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古劍堂刀劍

    金庸的劍魔獨孤求敗VS古龍的劍神謝曉峰 先分析獨孤求敗獨孤求敗這個人物,恐怕是金庸筆下最出名的未出場人物了。這個人物的出名 之處,一來在於他那極富個性的名字(據某估計,多半是他成名後自己改的);二來是他那傳說中無敵於天下以致於求一敗而不可得的劍術,因此而造就出來 的兩位隔世傳人男主角----楊過和令狐沖。不過,也許是因為他的兩個隔世傳人過於“膿包”的緣故罷,至少在所有男主角中,他們的武功算不得最出類拔萃的,因此有人認為獨孤求敗的武功也不過如此。

    劍學之道

      由此,某決定對獨孤求敗的劍學之道做一番考證,以博諸位一桀,或者換一種說法:供批判用。

      既然是考證,就難免要引經據典。而關於獨孤求敗最為詳盡且被認為是可靠的“文獻記載”的就莫過於他自己在“劍冢”上的題字了。根據該“文獻記載”,我們知道獨孤求敗一生用過五種不同的劍,分別為乃至無劍。這五種不同的劍,事實上代表了獨孤求敗劍學的五個不同境界,在此不妨分別名之以:利劍級、軟劍級、重劍級、木劍級和無劍級。 利劍級

      首先來考察一下“利劍級”。

      “獨孤九劍”顯然是屬於這個級別的武功,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用玄鐵重劍是根本無法施展“獨孤九劍”的。而在獨孤求敗的劍冢題詞中,對無名利劍又有如下評語:“凌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

      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弱冠前”即二十歲以前。很難想象一個二十歲不到的年輕人能自創出“獨孤九劍”這樣的劍術,即便將這一創作的時間推遲到“軟劍級”階段,即三十歲以前,仍有其不合理性。據某認為,劍術的創造是一個經驗積累的過程,有點類似於圍棋的定式,是經過無數前輩高手推敲琢磨後才逐漸完善的一種體系結構。而看過《笑傲江湖》的人都該知道,“獨孤九劍”是一個極其複雜和完善的武學體系結構,其中包括了總訣、破劍式、破刀式、破掌式等等極具完備性的武學理論。

      作為個人,要創造這樣一個完整的武學體系,需要極其豐富的經驗和閱歷,不管怎麼說,一個三十歲不到的年輕人都是幾乎不可能擁有這麼高的經驗和見識積累的。武學奇才如張三丰也須到百歲之後才能自創太極劍和太極拳(這是一個以柔克剛的武學體系,相當完備,而且發前人所未想,不愧為一代大宗師),相比之下楊過三十多歲時自創的“黯然銷魂掌”則不過是東拼西湊的大雜燴,毫無體系可言。 由此不難斷言,“獨孤九劍”最有可能是獨孤氏的家傳武學,正如慕容氏有“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大理段氏有“一陽指”和“六脈神劍”一樣,而且就劍法的名稱來分析,也是家傳武學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獨孤求敗非常幸運地出生在這個武學世家,因此在二十歲不到的年紀就學會了這套家傳絕學,得以仗之“與河朔群雄爭鋒”。 軟劍級  然而,獨孤求敗畢竟有其過人之處,他在二十歲左右時,便跨入了他劍術造詣的第二個境界“軟劍級”。

      關於這柄軟劍,獨孤求敗的題字頗耐人尋味:“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乃棄之深谷。”

      從表面上看,將“誤傷義士”歸咎於軟劍的“不祥”,並將其“棄之深谷”,似乎實在有失高手的水準。然而仔細推敲一下,仍不難發覺其合理性。

      我們不妨先來分析一下獨孤求敗棄利劍而就軟劍的原因。

      眾所周知,“獨孤九劍”是一種很容易達到“無招”境界的劍法,但達到“無招”的境界後又會如何呢?令狐沖在未學“獨孤九劍”前就曾問過風清揚一個頗有創見性的問題:如果對敵的雙方都達到了“無招”境界會產生怎樣的情況?

      風清揚顯然是從沒想過這個問題的,為了不致被後輩小兒問倒而顯得很沒面子,就以一句“當今之世,這等高手是難找得很了”敷衍搪塞過去了(這位太師叔顯然是很不負責任的),就因為這句話令狐沖日後可吃了大苦頭,與東方不敗的一戰幾乎送掉小命。獨孤求敗當時顯然也想到了這個問題,而非常自然地,他也會想到一個直截了當的答案:“無招相較,快者勝。”(令狐沖在與東方不敗一戰中之所以大吃苦頭,正是因為對手太快了。)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獨孤求敗為什麼選擇軟劍了,軟劍的優點正在於其輕盈快捷,可以獲得比對手更快的速度。

       然而凡事有利亦有弊,劍過於快了往往就難以收發自如,起初獨孤求敗或許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劍法已漸入魔道(很有可能還因為江湖中人稱他為“劍魔”而沾沾自喜),直至發生了那樁“誤傷義士”的“惡性事故”。重劍級  關於如何會“誤傷義士”,書中雖然沒有詳細記載,但根據其產生的結果(即令獨孤求敗將“紫薇軟劍”定義為“不詳”之物而“棄之深谷”,並由此開創了“重劍級”的新境界)來看,該是與“軟劍級”劍術無法收發於心有關。由此看來,獨孤求敗將紫薇軟劍“棄之深谷”的行動,事實上代表了獨孤求敗對“軟劍級”這段武學彎路的摒棄,和另起爐灶的決心,頗有一點“覺今是而昨非”的味道。而將“誤傷義士”直書於劍冢之上,又足見其坦當磊落之意,非常人所能及也。

       (題外話:獨孤求敗很有可能就在這段時期,將“獨孤九劍”傳與了那位“義士”的後人,以致於這套劍法日後能傳到風清揚手上,而楊過所見到的劍冢卻沒有任何關於劍譜的記載。)放棄“軟劍級”這一劍學歧途之後,獨孤求敗以多年實戰經驗的總結,終於悟出了“以拙勝巧,以重壓輕”的劍學至理,從而對其祖傳劍法作出了第一次實質性的突破。

      之所以稱之為“實質性的突破”,是由於作為獨孤家祖傳劍法“獨孤九劍”最高境界的“無招”,在“重劍級”這一劍學新境界中已經成為了一個基礎。

      《神鵰俠侶》中對楊過初練玄鐵重劍的情形有如下一段描寫:“如此練劍數日,楊過提著重劍時手上已不如先前沉重,擊刺揮掠,漸感得心應手。同時越來越覺以前所學劍術變化太繁,花巧太多,想到獨孤求敗在青石上所留‘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八字,其中境界,遠勝世上諸般最巧妙的劍招。他一面和神鵰搏擊,一面凝思劍招的去勢迴路,但覺越是平平無奇的劍招,對方越難抗禦。比如挺劍直刺,只要勁力強猛,威力遠比玉女劍法等變幻奇妙的劍招更大。” “無招”境界

      從這一段中,我們不難發現,所謂“越是平平無奇的劍招,對方越難抗禦”事實上正是“無招”境界的自然體現。以楊過這般輕狂跳脫的性格(據筆者認為,楊過的性格極不適合練“重劍級”的劍法,獲此奇遇者若是換作少年時的郭靖的話,其所領悟的武學真諦將遠多於楊過),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況下由神鵰督促著練劍,尚能在數日之中就達到了“無招”的境界。(確切地說,楊過終其一生都未能在武學理念上達到“無招”的境界,但卻在使用玄鐵劍時自然而然地把“無招”應用到實踐中去了。)這不能不說是“重劍級”劍法的奇妙之處。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這段充滿了自信與豪氣的題字,說明在正當壯年之時創立了“重劍級”劍學的獨孤求敗在當時實已無敵於天下了。

       然而學無止境,獨孤求敗開始尋求對自我的超越。“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正是這段歷史的寫照。

      關於如何用木劍勝過重劍,曾經引發了楊過如下的思考:“玄鐵劍重近七十斤,這柄輕飄飄的木劍要能以輕制重,只有兩途:一是劍法精奧,以快打慢;一是內力充沛,恃強克弱。”

      這兩種方法顯然都是不對的。“劍法精奧,以快打慢”已倒退回了“利劍級”和“軟劍級”的水準,不作考慮;而“內力充沛,恃強克弱”也僅適用於“重劍級”,倘若對敵雙方都是“獨孤求敗”,用這種方法較量的話,敗的必然是那個使木劍的“獨孤求敗”,所以也就談不上什麼“木劍勝重劍”了。

      楊過顯然是照後一種方法練的,所以雖將木劍練得頗有聲色,但成就也就僅止於“重劍級”而已。這點在他與金輪法王的那場決戰中就得到了證明,當時他空手與金輪法王交戰,又要救郭襄,明顯處於下風,於是便開始後悔過於託大沒帶玄鐵劍,可見他當時的武功仍需藉助玄鐵劍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威力,所以仍屬“重劍級”的範疇。

  • 2 # 一壺酒寫春秋

    謝曉峰肯定打不過獨孤求敗啊,這還用說?看都看得出來,獨孤求敗早已達到,無招勝有招,無劍勝有劍的境界了,金庸人物排名第四,不解釋。

  • 3 # 國產小莫

    白痴,如果你對天下武功劍術都瞭解了,對內力掌控到收發自如內力外放就可以以慢剋制重剋制快了。懂嗎?這是境界的高低,見識的高低判斷力的高低和對身體的內力的掌控對力量的掌控。不是你說的淺薄的東西。

    任何武功都是可以這樣比較的,如果你境界足夠高,足夠深,那麼壞腐朽為神奇隨隨便便的一指劍氣就能秒殺敵人,而且不必多浪費氣力,其實劍魔獨孤求敗應該是段譽的強化版,如果遇到掃地僧,張三丰等等人物是可以一較長短的。

  • 4 # 三生有畫

    獨孤求敗更厲害。

    獨孤求敗四十歲以後,一片一葉,都是兵刃了。也就是說,武功到了出神入化,不需要兵器了。萬物皆可為劍的地步。

    這個就太厲害了。謝曉峰仍然需要一把劍,他的劍是以速度快而破敵。

    可見謝曉峰已然落後獨孤求敗了十年了。如果兩個人對打,謝曉峰根本近不了獨孤的身。就會被一片葉子,一滴水給戳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中數學哪些模組比較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