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緯度

    美國與蘇聯之間爆發的古巴導彈危機發生於1962年,但實際上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是在1962年之前。也就是說,蘇聯是在古巴導彈危機之前在古巴部署導彈,而不是在古巴導彈危機之時在古巴部署導彈。蘇聯之所以在古巴部署導彈從根本上說是美國和蘇聯的國家利益發生了根本性的衝突;具體來說是美國和蘇聯的冷戰行為在軍事方面的實際體現。從思想上說,是美蘇的意識形態在軍事方面的展現;從行動上來說,是美蘇爭霸的具體行為。無論是美國部署導彈還是蘇聯部署導彈,其實都是冷戰行為;古巴導彈危機是二戰結束後的世界歷史上最嚴重的事件,它一度使人類和人類文明處於核戰爭的威脅和毀滅之下。可以說,赫魯曉夫和肯尼迪一度掌握著人類社會和歷史發展的毀滅性和關鍵性的核鑰匙。

    在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中,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原因之一:蘇聯在古巴部署核導彈是一個連續性的事件,是美國和蘇聯在軍事領域的一次嚴重的對峙行為。可以說,古巴導彈危機是美國和蘇聯的一次拼刺刀式的導彈核對抗。

    美國一直把蘇聯看作是自己的敵人,因為蘇聯信仰的是馬克思主義,掌握政權的是無產階級。在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國家眼中,蘇聯就是嚴重威脅自由世界的資產階級的利益的洪水猛獸。所以,在二戰前美國就認為蘇聯是敵人;當然,蘇聯也認為美國是其敵人。

    二戰發生以後,美國和蘇聯出於打擊共同敵人法西斯的需要而實現了暫時性的合作。然而,美國和蘇聯之間的利益還是對立的。尤其是在二戰結束以後,美國成為了綜合國力最為強大的世界第一超級大國,而蘇聯則緊隨其後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綜合國力強大的世界第二超級大國。世界第一對世界第二總是有防範和敵對意識的,因此美國挑起了冷戰。古巴導彈危機是冷戰在美洲的表現。

    美國挑戰性的冷戰行為的表現之一就是在土耳其部署了導彈,這些導彈嚴重威脅了蘇聯和莫斯科的安全,造成了蘇聯領導階層的不安全心理。為什麼呢?一是因為蘇聯誕生時就受到了帝國主義的軍事幹涉,二是土耳其離蘇聯實在太近了。遠外天邊的持槍恐怖分子和近在眼前的持槍恐怖分子給人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為了保護蘇聯和莫斯科的安全,蘇聯針鋒相對的採取了部署導彈的措施,赫魯曉夫選的部署導彈的地點是古巴。為什麼選古巴呢?因為古巴距離美國近。蘇聯在古巴建立核導彈基地,實際上就是把核武器懸在了美華人的頭頂上。可以說,美國的生死存亡就看赫魯曉夫的心情。所以,面臨生死存亡的美國和沒有安全感的蘇聯之間爆發了隨時可能引發核戰爭的古巴導彈危機。

    蘇聯使美國面臨著生死存亡的考驗,但實際上這種危險的局面來自於美國冷戰政策的本身。也就是說是美華人自己製造了自己的危險局面。有了美國的導彈部署,才有了蘇聯的部署導彈;古巴導彈危機是一個連續性的歷史事件,是美國和蘇聯之間的一次軍事拼刺刀。

    原因之二:古巴導彈危機是美國和蘇聯在爭霸過程中的一次軍事對抗的升級,它表現出的是美蘇之間的軍事對抗處於失控的邊緣,它表現出的是美蘇的國家利益爭奪幾乎使人類陷入了第三次世界大戰之中。

    二戰結束後,美國與蘇聯的同盟關係破裂,美國首先挑起了遏制共產主義的冷戰。如果說杜魯門主義只是在政治上遏制共產主義,如果說馬歇爾計劃只是在經濟上遏制共產主義,那麼,美國建立北約就是在軍事上針對蘇聯。面對美國的軍事威脅,蘇聯針鋒相對地建立了華約。

    世界上最大的兩個軍事集團的出現,意味著整個世界會逐漸的處於軍事動盪之中。1962年爆發的古巴導彈危機實際上就是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集團的一次對峙,持續了13天的古巴導彈危機實際上已經使人類社會處於嚴重的軍事動盪之中。這次的危機和動盪嚴重到什麼程度?人類坐在核導彈上生活了13天。

    古巴導彈危機的13天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美蘇之間的軍事對抗的升級和失控,意味著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超級大國和兩個軍事集團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缺乏有效溝通的強大武力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有組織的犯罪。

    美國是有罪的,蘇聯也是有罪的,他們的罪行在於把國家利益建立在世界大戰的基礎上。

    原因之三:古巴導彈危機中蘇聯的確在古巴部署了核導彈,但美國並沒有處於正義的一方。這次使全世界處於核戰爭威脅之下的危機實際上反應了兩極格局下美蘇兩國對世界和平的威脅,是不符合戰後的發展趨勢的。

    威脅世界和平的強大力量可以算作是恐怖主義,美國和蘇聯都是威脅世界和平的強大力量。所以,美國和蘇聯都不是正義的。美國和蘇聯的某些行為可以算得上是犯罪,美國和蘇聯的過火的軍事行為可以歸屬於邪惡。邪惡的強大力量不會使世界走向和平。

    二戰後需要的是和平的國際環境,人類的美好生活和人類文明的發展都需要穩定的國家關係。這需要什麼呢?這需要強大的正義的力量。美國和蘇聯算不算強大而正義的力量?也許二戰中他們是強大而正義的力量,但二戰後他們是強大的非正義力量。強大而邪惡的力量支配世界,那麼世界一定處於恐怖和混亂之中。實際上,古巴導彈危機就是明確告訴世界人民他們生活於核恐怖之中。

    蘇聯和美國的非正義不是因為他們強大的軍事力量,而是因為他們把國家利益置於世界利益之上。世界人民滿意這種格局嗎?當然是不滿意的。所以,有了獨立於美蘇之外的第三世界,所以有了不結盟運動。所以,無論是美國和蘇聯的部署導彈還算古巴導彈危機的爆發都是因為美國和蘇聯沒有和平的發展理念,都是因為美國和蘇聯沒有世界整體利益的概念。

    從古巴導彈危機差點引發核戰爭的事例出發,我們得到的教訓是強大的力量需要和平意識的引導,國家利益要與世界利益融合。

  • 2 # 熊style

    可以這樣理解:赫魯曉夫下了一步戰略置換好棋——他用不對等的軍力和國力賭博!豬灣事件以後,面對美國的軍事、經濟制裁,卡斯特羅向蘇聯求援,蘇聯同意古巴的請求。當時,蘇聯儘管擁有R—12/14等中程彈道導彈,它的射程只有1000—2000英里(3700公里),在蘇聯本土發射不足以威脅美國腹地!它們急需避開美國的預警系統抵近美國領土!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蘇聯人希望採取行動抵制美國中程彈道導彈部署在家門口的影響;1959年,美國中程戰略彈道導彈"朱庇特"已經部署到義大利、土耳其:1961年,土耳其的15枚"朱庇特"導彈基地完成戰備;1962 年10月,它們具備隨時向蘇聯西南腹地甚至莫斯科攻擊的能力!

    PGM—19"朱庇特"導彈:爆炸威力為145萬噸梯恩梯當量的W-49型熱核戰鬥部。"朱庇"特採用的制導單元是一套ST-90全慣性導航系統。該導彈的射程則達2980千米——土耳其發射陣地距離莫斯科大約2000千米。

    然後,1962年7—9月,蘇聯向古巴運送核導彈作戰部隊、伊爾—28噴氣式轟炸機……爆發古巴導彈危機!1962年10月27日,古巴面臨美國武裝侵略、蘇軍駐古巴軍團準備作戰、美海軍隨時登陸的時候,赫魯曉夫及時發出公開信:要求美國撤出部署在土耳其的"朱庇特"導彈換取蘇聯撤出部署在古巴的導彈!這讓土耳其勃然大怒、美國十分尷尬:美國希望以私下秘密談判的方式解決古巴導彈危機!可是,古巴的導彈設施接近完成、U—2又被蘇聯人擊落……迫在眉睫的危機讓美華人同意蘇聯人的要求:1962年10月27日晚,美國司法部長向蘇聯駐美大使承諾美國會在危機結束後4-5個月內撤出駐土耳其的中程彈道。不過,美蘇需要向土耳其保密——10月28日,赫魯曉夫公開同意撤離古巴的導彈,他沒有提到美華人的承諾!古巴導彈危機結束!1962年12月,美國在北大西洋理事會巴黎理會議上正式提出撤出駐土耳其的"朱庇特"導彈:美華人提出用"北極星—A"潛射導彈取代它用於維護土耳其的安全!1963年1月的土耳其內閣會議上,土國政府原則同意撤除導彈;1963年2月,土耳其政府照會美國:土耳其同意美軍導彈撤離,不過,土耳其希望美國用其他軍事援助換取——美國不同意!雙方陷入僵局!當時,已經迫近美蘇之間達成的“古巴導彈危機後4至5個月內撤走土耳其導彈”的最後期限,為了避免拆除導彈的程序被拖延,美國加快腳步:美國承諾提供F—104機隊;美國搭載"北極星"導彈的核潛艇將在"朱庇特"撤離以後抵達土耳其,向蘇聯人表示力挺土國的美軍實力!1963年4月,導彈開始拆除離開卻促使土耳其轉向以更加獨立、多元的視角來審視涉及本國的問題:經歷了古巴導彈危機,美、土兩國關係很難像二戰後至20世紀60年代初遵循"團結一致"的原則。以後,土耳其在塞普勒斯等事關國家安全和民族感情的問題上都堅持立場,不做無原則的讓步。赫魯曉夫贏了!

  • 3 # lRlS爺爺

    不是古巴導彈危機時蘇聯要在古巴布署導彈,而是蘇聯要在古巴布署導彈行動,引發了古巴導彈危機!

    在美國肯尼迪總統強力反擊下,海軍航母艦隊全面封鎖古巴,攔截蘇聯海上運輸船。在蘇聯海上力量無法抗衡的情況下,赫魯曉夫只得讓步,撤消導彈佈署平息危機。

  • 4 # 光伏魚家

    無論二戰前或二戰後,美國代表著世界資本主義國家,而蘇聯代表著共產國際新興無產階級利益,美國就不高興了,你窮人要挑戰富人利益,為了確保富人利益,你蘇聯還嫩了點,因此當時的美國和蘇聯是世界頭號二號大國就產生了冷戰思維,思想的認識對立,產生行為的表現,美國代表著西方資產階級的利益勢力範圍,極力打壓阻止以蘇聯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國家,削弱蘇聯的勢力範圍,甴思想上的對立付於行動上的對抗,美國首先在俄羅斯的家門囗的土耳其部暑核導彈,赫努曉夫深感自己國家安全受到重大威脅,為了以牙還牙,就選擇了一直對抗美國的好友,距美國最近的古巴國,部暑核彈,到了1962年,兩國對恃各自在敵對國的家門口部暑了大量的核武器,險些爆發三次世界大戰,而且是核大戰,一旦核大戰爆發,將是世界毀滅性的災難,可想而之,45暑年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小當量的原子彈,導至幾十萬日本喪生或留下永久的傷殘,十七年後的1962暑年如果導至核大戰,世界將是什麼樣,不可想象。因此,古巴導彈危機,世界捏著一把冷汗。

  • 5 # 使用者105047338372

    制約美國,擴充蘇聯勢力擴大影響佔據世界主導地位。如果米有意引發米古戰爭把古就像炸日本一樣炸平了或吞了,蘇聯作為外人又遠離本土只能乾瞪眼還能咋的,如此情形,古不趕走蘇聯才怪呢。如果蘇米換個位置一樣的,米蟈照樣得撤走導彈。

  • 6 # 瘋狗的輕武

    因為蘇聯當時的洲際導彈數量、成本、可靠性還是迅速打擊能力都太差

    雖然蘇聯確實開發了世界上第一款洲際導彈R7,但第一個吃螃蟹的總會遇到一些問題。

    比如R7本身作為運載火箭,它的發射架巨大,場地要求很高,維護成本也很高。而且發射前需要20個小時的準備時間,這很容易在發射之前就被美軍的U2發現,從而提前預警。

    而且在R7,包括其後續性R16導彈的實驗過程中也是災難不斷,尤其是1960年發射R16失敗爆炸,直接導致蘇聯火箭軍司令涅德林死亡。

    所以說蘇聯那會洲際導彈壓根沒有準備好,反觀美國那邊當時民兵1已經就位,加上阿特拉斯、泰坦,美國全部洲際導彈加起來150有餘,這還只是洲際導彈,預警時間較長。但算上美國在土耳其和意呆利部署的中程導彈,那真的是要蘇聯的命了。

    數量沒人家多,人家還在你家門口部署了預警時間很短的中程導彈,蘇聯當然想在美國家門口(古巴)也部署箇中程啊,不然怎麼維持平衡的戰略核威懾?

  • 7 # 皇家橡樹1972

    蘇聯1957年就有洲際導彈實則是一個假象!蘇聯第一枚理論上射程超過10000公里的洲際導彈R16技術極不穩定,而當時的赫魯曉夫為了在“氣勢上壓倒美國”,要求在1960年將這種製造工藝水平低劣,技術問題層出的導彈發射出去。但1960年10月24日導彈發射時出現故障,當時蘇聯火箭軍司令涅傑夫元帥按下按鈕後它就是不離開發射架,然後元帥和140多名蘇聯宇航專家上到發射架上查明原因...根據規定導彈檢查時要將燃料放出去,但這會拖延發射時間,蘇聯人也就冒險去維修...誰知導彈的第二級不知什麼原因突然點火...引起了巨大的爆炸!發射架上的所有人一同被燒成了灰燼,圖片上就是當時R16導彈爆炸時的情景,一名工作人員試圖逃離,但隨即被大火吞噬!在第二次的試驗當中R16剛剛離開發射架20公里處就再一次爆炸...。

    所以,蘇聯在“古巴導彈危機”的時候根本沒有實用的洲際導彈,根本對美國構不成實質性的威脅。雖然洲際導彈不行,但當時蘇聯的SS–4/5兩型中程導彈技術還算穩定,圖中就是SS–5導彈,為單級液體火箭,彈長24米左右、發射重量86噸,射程3200公里、可攜帶一枚100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打擊誤差(CEP)2000米。

    SS–4/5兩型中程導彈對歐洲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可問題是射程太近不可能飛躍大西洋達到美國腹地,實事求是的說對美國也沒啥威懾力!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讓蘇聯看到了威懾美國的希望,由於古巴1959年革命成功,在視拉美為自己後院的美國來說就是: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首先中央情報局策劃/進行了“豬灣登陸”...由於自己的實力弱小難以對抗美國,當時古巴和蘇聯一拍即合,為了“保衛古巴”不受美帝國主義的再一次侵略,蘇聯開始對古巴進行大量的軍事援助,這其中就包括SS–4/5中程導彈和伊爾–28輕型轟炸機,這樣的戰略武器。美軍偵察機拍攝到的往古巴運輸中程導彈的蘇聯商船,從軍事角度來說SS–4/5導彈部署在古巴,那麼美國的東海岸,紐約、華盛頓...都在它們的射程範圍之內,這使得美國頭一次遇到了重大的核威脅!自己的心臟地帶受到了重大核威脅美國肯定會急眼,所以就出現了封鎖古巴的計劃,就是要阻止任何商船和飛機靠近古巴,美蘇在海上進行了驚心動魄的13天對峙,人類也差一點邁過了核大戰的門檻。古巴與美國之間就隔了一條“佛羅里達海峽”,美國的腹地通通暴露在中程導彈的射程範圍之內!在冷戰高峰期這實在是讓人心驚肉跳的事情。

    蘇聯運中程導彈到古巴就是因為當時自己的洲際導彈效能不堪,圖95或者米亞4轟炸機雖然可以飛到美國,但是路途遙遠美軍的空中力量非常強大,也根本進入不了美國的腹地,要想構成實質性威脅就必須靠近美國才行,古巴也正是威脅美國的首選之地。

  • 8 # 榮華之武器堂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理解,是蘇聯為了對抗美國的核戰略優勢所採取的一種當時最為有效也最為冒險的方式。

    自從1945年美國研製出第一顆原子彈後,美國依仗著自己的核壟斷地位開始制定了對蘇聯的核轟炸計劃。蘇聯對此一方面加緊進行了子很原子彈的研製另一方面大力加強防空力量的發展。

    1949年8月29日隨著蘇聯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成功,美國核壟斷地位被打破。此後,美國空軍扎虐航空司令部進行了對蘇聯和東歐的模擬核攻擊演習,演習結果表明,2/3的轟炸機將在前2天被擊落。隨後,雙方都花大力氣加緊研製核武器運載工具,並且仍然將轟炸機作為主要投送工具。美國在40年代末到50年代中期陸續裝備了B-36、B-47和B-52轟炸機,而蘇聯這方面明顯滯後。米亞-4和圖-95作戰能力和裝備數量遠遠少於對方。

    為此,蘇聯當時領導人赫魯曉夫寄希望於陸基洲際導彈和潛射彈道導彈。50年代中期,蘇軍裝備了揚格利設計的P-12和P-14中程導彈,然而對於美國本土確實無能為力。但此時,由於美國在英國、義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丘位元和雷神中程導彈,對蘇聯本土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1957年8月21日蘇聯P-7洲際導彈首次發射試驗成功,蘇聯政府一反常態高調宣佈,導彈最終在1960年7月列裝。儘管導彈射程8000公里,可以打擊美國本土,然而由於採用液氧作為推進劑,整個加註過程需要12小時,無法長時間保持戰備,而且發射陣地配套投資巨大等原因,因此僅僅裝備了4枚。

    1962年2月,蘇聯召開國防會議,考慮到由於目前遠端導彈數量(當時蘇聯只有20枚洲際導彈)和質量還不足以與美國抗衡,如果可以將中程導彈部署到古巴,則可以大大提高第一次打擊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美國的戰略優勢。

    最終,赫魯曉夫決策在古巴部署導彈,認為如果可以做到這點,不僅可以威懾美國對蘇聯發動先發制人打擊,更可以在加強蘇聯在全球範圍內同美國對抗的能力。 在他做出決策的時候,蘇聯新的P-16洲際導彈剛剛在1961年11月列裝3個團。

    至於之後的故事就是古巴導彈危機了,不再贅述。

  • 9 # 禁止觀察

    古巴導彈危機(英語:Cuban Missile Crisis),又稱加勒比海導彈危機,是1962年10月22日冷戰時期在美國、蘇聯與古巴之間爆發的一場極其嚴重的政治、軍事危機。事件爆發的直接原因是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這個事件被看作是冷戰的頂峰和轉折點。在世界史中人類從未如此近地站在一場核戰爭的邊緣。地理位置重要,被稱為“墨西哥灣的鑰匙”,一旦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就相當於在美國臉旁邊放了一顆炸彈,臥榻之側,美國不讓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是因為部署了導彈,蘇聯的雷達就可以實時的監控美國的本土,甚至還要受到蘇聯的威脅,所以美國當時會選擇封鎖古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季哪些水果比較適合給孩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