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笑看風雲在際

    陳平確實三次易主,一開始跟著陳涉幹,後來又跟了項羽打天下,最後才來到劉邦的身邊,為他猜透人心,出謀劃策,劉邦倒是不擔心他的忠心,一來戰亂時代頻繁易主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混口飯吃嘛;二來劉邦也是混混出身,對陳平的小缺點毫不在意,所以他和陳平有點惺惺相惜的意思,可謂知心好友啊!

    陳平這個人長得帥,不愛幹活愛管閒事,人品嘛也是非常一般,可是劉邦就是喜歡他信任他。因為呢陳平因為這個脾氣性格,在劉邦內部和誰的關係都處理不了,不管是周勃還是灌嬰都對他不滿,時時在劉邦面前給他穿小鞋。所以劉邦反而相信陳平啊,因為他不具備拉幫結派的可能性,只會對自己忠誠,所以劉邦到哪都帶著他,大事小事都會問他的意見,陳平在劉邦身邊也很得瑟。

    而且陳平不僅僅是討劉邦喜歡,他善於觀察人心,在劉邦團隊裡,韓信是往前衝的,蕭何是後勤部長,那陳平就是陰謀家,不費一兵一卒做大事。離間計就是他的巔峰之作,當時被困在項羽那,他用四萬金賄賂項羽的手下,傳播謠言,成功離間項羽和范增的關係,使得范增告老還鄉,項羽缺少了一個重要謀士。

    陳平這個人會賄賂人,自己也會接受賄賂,品性有差是沒錯的,正因為此很多大臣對他不滿,可這樣的人反而最會辦事。因為他想得出,做得出,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他就能抓住人性的弱點,不擇手段達到目的。不管黑貓白貓,能抓得到老鼠的就是好貓,劉邦不拘一格,善用人才,這也是典型表現。

  • 2 # 遇見資治通鑑

    因為陳平這個人,服務的不是具體的某個人,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權力的僕人,誰在權力的寶座上,陳平就為誰出謀劃策。

    陳平一生服務過項羽、劉邦、呂后,又在和周勃等一干功臣派發動政變幹掉了呂氏一族之後為漢文帝服務,可見此人的功力之深,堪稱漢初政壇不倒翁。

    回過頭來,我們看一看劉邦去世前後,陳平是怎麼投靠呂雉的。

    謀殺樊噲

    劉邦在去世之前想要殺掉樊噲,因為樊噲是呂后的妹夫,樊噲是呂氏外戚在軍隊中的強有力的代表。皇位可以傳給呂后的兒子劉盈也就是後來的漢惠帝,但是要保證劉盈做一個自由的不受外戚擺佈的皇帝,就一定要剪除外戚當中手握重兵的樊噲。所謂的害怕樊噲害趙王如意,完全就是一套說辭了,更主要的還是害怕樊噲日後會害自己當皇帝的這個兒子劉盈和他們劉家皇位的傳承啊。為了處理樊噲,劉邦找來謀劃的人正是陳平,派去具體執行殺樊噲任務的也是陳平和周勃。

    不殺樊噲

    事情最終的結果,陳平和周勃商量好了,只是把樊噲抓起來,準備交給劉邦自己處理,這個就可以看出陳平的高明之處了。

    這個還是要說回陳平自己的情況,陳平由於自己沒有實權在握,此前也不屬於任何派系,此時自己最大的靠山劉邦就要倒了的時候,陳平恐怕想的就是不要得罪任何人,保證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才最為穩妥。可以預見的是,太子接班此時幾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那麼在這個時候殺樊噲,無疑就是直接把自己放在了未來當權派的對立面,劉邦百年之後,就呂后那個性情,陳平直接送去給劉邦陪葬也不是不可能的。陳平這麼聰明的人,是絕對不會做這種蠢事的,那麼把樊噲交給劉邦自己處理,就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沒有直接違背劉邦的意願的同時,也沒髒了自己的手,避免了和外戚一黨結下血海深仇的同時,也為呂氏一族營救樊噲爭取到了斡旋的餘地。

    陳平這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做什麼一定都是出於自身的考慮,要想在劉邦死後繼續屹立不倒,那麼就一定不能自絕於呂氏一黨。所以,樊噲的生路,就是陳平自己的後路。樊噲如果非死不可,那也是劉邦自己下的手,但是如果樊噲活下來了呢,那就是陳平獻給外戚太子黨的一份投名狀。

    由此看來,不屬於任何派系,正是陳平的聰明之處,從日後的種種跡象表明,陳平服務的物件不是某個派系,也不是某個個人,而是權力的寶座,不管是誰,只要處在權力的巔峰之上,那麼陳平就會是他忠實的僕人。這不,在得知劉邦的死訊之後,陳平迅速投靠了呂后一黨,成功的又站了一次隊。這一點看來,陳平和法國大革命時期活躍的外交家塔列朗還真是有幾分相似之處。

  • 3 # 路遙lgy

    也談不上倒戈,陳平有人稱他為“戲子”,是說他很會見機行事。

    陳平為劉邦幾次用計脫險,劉邦很看中他。後來劉邦受傷,有人在他面前說:樊噲要在你死後,與呂后一起報復戚夫人。劉邦大怒,派陳平周勃去殺了樊噲提頭來見。樊噲正在燕國帶重兵。陳平就和周勃商量,樊噲有戰功,如果殺了,皇帝后悔了怎麼辦?再說了,樊噲可是呂后的妹夫。於是,兩人不敢造次,將樊噲放進囚車,押回長安。果然,不久劉邦就去世了。樊噲被呂后給放了。

    呂后專權,陳平周勃沒有遭到迫害,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這件事情,才得以善終的!

  • 4 # 友情天地781

    大風吹來,所有的草木都有伏倒,劉邦死後,呂后掌權,陳平如果不依靠呂后。依著呂后殘忍的性子,陳平早就腦袋搬家了。

  • 5 # 高了高

    不能算是倒戈,劉邦和呂雉本就是一家子,劉邦生前,政治利益基本一致;劉邦死後,呂雉才對劉氏王動手。

    陳平是一個利益至上的人,無原則性,見風使舵,不會死忠。

    他原為項羽手下,地位比同在項羽帳下的韓信高,後受項猜忌,投劉邦。這本無可厚非,但他後來離間老東家項羽、范增,就顯得不太地道了。

    劉邦死後,陳平對形勢看得很清楚,並未與呂后硬碰,但他也不是忠於呂后的。

    當時呂后問,呂氏可否稱王,王陵堅決不同意,陳平、周勃卻說未嘗不可。

    下朝後,王陵憤怒指責陳平,陳說,現在揚威的是你,以後拯救劉姓江山的是我們。

    呂后死後,陳平果然在鏟鋤諸呂中立功。他不是效忠呂后,只是效忠權力,而且善於變通,善於保護自己而已。

  • 6 # 冷眸m

    說陳平倒戈,首先要知道陳平的生平,陳勝、吳廣起義之後,陳平最開始是跟著魏王咎的,後來又跟隨項羽,在看到項羽不值得輔佐以後就又投靠了劉邦,從這點上可以看出來,陳平很有先秦時期縱橫家的潛質,就是不會對任何人忠心,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是如何在亂世中存活。

    在劉邦的晚年,劉邦疑心比較重,要讓陳平和周勃去大軍中殺樊噲,可是由於那時候劉邦已經快不行了,而且樊噲還是呂雉的妹夫,如果殺了樊噲,陳平在劉邦死後也會被呂雉殺死,所以就沒殺樊噲,而是把他裝入囚車,帶到長安讓劉邦親自發落,哪想到還沒回去,劉邦就死了,如果當時按照劉邦的詔書殺了樊噲,陳平現在也被呂后姐妹殺死了,所以說陳平又一次的儲存了自己。

    後來在呂后死後,陳平和周勃一起平定了諸呂之亂,擁立劉恆,恢復了漢朝江山。

  • 7 # 長城說歷史

    陳平曾經是劉邦的得意謀臣,為何倒戈投靠呂雉,其實也不完全投靠呂雉,主要也是為了生存保命,再一個是為了以後輔佐小皇帝。

    陳平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

    在劉邦稱帝之後,殺了很多有功的大臣,可是,陳平沒有遭到殺害。陳平也是一個了不起的謀士,尤其,在劉邦死後,呂雉沒有人約束,就開始大肆的胡作非為,陳平為了保命,也變的識時務者為俊傑,有時,什麼都要順著呂后,為人也比較低調。

    就拿韓信來說吧,平時狂妄,處處和呂后作對,最後還是被呂后所害,雖說韓信的死和蕭何有關係,蕭何也是在呂后的威逼之下,出了計策將韓信殺害。

    這兩個人都是 一個很好的比對,所以說陳平為了儲存自己的性命,不得不聽從呂后。由此看來,陳平是一個及其精明的人,在情非得已之下,就變成了一個隨風兩頭倒的人。

    陳平也是為了以後輔佐小皇帝

    陳平投靠呂后是有目的的,有什麼目的。陳平受到劉邦的賞識,陳平記在心裡。陳平看出呂后的野心,也知道呂后的權利,和呂后作對只有死路一條,所以陳平只能投靠呂后,保住自己的性命,以後好輔佐小皇帝,不讓呂后的野心得逞。

    陳平也不想讓劉邦的江山,不費吹灰之力就改了姓,這樣看來陳平不是一般的謀士,能看出呂后想奪取劉邦的江山,只有保住性命才能挽救劉氏江山。

    呂雉死後,陳平和周勃策劃了一個計謀,將呂氏人員全部殺死。這也是為了讓小皇帝坐的皇位坐的更穩一些,這也是陳平的用心,陳平也是忍辱負重,成就了一個大的計劃。

    陳平這樣做也算是報答了劉邦的重用之恩。

    綜上所述:陳平在情非得已之下,投靠了呂雉,保住了自己的性命,為以後幫劉氏江山的翻身做準備,也算是陳平用心良苦。

    文:長城

    圖:網路

  • 8 # 歷史伴讀小二

    陳平的前世今生,以務實,悟透人性的陰謀論實踐者,展露世人

    陳平以盜嫂欺金的汙點來自汙,獲得另類宣傳與帶來熱點。最先投靠項羽,想在西楚霸王立下功勳,以冷眼相看西楚霸王的項羽與謀士范增的全盤底細。發現項羽不懂用人,不識人的本質後,投靠同樣劣跡斑斑的“流氓頭子”劉邦,惺惺相惜之後,牽手奔前程。

    陳平開始他謀劃大漢帝國的事業,作為道家思想傳承人,他深受地理念就是“治國如烹小蝦”的宏觀戰略,又有務實而實際操盤的具體戰術思想。

    陳平參與或操盤楚漢爭霸,平定異姓王,獵殺開國功臣,解困白登之圍,誅滅呂氏還政劉姓神器等一系列漢初帝國的大件事。

    比如鴻門宴整個過程與結果體現,那時候的陳平就已經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成為一個劉邦臥底身份去主導整個宴會的精彩上演。就是為了讓劉邦這個老闆能夠記住自己。

    比如用重金賄賂項羽與亞父范增之間的關係,最後逼得范增說出“豎子不足與謀”,憂憤而死。

    比如用重金賄賂冒頓單于的大閼氏身邊人,最後透過三寸不爛之舌成功解圍“白登之圍”的必死之局。

    猶如他並不稀罕“漢初三傑”的稱呼,永遠只做“千年老二”或是“幕後操盤手”的定位,因為他太瞭解人性了,懂得帝王之心,懂得臣子之術,讓他如魚得水,翻滾在漢帝國過程的血雨腥風之中。

    呂后臨朝稱制勢不可擋,積極參與朝政,以圖恢復大漢神器

    在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駕崩的那一刻。呂后臨朝稱制勢不可擋,陳平作為漢帝國的開國功勳,他就猶如狄仁傑對待武周朝武則天一樣,盡心盡力為武周朝服務,以便進入中樞,獲得更大的權力,只要等武則天百年之後,恢復李唐神器做鋪墊。那麼陳平在呂后臨朝稱制時期,對於呂氏封王等事件都是舉手贊同。

    對於劉邦彌留之際斬殺樊噲,呂后的妹夫此事,也是違背劉邦的遺願,最後送回長安,裝瘋賣傻式的表演,就是涉及到站隊問題,也是擺脫困局的手法,樊噲死與不死都是取決於呂后來做決策。

    在漢惠帝六年,與王陵成為漢初左右丞相的職位,陳平任左丞相,積極貢獻自己的智慧與才能,表明陳平是在其位謀其政,多有建樹。

    在呂后臨朝稱制時期,獨攬大權的現狀下,維護大漢劉姓王朝的正統性,是陳平的政治思想與行動綱領。只要是大漢王朝劉姓當家或是呂太后不改國號,動國本,那他都可以去配合與接受。

    那麼只要等呂后百年之後,陳平就可以聯合劉姓諸侯王與周勃等漢初大臣一起復闢大漢劉姓神器,進行撥亂反正的鬥爭,那麼陳平還是可以千古留名,成為漢朝的肱骨大臣。

    公元前180年,呂后不甘於紅塵而逝世,最初他佈局的呂氏掌握軍權的後手,被陳平與周勃等人輕輕地解決,最後是把呂氏滅族,迎接代王劉恆回朝,作為漢帝國第三任皇帝,史稱漢文帝,開啟文景之治的序幕。陳平仍然是位極人臣,丞相之位,最後獲得善終。

    陳平這位“陰謀論者”相比張良這位“陽謀論者”提前遁世不同,他一直活躍在漢初帝國的朝廷之中,這位常青樹的智慧才是後人需要學習的楷模,而不是學習張良,劉伯溫式的謀臣人物。

    陳平才是古代謀臣善始善終的楷模,當然在四百多年後,三國時期又出現了一位堪比陳平的人物,他的名字叫賈詡。

  • 9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陳平投靠呂雉倒不至於,至於為何他會幫呂雉,因為他是一個務實主義者,幫助呂雉其實也是在幫助自己。

    陳平年輕時的夢想在幫鄉里鄉親平均分肉時就可體現,當時陳平說:“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意思是假如我能治理天下,也向分肉這樣平均。

    後來天下大亂,陳平先後投奔魏王和項羽,奈何倆人都不重用他,報國無門的情況下陳平投奔劉邦,在劉邦那裡陳平的才能得到發揮,他不僅幫劉邦離間了項羽與鍾離眜和范增的關係,還在劉邦被圍滎陽的關鍵時刻為劉邦解圍,最終助力劉邦取得天下。

    劉邦建立漢朝後,張良這些謀臣先後離去,陳平成了劉邦身邊最為重要的謀士,劉邦對他愈發的重用,陳平也不辱使命,幫劉邦智擒韓信,解白登之圍。等到劉邦快要崩逝之時,陳平開始為自己以後的前途考慮,當時能控制整個朝局的只有呂后,所以劉邦臨終前讓他殺樊噲,他沒有做,而是以樊噲做自己的投名狀,呂后礙於他的影響力,只能繼續重用他。

    獲得有限的生存權力後,陳平開始韜光養晦,任憑呂后專權做妖,他都不參與,靜待時局的發展。

    呂后死後,陳平認為時機到來與周勃一起力挽狂瀾平定諸呂叛亂,而後擁立劉恆為帝。漢文帝感念他的功勞讓他繼續富貴榮耀至極,可以說陳平每次的選擇都恰到好處,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至於投靠呂雉只能說一句識時務為俊傑,保證自己的生存未來才可期。

  • 10 # 農民工歪說古今

    陳平倒戈投靠呂后言過其實了,如果他真的投靠了呂后,也就沒有後來的所謂“剿滅諸呂”了。要知道,陳平可是“剿滅諸呂”的功臣之一!

    說陳平投靠呂后,無非指的是劉邦臨終前欲殺樊噲之事,是陳平保住了樊噲的性命。但是,陳平是為了樊噲和呂后嗎?很顯然不是。說白了,陳平只是為了自保而已。彼時的劉邦已經行將就木,呂后作為時任皇太子、漢惠帝劉盈的生母,無論之後她是否專權擅政,皇太后的地位是沒有疑問的。這個時候,陳平如果為了舊老闆劉邦殺了呂后的妹夫樊噲,劉邦一死,陳平的結局可想而知。但是,如果不殺樊噲,一旦劉邦緩過來,暫時死不了,陳平照樣沒有好果子吃。

    陳平不愧是謀臣出身,玩起陰謀詭計那是駕輕就熟。他既沒有聽劉邦的,直接殺了樊噲,也沒有直接放了樊噲,而是把樊噲押回長安。如果劉邦死:“老闆啊,老樊是你連襟,我們可不敢隨便殺,還是押回來給你殺吧!”如果劉邦死了,正好藉此向呂后邀功:“老嫂子啊,是我們冒著被老闆咔嚓的危險保住了你妹夫啊,我們是向著你的!”兩頭不得罪。還真讓陳平猜著了,樊噲還沒押到長安,劉邦便嚥氣了。於是,陳平轉頭便跑到呂后面前邀功去了,順帶著厚重少文的周老粗也跟著沾了大光。否則,如果是周勃一個人去,估計樊噲腦袋早就搬家了,到頭來周勃自己的腦袋估計也得搬家,估計也就沒有後來的所謂“剿滅諸呂”了。

    也正是因為陳平和周勃保住了樊噲的性命,給呂后遞上了“投名狀”。呂后覺得,這倆貨都是明哲保身的傢伙,對自己構不成威脅,也就沒有把他們怎麼樣。當然,樊噲可能也是一個方面,畢竟是陳平和周勃保住了他的命,押解樊噲回長安途中,私底下想必對樊噲也不錯,樊噲和他老婆呂嬃肯定是要領這份情的。而呂嬃在她姐姐面前的分量可想而知,保住陳平、周勃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除此之外,陳平自身的低調也是一個方面。呂后放權之後,大封諸呂,架空了陳平,陳平很坦然地接受了現實,並沒有什麼過激的舉動,這或許也是他能夠得以保全的原因之一。說到底,陳平這個人很識時務。而且,陳平只是一介文臣,手續一兵一卒,對呂后構不成實質性的威脅,呂后自然也就沒必要動他了。所謂陳平倒戈投靠呂后言過其實,他不過就是明哲保身而已,他可沒有真心偷看過呂后。呂后前腳剛死,後腳他就和劉邦庶長房那幾個孫子一道發動了“剿滅諸呂”的政變,這樣一個人會真心投靠呂后?無非就是謀求自身利益罷了。

  • 11 # 尋根拜祖

    陳平絕對是“眼珠一轉十個計”一類的頂尖謀士,而且他是個審時度勢,善於自保的聰明人。所以,他能做到先侍奉魏王咎,後追隨項羽,再投靠劉邦,多次更換門庭,卻安然無恙。劉邦去世後,他清醒地意識到,大漢即將是呂氏天下,所以提前就準備好了一份見面禮,把自己防護得嚴嚴實實。呂后一死,他又立刻搖身變成滅諸呂,擁立漢文帝的第一功臣,絕對是個在腥風血雨中,巋然不動的大神級人物。

    陳平的身世

    陳平自幼好讀書,不務農。不過他讀的不是儒家書籍,他喜好黃老之學,深得老子的“以無為求有為”的精髓。《道德經》被稱為中國兵家的思想基礎,陳平深諳其中的法力詐術之道,陳平一生獻策無算,核心思想就是一個“詭詐”,這跟他精於老學有關。

    陳平家裡非常窮,連一扇像樣的門都沒有,到了婚娶的年齡,沒人願意嫁給他。有個叫張負的老人家慧眼識珠,他仔細觀察打量陳平,覺得一個氣宇軒昂的人,不可能一輩子貧窮。又悄悄到陳平家裡考察,見他家雖然拿塊破席子當門板,但門口車轍印卻不少。

    於是張負不顧家裡人反對,將自己嫁了五次,都守寡回家的孫女,嫁給了陳平。陳平家出不起彩禮,張負幫他湊錢,婚禮操辦酒席等開銷,全部由張家拿,“倒貼”把孫女送到陳家。

    事實證明,張老漢的眼光真是“蠍子粑粑毒一份”!

    陳平的為人

    秦末大亂,陳平覺得施展才華的機會到了,他首先投靠了魏王咎。雖然跟魏咎的個人關係不錯,但陳平看出魏咎不是做大事的人,找了個機會開小差,跑到項羽門下。

    項羽也不是個識才的明主,陳平沒有得到重用。就在他悶悶不得志的時候,鴻門宴上,他認識了劉邦,覺得劉邦是個做大事的人,心思就活動了。

    後來劉邦被項羽扣留在咸陽,張良求助於陳平,陳平“吃裡扒外”,給項羽獻計,調離范增,併成功說服項羽,放劉邦去封地就藩。不久,他再次開小差,逃離項羽投奔了劉邦。

    因為陳平的這段經歷,世人很看不起他,甚至給他編造了“昧金盜嫂”的醜聞。從這些經歷可以看出,陳平的智慧非凡人所比,同時他沒有儒生附加自己身上的道德枷鎖,一切從自身利益出發,極善於自保自全。

    投靠呂雉

    高祖十二年,燕王盧綰反叛,劉邦因為身體原因不能親征,他派樊噲為將,代他出徵。樊噲走後不久,有人給劉邦打小報告,說樊噲勾結呂后,可能在您百年之後要搞小動作。劉邦大怒,立刻讓陳平攜帶聖旨,趕往前線,陣前斬殺樊噲,以周勃代之。

    一路上,陳平打起了小九九。眼看劉邦身體狀況挺不了多久,劉邦一死,呂后必然專權。樊噲是呂后的妹夫,到那時候,呂后以他斬殺樊噲為由,能饒過他嗎?

    於是,陳平耍了個小滑頭,宣讀完聖旨,沒有處死樊噲,而是把他押入囚車,帶回長安,準備交給劉邦,由他自己處理。到時候,殺不殺,全是皇帝的事,他是快刀切豆腐,兩面光,劉邦呂后誰都不得罪!

    沒想到走到半路,傳來訊息,劉邦“崩”了。陳平腦子快,眼珠一轉,計上心頭。他讓隊伍緩慢行走,自己一路快馬加鞭,率先入長安,哭拜於劉邦靈前。

    不要以為陳平此舉,是出於對劉邦的哀悼,學問全在哭詞裡:您讓我斬殺樊噲,我覺得我哪有權力斬殺大將吶,所以,我把樊噲給您帶回來了!

    他這邊哭,那邊呂后正等他哭完,準備下手報復他呢。一豎耳朵,噢?樊噲沒死啊!做得好,很識相,看起來是自己人吶!

    於是,呂后很受感動,好言安慰陳平,並給了他一個新官職——郎中令,輔佐新皇。

    看看陳平這一路,一計接一計,滴水不漏。先是做好兩面不得罪的計劃;到了軍中,為了防止意外,騙得樊噲毫無防備被逮捕;路上聽到劉邦駕崩,違抗讓他滯留滎陽的命令,強行入長安;到了高祖靈前,立刻巧妙地向呂后獻上表忠的大禮包。

    這種左右逢源的謀身本領,歷史上無出其右,連張良都得以修道避世躲禍,人家陳平就有本事,始終讓自己在漩渦中屹立不倒!

    功過是非

    陳平為啥投靠呂后?其實,呂后專權的跡象早就顯現無疑,否則劉邦也不會對樊噲下黑手。其實呂后專權是劉邦生前佈下的局,目的就是為了讓呂后制衡功臣派。

    劉邦深知劉盈過於仁柔,根本鎮不住驕兵悍將,儘管異姓王被他基本砍光了,但朝中的功臣派都是土匪出身,劉盈鎮住他們難度太大。在換太子不成後,他只能扶植呂后,期望透過呂后輔政,來制衡功臣派。

    不想,呂后比功臣派更兇悍,讓劉邦不由產生新的擔憂。除掉樊噲,等於拔了呂雉這隻母老虎的牙,讓她攻擊人力不足,防守綽綽有餘。

    陳平是何等聰明,他早就看穿劉邦的這步棋,而且他還前瞻性地意識到,沒了牙的呂雉,照樣可以吃人!

    善於自保的陳平,他此時唯一的選擇就是投靠呂雉,而不是做劉邦希望的,天平的另一端。陳平不但沒有做制衡呂后的砝碼,相反,他積極投靠呂后,幫助呂后實現大封諸呂的願望,因而深得呂后信任,這恐怕是劉邦生前沒想到的事。

    陳平是不是韜光養晦,為將來蕩平諸呂做準備呢?雖然後來的情況確實如此,但我個人認為,在陳平決定投靠呂后的時候,他應該沒有這個計劃,估計他也不敢保證自己能活過呂后。他的行為,無非為了自保而已。

  • 12 # 西府趙王爺

    見怪不怪了,陳平這一輩子從來不拘小節,當然也不求大義,見風使舵乃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

    從叛魏王事項羽,到叛項羽投劉邦,再到私放樊噲,討好呂后,陳平的品行實在不敢恭維。但正所謂良禽折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陳平的不斷跳槽,不過是在為事業而奮鬥。

    而且他這個人確實有能力,為劉邦立下了汗馬功勞。張良善陽謀,他則善陰謀,其中最出名的便是“六獻奇記”。

    一:離間范增項羽關係,楚國從此衰弱。

    二:滎陽城下妙計誘敵,使劉邦從滎陽安全撤退。

    三:封韓信王郊,使韓信耿心效命劉邦。

    四:聯齊滅楚,垓下之圍劉邦終於戰勝項羽,一統天下。

    五:妙計擒韓信,幫助劉邦翦滅異姓王,劉家天下因此得以穩固。

    六:白登之圍,陳平巧賄閼氏,幫助劉邦脫離匈奴險境。

    這六計可以說每一個都是劉邦政治生涯的關鍵時刻,可見陳平之能力與貢獻。

    甚至於說他是劉邦底下第一聰明人也不為過!

    當然,投靠呂雉這件事兒說倒戈有些嚴重了,他也僅僅是為了自保。話說在劉邦晚年時期,聽說樊噲和呂后串通一氣,圖謀不軌,很是震怒,於是派陳平去斬樊噲。

    按理說,皇帝發話了他陳平不得不聽,但是這樊噲不一樣,他是呂后的妹夫。於是陳平多長了個心眼兒,早知道這劉邦眼看著就要不行了,呂后必定會找自己麻煩。即使劉邦沒事兒,但這始終是他們家事兒,呂后姐妹二人必然會在皇帝身旁搬弄是非,到時候吃虧的還是自己。

    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便沒殺樊噲,只是把他捉了起來,押往京城。果不其然,陳平還在半路上就得到了劉邦病故的訊息,如此一來,樊噲因他而得以保全,呂后因此而善待他,並沒有在大權在握後秋後算賬。

    同樣因為這一次而逃過呂后清算的還有周勃,他當時是個陳平一起去殺樊噲的,他得感謝陳平。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位在十幾年後,在劉呂大戰中扮演了關鍵角色,給了呂后的呂氏家族以致命一擊,成為了劉氏王朝延續的最大功臣。

    最後,陳平拜相封侯,得以智終!

    《太史公自序》:“六奇既用,諸侯賓從於漢;呂氏之事,平為本謀,終安宗廟,定社稷。”

  • 13 # 錢君史話

    陳平背項羽至修武降漢,多出奇計以定漢邦,功封曲逆候。高帝崩,呂太后哀之,請宿衛中,太后以為郎中令。

    孝惠帝崩,呂后用事,欲王諸呂,陳平變通其志,曰“可”,乃為右丞相。其日以飲醇酒,戲婦女為事,高後聞之“私獨喜”。高後崩,陳平與太尉周勃合謀誅諸呂,立孝文皇帝,“陳平本謀也”。言陳平叛高祖者謬矣,若王陵執拗被廢逐,與國事何益?陳平居中用事,機深謀遠,卒安劉氏,方為社稷之福呢。

  • 14 # 減水書生

    謀臣淵深

    陳平初侍魏王咎,後歸項羽,漢軍還定三秦時再投劉邦,成為劉邦的重要謀士。他全程參與了楚漢戰爭、剿滅異性諸侯王戰爭以及漢匈平城之戰。

    他向劉邦提出重金離間項羽群臣的建議,並親自操作實施,成功離間了項羽和亞父的關係,使亞父憂憤而死。

    公元前201年,陳平建議劉邦偽遊雲夢,在韓信隻身面聖時,逮捕韓信,褫奪韓信的楚王之位。

    公元前200年,漢匈首戰,劉邦所部被困白登山七天七夜。陳平以重金賄賂冒頓單于的閼氏,使得單于大軍讓出一條小路,劉邦眾人得以脫逃。

    明哲保身

    劉邦死後,陳平因樊噲一事而得呂后重用,被拜為郎中令。

    惠帝六年時,與王陵併為左右丞相,右丞相王陵治事。

    王陵免相後,與呂后寵臣審食其併為左右丞相,左丞相審食其常侍呂后、不治事,陳平治丞相事。但因呂后大封諸呂為王,所以實際掌權者為呂產、呂祿等人。

    匡扶劉氏

    呂后死後,陳平聯合太尉周勃誅殺諸呂,擁立文帝,故有匡扶漢室之功,因此與周勃併為左右丞相。周勃治事,陳平輔之。

    周勃因不習文學,難堪丞相之事,後陳平專任丞相事。

    總結陳平

    陳平有盜嫂收金之蜚語,無論真假,陳平並未直接辯駁此事。可見陳平處事的靈活性要勝於道德感。這是其能夠在呂后朝免於屠戮排擠且榮身三公的重要原因。

    陳平謀深非常,無論是戰場詭計還是為人處世,甚至權力爭鬥,他既有保全自己的能力,又有實現利益最大化的手腕。這是陳平與一眾沛豐集團所不同的地方。

    最為狡詐的人才能活到最後。而朝堂如戰場,生存下來的人呢才能有所作為。王陵確實耿直無二,但生存不下來,就不能有所作為,也就不能匡扶漢室。所以,這種耿直值得歌頌但未必堪以大用。

    但正是因為太過靈活而無耿介,所以劉邦評價陳平是“智有餘,然難獨任”,而匡扶漢室的還是周勃之屬。所以,有陸賈的當機立斷,有周勃的敢於任事,陳平的謀深似海才能由為己而為公,最終建立功勳。

    至於為何投靠呂雉,不好說,陳平這種人不是投靠不投靠的問題,而是看能不能獲得利益的問題。在呂雉處能獲得利益,則陳平不顧駐守滎陽的詔令,非要跑到長安哭拜劉邦而表功呂后:自己沒殺呂雉的妹夫樊噲。因為長安有機會而滎陽無利益。

    是否偽事呂氏,也不好說,因為陳平到死都不能打進呂氏家族的核心圈。他這個丞相也僅是多幹活而不掌權。

    至於匡扶劉氏,也只能說陳平還是有忠心的,但這忠心有幾分,肯定不如王陵、周勃等一眾沛豐集團。但是,劉邦的重用,呂氏的排擠,以及呂后死後呂氏家族的勢弱與無能,孰輕孰重,曲逆侯陳平的智慧足以讓他相時而動。所謂“君子見機,達人知命”,陳平或許就是如此的“君子達人”吧。

  • 15 # 東籬南山534

    呂后那是什麼人,漢高祖聽說彭越要造反把他抓起來審問一番又赦免了,流放路上他遇見呂后哭訴自己是被誣陷委屈的,呂后好言安慰答應帶他去向漢高祖說情,結果到了洛陽後卻私下對漢高祖說,彭越這樣的好漢你怎麼能說放就放了呢,他是個有本事的人,既然已經得罪了他,就不該放虎歸山留下禍患,漢高祖覺得有理讓她去對付彭越,呂后找人再次誣陷彭越謀反,殺了他全家不算還把彭越剁成肉醬分給其他諸侯,警告他們不要造反。

    韓訊號稱兵仙,因為對漢高祖不滿,密謀和陳豨造反,因為謀事不密,訊息洩露後,被呂后和蕭何騙到長樂宮活活打死了,死前還嘆息我一世英雄智謀過人,沒想到栽在女人孩子手裡。

    漢高祖寵愛戚夫人想換趙王如意為太子,沒事就挑太子的刺,呂后發現後和張良商量找來商山四皓陪著太子去見高祖,高祖見後嘆息,太子羽翼已成難以動搖,從此再不提此事,等高祖一去呂后眨眼間就把戚夫人做成人棍並且毒死了趙王。

    由此可見呂后這人聰明果斷,而且心狠手辣,和漢高祖身邊的重臣謀士又關係密切,陳平是個沒什麼節操的陰謀家,最善於搞得是陰謀詭計,聰明人往往膽子小好計算得失,漢高祖是無恥但畢竟還算大度,呂后可是既心狠又手辣還有女人的小心眼兒,兒子又是名正言順的帝國繼承人,看起來還能比漢高祖活的長,陳平哪敢得罪她,倒向她也就理所當然了。

  • 16 # 梅軒畫舫

    沒想到王陵卻不識相,說,這怎麼可以呢?當年高祖可是對全國軍民發過誓的,不是姓劉的不能封王。

    鬧得呂太后面紅耳赤,回過頭來又問陳平,左丞相,你怎麼看?

    陳平說,我完全擁護太后的意見。

    呂太后笑道,好,還是陳丞相講政治。當然,王丞相說得也不是沒有道理。

    呂太后提議,封王陵為太傅,輔佐皇帝左右,不再擔任右丞相。

    這實際上是一個明升暗降的伎倆。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得出。

    王陵一點思想準備都沒有,一氣之下不去就任太傅之職,請了個長期病假,杜門不出,連班兒也不上了。七年後,竟鬱鬱而終。

    王陵被罷了官,呂太后親自提議封陳平為右丞相,以自己最寵幸的佞臣闢陽侯審食其為左丞相。

    審食其是呂太后的相好,雖然官居左丞相,但並不參與政事,而是留在呂太后身邊工作,主要任務是陪著太后玩兒,讓太后高興。

    審食其這個人也是沛縣人。當年漢王兵敗彭城西,劉邦的爸爸劉大爺和妻子呂雉都被項羽俘虜了被扣作人質,審食其不顧生命危險始終不離呂后身邊。後來又經過長期的鬥爭考驗,審食其始終忠心耿耿地跟隨呂后左右,贏得了呂后的高度肯定和信任。

    高祖駕崩後,審食其與呂太后的關係更親密了。

    審食其任左丞相後,連自己的府第也不回了,就長年住在宮中,朝廷中高官的任命以及一些軍國大事,審食其都說一不二。

    高祖臨終時懷疑連襟樊噲謀反,陳平給他出主意派周勃去奪樊噲兵權,並將樊噲押解回京。

    樊噲的妻子呂嬃是呂后的妹妹,對陳平一直懷恨在心。一有機會就在姐姐耳朵邊說陳平的壞話,說陳平任右丞相整天無所事事,不務正業,不是喝酒就是調戲婦女,政治作風和生活作風都極不嚴肅,影響很壞,幹部群眾意見很大。

    這些訊息傳到陳平耳朵裡,陳丞相不但不收斂,反倒更加變本加厲,肆無忌憚。

    呂太后聽說了,不怒反喜,因為她覺得陳平這個人沒有政治野心,是一個不用防備的政治混子。

    有一天,呂太后就把妹妹呂嬃叫來,當面對陳平說,老百姓有句俗話說,“兒婦人口不可用”,就是說,小孩子和女人的話都不可信。我與你是患難之交,你辦事我放心,對別人的讒言你不要介意,我保你。

    後來呂太后大封諸呂為王,陳平雙手舉得最高,口號喊得最響,表現得比任何人都無限忠於呂太后。

    呂太后感到非常欣慰。她覺得有陳平這樣足智多謀的老臣輔佐自己的哥哥兄弟,這天下就會永遠是老呂家的了。

    但是,呂太后病死後不久,陳平就與太尉周勃合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諸呂一網打盡,擁立代王劉恆為帝,使漢室江山重新光復。

  • 17 # 鵬程好物分享

    陳平,是個有才之人

    也確實有些人品問題,也知道如何保命,為了保命他必須屈就呂后,否則,他就可能被幹掉了!不一定被殺,但是肯定遠離了政治中心!

    陳平的人品問題也是有記載的,曾經和嫂子通姦,而且貪汙受賄!

    這樣的人肯定是更愛自己的命的!氣節跟他應該是沒有多大關係的!

    不過他畢竟在呂后死亡之後在平定諸呂的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幫著劉邦保住了大漢天下!以正因如此,司馬遷對陳平的評價是很高的!

  • 18 # 孔六十三

    陳平是劉邦的重要謀臣,他六出其計,為劉邦打下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說到陳平倒戈投靠呂雉,主要有一下表現:

    第一,劉邦在知道自己可能命不久矣的時候,怕自己死後呂雉掌控江山兒子成為傀儡,就以樊噲(呂雉的妹夫)造反為由,派陳平、周勃去殺在外領兵做戰的樊噲。陳平看劉邦病重,已經時日不多,知道劉邦死後一定是呂雉掌天下,便不願殺掉樊噲,得罪呂雉,但皇帝的話不能不聽呀!得罪呂雉是以後難,得罪劉邦可是現在就難呀!但陳平非常聰明,他在路上與周勃商量說,我們不立馬殺掉樊噲,可以先把他抓住,把人送到京城由皇帝發落,這樣既不違背聖意,又不得罪呂雉。後來,在樊噲被押解回京的途中劉邦就死了,樊噲並沒受到任何處分。陳平為呂雉保住了自己集團的一員大將,呂雉自然對他投桃報李,任命他為中郎將輔佐新帝劉盈。

    第二,劉邦曾立下“白馬之盟”,“非劉姓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後來呂雉掌權後想封自己的幾個侄子為王,她問大臣們的意思。右丞相王陵拿出劉邦的“白馬之盟”來反對呂雉,呂雉非常生氣,又問此時已是左丞相的陳平。陳平說:“當初是高祖做皇帝,他說了算,如今是您(呂雉)代行帝王事,就應該您說了算。”呂雉聽了非常滿意,升王陵為太傅(沒有實權,屬明升暗降),把陳平升為右丞相。王陵罷官不就,最後鬱鬱而終,陳平一人則獨攬丞相大權。

    可是陳平真的倒戈做了呂雉的忠臣嗎?很顯然不是。呂雉死後,諸呂很快被誅滅,劉恆被迎為新帝,就是漢文帝。而這一切的主謀之一就是陳平,陳平也因功被封為左丞相。

    所以說,陳平並不忠於任何人,他只忠於自己,他所做的決定都是對自己最有利的。可以說陳平就是以利己為人生信條的,那些所謂的仁、義、禮、智、信都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內。所以陳平雖然很有才,但名聲並不好,劉邦手下的一干人也大都看不上他,就連劉邦對他的評價也不高。

    陳平幫劉邦離間項羽、范增,使項羽失去了最重要的謀臣;幫劉邦解滎陽之圍;幫劉邦智擒韓信;幫劉邦解白登之圍等。這些成就讓他一點都不遜色“漢初三傑”的張良,但就是這種為了利己而不擇手段使他的名聲非常不好。那麼陳平為了自己的前途、富貴都做了哪些事呢?

    陳平早年非常貧窮,自己又不事生產。為了擺脫貧困,他娶了有錢人家死了五任丈夫的孫女。

    陳平起初跟隨魏王咎,後來看項羽勢大,又轉投項羽。在項羽手下時為了利益偷偷幫著劉邦,耍小手段失去項羽信任後又去投劉邦。在劉邦手下時也是“盜嫂偷金”,為同僚所不恥。

    所以說陳平是以對自己最有利為行為準則的,無所謂忠於誰,背叛誰!

  • 19 # 大飛熊騎士

    倒戈不止陳平呀,呂后稱制,大封諸呂時,還有名將周勃支援呀,為何會如此呢?呂后是誰呀?漢高帝劉邦的老婆,漢惠帝劉盈的母親,是和劉邦一起打江山的,風風雨雨這麼多年,沒功勞也有苦勞呀。所以,當年劉邦想讓劉如意取代劉盈為太子時,蕭何,張良都是反對的。原因很簡單,除了呂后的功績,以呂后的功勞能力,政治素養,劉如意如果當上太子,劉邦之後,劉如意定然不是呂后的對手,屆時搞不好會讓新誕生的大漢又進入四分五裂中,對誰都不好。

    周勃都能看出這一點,何況陳平呢?陳平是劉邦手下僅次張良的大謀士,劉邦的幾次關鍵時刻,當中都有陳平的謀劃。如,行反間計離間項羽和范增,在滎陽給劉邦解圍,和張良一起,一人一腳踢了劉邦,提醒封韓信,解白登之圍等等。所以,陳平是典型的“謀心者”這一類的智士,抓放樊噲,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因為,劉邦一去世,樊噲又是呂后妹夫,陳平非豐沛集團的人,又不是手握重兵的大將,得罪了呂氏,又要如何自保呢?所以,陳平和周勃一合計,必須把樊噲放了。

    陳平的擔心不無道理,雖然沒殺樊噲,呂嬃還是怪到他頭上,常常在呂后面前說陳平的壞話,反之另外一個要抓殺樊噲的周勃,估計就是因為豐沛集團,屁事也沒有。好在,就是陳平的機智妥協,呂后沒有聽她妹妹呂嬃的,後來還當上了左丞相。漢惠帝去世,呂后稱制,分封諸呂為王,陳平和周勃再一次配合默契,支援呂后。時任右丞相(漢初以右為尊)的王陵,強烈反對諸呂封王,並責備陳平,周勃,你們忘了高帝“白馬盟誓,非劉姓不王”了嗎?陳平,周勃回到,在朝廷上爭辯沒有用,也爭不過你,但是日後保全劉氏,我們比你強《史記.呂太后本紀》。

    順便提一下,王陵雖然也是豐沛集團的人物,但是他是當地豪族,姿態比其他豐沛集團人物高,劉邦也得以兄事之,後來又接應過劉邦的家屬。所以,王陵絕對有資格和呂后爭,雖然最後以棄官抗衡,不過也是善終。陳平在資歷上自然和王凌不在一個量級,但是以他們迴應王陵的話,以及後來剷除諸呂來看。第一,陳平,周勃對呂后的支援,只是權宜之計。第二,他們和王陵的對話,絕對是瞞著呂后的,否則怎麼得到呂后信任。第三,呂后稱制時,年紀很大了,呂后一去世,呂祿,呂產都不是周勃,陳平的對手。所以,說陳平倒戈,不夠準確,應該是陳平再一次使用“反間計”,這次是把自己當做棋子。

  • 20 # 致守仁

    實際上,陳平在當時說的是漂亮話,也是大實話,怎麼說,當時既能保命,又能保漢家平安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投靠呂后,且聽守仁君慢慢道來。

    當時的情況很複雜。朝廷內部,皇帝新喪,呂后失去了最大的倚仗,正處於高度緊張的時刻,但是呂后這個人還掌握者大權,如果陳平周勃等人學王陵和呂后硬剛,極有可能導致呂后魚死網破,朝廷內部勢必分裂。

    不光如此,當時山東諸藩的威脅也很大,齊國、吳國、淮南國等諸侯國都有相當強勁的實力。如果朝廷內部分裂,諸侯國勢必要借剷除諸呂的名義起兵作亂,如果一個藩王能穩住局勢還則罷了,關鍵是極有可能引發大亂鬥。到時候天下勢必再度分裂,北邊匈奴此時正值強盛期,很有可能引發一場災難。

    而陳平投靠呂后情況就會有很大的改觀,首先,在劉姓藩王的威脅下呂后絕對不會代漢自立,也就是說無論再這麼折騰,天下也不會姓呂。其次呂后有了朝廷大臣的支援,意味著朝廷起碼不會分裂。呂后立諸呂為王,讓諸呂掌管禁軍。能和諸劉形成均勢,使國家不至於陷入混亂,有利於維護國家的穩定和休養生息政策的繼續實施。而且呂家人除了呂后外其他人著實上不了檯面,縱使讓他們蹦噠一會,收拾他們的時候也是輕而易舉。

    上述種種,絕對逃不過陳平的眼睛,權衡利弊之下,他選擇投靠呂后,為國家的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說,是一種能力;又如何去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