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學海無涯(雲飛)
-
2 # 真行文化
中華文化給華人最大的影響是潛意識的思維方式。
第一,華人的思維方式基本上是考慮長遠的,這是一種潛意識,是幾千年來遺傳的結果,也就是俗話講的過日子。比如儲蓄,做事適可而止,有憂患意識等。
第二 ,華人的思維方式基本上是憑感覺 ,看待問題直接找根本,大道至簡 ,而不是分析越想越多。
第三,華人講倫理重秩序 ,孝順,尊大人,喜歡心態平和,謙虛謹慎。
中華文化就是生活經驗的積澱 ,是金山寶藏,理論上講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因為幾千年的傳承經驗幾乎經歷了所有問題 ,自己需要做的就是找明師,多感悟 ,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為己多用,當然這需要很深的慧根,一般人玩不好就掉溝裡了
-
3 # 帶筆侍衛
中華文化對人最大的影響,在於思想的啟迪,給予人源源不斷的智慧。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能夠在歷史的大浪淘沙中儲存下來的,比如《易經》、《道德經》、《論語》、《鬼谷子》等,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值得仔細拜讀,深入研究。
不知大家有這樣的感受沒?如果跟一個讀古書讀的比較多,中華文化研究得比較透的人聊天,絕對是一種如沐春風的享受,有種被文化薰陶了的感覺!針對如何為己所用的問題,我以《道德經》為例,分享如下感想:
第一,把書讀厚。因為文化的斷層,現代人讀古文如同讀天書一般,讀著讀著就失去興趣了!這時,我們要耐下性子,多查資料,把字基本的字、詞、句研究深透,這也是增強文化素養的過程,比如,《道德經》第一章講“道可道,非常道”,我們就要透過查資料把這兩個“道”字弄懂。日積月累,定有收穫。
第二,把書讀熟。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古書而言,字數較少,以《道德經》為例,短短五千多字。因此,以我而言,堅持每天閱讀,甚至大聲朗讀,日復一日,從不間斷,《道德經》越讀越熟,在讀了很多遍後,現在基本上能全文背誦下來。
第三,把書讀活。讀書的目的在於運用,不死讀書!以筆者而言,在讀《道德經》過程中就在想,如果我遇到了這個問題會怎麼辦,像老子所說的方式去處理會不會更好?因此,多次讀《道德經》後,在潛移默化中思想境界、思維方式、說話能力、處世為人、工作能力等都發生了變化,也就達到了為己所用的目的。
-
4 # 樓外長江空自流
文化這個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又很重要,可以說中華文化對每一個華人乃至世界華人都有巨大的影響。
首先,中華文化相容幷包的特點決定了中華民族的不斷壯大和繁衍。在這個文化裡,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的人都被漸漸同化、吸引,其包容性和同化能力極其強大。
第二,中華文化的堅韌性決定了只有中華古文明走到了現在。平時這種看不見摸不到的文化等到中華民族有亡國滅種的危險時,會噴發出無比強大的力量。宋朝時的文天祥,岳飛都是中華文化的殉道者。南宋滅亡後陸秀夫揹著皇帝投海也是這種文化的體現。
歷史發展到現在,這種傳統文化的影響已經深入到了每一個華人的血脈當中,總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發揮著作用和魅力。
所謂文化,就是
我走過的山路是徐霞客曾經留宿過的,
我走過的關隘是六國曾經逡巡而不敢前的,
我駐足遠眺的城樓是于謙曾經堅定守衛過的,
我現在能馳騁由韁的西北草原是霍去病曾經為之而奮戰過的,
我還能吃到蘇軾當年手不停箸的紅燒肉,
我還能飲到太白當年舉杯邀月的花間美酒。
至於怎麼運用中國文化,我相信一言一行都滲透其中。
-
5 # 人體和意識
學到中國文化的精髓是道德。學到中國文化的辯證法就會增長聰明智慧,也可能學得滿懷陰謀詭計。
學了道德,增長的是智慧。
沒學到道德,增加的就是奸詐。
所以,她是個雙刃劍。
-
6 # 讀寫感悟
本人以為,中華文化給人最大的影響是中庸。從《易經》開始到孔子集大成,講究的是物極必反,窮則思變,不偏不倚,過猶不及等等一脈相承的思想;後人尤其是儒學又加以承繼和發揚。所以人們說華人相對世故,缺少鋒芒和獨立創新思想。其實,和所有文化一樣,中華文化有其侷限,但也曾和還將教導華人在做人和治世上發揮積極作用。我們主要應該汲取中華文化的精華,並學以致用。
-
7 # 華業人
中華文化給我們最大的影響就是文字和語言。每個文字都有它的道理,每一筆都有它的源頭。而語言卻是各個文字在不同場合,不同情況下的有機結合後,所形成的一句完整的句子,一段完整的內容,一篇完整的文章。所以,這要學好文字,這就要了解文字,寫好文字,及文字的意思,意義。而當把文字組合成正確的片語,句子,文章的段子,及形成一篇整體的好文章,這就要我們平常多閱讀,多觀察,多蒐集,多積累,多練寫,多學多自習不同體裁的文章,以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及文章的創作水平。
回覆列表
國學為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既中華民族傳統價值觀,是中華五六千年文化的名詞,實乃立國之本。
中華民族因為自己搏大精深的文化而存續,而驕傲,而偉大!
中華文化中的優點很多,你覺得中國文化中的最大的優勢是“禮”乃中華文明與傳統思想的精髓。
中華文化的包容性使得華人接納了很多內外民族全文化。實際上的本土文化是道家思想與儒家思想,無論是道家的辯證思想還是儒家的中庸之道,對於來的文化,吸收和包容。
春秋戰國時期北方少數民族文化而來,中國佛教漢代,“寺院”,“佛教”,
“祖庭”,“釋源”等稱,1900多年的歷史。
正由於我們包容與吸收,才使得我們文化走向輝煌,使得國家越來越強大,中國的文化的魅力四射,名世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