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二胎媽媽正面管教講師

    行為是情緒的表現形式,而情緒是由於某種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也就是沒有如他的意。那麼,這裡的發脾氣就是情緒的發洩方式!我們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不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的!情緒是可以被接納的,但是發脾氣這個方式是不被接受的。

    孩子也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體,所以孩子的需求也應當被尊重!但是,不是每個需求在我們成人看來都合理,可在孩子看來或許是很重要的。父母如果總相信諸如“孩子是在用哭泣或者發脾氣威脅我,我不能輕易滿足他”之類的說法,那麼,孩子天然流動的能量就會被貼上負面的標籤,情緒被堵塞,得不到自然流動,如果經常被堵塞,會造成心理陰影。如果當下確實無法滿足,可以跟孩子一同商量:“哦,這個東西確實很好玩哦,可是它不在我們今天的計劃範圍之內,怎麼辦呢?”或者因為經濟不寬裕,我們可以誠實地告訴孩子,“媽媽看到了你的需求,它很好,只是媽媽暫時錢不夠,等我們賺夠錢下個月來買好嗎?”讓孩子明白,我的需求是好的,我有需求是正常的,只不過是其他一些原因讓我現在得不到,而不是我的需求不合理,或者我配不上這些需求,只要我們提前計劃好,或者只要我努力我就可以擁有它,無論它是什麼!這樣的話,不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影響,在今後漫長的人生道路上也不會留下陰影!

  • 2 # An媽育兒記

    孩子不如意的時候有情緒,是很正常的現象。那我們應該怎麼引導孩子呢?

    首先,家長要接受孩子的情緒。行為是有好壞的,而情緒是沒有的。接受孩子的情緒,與孩子產生共鳴,讓孩子知道你是理解他的情緒的。而不是,一發生髮脾氣,就開始說教或者懲罰。要想解決行為,必須要先了解行為背後的情緒。

    然後,要分辨孩子的行為是父母可以接受的,還是不可以接受的。這個可否被接受是由父母來定的,每個家庭也會有所不同。舉例說明,在An媽家,我是允許小安因為某些情緒哭的,但是打人是任何情況下都不被允許的。

    那如果發現了不可以被接受的行為,應該怎麼辦?

    第一,對這種行為要和善而堅定的態度。當孩子有這種行為產生時,你可以帶孩子離開現場或者給他一個暫停區,讓他知道他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但注意態度一定要和善。

    第二,要堅持自己的態度,不能因為孩子的哭鬧而妥協,這樣只會越演越烈。

    第三,可以在孩子發完脾氣冷靜下來,與孩子進行溝通,告訴他你為什麼這麼做。

    最後,An媽要強調的是,共情是與孩子建立有效溝通的橋樑,堅定而和善是給孩子立規矩的最好態度。

  • 3 # 清寶姆媽

    其實,“孩子不如意就發脾氣”,是可以看出平時的教育狀況的。

    不過,既然媽媽提出這樣的問題,就說明,已經意識到哪裡出了問題,這首先是好事。

    下一步,我們就該想想辦法來引導了。

    1、家長規整自己的言行舉止。

    很驚訝吧?我要把這一條放在最前面。

    但事實也是如此啊,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處理情緒的方式,一定是跟大人學的。如果我們自己平時也不能好好控制情緒,遇到不如意就吼叫、拉長臉、發脾氣,那孩子怎麼會不發脾氣呢?

    反之,如果我們能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遇事不慌不忙,冷靜處理。孩子看在眼裡,也會記在心上,等他遇到事兒了,也就不會只知道發脾氣了。

    2、允許孩子發脾氣。

    這就是傳說中的“接納孩子”了。如果孩子的確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氣,情急就要發作起來,用“不準”“不許”肯定是行不通的!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我們首先就要接納孩子的壞情緒。(你是親媽,你不挺他,誰挺他?)

    所以,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不妨抱住他,說一些理解的話語,做一些接納的動作,幫他釋放壞情緒。孩子感覺被理解了,脾氣會緩和很多。千萬不要以暴制暴。

    待孩子情緒穩定下來,就要幫助孩子找出原因並解決了,不是說安撫完就過了的。孩子為什麼會生氣?是因為要求不被滿足?還是因為受到了挫折?

    當我們知道原因,就能和孩子一起找到方法,這樣,下一次遇到類似的情形,孩子就能知道怎麼辦,而不是光發脾氣了。

    如果是孩子提出的要求不被滿足,那就要看要求是否在你的底限之內,如果不是,就得溫柔且堅定的拒絕,每次“非分要求”都不會被滿足,孩子就知道鬧脾氣沒有用,也就不會用這一招了。

    如果是做事受到了挫折,那就多多鼓勵孩子,必要時幫他一把去戰勝挫折,品嚐到成功的滋味。這樣孩子就知道,想辦法比發脾氣更重要、更有效。那之後也就會去選有效的那種方式啦!

  • 4 # 仲順

    這個應該從小開始控制,跟她他講道理,以她他能夠接受的方式,或者平時留意一下動畫片,故事情節可以瞭解一下,然後遇到問題就把相應的動畫片放給她他看,這種想法比較溫和又具教育意義,因為你有時說的既使再有道理她他都聽不進 這種方式可以開啟孩子的接受能力

  • 5 # 梅哲5

    如果說家長是影印機,那麼孩子就是影印件,影印件出了問題,一定是原件的問題,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隨著他們心智慢慢成熟,每個年齡段都會有程度不同的叛逆,當首先檢查家長日常教育引導的方式方法,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滿足他們的表達欲和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這個很重要。父母心懷感恩,孩子就會潛移默化受影響,會懂分享,自制力也很強,反之,經常處於語言暴力環境中的孩子,他們的情緒就會不穩定,建議家長看看幼兒心理學,針對性調整自己和孩子的情緒。

  • 6 # 融和小屋正面管教龍哥

    孩子會表現出怎樣的迴應,往往就體現了父母日常的養育方式,正面管教把父母分為以下幾種型別,分別對應了不同的養育風格以及孩子可能產生的不同表現。

    01 嚴厲控制型

    這種型別的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對於孩子的需求嚴格控制,完全按照父母制定的規則來執行。孩子在這樣的養育風格下,會被父母的控制所限制,看似守規矩,但實則失去了內在的自由,今後很可能表現為懦弱或叛逆。

    02 嬌縱放任型

    這種型別的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對於孩子的需求無條件的滿足,完全被孩子牽著鼻子走。孩子在這樣的養育風格下,會變得毫無界限,稍不如意就會大發雷霆,已經失去了規則的限制,今後很可能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

    03 正面管教型

    這種型別的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堅持和善而堅定的態度,運用不懲罰、不嬌縱的方式,幫助孩子在生活中找到價值感和歸屬感。孩子在這樣的養育風格下,能夠意識到行為的邊界,並在界限範圍內可以擁有無限的自由,可以發展出自律、自控和自信。

    所以,孩子的品格養成,關鍵在於父母如何養育和引導。

  • 7 # 鑫媽向前衝

    孩子的行為問題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一旦決定孩子有了壞毛病,舉止失當,就會千方百計制止孩子的行為問題。但是制止行為之後,孩子就真的沒有問題了嗎?但是事實證明,這對於孩子的發展是治標不治本的。這個問題按下去了,那個問題就會出來。

    情緒是一切行為問題的根源

    其實行為問題只是表象。在所有的問題中,情緒是根源,如果根本沒有找到,沒有解決是不能消除所有問題的。

    為什麼情緒問題是根源呢?因為兒童以感性思維為主,他們有好的情緒才會有好的行為。所以,當孩子情緒不好時,就會出現哭鬧不止,大發脾氣,蠻不講理,亂踢亂打等行為。如果家長只是單純制止孩子的行為,而不去顧及他的情緒感受,是治標不治本的。

    比如,有的時候,孩子想吃糖,家長不給她,她就會哭鬧。表面上看,沒有吃到糖是導致孩子哭鬧的原因。但是,為什麼在有的家庭裡,不給孩子糖而是餅乾,他就會高興起來呢?為什麼有的孩子哭鬧時即使給了糖,他也不高興,反而會哭鬧地更厲害呢?

    其實從根本上來說,孩子在意的並不是東西本身,而在意得到一個東西對他意味著什麼?當孩子遭受拒絕時,如果他感受到了不被愛、不被理解和不被尊重,那他一定是會鬧情緒。但如果他遭到了拒絕,但是感受到了愛、理解與尊重,那麼他是不會出現那麼多負面情緒的。即使他因為需要得不到滿足,想哭一會,也會很快的去擺脫負面情緒。

  • 8 # 聽說吧心理諮詢

      孩子乖巧可愛的時候讓父母覺得怎麼愛都不夠,可但孩子發起脾氣常常讓父母特別頭疼。有些孩子發怒時,根本不聽勸阻,除非成人滿足他們的要求或折騰夠了才停下來,甚至有些時候大人越哄,孩子越變本加厲。廣州兒童心理諮詢為您解讀:孩子經常亂髮脾氣,怎麼辦?

      晨媽:兒子去上幼兒園之後,非常不聽話,讓他做這個,他偏不,非得反著來。想要某個東西,一定要拿到手,拿不到就哭就鬧,怎麼勸怎麼說也不聽。一順著他,他就好了,不順著,他就尖叫,不然就是摔他的玩具,還不行就在地上打滾。弄得我們特別頭疼,不知道該怎麼教育他了。

      廣州兒童心理諮詢:

      孩子容易發怒、脾氣暴躁,往往與年齡、先天氣質、家庭教育、後天學習等因素有關。小孩子的暴怒一般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但若任其發展,可造成兒童情緒不良、社會適應能力下降,還是值得家長警惕,及時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情緒良好的人。

      小孩子暴怒的主要原因:

      1、年齡

      嬰幼兒期的一個典型特徵是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全、不成熟,其情緒防禦往往具有不穩定、容易被誘發、容易外露以及難以自控等弱點,即所謂的情緒活動易變性、脆弱性和衝動型。當孩子在受到挫折或某些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會用哭鬧、不服從、喊叫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憤怒情緒。

      2、先天氣質

      先天氣質一般分為相處容易型、困難型和啟動緩慢型三種類型。其中困難型兒童表現為活動多變、無節律、易受刺激、對刺激反應強烈、適應困難、易大哭大鬧等,最容易出現暴怒發作。

      3、家庭教育

      孩子缺乏克服困難和應對挫折的能力,一旦不如意便會亂髮脾氣,這主要是溺愛和包辦的結果。

      成人對孩子過分關注和愛護,為孩子包辦一切,全力滿足孩子的慾望,孩子極易養成任性、自私、自利、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缺乏克服困難和應對挫折的能力。一旦遇到挫折或某些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會用“發脾氣”的行為模式要挾家長,讓家長妥協、讓步。若家長不能堅持原則和底線,孩子一次得逞,從中獲益,下次還會繼續使用這種方式,從而惡性迴圈。

      4、後天學習

      有些孩子愛發脾氣可能不是因為溺愛,而是在後天環境中習得的。例如,孩子受到挫折,暴怒發作時,成人採取更為極端、暴怒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情緒激動下就會用更為激烈的方式來對抗成人。曾有報道,一8歲男孩因一個玩具,在街上與媽媽互毆,最終“成功”將媽媽打敗,媽媽求饒,應了他的要求,給他買了那個玩具。經過這次經歷後,相信下次孩子遇到類似情況,依舊會採用類似的暴力方式來要挾母親滿足自己的需要,哪怕剛開始母親不答應。

      另外,成人脾氣差,愛吵架打架、摔門摔東西等行為也會讓孩子透過模仿學習而獲得。

      那麼,當孩子遭遇挫折或某些要求得不到滿足而發脾氣時,成人應該如何處理了?

      一、讓孩子學會自我心理疏導

      孩子情緒易變,控制能力差,當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容易發脾氣,成人要將其視為一種正常的應激反應,平靜的去面對,不要跟著發怒。

      這個時候,勸導一般起不到什麼作用,成人不要叨叨不休的講道理、哄,不妨讓孩子盡情發洩出來,並採取有意忽視和注意保護的方法。

      當孩子發洩完後,他會回到一個比較平靜的狀態,這時再實施安慰和講道理。

      二、家庭教育中給予孩子恰當的愛和正確的教育

      成人對孩子的愛要適度,孩子三歲之後就不能再將其當做嬰兒般過於溺愛和遷就,不能過分保護,而要讓孩子學會獨立、自理。

      同時,避免讓孩子在家庭中特權和特殊地位,誤以為自己想要什麼都可以得到,讓孩子學會延遲滿足和抗挫折能力,也讓孩子學會尊重、理解他人。

      當孩子暴怒的時候,成人不要隨意妥協、遷就,更不能產生意見分歧:一方堅持懲罰,另一方妥協。成人的分歧往往會讓孩子鑽空子,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一方。

      三、行為治療法:恰當的懲罰和適當的鼓勵

      對於暴怒比較嚴重的孩子,可以恰當的懲罰。比如,當孩子暴怒時,將其暫時安置在一個單獨的房間或一個安靜的角落,給予短暫的隔離,讓其暴怒情緒不能引起他人的注意而自然消逝。等孩子平靜下來後就可以消除隔離(避免發生意外)。

      孤獨隔離和冷淡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嚴重的懲罰,他將有時間冷靜下來認識到暴怒的情緒並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他重新考慮下一步怎麼辦,這樣孩子暴怒發作的頻率就會逐漸降低。

      需要注意的是,孤獨隔離和冷淡,有時候會讓孩子擔心爸爸媽媽不要自己了、不愛自己了,所以當孩子平靜下來後,父母要及時安撫孩子,讓孩子明白:做錯了就會受到懲罰,但無論怎樣爸爸媽媽都是愛他的。

      若孩子在暴怒發作時及時成功的剋制了,成人應該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使得孩子的正向行為得以強化,並能認識到那些是好的行為,哪些是不好的行為,重複好的行為,剋制不好的行為。

  • 9 # 強媽成長路

    對一個喜歡發脾氣的孩子,請不要以暴制暴,而是給予耐心和尊重。

    第一反省家裡是否有人經常發脾氣,孩子的很多習慣都來自父母或者家庭。孩子喜歡發脾氣,是不是家裡面有長輩特別喜歡用發脾氣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是不是家長喜歡用發脾氣來進行溝通解決問題?孩子們就是我們自己的一個鏡子。我們的種種壞習慣會在孩子身上進行放大。一旦家裡經常充滿吵鬧或者吼叫,孩子就有樣學樣,也會用發脾氣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第二就事論事仔細考慮一下,孩子是因為什麼事情而發脾氣。是不是自己或家裡人曾經在這件事情上進行妥協,比如外出遊玩,孩子要買冰激凌,要求得不到滿足就發脾氣,那是是不是外出的時候你會同意給買冰激凌,而這次不同意,那麼孩子就會吵鬧為什麼我兩次同樣的外出,這次的待遇不一樣?

    第三定好規矩 大家堅持,我覺得比較好的方法就是做事之前大家設立好規矩,這個規定要徵求孩子的同意,比如外出前先徵求孩子的同意,那麼我們這次外出是不買街邊小食,或者只能買一樣東西,在雙方達到一致的情況下,這時候孩子如果提出更多的要求,那麼就可以直接的告訴她,我們之前的規定沒有這一條。如果你需要購買更多的,那麼我們以後再提前說好。

    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心理感受,作為家長。去體會,比鎮壓更有效,我們要用心去慢慢的喜歡,體會到孩子的所思所想,理解她,靠近她,開導她。

  • 10 # 葉媽育兒

    其實,“孩子不如意就發脾氣”,是可以看出平時的教育狀況的。

    不過,既然媽媽提出這樣的問題,就說明,已經意識到哪裡出了問題,這首先是好事。

    下一步,我們就該想想辦法來引導了。

    1、家長規整自己的言行舉止。

    很驚訝吧?我要把這一條放在最前面。

    但事實也是如此啊,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處理情緒的方式,一定是跟大人學的。如果我們自己平時也不能好好控制情緒,遇到不如意就吼叫、拉長臉、發脾氣,那孩子怎麼會不發脾氣呢?

    反之,如果我們能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遇事不慌不忙,冷靜處理。孩子看在眼裡,也會記在心上,等他遇到事兒了,也就不會只知道發脾氣了。

    2、允許孩子發脾氣。

    這就是傳說中的“接納孩子”了。如果孩子的確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氣,情急就要發作起來,用“不準”“不許”肯定是行不通的!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我們首先就要接納孩子的壞情緒。(你是親媽,你不挺他,誰挺他?)

    所以,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不妨抱住他,說一些理解的話語,做一些接納的動作,幫他釋放壞情緒。孩子感覺被理解了,脾氣會緩和很多。千萬不要以暴制暴。

    待孩子情緒穩定下來,就要幫助孩子找出原因並解決了,不是說安撫完就過了的。孩子為什麼會生氣?是因為要求不被滿足?還是因為受到了挫折?

    當我們知道原因,就能和孩子一起找到方法,這樣,下一次遇到類似的情形,孩子就能知道怎麼辦,而不是光發脾氣了。

    如果是孩子提出的要求不被滿足,那就要看要求是否在你的底線之內,如果不是,就得溫柔且堅定的拒絕,每次“非分要求”都不會被滿足,孩子就知道鬧脾氣沒有用,也就不會用這一招了。

    如果是做事受到了挫折,那就多多鼓勵孩子,必要時幫他一把去戰勝挫折,品嚐到成功的滋味。這樣孩子就知道,想辦法比發脾氣更重要、更有效。那之後也就會去選有效的那種方式啦!

  • 11 # 香草紫蘇

    最近回答育兒類問題,我忽然發現孩子的很多問題在成人的世界依然存在,也驚覺意識到育兒的關鍵性。那些成年人犯和孩子一樣的問題,不正是因為在幼兒時期這樣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一直影響到成年之後的生活和工作,人際溝通嗎?

    好了,說回孩子發脾氣的問題。人有七情六慾,喜怒哀樂是非常正常的,孩子也一樣,嬰兒時期他們用哭表達自己的不如意,長大一點會發脾氣,再大一點可能會摔東西,到了十六七歲更可能會離家出走。所以,每一個家長都要正視育兒問題,不要覺得孩子小,不懂事,大了就好了。根本沒有這回事,小時候教不好,大了只會更糟糕。所以現在青少年問題最頭痛就是因為孩子小的時候欠的債。。。

    不同時期孩子的引導教育方式都不同。我們這裡以三歲多為例吧。

    淘淘4歲的時候像個混世魔王,特別能折騰,平時還算聽話,但是也有滿地打滾的時候,尤其是對動畫片出現了執著的態度。有一次,竟然學會了威脅我,他說,你不讓我看動畫片,我就不吃飯。我說,好吖,那你就別吃了,半個小時之後我會把餐具不起來,你不吃就只能等著吃完飯了。中間也沒有任何零食吃。

    到了下午三點多的時候,他餓了,找我要東西吃,我無動於衷,他一看我真的不打算給他吃的,哇的一聲大哭起來。我仍然不吭聲,做自己的事情。又過了十分鐘,他停止大哭,主動到我面前求饒,說自己錯了,真的餓了。這個時候,我才開口說話。

    第一,我和他確認了吃飯時的對話。你自己答應了不吃飯的,男孩子說到也做到。

    第二,為了看電視不吃飯,是不對的,這一招不能再用。

    第三,媽媽是有底線的,愛愛很愛你,寵你。但是在你做錯事的情況下媽媽不會遷就你,我們只針對事,不是媽媽不愛你了。

    這樣三個步驟下來,淘淘也明白了自己做的不對,眼裡含著淚點了點頭。那天我真的沒有給他吃飯,一直到晚上五點多我提前做了晚飯,他才吃到東西。但是從那以後,他再也沒有拿不吃飯作為籌碼和我談條件了。哈哈

  • 12 # baby的童年足跡

    我的處理原則:孩子要求的事情,能答應的就爽快的答應。不能答應的,哪怕孩子再鬧我也會溫柔而堅定地執行。但是孩子的這種不滿情緒還是要接受的。我會抱著孩子讓他哭,孩子一般一邊哭一邊抱怨為什麼不行,我就把為什麼不行的原因告訴孩子。孩子當然不接受,又哭。只要孩子問,我就會回答。看他哭得差不多了,我就會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轉移,一般都能成功轉移。平時待孩子情緒好時,也會上次他鬧脾氣的事情拿來再重申下,讓孩子慢慢接受。一直這樣的處理辦法,時間長了孩子自然也知道鬧脾氣沒用,所以我們家兒子的脾氣還不錯,很少有歇斯底里的時候,當然只要不危險孩子身心健康的要求,我一般也都會同意。

  • 13 # 一起學嬰育

    寶寶到了一定的年齡會有自我認知,寶寶有脾氣這是好事,但是家長一定要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寶寶,不要用強硬的態度去反對他,這樣會讓寶寶更叛逆。

    首先,寶寶一不如意就發脾氣,我們要看具體事情,比如餵飯,有的家長喂寶寶吃飯,如果他不吃,家長就不餵了,但是有的家長則相反,越不吃越使勁喂,你是覺得對他好,但是這時寶寶的反應就會越來越強烈,雙方矛盾就起來了,面對這樣的問題,我是這樣解決的,寶寶如果不吃,可以嘗試引導,你一口我一口,讓他覺得這個東西很好吃,也可以對他說嘗一口,如果寶寶還是拒絕,那麼我們就再一會再喂,或許他現在還不餓。

    第二,寶寶一不如意就發脾氣,其實也是一個自我認知的表現,他有了自己的思想了,這是好事,父母一定不要對寶寶發脾氣,要有耐心的去跟寶寶講你的想法,告訴他這樣做會比較好,時間久了寶寶就會耐心的跟你表達他的內心。

    第三,每個寶寶的內心都是單純的,好奇的,像你說的這樣一不如意就發脾氣,其實他是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不知道怎麼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只能靠發脾氣來解決,作為父母除了耐心還是耐心,如果你著急,寶寶比你更急。

    如果遇到哭鬧不止的寶寶,那我們就用他喜歡的東西引開他的注意力,或者有那種怎麼勸都不聽的寶寶,那我們就讓哭一會兒好了,不要他一哭我們就妥協,時間久了他就會覺得哭鬧就可以解決問題,你會覺得他會變得越來越煩人,所以在他第一次耍脾氣的時候就要告訴他哭鬧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有自己的想法是好事,但是也要聽聽別人的意見

  • 14 # 美羊媽咪

    養成這個不好的習慣可能是家裡的環境影響和被寵出來的。像我們家孩子有一陣子脾氣特別壞,她奶奶性子急躁,孩子吵鬧就會說些有的沒得,對孩子還會發火。孩子有什麼要求只要他不吵,就立馬幫孩子做好,就養成了孩子有什麼要求沒滿足的就會發脾氣。

    對於孩子這些不好的習慣,我往往採用的是冷處理。合理的要求答應了基本能夠辦到,不合理置之不理,有時也會採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基本孩子一會就會忘記了或者不是對那件事情那麼熱衷了。

  • 15 # 雅兒媽媽育兒碎碎念

    孩子發脾氣,家長心裡也會不好受,如果是我會採取以下幾個步驟進行引導。

    第一步,家長的反應很重要,先冷靜,如果孩子願意先帶她去個安靜的地方,讓她出口氣先,這時不要忙著責備。如果不願意,原地讓她把自己的情緒先發洩出來。

    第二步,瞭解孩子不如意的原因。不能滿足的事情很多,堅定的告訴孩子,這個事情不允許或暫時無法滿足。

    第三步,面對孩子繼續鬧,依然堅定告訴孩子事實,並強調理解她的心情,但是不應該這樣表達自己的情緒。

    第四步,這時孩子情緒已經沒那麼激動了,摸摸孩子的頭或給個擁抱,表示理解和接納。並告訴孩子不如意事常八九,要學會理解別人,接納不完美的事情。

    第五步,和孩子將心比心的交談,比如說媽媽小的時候也有什麼什麼事非常的不如意,後來都怎麼解決了等。

    第六步,給孩子讀情緒管理繪本,透過故事的形式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引導。

  • 16 # 親子陪伴蘭怡C

    孩子不如意就發脾氣確實是這樣的,孩子的要求父母達不到,或者他想要的東西你不給他,他想要的玩具想吃零食當你不給孩子的時候孩子確實會發脾氣 。

    最好的方式是給孩子制定規則,把你不想給他的原因告訴孩子,比如說吃零食吃多了對身體不好,玩具不能買太多太多了會浪費錢,把這些實際性的因素告訴孩子,讓孩子知道大人的困惑在哪裡,一般隨著孩子年齡慢慢長大他也就懂事了,和孩子溝通就不會成問題,多一些耐心。

  • 17 # 小奇奇媽媽

    有個喜歡發脾氣的孩子是一件難纏的事,可是再可愛的天使也是有些許脾氣的。

    首先,通常孩子有脾氣應該就是要求被改變,比如有些事沒有按照長輩說的做,有自主意識的寶貝這時候難免會有脾氣。

    在安全的前提下,這時候,爸爸媽媽應該尊重孩子,讓他們多嘗試,孩子們會在嘗試中成長。不要經常以過來人的姿態在一旁說教。

    其次,可能就是要求不被滿足,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也容易有脾氣的。

    這時候,我覺得我們應該接納他們,允許她們有情緒,然後幫助他們表達情緒,教他一些情緒詞。如果會表達的孩子,就要積極的傾聽。最後才給出方法。

    我家的現在喜歡哭鬧,他一哭,我有時候就問,是誰在哭,他就會說自己在哭,如果情緒不大的話,通常等我問問什麼哭,他就停止哭泣了,然後我就只要抱抱他就好了。

  • 18 # 蛋仔嘛嘛成長館

    如果孩子不如意就發脾氣,作為父母,應該告誡孩子,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要讓他慢慢培養出“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能夠淡然處之”的心態,同時積極地給孩子樹立榜樣,讓他們學習父母處理事情的態度和做法。我相信久而久之,在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的薰陶下,孩子在碰到此類事情的時候,就能夠淡定很多了。

  • 19 # 高興媽媽聊育兒

    看到這個問題,我覺得孩子的這種行為是因為家長的一些原因造成的。有可能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比較寵溺,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沒有給孩子立好規矩。以至於當孩子提的要求家長不想滿足時,孩子就會哭鬧,直到達到自己的目的。孩子是很聰明的,一次有效,他們就會繼續用這個方法,所以,一遇到問題就會選擇發脾氣。

    我們應該多給孩子講道理,讓他從心裡明白為什麼不能滿足他的要求。比如,多吃糖對牙齒不好,給他看看相關的圖片、繪本,讓他有一個直觀的印象,他就會明白,再吃甜食的時候就會注意一些了。不要以暴制暴,孩子不喜歡你對他大吼大叫,好好說話,好好商量是行得通的!

  • 20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首先要看孩子的年齡,如果是小寶寶可能處於秩序或是手部敏感期,表現出來就是喜歡亂扔東西或亂髮脾氣,這時候還是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告訴他哪些事情是禁止的,絕對不可以做,讓孩子明白是非界限。如果孩子年齡到了具備自主意識的年齡,那需要引導孩子學會控制情緒,教會他們如何正確地對待自己的不良情緒並做好自己情緒的主人,不要總是批評和懲罰孩子,要讓他明白,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允許有不良情緒,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藝考美術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