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寒蕭99

    生物的兩性分類是地球自然生物演化的結果,和宇宙中是否存在兩種物質沒有關係。

    最早出現在地球上的生物,是沒有兩性之分的,所採用的繁殖方式就是分裂繁殖的方式,也就是現在一些微生物的繁殖方式。因為這種方式是最簡單,最容易的,所以在生命初期,只有這種繁殖方式。

    而隨著環境變化和生物進化的需要,這種方式難以適應更多的環境了,所以逐漸出現了兩性繁殖的方式。但是剛開始的兩性繁殖是類似今天雌雄同體的方式,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可以適應更多的環境,進而發展出更多的生物形態。

    而在雌雄同體之後,就開始進化出雌雄異體的繁殖方式了。這種兩性繁殖,可以產生更多的組合變化,也就使得生命的形式變得更加多種多樣。

    所以,演化到今天的兩性繁殖,實際上是最適合地球環境的一種生命繁殖方式,但並不是說宇宙中都可以適用,只能說是最適合地球的。

    宇宙中的物質和我們所觀測到的物質是一樣的,都是基本粒子組成,都受4種基本力的約束。物質的結構是物理學上的範疇,和生物學上的兩性沒有什麼關係。

    當然,宇宙中也可能存在其他的繁殖方式,比如一直保持單性繁殖,甚至也有可能是多性繁殖。但是,總之,生物的繁殖方式與其所在環境相關,是自然環境中演化出來的。

  • 2 # 信步天影

    再說這個前,需要說下大爆炸理論,宇宙起源的主流理論是大爆炸理論,目前觀測的現象也支援這一理論,哈勃的紅移定律,對星系之間研究表明,絕大多數星系都在遠離銀河系而去,表明整個宇宙在膨脹之中。

    大約37億年前,宇宙由一個體積極小,密度極高,重量極大的點,發生了大爆炸,爆炸產生了兩種物質,物質和反物質,它們是對立的,一遇見就會相互湮滅。我們生活在物質世界,反物質的研究從20世紀30年代已經開始,有了一定進展,比如正電子,夸克和反夸克的發現,目前的研究發現在大型粒子對撞機中,會產生反物質,由於它和物質對立性,很難在物質世界存活,相信隨著科技發展,總會揭開它的神秘面紗。(ps:大爆炸理論是目前主流觀點,或許有一天會有新的理論推翻它,科學的魅力不就是探索和發現嗎)

  • 3 # 52赫茲實驗室

    這裡要說下正物質與反物質還有暗物質

    反物質和暗物質的區別有:

    1、概念不一樣:暗物質是理論上提出的可能存在於宇宙中的一種不可見的物質,注意,是理論上。反物質是正常物質的反狀態。當正反物質相遇時,雙方就會相互湮滅抵消,發生爆炸併產生巨大能量。

    2、提出者不一樣:最早提出“暗物質”可能存在的是天文學家卡普坦。反物質概念是英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最早提出的。

    3、提出的時間不一樣:暗物質於1922年被提出來,天文學家卡普坦提出,可以透過星體系統的運動間接推斷出星體周圍可能存在的不可見物質。反物質最早被提出是在1928年,英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預言,每一種粒子都應該有一個與之相對的反粒子。

    4、關於質量:暗物質參與引力相互作用,所以應該是有質量的,但單個暗物質粒子的質量大小還不能確定。正電子、負質子都是反粒子,電子和反電子的質量相同,但有相反的電荷。

    5、穩定性: 暗物質應是高度穩定的,由於在宇宙結構形成的不同階段都存在暗物質的證據,暗物質應該在宇宙年齡(百億年)時間尺度上是穩定的。反物質極不穩定而幾乎不存在於自然界。研究人員在實驗室裡製成反物質,但這些反物質一接觸容器壁便瞬息湮滅。抓不住,便無從加以深入研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難過的時候,那個人在陪著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