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苅鬱症
-
2 # 知音帝
只要說出這句話,大家應該都知道我想說的是什麼吧?
其實,我一直都很欣賞有信仰的人。
- 有人的信仰是傳統宗教,用各種儀式、經文,洗禮自己。
- 有人的信仰是自己的夢想,所以他們激情四射,充滿工作成就感。每天早晨不需要鬧鐘,就可以爬起來認真工作。
- 有人的信仰是家庭,所以他們無論做什麼都考慮自己的家人,為自己的“大局”著想。
- 有人的信仰是錢,即便唯利是圖,但永遠知道自己拼搏的是什麼,把脫貧放在首位,即便兼職到半夜,加班到累倒,也不會空虛。
- 有人的信仰是愛情,他們用愛情填補一切疲勞、痛苦、逆境產生的負能量。
因為我曾經經歷過非常空虛的時光,所以我很清楚,有信仰的人是多麼快樂,即便,有些人的信仰只是偶像。
還記得我那段時間,被朋友背叛,學習壓力很大,又不敢和父母傾訴困難,怕他們擔心。
在很多個睡不著的夜晚裡,有一個喜歡的偶像,看著他作出的努力,看著他背後的故事,看著他的作品,哪怕是一張海報,都能讓我感到充實。
至少,在那些寂寞到胡思亂想的時間裡,有一個人可以讓我想一想。
即便,我很快從那段空虛的日子中走出來,很理智地認清楚,人設和本人有所區別,明星的形象並不一定等於明星本人,明星的作品和故事則更是很多人打造出來的東西,哪怕,肉眼和耳朵感受到的是那麼地真實。
但是,真真假假,誰分得清?有些明星就連自己都分不清哪個是真的自己。
所以,我們可以有自己的信仰,但是,一定要清醒知道,自己信的是什麼。
我曾經的高中同學,是李敏鎬的死忠粉,從《城市獵人》起,就粉他粉到骨子裡。
海報自不必說,單曲回放也是必備,高中時期就拼命慫恿父母帶自己去南韓(那時候快高三)見他一面,也讓我們震驚。
當時我也比較多管閒事,覺得她會耽誤學業,說了她兩句。
而當時高中的她,卻很清醒地告訴我一番話:“我喜歡他的那種喜歡,不是我要擁有他,不是我要佔有他。我是那種,希望看著他找女朋友,組建自己的幸福家庭,生一個可愛的寶寶那種喜歡。我完全支援他擁有他想要的幸福,只要是他喜歡的,我都會喜歡和祝福。至於我想去看他,是因為他現在的人氣下滑了,我想支援支援,如果去不了,那就算了。我默默關注,也是一種支援。”
-
3 # 使用者6148794625
要是追的星是傳播正能量的,我覺的是能認可的,如何只是一般演義的就算了,比如當年香港的古惑仔,帶壞了多少青少年,社會風氣一下壞多了。不支援學那樣的明星。傳播正能量的明星要鼓勵多學習。
回覆列表
現在的年輕人,尤其是中小學生,沉迷於追星的不在少數,對於追星,應該如何看待?作為家長,又應該怎麼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引導?
據不完全統計:
2002年,浙江溫州17歲初中生因沒錢親眼見到偶像趙薇,而服毒自盡;
2003年,大連16歲少女自殺,只因母親沒有給她買偶像張國榮的CD;
2011年,某地小女孩模仿《還珠格格》小燕子上吊身亡;
2013年,女童用10萬壓歲錢買車送羅志祥,揚言如果不收就砸車;
2015年,TFBOYS王俊凱粉絲擠碎機場玻璃被碎玻璃刺傷;
2016年,鹿晗粉絲一天喊上百次“鹿晗我愛你”致失聲。
......
在網路越來越發達的年代,小學生儼然成為了追星的主力軍,其瘋狂程度也越來越跌破我們的眼界。
“追星少年”的榜樣
某線上調查顯示,學生崇拜演藝類明星(含電影明星和歌唱明星)所佔比例為51%,其次是作家,佔17%,緊隨其後的是體育明星,佔15.1%,喜歡科學家的學生佔比僅僅為9.4%。
“偶像崇拜”是少男少女成長中的正常過程,幾乎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或者幾個崇拜的“偶像”。
這些小粉絲們有些可能會為了偶像而在青春期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甚至影響學習。但是並非所有追星的學生,都會有瘋狂的舉動,有些孩子會把偶像作為榜樣,激勵自己起到正面作用。
這裡就有兩位“追星少年”的榜樣:
里約奧運會男子100米蝶泳決賽,新加坡小將斯庫林以50秒39的成績勇奪冠軍,並打破菲爾普斯在這一專案上的奧運會紀錄。
賽後,有媒體翻出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斯庫林與菲爾普斯的一張合影,原來,“菲魚”一直是斯庫林的偶像。8年前他是菲爾普斯的粉絲,8年後他成了另一個“飛魚”。“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向偶像致敬的最好方式就是超越他!
追星可以毀一個人,但同時也能成就一個人,偶像的巨大力量可以激勵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
四方觀點
關於“追星”我們來聽聽不同的看法:
家長說:
很多家長表示太早追星不好,影響學習,現在很多小孩子追星都不記得爸爸媽媽了,“愛明星比愛父母重要”這種程度簡直無法接受。也有家長表示不能剝奪小孩子喜歡自己偶像的權利,孩子就是不懂事沒必要大驚小怪。
老師說:
“比起擔心學生追星,我更擔心他們沒有偶像。”一位老師說,如今明星的種類那麼多,學生選擇什麼樣的偶像其實也可以看成是在完善自我的一個過程,“我認為任何明星都有值得學生們借鑑的品質,所以要尊重學生的選擇。追星其實是學生與世界對話的一種方式,如果沒有偶像,如果學生們變得很冷漠,那才是最可怕的。”
專家說:
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精神疾病早期干預科王奕權博士表示,如果其他孩子都在追星,你的孩子不追,可能會沒朋友。他建議家長,如果在條件的允許下,不妨也陪著孩子參加一次,就當是一次旅行。
學生說:
為什麼要“追星”?師生醬問了一些學生的想法。
他們的回答是:因為他們帥啊,他們唱的歌好聽,他們跳的舞好看,他們的表演能讓人沉迷,因為他們很優秀...
對於孩子來說,這種完美,和每天做不完的作業、考不完的試卷、學校的約束、家長的說教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它就像一個美夢,追逐它,可以讓人暫時忘卻現實,從而得到休息和放鬆。
追星是孩子的天性,是一種對美好的憧憬。
在孩子追星的過程中,父母往往扮演著就重要的角色。很多家長對孩子追星,就是粗暴的批評甚至禁止,卻沒有想到進行正確的引導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父母一個正確的引導或許就能成就下一個“斯庫林”或“劉謙”。
從發現孩子追星開始,家長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監督或參與。
1、理解
給予孩子充分的理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首先要正視孩子追星是一正常的成長需求,誰年少時還沒個偶像?我們不防回憶一下自己當年追星的心情,現在想起來是不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回憶呢。
2、溝通
追星事件恰好可作為親子溝通的一個主題,正面與孩子聊一聊偶像崇拜這件事,甚至可以談一談自己當年喜歡過的“星”們,真正的瞭解孩子對於這位明星的關注點,從中挖掘孩子內心深處的情感需要,或許可以透過其他方式滿足孩子的需求。
3、跟孩子一起去“追星”
喜歡娛樂是孩子的天性,孩子“追星”實際上是一種理想中的天真,也是一種激情中的盲目。父母發現孩子追星,不妨自己也同孩子一起追星。認識和引導孩子,從瞭解孩子的偶像開始。父母只有瞭解了孩子追的“星”,才可以和孩子談“星”。父母對“星”發表的客觀評論,對孩子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形成將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4.“偶像榜樣化”
在跟孩子追星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引導孩子關注偶像背後付出的努力和汗水,讓孩子瞭解到一切成功都來之不易的道理。父母可以對孩子自發產生的“偶像崇拜”心理和行為進行合適的干預,鼓勵孩子為了目標而努力,把孩子的“追星”轉化為奮鬥和成功的自我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