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的醬香酒
-
2 # 因醬而生
為什麼很多人喝醬香白酒第一口,會感覺澀,或者苦,或者酸,亦或者甜?
其實,喝第一口的時候,口腔相對比較乾淨,每個味蕾對酒的敏感度都比較強,酸甜苦辣是酒自帶屬性,缺一不可,又是天然而成,唇識甜、舌識辣、下喉識苦、腮識酸、酒的各種味道都比較協調,說明釀酒師調得好,同一款酒,每個人品的第一感覺都不一樣,也跟自身對單一味道比較敏感原因,一瓶好的“醬香白酒”喝上三口,便回味無窮,流連忘返!
最後,建議,在經濟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儘量飲用堅持傳統純糧固態發酵工藝生產的白酒。這種酒喝後只會有微醺的醉意,睡一覺之後便清醒如初,神清氣爽,不影響第二天的工作與生活,身體也好受許多。
以茅臺為首的優質醬香酒,只能以傳統固態發酵工藝釀造,且必須以糧食為原料釀造而成,屬於自然發酵的純天然產品,不新增任何香味成分, 喝完 不口乾不上頭! 且易揮發物質少,對人體的刺激少。 相比起其他香型的酒,喝多酒對身體傷害是最低的。
作為一個茅臺鎮純糧食醬香酒人,我希望大家都能喝上真正的純糧食酒,並且適量飲酒。我們的純糧食酒,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保證了我們的酒喝了不口乾,不頭疼。如果你確實想了解尋找優質的純糧食醬香酒,如果你信任我,你可以找我推薦一點實惠的好酒。不說酒有多好,純糧食傳統工藝的醬香白酒而且年份足,最起碼不是那種喝一次就傷一次的醬香白酒。
明明都是醬酒,為什麼差別這麼大,還會有這麼多不同的味道?其實都是有原因的,那接下來就讓周明為酒友們解答一下這些疑惑。
醬酒的味道跟取酒次相關
醬酒的工藝一定都是透過七個輪次取酒:第一輪次的酒:糧香突出,味道略酸。第二輪次的酒:醛味突出,味道略酸。第三輪次的酒:略有醬香,味道醇甜。第四輪次的酒:醬香突出,味道醇厚。第五輪次的酒:略有焦香,回味甜,味綿長。第六輪次的酒:焦香突出,有焦苦味。第七輪次的酒:焦香重,略有枯味。
酸味
在我看來,醬香酒的酸味還算是比較常見的,應該會有一些酒友想到郎酒,而郎酸也是許多酒友對郎酒的印象。不過現在的郎酒基本沒有那種感覺,其實是11年那段時間,有些郎酒會有點口感偏酸。在我看來,這種酸味應該是在酒體設計中運用的一二輪次酒比例偏高所導致的結果。畢竟一二輪次的酒都帶有點酸酸澀澀,喝起來風格有點像清醬兼香酒,在醬香酒盤勾中,如果一二輪次酒運用比例偏高,所勾出來的基酒就會偏酸,其酸是一種酸澀的感覺。也正是因為如此,在優質醬香基酒盤勾過程中,運用的一二輪次酒的比例並不宜過大,而這就導致許多酒廠的一二輪次酒多餘,為了不浪費這些酒,許多酒廠的中低端產品,都會加大一二輪次酒的運用,所以這類酒喝起來都會帶有酸味。
甜味
偏甜的醬香酒,最具代表的就是習酒了。甜是習酒的一大特點,不管是老風格的習酒還是現在風格的習酒,其標準樣品都展現了那種舒適的甜味。特別是年份習酒10年很好的表達了習酒的風味特點:其有類似青草氣息的曲香,甜味是蜜甜的感覺,可以給我們酒友帶來舒適、愉悅的感受。那麼醬香酒的甜味是怎麼形成的呢?我覺得,這可能跟釀酒時的制曲,堆積溫度偏低有關。由於制曲、堆積、發酵溫度偏低,因此其產生的焦糊味物質較少,所以酒體偏柔雅。
苦味
醬香酒中偏苦的味道,在茅臺的嫡系酒中是體現的比較明顯了,雖然現在的茅臺嫡系酒口感都比較柔雅了,但12年那段時間的茅臺嫡系酒確實有明顯的焦苦之味。對於這種味道,我很肯定是釀酒時運用了較多比例的六七輪次酒和翻沙酒調味而成的感覺。最後幾個輪次的醬香酒,由於糟醅積累的香味物質和酶較多,同時糟醅酸度較大,釀造時的氣候、環境較為炎熱,因此在釀造過程中升溫較高,高溫微生物更多參與發酵,也正是因為如此,其釀出的酒帶有突出的焦糊味,但卻缺乏細膩、舒適的感覺。對於這些醬香基酒,由於味道較重且不夠細膩、舒適,因此在盤勾高階醬酒時運用的比例不大,從釀酒角度來說,這類酒容易富餘,也正是因為如此,一些酒廠在生產中低端醬酒時會加大這類酒的使用比例。
以上就是醬香酒出現不同味道的原因了。其實不同產區,不同酒廠醬香酒風格都會有不同的側重,但一般來說,好醬酒很少品質會出現偏酸或偏苦,畢竟這兩種味道只要出頭都會給酒體帶來不適的感覺。但偏甜的也不一定就好了,酒友們也要留個心眼,特別是太過於甜的酒,也很有可能是酒商為了讓口感更好,故意在後期添加了甜蜜素。對此,想要喝到正宗口感佳的醬香酒友們,這就更需要擦亮眼睛了。周明我寫文章這麼久,其實也沒有什麼遠大的目標,只希望看到我的文章的酒友,能學到些白酒知識,不被人套路。信任我的,可以找我推薦點酒,不敢說價效比最高,但是保證是百分百的糧食酒。
優質的醬香酒,採用古法釀造,是真正的純糧食酒,一點一滴湧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