己的第一份投資是餘額寶,那時候什麼都也不懂,就知道有人說“放100快到餘額寶,每天可以獲得0.01元的收益”。於是呢,將信將疑的就放了100快到裡面。結果還真的天天都有,那時候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檢視餘額寶的收益。餘額寶陪我的度過了最初理財的日子。
p2p那個時候自己的膽子還是比較肥的,現在不知道怎麼的越來越保守了。當時還有11~12%,現在看起來很恐怖,好在自己當時選擇的工資資質都還不錯,信用也都很好,所以自己身上也一直沒有發生過違約的情況,感覺自己運氣也挺好的。不過從去年開始就沒有這方面的投資了。主要還是風險意識越來越強了。
基金那時候看了《解讀基金——我的投資官與實踐》,覺得感觸很大,對於基金自己也是一隻下個要去試試,2014年年初買入自己手上的第一支基金,沒過多久就遇上了難得的牛市,於是自己一隻追加追加,最後取得自己認為一個小白該有的收益,當然比那些大神相差還是很遠的。
股票這方面我個人沒有研究的很多,所以在這個方面,我並沒有太多的話語權。
房子經歷過了人生之中第一次的牛市之後呢,就是漫漫的熊市。那時候認為整個市場收益不高,風險又太大。下決心買了交了自己第一套房子的首付,成了一隻名副其實的房貸狗。
好,以上就是我這麼些年的經歷。希望可以幫助到題主。
-
10 # 青瓷青瓷
從2010年開始接觸金融市場,距離現在也有8年了, 2013年開始股票實盤操作。當然2013年的時候大盤點位是非常低的,正是2015年牛市的前期潛伏階段,那兩三年的收益還算不錯。我主要是以中長線為主,一般選擇穩健型的股票。一年的收益率大概是50%左右。2015是股市的最高點,我是在高點來之前跑的,雖然錯過了最後的一波收益,但是也躲過了最高點套牢。
大盤大跌的那半年,雖然也盡力在避免進入,但是資金也在一點點的補倉,後期才慢慢出來,收益率自然不理想,10-20%吧,對我來說,已經比存在銀行高多了。經歷過大漲大跌,可以說心態已經比剛進入的時候平和許多。
-
11 # 多多說錢
說到理財,多多從小白理財到現在的遊刃有餘,滿打滿算3年零八個月。最開始的理財方式很簡單,就和很多人的理財之路差不多,都是從記賬,強制儲蓄開始的。
因為一般工薪族理財幾乎都是是從自己的收入入手,先累積本金。有本金才有可能投資各種各樣的理財產品。因為多多投資理財的風格偏保守,所以會很看重本金的安全性。
所以一開始都是學著定投基金,偶爾搞點銀行理財和國債逆回購。後來透過各種渠道,去接觸理財經驗比較豐富的人,進一些比較活躍的論壇等等,就慢慢上道了,就開始接觸P2P。因為P2P的雷暴很多,所以當初也虧了不少。就當是交了學費。
後來跟著身邊一些經驗豐富的朋友,也學著關注一些黃金實物,紙黃金,大宗商品等一些風險性比較高的理財產品。
所以整體來講,這幾年其實收穫還蠻多的。比如關於理財的一些看法和認知。想透過理財暴富是不可能的,因為理財投機的方式對一般人來講都是不可取的,但如果你是想透過理財,提高一下自己的收入以及生活質量還是可以的。
嗯,對了,差點忘記說結果。透過理財,多多收穫到相當於一輛中檔等級私家車的回報吧。所以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不過多多還是挺滿意這個結果的。畢竟前期作為理財小白的學費也賺回來了。
-
12 # Jason李
從開始理財到現在剛好三個年頭,接觸過的理財產品有幾種:貨幣基金、債券基金、股票、黃金等。不同的理財產品收益不同,有虧也有賺,但不變的是這個過程豐富了我的理財知識。
貨幣基金。和餘額寶一樣,餘額寶屬於天弘基金中的貨幣基金,這種理財產品是固定收益的,也就是隻要你投錢進去就會不定有收益。目前市場上貨幣基金的收益大多在4.5%-5%之間,即存1萬進去一年有450-500元的收益,具體選擇哪個可到理財平臺上篩選。
債券基金。債券基金收益不固定,15和16年是債券的牛市,那會年收益等達到10%,我購買債券基金也主要是在16年。到16年年底債券結束牛市開始進入震盪狀態,直到現在都還沒有結束這種狀態,具體可以參考國債指數的走勢,這段時間的債券收益並不理想,很多收益還沒有貨幣基金高,因此我已經一年多沒有購買債券基金了。目前也不建議購買。
股票。大A股很有中國特色,堅持專業割韭菜不動搖,很多股漲跌不看業績,而是靠機構、遊資、牛散等持有大資金的,存在較多的人為因素。因此想要在中國股市賺錢,要麼你有大資金,要麼你能摸懂機構和遊資的套路,要麼就是找些優績股做長線。
我是15年牛市快結束那會進入的股市,差不多就是做了第一批接盤俠,還好那會剛開始並沒有投入多少,所以交的學費不多。後來斷斷續續有虧有賺,打新中過一次新股,也也到過一些坑,總的來說輸贏不大。因此要是你還沒進入股市,建議就不要進去了,投資一些穩定的理財產品,有收益而且不用花太多精力在上面。
黃金。這是在銀行APP上的紙黃金,與國際黃金以1:1的價格進行買賣,和其他私人第三方平臺不同的是沒有槓桿,因此風險相對較低。購買這類黃金需要對國際上黃金的價格走勢有一定了解,然後看準時間買入、持有,只要有耐心,賺多賺少都是有的。
以上就是我開始理財的時間和接觸過的理財產品,你的理財經歷怎樣、有哪些可推薦的理財產品呢?
-
13 # 加盟評論
我認為你才就是一種生活方式,當你有了理財的習慣之後,你會對你的生活有非常大的改觀。因為你才決定了你自己在生活方面的一些開銷,以及收入的合理分配,當你有了這個觀念之後,你開始理財的時候,對於生活來說是有促進作用的。現在理財至少有56年的時間,那在這個時間之內的也是透過各種各樣的學習,對於金融體系、金融市場的瞭解和認知之後,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標的。
比如說一開始投資股票會多一點,那個時候在上大學,所以比較有時間去盯著股票的大盤,對於股票的波動和上升下降有自己的判斷,剛好那個時候是行情比較好,所以大家基本上都賺到了錢,之後由於學業比較忙,並且慢慢就步入了工作環境當中,買基金就更多一些了,因為把錢交給專業的人去做股票交易,比我自己去做股票交易更專業一些,並且對於市場有更好的把握。
現在會購買一些消費型別的基金,黃金基金以及一些醫藥類的基金,這些基金主要是根據股市或者投資標的市場的變化而變化。也就是說,如果你投資消費類的基金,那麼他們會選擇一些代表性的股票,這些股票的市值上升了,你的基金價格也會上升,隨之而來就會賺錢。如果整體市場不是特別好,那麼你的基金也會下跌,你也會虧損一部分的錢。
我在選購基金的時候,會關注歷史收益率,然後根據歷史的表現來判斷未來的趨勢。最後再預判一下這個市場還是否還有上漲空間,如果這個時候大盤屬於下跌的階段,那麼可以分批買進之後坐等基金上漲,如果大盤整體走勢不是特別好,那你就要小心為主。
-
14 # 千秋此意
我開始理財是在倆年前,時間不算長,但是我這個人很容易滿足,收益其次,成就感才是我所驕傲的,當然效果也還算可以,否則哪裡來的成就感呢!
說到理財,首先第一步就是節流了,把不該花的節省下來,把支出控制住,這樣才可以攢下錢來理財,如果沒錢的話拿什麼來理。兩年之前我不止是月光族,而且還是月負族,不光工資不夠花,還需要透支信用卡維持生活,現在想想那時候真的是不堪入目啊!雖然物質上很不錯,但是精神上很無趣。
都說禍福相依,兩年前的一場事故完全改變了我,這場事故可以說是在死亡的邊緣掙扎。禍來了擋都擋不住,還好我命大,挺了過來。在這期間我明白了很多很多,並且摒棄了月光的生活,開始了理財之路,剛開始的時候為了攢錢就啥也不買,社交的飯局也是能避則避,沒過多久,錢是攢了不少,但是身邊的朋友反而少了。
後來,經過認真的反思我才明白,其實把錢花對在自己有利的地方也算是“理財”,慢慢地我掌握了攢與花的平衡。錢攢了不算太多,但是該花的一點不吝嗇,這時我已經開始享受起來了理財。可能是虛榮心作怪吧,感覺自己比同齡人“成熟”太多了,大部分朋友們還都是月光、月負族,說實話內心多少還有點小小地鄙視他們。
我把錢攢到了一定程度之後就開始著手了理財產品,在攢錢的時候就有對理財產品接觸不少,當然了,由於我是學財務管理出身的,本來就對這方面有一定的敏感度,所以理財產品方面對我來說不算太難。
從理財開始到現在,效果可能對於某些大佬來說微乎其微,但是對於我這樣的普通人來說還可以,最起碼我自認為“效果”真的很不錯,理財帶給我最大的收穫不是錢生錢收穫的錢,而是對生活的熱情以及為人處世的思維,為什麼?因為最起碼我有了小金庫,有意外的事最起碼底氣足,不像月光族,遇到事兒了只能抓瞎!!最後附上一張我個人的理財圖。
寫了這麼多,滿滿的都是回憶啊!理財真的可以帶給我們很多好處,透過理財可以實現的東西太多太多了。我覺得理財不分年齡,不分錢多錢少,只要想理理就對了,沒錢就攢,有錢就想辦法保值、增值,這些都屬於理財。很多人都是渾渾噩噩的口頭說理財,但是一想到沒多少錢就放棄了,殊不知錢就是透過理財而來的,錢少就攢,你不攢永遠也沒有理財的機會!
-
15 # 財經作家邱恆明
什麼叫理財?對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說,有閒錢了怎麼處理就叫理財吧。
我的理財可以說很一般,甚至糟糕來形容。
幾萬塊在P2P金融產品,年化率10%左右,不敢放多了,也擔心著呢,再說現在的專案也少,幾個月一個週期,還不見得續得上。
值得一說的是定投指數基金,2007年開始每月定投1000元,當時的上證指數是5000多點,今天才3000點,十年定投積累,大概是80-90%的收益,比起房地產投資情況,就差遠了。3年前投,現在至少兩倍,但我沒投呀,沒實力投呀。
接著也就是買買股票基金,放在那,這幾年的行情,可想而知。
當然,也學著別人,投幾家初創公司,很小的佔股,估計更多是一種人際圈的維繫和加持,要想多大回報是不現實的。
還好理財的更好原則是,爭取越掙越多,別想著靠之前的較少的積累,然後有高額的理財收益。
當然每行每業都有它的專業性,有些人,零起步都可以理出大財的,希望我們也變得越來越專業吧,理出更好的未來。
-
16 # 雜文俱樂部
有句話說的好: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我自畢業之後的第二年開始理財,不斷學習,不斷嘗試新的理財方式,到現在已經有接近四年的時間了。在貨幣基金、債券基金、股票基金、股票、P2P等方面積累了不少的經驗,跑贏通脹的完全沒有問題的,而且隨著經驗的積累,收益率也在不斷提高,目前年化收益率達到13%以上不是問題。
我對於理財的看法是,不管你有多少錢,都要去研究資產配置這件事情,不要因為錢太少而只關注於某一類的理財。在資本市場上,最值錢的東西就是經驗,而且多種資產之間是具有相關性的,一定要對各類理財方式都有所瞭解,即便在初期你不去全部嘗試,也要加強學習,拒絕長期做韭菜。在當今社會,財商比智商重要的多。
-
17 # 老牛老師
我理財從2003年開始。理財與炒股同時,經歷過幾次牛熊,在股市混了多年,盈利尚可。
現在一些人對理財存在誤區。一是感覺錢少沒必要去理財,理財其實是一種習慣養成,不在乎錢的多少,一萬要去理財,2千元亦是如此,只是生出來的錢多錢少而已,許多人認為一點錢沒必要去麻煩,一天幾毛幾塊線還要那麼操心,這是一種習慣的養成,當你有更的錢了才知道怎麼去理財。
二有人認為理財風險太大,怕連本金都沒了。如果你厭惡風險,最簡單那就存銀行了,存銀行也有門道,許多人都喜歡存活期,如果有理財的心,就要看自己資金的使用情況,可以存七天、一個月、半年等比活期利息要高得多,高一點的就是貨幣基金(如餘額寶)、債券(國債、企業債)、基金A。再高一點的有P2P、基金等、風險大的有股票、期貨等,每一個行業都有每一個行業的套路,要多去學習才行。
對於新手而言開始理財投資,錢更不要太多,關鍵要形成理財投資的理念,以練手為目的,投入風險大專案的資金相對要少些,那樣等你錢多以後,才會去理財。你不理財,財怎會去理你!
-
18 # 使用者91498515372
我理財從08年到現在.不管是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還是線上P2P.線下民間融資.也買過基金從沒虧過.更沒采雷.可能是運氣好的原因吧..我06年因步行街改建沒做生意後.我家庭的收入主要靠理財和投資門面.住房出租的收益...06年至08年這兩年收入主要靠98至04年做服裝生意賺的錢買的四間門面房租金(有兩間在步行街.其它兩間在新區).那時的租金不是很高總收入貳拾萬元.都不到.因才結束十來年的坐店生意.。放縱的玩了兩年.天天泡迪吧,賭博等一年到頭免強夠花夠用沒餘錢。08年才開始學理財,因租我步行街門面的客戶要付一年租金十多萬一起去銀行轉帳,我那時都是存定期,銀行工作人員推薦我買理財說時間短利息比一年期定存還高,,,就這樣到現在以經三家銀行之間選擇時間上的產品諧接,現在都是手機銀行上買產品,有兩次投資門面和住房急用錢也是手機銀行上用理財值押貨款很方便,我在這三家銀行互轉選購理財是分不同金額和時間的。資管新規過度完後要重點考慮大額定存和國債了。
回覆列表
我購買理財產品有兩年了,購買了好幾種理財軟體,比如聚財貓,荷包,鯉魚,人人愛家金融,還有百度理財,感覺都不錯,利率都差不多,感覺也賺了一些錢。這些理財軟體基本上都有銀行存管,基本上可以放心購買。畢竟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所以我把資金分別投資了幾種,不要放一個理財產品上就行。並且各種理財軟體都有一些促銷活動,每天都有驚喜。每天有收益,挺好的!生活也開心。希望大家也試試哦!提前祝福大家國慶中秋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