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假如把地球的軌道看成是一顆以太陽為圓心的正圓形,以地球的資源建造一顆和地球體積一樣的人造行星,內部可能是空心的,然後把這顆人造行星推向地球的公轉軌道,把他的公轉速度和自轉速度設定得和地球一模一樣,然後向這個人造星球上移民,能否建立起和地球一樣的生態系統,如果可行的話人類也不用費力的去尋找地外宜居星球了,以後可以建造地球1號,地球2號、3號……,
5
回覆列表
  • 1 # 銀河系2448547995

    雖然是不可能的事,但提問得很好。如果人能造得出一個一摸一樣的一個地球來,首先把它分開來叫,自然地球和人造地球,也有可能會同自然地球一樣繞太陽公轉,但不可以在一起公轉,起碼一個在軌道這邊,另一個在軌道那邊,這樣引力會平衡,不受影響。也可能會同自然地球一樣自轉,人造地球的時間同自然地球的時一摸一樣,地球有了雙胞胎。

  • 2 # 醉花音

    你這個問題雖然充滿了腦洞,但是按照你這樣的想法幾乎不可能實現,雖然地球的公轉軌道沒有被完全利用,但是靠消耗地球的資源來建造人造星球顯然是不可取得,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地球質量有限,質量減少後會影響到地球上的重力。

    根據你所說的建立和地球一樣的生態系統,也就是說要搬運大量的地球上的物種,在這個過程中,動物能不能適應失重環境還是一個大的考驗;當然慢慢培養生物那就更不可能了,因為在地球上的一次著名的實驗都失敗了,更別說到一個全新的環境了。如果成功地將地殼搬運過去,,地球的質量就會減小,地球上的生物鏈就會重新調整,建築物也要重新建造,損失不言而喻。

    2:工程動力學不是很發達,無法建造足夠大的動力裝置來驅動地球自轉。

    要想和地球一樣,自轉必不可少,那麼需要足夠多的能量和材料來支配新地球的地殼;而且這種裝置的穩定性要和地球自轉時一樣,另外由於質量太小,還必須考慮表的硬度,不然一切物質都有可能外太空飛去。

    3:由於引力不夠,無法形成天然大氣層。

    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人工製造,由於生物生活在內表面(質量不夠大,只能透過旋轉產生向心力,從而在內表面形成重力),所以氣體的製造並不難,但是也因此失去了太陽的能量,因此必須要有人造太陽,這就要求科學技術的發展非常前沿。總之你這個想法存在很多的技術問題,要想實現不是一天兩天的,可能是需要幾代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才能完成。

  • 3 # 錦衣小衛

    目前來說不可能,首先建造人造行星的資源從哪來?其次,以如今的科技手段,發射一次運輸火箭費用高昂,第三,在太空的建造可不像在地球蓋樓一樣,何況還是建造一顆行星。

    最近熱映的《星際特工千星之城》不知道你看過沒有,假如未來我們像電影裡講的一樣,科技達到一定程度,還是有可能造出人造行星的,就像《星球大戰》裡的死星一樣

  • 4 # 我心永恆162447921

    雖然造那麼大,比較困難,也有可能吧,但是你以為造那麼大就能跟地球一樣了?你想的太簡單了,第一需要解決重力問題,地球有那麼大的重力,是因為質量大,體積大質量小,也產生不了很大的重力,就像月球,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如果人類有一天能製造出重力裝置,就像小說上說的一倍重力二倍重力等,在地球軌道再造地球就很接近了。第二需要解決的是能源問題,就算有重力裝置也肯定是要耗費天量的能源,在太空中的衛星能夠補充能源的只有太陽能,需要人類的能源的回收利用技術非常的高超,要不然產生重力的那些能源就白白浪費了,靠太陽能不能達到補充需要,只能靠地球輸血,那就比較扯淡了。第三,得不償失,造那麼大的太陽軌道衛星,其實還沒有改造月球或改造火星更容易,如果人類有製造另一個地球的技術了的話,改造更是一個低成本的技術。

  • 5 # 見微知著plus

    同軌道保持等間距,就要求質量相同,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只有一種可能性,加快衛星執行速度即公轉速度,讓它接近於地球公轉軌道,但不能做到相對同步的公轉位置。

  • 6 # 深空電報

    理論上是可以的,但技術上難度極大。

    首先我們來把問題簡化一下,不考慮人造行星的大小,只需要式人造行星和地球一起在地球公轉軌道上繞太陽公轉就行。這其實不難,目前已經有許多人造天體是繞著太陽公轉的。比如說最著名的SOHO衛星。SOHO衛星的中文全稱是太陽和日球層探測器,由歐洲航天局及美國太空總署共同研發,發射於1995年。

    SOHO衛星位於太陽和地球的第一拉格朗日點上,其公轉軌道與地球的公轉軌道相距150萬千米,公轉週期與地球的公轉週期相同。SOHO衛星還不算真正共享地球的軌道,但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做到了。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設計,用來發現太陽系外的類地行星,於2009年發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的公轉軌道基本與地球的公轉軌道重合,跟在地球后方繞太陽公轉。

    如果要建造和地球一樣大的人造行星,那難度將會劇增。體積大了,質量也就跟著上去了,而質量一大,許多問題也就跟著一起來了。第一,這麼大的質量去哪裡找?難道把地球挖空了?第二,人造行星造好了之後,怎麼把它送入軌道?這必將消耗極大的能量。第三,天體的尺度一大,就有一個問題需要考慮,那就是洛希極限。

    前兩個問題可以透過設計上的方法解決,比如說,使用高強度的材料製造一個空心的行星,這樣質量將大大減小,但這在建造方面又有了新問題需要解決。

  • 7 # 科學愛好者j

    腦洞一開,什麼都來。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既然想到了,就會做到,剩下的就看什麼時候開始造了,但願能快點。

  • 8 # 愛他為人民謀幸福

    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太陽都可以控制,宇宙也可以再造,關鍵是看要誰幹!人類技術目前為止是辦不到的,未來超級人應該是能做到,幾十年?幾百年?

  • 9 # 倦夢還8

    技術不夠,就算從太陽系外拉夠材料堆個球出來,先不說工作量和耗時,還得給那個球一個和地球一樣的轉速,差一點就世界末日,再萬一把太陽系的平衡打破了就全玩完了

  • 10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有沒有可能建造一顆和地球一樣大的人造行星,共享地球的軌道繞太陽旋轉?

    這是完全可以的,不過並不建議使用地球的資源來建造,小行星帶有那麼多天然的建材,從那裡拖過來比從地球上運出去成本小多了,這叫捨近求遠,但確實一條比近還要方便得多的路子。

    並且建議建造在L4和L5這兩個拉格朗日點上,因為L4和L5是兩個穩定點,我們在建造初期時幾乎不需要燃料來維持這個軌道定位,即使人工天體從這兩個點漂移出去,太陽和地球的引力雙重牽引會讓其恢復原位,這也是木星軌道前後的特洛伊和希臘兩個小行星群非常穩定的重要原因。

    兩個綠色的小行星群剛好處在木星的L4和L5點上。

    如果建造地球1號、2號的話,應該建造成空心的封閉的,表面可以停靠飛船等,內部則透過自轉的離心力來保持重力,也就是說生活中上下面與我們相反,但在模擬重力的作用下感覺並不明顯,只有內部巨大的球體結構才會感覺居住在人工天體的內部。

    為什麼要做成中空天體然後居住在內部呢?完全是因為我們人工製造的居住環境質量不夠,無法留住足夠的大氣,連月球那麼巨大的天體都沒有大氣層,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們要製造一顆能留住大氣層的天體需要多少建築材料,因此製造成空心的是必然選擇!

    或者類似與這種圓環結構,材料會更節省一些,因為球體的靠近自轉軸兩極處,依然會處在0重力的不適合居住的位置,而圓環結構就不一樣了,不浪費一絲空間是在外太空製造建築的重要原則,因為每一千克的材料都是從遙遠的地球或者小行星帶運送過來的,比浪費糧食還可恥哦.....

  • 11 # 科學船塢

    這肯定是不可以的。建造這樣規模的人造裝置,材料不能只從地球上獲得,否則,地球質量減輕,引力就會下降。第二是因為,建造一個空心的球體,表面的重力是非常小的,這根本無法在其上面站立,無法束縛住人造大氣層,也就無法移民了。

    不過倒是可以建造一種環形的裝置,譬如建造太空城市,這樣的想法是可行的,以旋轉來提供可供站在上面的“重力”,全封閉,內部生態自迴圈。這樣的城市規模要儘可能的大,因為小的空間總是非常的脆弱。

    人們也曾在地面上做過這種嘗試,比如生物圈二號,但最終此專案以失敗告終,一是因為沒有考慮到建築材料對內部環境的影響,二是因為空間環境太小。

    人類無法制造出來如同地球一樣大氣磅礴的生態系統,正如同在劉慈欣《流浪地球》中所描述的那樣,為什麼連同地球都一起移民,這是有原因的,小的生態環境總是非常的脆弱,經不起些微的變化,而像地球這樣的生態系統,即便是小行星撞擊地球,也會在許多年以後,自行恢復,這是人類製造所無法比擬的。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人類成功的建造了幾座大型的太空城市,每個城市居住著1000萬人口,城市漂浮在火星、地球、木星、土星的軌道上。

  • 12 # 科普大世界

    在地球的軌道上製造一個行星,讓它像地球一樣圍繞太陽執行,這是一個好方法,雖然可能性不大,但在將來這並非不可能,未來人類如果想改造太陽系的話,這或許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

    在太陽系中,地球是最宜居的星球,首先是由於地球距離太陽的位置適中,可以說就在太陽宜居帶的正中間,這樣在地球上可以有大面積的液態水,並且不會因為高溫而全部蒸發掉,那麼既然地球所處的位置這麼好,我們在地球的軌道上再造一顆地球,讓它在地球軌道的另一邊以同樣的速度圍繞太陽執行,這樣它和我們所在的地球既不會碰到一起,也不會干預彼此的執行,而我們人類將可以往上面大量移民,不長時間就可以開發出另一個地球,想一想這真是極美好的事情。

    其實關於地外智慧生命建造戴森球的假想中就有一種這樣的設想,就是在恆星的宜居帶中製造大量宜居行星,讓它們呈環形圍繞恆星執行,只要彼此之間有足夠的距離且同步同速執行,它們就不會相互靠近,這樣就可以更多地吸收恆星的光照,使得智慧生命得以更大規模地發展。

    那麼我們真的能在地球軌道的對面造出一個這樣的地球嗎?依靠現在人類的科學技術肯定是做不到的,人造衛星對我們來說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但是人造行星卻還沒有聽說過,製造出一個能像地球這樣供人們在上面生活的行星對現在的人類來說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我們也無法從地球上拿出足夠的資源去建造這樣的人造行星。

    但是,地球上沒有不代表太陽系中也沒有,其實太陽系中的資源還是很豐富的,將來當人類的技術足夠發達的時候,可以將金星移動到地球軌道的另一面(技術難度很大),金星的體積和質量都和地球差不多,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星球”,只是金星距離太陽太近,在太陽宜居帶的內邊緣,受太Sunny照是地球的兩倍,而且上面濃厚的大氣層基本上都是二氧化碳,所以其表面大氣壓相當於地球表面的96倍。

    由於光照太強,金星在現今的位置很難被改造成宜居星球,但如果將來能用某種技術把金星挪到地球軌道的另一面,並對其表面環境適當加以改造,特別是將其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轉換成和地球大氣成分差不多的比例,那麼金星就有成為另一個地球的可能了。

    金星之外,我們也還可以將太陽宜居帶之外的一些天體移過來,比如水星、木星的四顆伽利略衛星、土星的土衛六、海王星的海衛一,以及一些柯伊伯帶天體等,可以先將它們以合適的角度融合到一起,儘量減少撞擊的力度,那麼它們就會成為一顆質量很大的星球,雖然很難達到地球這麼大的質量,但只要質量接近地球的1/5,並且其內部出現磁場,基本上就可以改造成地球這樣可以有生命生存的生態星球了,比如火星的質量只有地球的1/7,但是天文學家們普遍認為火星幾十億年前上面也是有生命的,但是人為改造這樣的星球所需要的時間恐怕要在十萬年以上。

    隨著人類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多,地球上的土地和水等人類生存所需要的資源會越來越捉襟見肘,將來的人類終究是需要走出地球改造太陽系的,上面這樣的設想也許真的會實現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途虎保養便宜4S保養貴,哪個更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