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相遇如風
-
2 # 海棠言語
這是兩個問題,我們分開來看?
第一個問題,項羽為什麼寧願自刎不願過江呢?
如果我們讀過《史記.項羽本紀》就可以分析知道答案。
①項羽性格
少年時項羽看見秦始皇巡視的時候就說出“彼可取而代也”,這樣的話,可見項羽年少時就是個心高氣傲的少年,還是個貴族少年,有一種貴族天生的傲氣,像鴻門宴上,范增多次暗示要殺劉邦,項羽都下不了決心,韓信評價項羽婦人之仁,氣得范增也說項羽“豎子不足與謀”。項羽得天下之時也不過二十多歲,少年之高傲自然還在。
所以性格上的高傲,使得項羽經此敗仗,感覺無顏再見江東父老,於是自盡。
②大環境使然
項羽當時攻滅暴秦,分封天下諸侯,自稱西楚霸王,何等威風,後來與劉邦決戰時,最有實力的彭越,他手下的第一大將英布都已經背叛他了,所以,此時項羽著實是勢單力薄,即使回到了江東,也難以再向從前那樣縱橫天下了,這對高傲的霸王怎麼能忍受呢。
霸王年紀輕輕縱橫天下,無人不知,從未打過敗仗,尤其是彭城一戰,以三萬兵力擊敗劉邦五十六萬大軍,真乃千古神勇,但是在垓下,四面楚歌,楚軍將士心理崩潰瓦解,項羽也崩潰了,於是殺了愛妃,最後逃出去時候,只剩幾十騎,此等大敗,恥辱,霸王終於忍受不了了,心理因素實在差極了,對比劉邦,被追著的時候,還能一腳把兒子女兒踹下去,這一對比,霸王簡直和劉邦心理對比差遠了。而且後世唐朝大詩人評價項羽。
題烏江亭 作者:杜牧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綜上是項羽不過江的主要原因。
第二個問題, 項羽有過江的機會嗎?
根據史記記載,是有個人劃舟要送項羽過河,項羽自己不過,然後自盡了。姑且不論這段是真是假,但是我們看前期項羽的表現,後人評價:羽之神勇,千古無二。以霸王的神勇,突圍出去,應該不是什麼難事,所以我傾向於認為霸王是能夠突圍出去回到江東的。
但正因為前面說的因素,霸王選擇了自盡。
悲哉,惜哉,霸王。 -
3 # 墨罄
有一種觀點認為,西楚霸王不過江東,是因為虞姬已死。
項羽的死與虞姬的死有必然聯絡嗎?兩者之間有聯絡,有學者就認為項羽因“虞姬死而子弟散”心生羞愧,因而不肯過江,拔劍自刎。這樣說很有道理,單純說項羽不肯過江東是因為虞姬之死就顯得論據不足。而這與《史記》上說的“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以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為八千人渡江而西,今天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這段話一致。“子弟散”,一方面符合他說的“天之亡我”,一方面也是“無顏見江東父老”的原因。項羽即便過江,敗局已定。因而,他選擇了不渡烏江。
但有的學者提出,自固陵戰敗後,項羽連連敗退,退到垓下,垓下突圍又逃往東南,一直逃至烏江邊。由此可見,他早有退守江東之意,並且是一路逃奔。如果說項羽因失敗使江東八千子弟葬送性命而愧對江東父老的話,垓下被圍時,“虞姬死而子弟散”,他就應羞愧自殺。渡淮之後從騎僅百餘人,至陰陵又迷了路,問一農夫,結果被騙,身陷天澤,被漢軍追上。如此狼狽的境遇他也沒有羞愧自殺呢!逃至東城,漢騎將之包圍數重。儘管他“自度不得脫”,但還是把僅剩的二十八騎組織起來作了一番拼殺,又“亡其兩騎”。這時候項羽仍“欲東渡烏江”。因而認為他好不容易逃到烏江岸邊時卻反而感到羞見江東父老而自殺似乎有些說不通。項羽的羞愧之心來得太突然,也不合情理,很可能是司馬遷為使情節完整而下筆渲染的情節。
有人認為項羽不渡烏江是出於一種高貴的品質,是從早日消除人民的戰爭苦難考慮的。認為項羽認識到了長期內戰使人民痛苦不堪,希望這場戰爭儘早結束。項羽確實曾有結束戰爭的願望,也曾想過透過他與劉邦的個人決鬥來將戰爭結束,他覺察到“楚國久相持不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鞍漕”,所以對劉邦說:“天下匈奴長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最後他甚至不惜違背自己個性,想要犧牲自己的利益透過和談換取劉邦的讓步,以鴻溝為分界。但是劉邦卻違約出兵追殺楚軍。當項羽失利並且認識到自己無法立即消滅劉邦而又無法談和的情況下,項羽只有犧牲自己以結束數年的殘殺。據說,項羽當時還是有可能與劉邦抗衡的。
項羽為何烏江不渡?兩千多年來,無論是文人騷客,還是歷史學家都給予極大的關注,但至今難有定論。
-
4 # 美元多
我們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看兩個問題
1、項羽的兵敗是偶然原因嘛?
2、田父為什麼要引錯路,他跟項羽有仇還不是喜歡項羽,非要冒著回頭可能被殺的危險引錯路。
項羽一個楚國舊貴族,天下統一後隱姓埋名逃命,在秦國大亂後起兵奪得天下這點大家都很清楚,並且學習商周的做法實行分封制。最後局勢失控導致劉邦壯大,自己兵敗。
這就說明一個問題項羽能打天下,的的確確是一個軍事家,但不能治天下,政治一塌糊塗。這樣的人也不少韓信算一下,呂布算一下,這裡我們就不多說了。所以兵敗不是偶然原因,所以這時不敗,或者能捲土重來,遲早也會敗。時間問題。
田父一個老農為什麼要坑他,田父只是廣大民眾的一個代表,民眾們已經厭倦了亂世,希望安居樂業,項羽的統治讓他們水深火熱,他們想早點結束這樣的亂世。所以不管他知道不知道是項羽本人他都會這樣做,如果放了項羽,戰亂再持續幾年,田父也會被戰亂折磨死,還不如賭一次呢。
再看一個項羽這個人物特點
一、項羽在推翻秦朝統治以後,目光短淺,策略錯誤,企圖恢復春秋、戰國時代的封建貴族政治,封立十八個諸侯王,搞分裂割據,把統一的中國倒退到割據分裂的舊時代裡去,違背了歷史發展的趨勢。 二、項羽殘暴無比,多次屠城,濫殺無辜,失掉民心。尤其在鉅鹿大戰中獲得大勝後,於新安用狡詐的辦法把已經投降的二十多萬秦軍全部活埋。激起了關中秦民的憤慨,他們怨恨項羽殘暴,更堅決擁護劉邦,惟恐項羽得勢。項羽雖然在軍事上大勝,但政治上卻大敗了。 三、項羽在一些戰鬥中暫時取勝,全憑自己的勇力,不會用人,更輕視貧寒出身的人。項羽發怒時,大喝一聲,在他旁邊的上千個人,都會被他鎮懾得不敢動彈,但他不會懂得如何使用有才能的謀士良將,這只不過是匹夫之勇。 四、項羽待人仁慈有禮,言語溫和,但獎罰不明。有人生了病,他會同情得流下眼淚,會把自己的飲食分給這個人;但是等到他所用的人立了戰功,應當封賞時,他卻把已經刻好的印信拿在手裡,捨不得給人家。 五、項羽沒有建立鞏固的後方,在戰略上處以被動地位。如他滅秦後就往東走了。有人勸他留在關中這個地方,可以建都成就霸業。但他不但不聽勸,反而還說:“人富貴不回故鄉,就如同穿了錦繡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別人誰知道呢。”給果建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失卻了關中這塊寶地。
如果過了江東又會如何?、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這句詩寫出了項羽的心聲,這些都是未知的,大好的江山讓自己丟掉了,如果再來有沒有人跟隨?能不能勝利?勝利後能不能守得住江山?這些都讓他心裡沒底了?所以過與不過都一樣,自己已經傷心令人慾絕了,自已厚著臉皮過了江東無顏再見江東父老,還要四處躲避追殺是少不了的,項羽一個出身高貴的人,天天過著這種生活可是丟了祖上的臉。自己更沒臉面。所以他會才不會過江。即使過江機會也是小的可憐。
回覆列表
最強的項羽都沒有打敗劉邦,何況成了孤家寡人的項羽。
項羽的失敗在於剛愎自用,盡喪人心,殘暴無度。以至於自己成了眾矢之的,孤立無援。所以,項羽過不過江都是死路一條,不過江必死,過江,劉邦韓信不會放過他,最終難逃一死,只是時間問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