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筆記本使用者來說,今年底似乎是個換機的好時候。傳聞已久的 11 代酷睿正式釋出了。Tiger Lake 今天的上市,預示著英特爾的 10 奈米晶片正式鋪開。這一次新 CPU 首發的型號還是移動版,英特爾將其定位為「世界上最好的輕薄型筆記本處理器」。
今年 8 月,英特爾罕見地開了一場充滿乾貨的「架構日」活動,透露了即將釋出的 Tiger Lake 處理器的部分資訊。今天,這些產品宣告開售,在新一代酷睿 CPU 中,英特爾提供了更快的速度、更強大的 AI 處理能力。今年底即將推出的筆記本,想必效能會提升不少。根據WCCFTech的報道,隨著2020年的臨近,英特爾的Tiger Lake 10nm++處理器的曝光也越來越多,一位知乎使用者現已釋出了Tiger Lake-U的測試資料,資料顯示與英特爾Ice Lake處理器相比,執行速度有了大幅提高。
在圖形計算方面,Tiger Lake 使用英特爾的新一代圖形架構 Xe-LP。簡而言之,Xe-LP 增加了每個執行單位(EU)的原始執行緒數和計算量,並提升了快取結構等其他細節。在 Ice Lake 處理器上,我們可以有 64 個 EU 在 1100 MHz 下執行,而在 Tiger Lake 上,我們將看到 96 個 EU(+ 50%)在 1350 MHz(+ 22%)的速度下執行。結合其他提升,我們可以看到 Tiger Lake 相比上一代圖形處理能力提升了一倍。而在 AI 計算上,英特爾的整合顯示卡還支援 INT8 精度下 DP4A 指令的推理工作。
速度提升之外,英特爾 CPU 的圖形顯示能力也得到了改進,Tiger Lake 支援 AV1 解碼,以及多達四個 4K 60Hz 顯示器或單個 8K 60Hz 顯示器的顯示管道。Tiger Lake 支援包括 LPDDR4X-4267(最大 32 GB)、DDR4-3200(最大 64 GB)和 LPDDR5-5400 的記憶體。對於人工智慧推理的加速工作,英特爾提出了 Gaussian Neural Accelerator 2.0 版,在推理任務中透過消除噪聲提升了效率。Tiger Lake 的其他改進包括對本地 Thunderbolt 4 的支援,該控制器嵌入到了 CPU 中,每個裝置最多可支援四個雷電 4 介面。英特爾還透過 CNVi 介面提供了 Wi-Fi 6 支援。英特爾的功率 / 頻率演算法也進行了更新,從而可以在 CPU、GPU 和記憶體結構上分別擴充套件功率和時鐘速度。英特爾表示,新 CPU 已將內部結構頻寬增加了一倍,從而使所有這些部件之間可以透過更多資料進行通訊。
11 代移動版酷睿處理器進一步提高了晶片的整合水平,PCB 面積更小,效率更高。對於輕薄型膝上型電腦來說,這是一個好訊息。此外,英特爾稱,與 AMD Ryzen 7 4800U 系統相比,Core i7-1165G7 Tiger Lake 系統在以下幾個方面效能領先:計算效能高 28%(SYSmark 25);顯示卡效能高 67%(3DMark Fire Strike);在用 Adobe Premier Pro 做 HEVC 編碼影片時,速度更是快了 200%。
藉助英特爾的深度學習加速指令集,Tiger Lake 在整合顯示卡上為神經網路推理提供了首個指令集 DP4a,並首次為 INT8 資料型別提供原生支援,可將 AI 效能提升多至 5 倍 。功率和規格英特爾今天釋出的 Tiger Lake 與以往的不同之處在於更關注終端使用者效能,即終端使用者常用來與市面上其他產品進行比較的速度和基準數量。此外,英特爾的合作伙伴現在可以自由地宣佈未來推出基於 Tiger Lake 的產品了。接下來將著重分析處理器細節。英特爾先推出了兩種型別的 Tiger Lake 晶片,功率從 7W 到 28W。下圖為 Tiger Lake 的 UP3 部分:
這對於 Tiger Lake 意味著什麼呢?根據英特爾自己的資料顯示,在插電或斷電兩種情況下,睿頻功率峰值都可以達到大約 50W。英特爾想要向客戶強調的是,系統無論是在連線電源或者僅靠電池執行時,它的 turbo 演算法能夠實現始終一致的使用體驗。
與上一代處理器不同,英特爾能夠在產品釋出之前測試自己的移動開發平臺,但不確定的是哪一款 Tiger Lake 產品將第一個在實驗室中進行測試。全新 Logo 釋出隨著 X^e 顯示卡與 Tiger Lake 的混合,英特爾還推出了新的產品 Logo。這已經是英特爾第三次徹底地變更其 Logo 了。
部分 Logo 如下圖所示。在新設計中,英特爾決定新 Logo 中的「Core」和「Iris」需要混合使用大小寫,但「intel」仍然完全小寫,「POWERED BY」完全大寫,「X^e」中的 e 仍然上標。Evo 認證計劃英特爾雅典娜專案(Project Athena)驗證程式是隨著上一代產品的釋出而推出的,它包含一系列驗證標準,例如電池使用壽命最低要求、支援 Thunderbolt 和 Wi-Fi 6、顯示效果良好、支援 AI 效能以及一定水平的響應能力。英特爾在釋出 Tiger Lake 的同時,也在大力推廣雅典娜專案,並將任何符合最新更新規格的裝置稱為「英特爾 Evo」認證計劃。Evo 很明顯意在呼籲新一代產品的演變。
英特爾 Evo 認證的各項規格指標。所以,只要 OEM 廠商的筆記本貼上了這個標,就意味著它們的產品通過了英特爾 Evo 平臺指標測試,從而可以保證使用者的使用體驗。什麼時候才能買到?最後,英特爾 10 奈米的筆記本什麼時候才能買到?英特爾稱,我們會在今年晚些時候看到基於奔騰、賽揚處理器,以及全新的 vPro 的電腦出現。DG1 獨立顯示卡平臺說不定也會給我們帶來驚喜。新出爐的 Tiger Lake 移動端處理器,將會在未來幾周內出現在各家廠商的膝上型電腦中。目前已知的就有宏碁、華碩、戴爾、惠普、聯想、LG、微星、雷蛇、三星等廠商,他們預計將會推出 150 餘款搭載第 11 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的筆記本。不過英特爾還有一些高階 CPU 沒有釋出,在 8 月份的架構日上,該公司曾表示 Tiger Lake 可以達到 65W,這意味著計劃中還會有 8 核處理器的位置。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訊息出現。
對於筆記本使用者來說,今年底似乎是個換機的好時候。傳聞已久的 11 代酷睿正式釋出了。Tiger Lake 今天的上市,預示著英特爾的 10 奈米晶片正式鋪開。這一次新 CPU 首發的型號還是移動版,英特爾將其定位為「世界上最好的輕薄型筆記本處理器」。
今年 8 月,英特爾罕見地開了一場充滿乾貨的「架構日」活動,透露了即將釋出的 Tiger Lake 處理器的部分資訊。今天,這些產品宣告開售,在新一代酷睿 CPU 中,英特爾提供了更快的速度、更強大的 AI 處理能力。今年底即將推出的筆記本,想必效能會提升不少。根據WCCFTech的報道,隨著2020年的臨近,英特爾的Tiger Lake 10nm++處理器的曝光也越來越多,一位知乎使用者現已釋出了Tiger Lake-U的測試資料,資料顯示與英特爾Ice Lake處理器相比,執行速度有了大幅提高。
據介紹,測試的晶片為ES2 版的Tiger Lake-U處理器,是該系列的第二次工程改版,預計將於2020年推出。
這款低壓處理器仍是四核八執行緒,單核睿頻4.30 GHz,多核睿頻4.00 GHz,核顯資訊不詳,根據之前的報道應該會搭載Xe核顯。相比之下,Core i7-1065G7也是4核8執行緒,主頻1.30 GHz,單核睿頻是3.90 GHz,多核睿頻是3.50 GHz。
在SPEC Speed測試中,15W的Tiger Lake-U晶片比Ice Lake-U處理器強17%左右,28W型號更是比Ice Lake-U晶片強31%左右。
在SPEC Rate 測試中, 15W的Tiger Lake-U 比Ice Lake-U強26%左右,而28W版本比Ice Lake-U晶片強60%左右。
6 7 8 三代酷睿都是隸屬於skylake 的微架構 ,酷睿I系列從初代開始就換了三次微架構,二代的 Sandy Bridge (avx指令集加入),四代的Haswell(avx2) 6代的skylake ,以及即將釋出的sunny cove(avx512) 說為什麼相比skylake 比不和8.5代比,因為8代的ipc和6代一樣啊
目前跑分情況很的確很少,就一個geekbench 有幾個個工程機跑分
i7 1065g7 左 和i7 8565u右邊
要知道左邊是隻有3.9G的睿頻,右邊是4.6G的睿頻,可以看出ipc是顯著的增長,3.9G單核幹掉了4.6g
然後是詳細對比
單核 加密 浮點 記憶體分數顯著增長,加密效能增長最大,aes加密是接近60%增長,記憶體是lpDDR4 3733 和ddr4 3200支援,Intel終於趕上了lpddr4 的末班車,這最顯著的提升就是核顯,相比於2133,核顯頻寬增長超過50%。
整數部分不如 只是單純的頻率差距
然後浮點方面的提升 geekbench 在浮點方面其實是喪心病狂支援avx512的,浮點分數的提升就是avx512帶來的
sfft支援avx512 所以提升也很大
然後是關於核顯,intel 官方說是提升100%,然後iris核顯應該是可配置25w tdp和15w tdp 就和surface上的6650u一樣,未觸發溫度牆就是25w
可以看出在守望先鋒這種由intel 最佳化的遊戲裡面比vega8強應該是沒問題,iris 能堆64eu也說明功耗表現還算不錯,而且mw為什麼會有9w版本的cpu 據說9w版本是酷睿m 而且也是4c8執行緒,所以給了9w tdp 而且 iris核顯core m 可能也會有。
總之 intel 說的18%ipc提升是可信的,打算買二合一或是輕薄本的人可以考慮等一等,比較7月就有出貨了,提升還是很大的。
新架構:走向全面整合此前英特爾已經告訴過我們,Tiger Lake 的標準形式是四核八執行緒處理器,具有英特爾最新制造工藝,以及升級後的圖形處理架構。第十一代酷睿採用英特爾最新一代 Willow Cove 微架構——相比 Sunny Cove,它進行了小部分調整。Tiger Laker 的核心相比以往提供了更高的效能:與上一代的 4.0 GHz 相比,新 CPU 的峰值頻率達到了 4.8 GHz,提升 20%。原本英特爾的強項就在單核頻率,現在看來更強了。
頻率增益主要來自於製程的提升,首先,10 奈米終於來了:準確地說應該是英特爾 10nm++ 製程,之前剛剛被英特爾重新命名為 SuperFin 技術。這種製造工藝的提升在兩個方面:首先是提高效率和規模以實現更高頻率,但同時也要易於生產。因此我們最終看到的晶片相比上一代有更高的頻率和表現,在功耗上則和上一代持平。另外,這些核心繼續支援 AVX-512 及英特爾的 DL-Boost 加速庫。
在圖形計算方面,Tiger Lake 使用英特爾的新一代圖形架構 Xe-LP。簡而言之,Xe-LP 增加了每個執行單位(EU)的原始執行緒數和計算量,並提升了快取結構等其他細節。在 Ice Lake 處理器上,我們可以有 64 個 EU 在 1100 MHz 下執行,而在 Tiger Lake 上,我們將看到 96 個 EU(+ 50%)在 1350 MHz(+ 22%)的速度下執行。結合其他提升,我們可以看到 Tiger Lake 相比上一代圖形處理能力提升了一倍。而在 AI 計算上,英特爾的整合顯示卡還支援 INT8 精度下 DP4A 指令的推理工作。
速度提升之外,英特爾 CPU 的圖形顯示能力也得到了改進,Tiger Lake 支援 AV1 解碼,以及多達四個 4K 60Hz 顯示器或單個 8K 60Hz 顯示器的顯示管道。Tiger Lake 支援包括 LPDDR4X-4267(最大 32 GB)、DDR4-3200(最大 64 GB)和 LPDDR5-5400 的記憶體。對於人工智慧推理的加速工作,英特爾提出了 Gaussian Neural Accelerator 2.0 版,在推理任務中透過消除噪聲提升了效率。Tiger Lake 的其他改進包括對本地 Thunderbolt 4 的支援,該控制器嵌入到了 CPU 中,每個裝置最多可支援四個雷電 4 介面。英特爾還透過 CNVi 介面提供了 Wi-Fi 6 支援。英特爾的功率 / 頻率演算法也進行了更新,從而可以在 CPU、GPU 和記憶體結構上分別擴充套件功率和時鐘速度。英特爾表示,新 CPU 已將內部結構頻寬增加了一倍,從而使所有這些部件之間可以透過更多資料進行通訊。
11 代移動版酷睿處理器進一步提高了晶片的整合水平,PCB 面積更小,效率更高。對於輕薄型膝上型電腦來說,這是一個好訊息。此外,英特爾稱,與 AMD Ryzen 7 4800U 系統相比,Core i7-1165G7 Tiger Lake 系統在以下幾個方面效能領先:計算效能高 28%(SYSmark 25);顯示卡效能高 67%(3DMark Fire Strike);在用 Adobe Premier Pro 做 HEVC 編碼影片時,速度更是快了 200%。
藉助英特爾的深度學習加速指令集,Tiger Lake 在整合顯示卡上為神經網路推理提供了首個指令集 DP4a,並首次為 INT8 資料型別提供原生支援,可將 AI 效能提升多至 5 倍 。功率和規格英特爾今天釋出的 Tiger Lake 與以往的不同之處在於更關注終端使用者效能,即終端使用者常用來與市面上其他產品進行比較的速度和基準數量。此外,英特爾的合作伙伴現在可以自由地宣佈未來推出基於 Tiger Lake 的產品了。接下來將著重分析處理器細節。英特爾先推出了兩種型別的 Tiger Lake 晶片,功率從 7W 到 28W。下圖為 Tiger Lake 的 UP3 部分:
這些中高階的 12-25W 處理器在技術上被稱為「UP3」處理器,我們也通常稱之為 U 系列(U-series)。雖然這些處理器的標示 TDP 為 15W,但筆記本廠商也可以根據自身構建系統的方式來調高或調低功率。在這裡,最高階的是英特爾 i7-1165G7,它是一個具有超執行緒和 12MB L3 快取的核心處理器。此外,英特爾 i7-1165G7 具有 3.0 GHz 的基頻、4.8 GHz 的單核睿頻和 4.3 GHz 的全核睿頻。對於顯示卡來說,它具有 96 EU 可用,執行頻率峰值為 1350 MHz。記憶體支援 LPDDR4X-4266 和 DDR4-3200。英特爾按照核心數、顯示卡和頻率對處理器進行劃分。任何被列為「G7」的處理器意味著擁有最高級別的顯示卡,但需要注意,在這裡面依然有區別,對於 Core i7 部件是 96EU,對於 Core i5 則只有 80EU,並且 L3 快取更少。緊接著是 G4 顯示卡,它只有 48 個執行單元。只有頂級 Core i7-1165G7 具有最高的顯示卡頻率。Core i3 處理器記憶體支援降低,並且最低端的 Core i3-1115G4 僅有兩個核心。
再往下,7-15W 的處理器為以往的「Y 系列(Y-series)」處理器,現在被稱為 UP4。最高階的是 Core i7--1160G7,它擁有的 4 個核心都配備超執行緒和 12MB 的 L3 快取。此外,Core i7—1160G7 具有 1.2 GHz 的基頻,4.4 GHz 的單核睿頻和 3.6 GHz 的全核睿頻。96 個執行單元的執行頻率為 1.1 GHz,但是隻支援 LPDDR4X 記憶體,最高達 4266 MT/s。所有處理器支援 4 條 PCIe 4.0 通道。這一功率範圍內僅有一個 Core i7 處理器,餘下的 Core i5 擁有的 EU 更少、頻率更低,Core i3 則劃分為了僅支援 48EU 的四核和雙核處理器。這些處理器的功率設定在 UP4 範圍內主要是因為基頻很低,這也是多年來英特爾低功耗處理器的一大特點。
新一代處理器的目標是從 UP4 功率範圍內大約 9W 的無風扇設計,擴充套件到最高 28W 的型號,甚至可以帶獨立 GPU。正如英特爾第 10 代處理器一樣,使用者希望看到 Tiger Lake 的設計在 25-28W 的功率範圍內,採用效能最高的處理器並保證更高的電源模式。這樣將使得采用 Tiger Lake 處理器的產品在睿頻結束後提供更好的持續效能,如渲染和影片編碼。英特爾表示,Tiger Lake 具有更好的睿頻演算法,使得系統在升頻視窗中根據需要來提升 CPU/GPU 的頻率。整個系統是一個反饋迴路,並輸入工作負載、on-system 感測器、功率極限和平衡器,以生成正確的頻率。
英特爾的「TDP」值也被稱為 Power Limit 1,它的功率根據系統保持在 7W 到 28W 之間,並且在 turbo 模式時功率水平可能要高得多。這些年來,二次功率等級 PL2 在 TDP 上已經增加到了 + 4W 和 + 20W。就上一代 Ice Lake 而言,15W 的處理器峰值在 turbo 模式下可以達到 44W。
這對於 Tiger Lake 意味著什麼呢?根據英特爾自己的資料顯示,在插電或斷電兩種情況下,睿頻功率峰值都可以達到大約 50W。英特爾想要向客戶強調的是,系統無論是在連線電源或者僅靠電池執行時,它的 turbo 演算法能夠實現始終一致的使用體驗。
與上一代處理器不同,英特爾能夠在產品釋出之前測試自己的移動開發平臺,但不確定的是哪一款 Tiger Lake 產品將第一個在實驗室中進行測試。全新 Logo 釋出隨著 X^e 顯示卡與 Tiger Lake 的混合,英特爾還推出了新的產品 Logo。這已經是英特爾第三次徹底地變更其 Logo 了。
部分 Logo 如下圖所示。在新設計中,英特爾決定新 Logo 中的「Core」和「Iris」需要混合使用大小寫,但「intel」仍然完全小寫,「POWERED BY」完全大寫,「X^e」中的 e 仍然上標。Evo 認證計劃英特爾雅典娜專案(Project Athena)驗證程式是隨著上一代產品的釋出而推出的,它包含一系列驗證標準,例如電池使用壽命最低要求、支援 Thunderbolt 和 Wi-Fi 6、顯示效果良好、支援 AI 效能以及一定水平的響應能力。英特爾在釋出 Tiger Lake 的同時,也在大力推廣雅典娜專案,並將任何符合最新更新規格的裝置稱為「英特爾 Evo」認證計劃。Evo 很明顯意在呼籲新一代產品的演變。
英特爾 Evo 認證的各項規格指標。所以,只要 OEM 廠商的筆記本貼上了這個標,就意味著它們的產品通過了英特爾 Evo 平臺指標測試,從而可以保證使用者的使用體驗。什麼時候才能買到?最後,英特爾 10 奈米的筆記本什麼時候才能買到?英特爾稱,我們會在今年晚些時候看到基於奔騰、賽揚處理器,以及全新的 vPro 的電腦出現。DG1 獨立顯示卡平臺說不定也會給我們帶來驚喜。新出爐的 Tiger Lake 移動端處理器,將會在未來幾周內出現在各家廠商的膝上型電腦中。目前已知的就有宏碁、華碩、戴爾、惠普、聯想、LG、微星、雷蛇、三星等廠商,他們預計將會推出 150 餘款搭載第 11 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的筆記本。不過英特爾還有一些高階 CPU 沒有釋出,在 8 月份的架構日上,該公司曾表示 Tiger Lake 可以達到 65W,這意味著計劃中還會有 8 核處理器的位置。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訊息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