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尷尬就是我們現在最貼切的日常心情表達啊。
對面走來不那麼熟的人不知要不要打招呼,尷尬;以為路人在拍自己連忙擺好姿勢結果對方在自拍,尷尬;給一面之緣的微信好友發信息彈出對方已開啟好友驗證,尷尬;和朋友自拍對方沒P自己,尷尬;發了票圈怕沒人點贊,尷尬;情人節獨自去吃火鍋海底撈送玩偶陪伴,尷尬;講笑話冷場,尷尬;演講,尷尬,尬……
尷尬通常是說人遇到一種窘境,處於兩難境地無法擺脫,發生了無法預料的情況,而體現出的無所適從。
就心理學定義而言,尷尬情緒是個體因處於公眾注意焦點、失言或棘手情境時,而產生的一種彆扭、緊張、懊惱、難為情、不知所措的情緒體驗。日語裡有個詞叫做違和感,一個事物與另一件有關聯的事物或周圍的環境比較後所產生的不適應、不協調,而感到無法融入其中,也可用來形容尷尬。
“我該怎麼辦?啊好害羞……事情彷彿沒有像我預料的一樣……懵逼臉……可好像又沒有什麼特別不對……啊好緊張……我該怎麼辦?”
根據百度指數,數年來,尷尬在各種語境中出現的機率呈現突飛猛進的增長,至今已演變成病入膏肓的“尷尬癌”態勢,成為繼“懶癌”“直男癌”之後又一大非致命性癌症。其不僅僅包括為自己尷尬的症狀,晚期尷尬癌還要為別人尷尬:“看得我尷尬癌都犯了。”
2016年以來,隨著快手等直播平臺的興起,直播文化詞彙體系開始帶來新的衝擊,新名詞“尬舞”取代了“直男癌”,一躍成為尬文化頭牌。尬舞又叫battle,是街舞專業用語,俗稱鬥舞。然而,看到表情包裡廣場舞大爺大媽們忘我的表演,我們都能夠秒懂尬舞的另一重含義——尷尬地跳舞。
這些都只是尬文化的冰山一角。隱藏在尬文化下的潮流變遷,可謂一部滿滿的人類內心戲合集簡史。
從前有兩個智人A和B,負責帶上陶罐到村口打水。兩人在路上不小心被路上的樹枝絆倒,兩人的陶罐都碎了。當晚吃飯,氣氛與往常不太一樣,但沒有人責備他們。A低著頭默不作聲,面帶愧色。而B表現得和往常一樣,大口吃喝有說有笑。第二天晚飯時,負責給大家熬湯的女人,默默給B少盛了半碗。
尷尬的出現,可能由於個體的自尊程度降低,可能由於社會對自我的負面反饋,也可能由於個體做出與自身社會角色和社會規範不一致的行為,造成社會互動的流暢性受到影響。
因為關注外界對自己的印象與看法,A對不當行為所引發的尷尬情緒促使了其反思,進而調整和改變自身行為,正所謂 “吃一塹,長一智”。尷尬情緒的表現則能夠看成一種個體用以彌補過錯,修復社會關係的有效機制。
雖然日常的尷尬情緒讓我們想要避開人群,但實際上,從進化的角度,尷尬反映了個體的親社會傾向。
尷尬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情緒機制,然而在現代社會中,並不是所有的尷尬情緒都具有調節意義。
在中國社會文化中特有的面子意識的影響下,個體過於看重外界評價,會出於避免丟臉這種外界束縛做出選擇。比如,人們在擁有個人發言機會時,為了避免潛在的尷尬風險,往往選擇保持沉默。酒精可以緩解人際尷尬,也因此,這些年飽受爭議的飯桌酒文化經歷多年依然有其生命力。
在當代社會,人們不斷增加網路互動,減少現實交流。網路交流有表情包可以緩解尷尬,而在現實中與人互動的生疏與害羞卻導致了尷尬情緒的增加。
此外,在網路與現實不斷融合的現今,對一件事、一個人的看法愈發公開而透明。我們在網路上檢視美食評分,在豆瓣檢視電影評分,同樣也在微博檢視粉絲數,在微信檢視朋友圈。個人所能接觸到的人數大大增加,但隱私程度也大大降低了。加之面子文化的影響,過於在意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便會導致一種社交焦慮,而具體到與人交往的細節裡,便成為了生活中的尷尬。
尷尬並不能再有效傳達個體的社會處境,而是更多成為一種跟隨社會形態的個人生活方式轉變帶來的情緒失調。
人類被尷尬的情緒綁架了。
對情緒複雜多變的人類而言,流變的尬文化好似一粒放飛自我的含笑半步顛。我們可以從神曲的榜單管中窺豹。
2006年,鳳凰傳奇發行了廣場舞神曲《最炫民族風》,隨即獲得了大批底層粉絲。彼時,粗獷豪放的旋律讓部分嚮往精英審美的人一時尷尬叢生,難以承受。幾年之後,神曲以勢不可擋之勁頭收割了一批轉變粉;
最炫民族風鳳凰傳奇 - 最炫民族風
這是大眾文化潮流的第一次轉向。人們感受到了一種封印的解除、靈魂的鬆綁。
2006同年,神曲《忐忑》出爐,人們大呼雷人的同時,也貢獻出一眾龔琳娜老師表情包;
忐忑龔琳娜 - 靜夜思
2014年,神曲《我的滑板鞋》讓龐麥郎這個名字家喻戶曉。從精英審美看,這首歌是令人尷尬的,當歸類於鄉村非主流。然而質樸純真的感情卻帶著聽眾一起卸下了外界評判的有色眼鏡,感受靈魂的觸碰;
我的滑板鞋約瑟翰 龐麥郎 - 舊金屬
2016年,MC天佑喊麥《一人我飲酒醉》,幾乎毫無技術含量的唸經白話文進入了主流音樂的視野,大眾娛樂的寵兒,街頭巷尾的消食良品。
一人飲酒醉 (一人我飲酒醉)MC天佑 - MC天佑單曲集
這是一個打破價值規範的時代,這是一個主流文化不斷放低標準的時代。這是一個精英審美不再擁有絕對話語權的時代。
尷尬的產生,源自於外界對自己的定位與自身對自己的定位不同,而且往往是外界反饋低於自身定位。過於在意外界對自己的評判,而又無法左右外界對自己的評判時,尷尬情緒是令人痛苦的。那麼,自然就浮現出一種方法:請讓我自己降低我的定位吧。這樣,我也不累,觀眾也不累。
這裡,我們必須說到人類的另一種技能“嘲笑”,即含有不滿意等意味的取笑。嘲笑別人,能夠獲得自信與愉悅,人們樂於收集別人生活中頗為尷尬的素材作為自己的笑料,“糗事百科”便曾風靡一時。
但這嘲笑別人的做法有一種缺陷,即容易收穫別人的敵視。自嘲可以為別人提供素材,卻可能對自身的社會定位造成負面影響。按照以往的套路,如果允許,人們當然希望自己在別人心中定位越高大上越好,然而網際網路作為偶像的照妖鏡,flag立太高實在容易玩脫。
隨著尷尬癌的持續發酵,人們發現,為別人提供自己作為嘲笑的物件,一方面降低了自我的定位,預防了自身的尷尬,還為圍觀群眾帶來了歡樂,好感度+10086。
於是,便產生了尬文化的子文化:自黑文化。於是我們看到了靠自黑吸粉的楊冪,靠表情包翻身的黃子韜。對吃瓜群眾而言,尷尬不要緊,黑一黑自己是尷尬癌,好像就沒有那麼尷尬了。
實際上,尷尬是種複合情緒,錯綜複雜,有諸多適應情境。如果說自黑文化是尷尬文化中突顯社交屬性的自嘲,那麼冷幽默便是尷尬內涵之中的唐突感。幽默感始終與出乎意料有著緊密的聯絡。
二十年前流行的“熱笑話”,與冷幽默相比,最大的區別則是前後文聯絡的緊密的程度以及邏輯的通順性。而對於冷幽默的上下文,我們會有一種反應:不知所措。因為他們內在的神轉折令人尷尬,無所適從。正是這種有著奇怪內在聯絡的迴路以及進退不能的不合時宜感,演化出滑稽感,從而成為對這種尷尬本身的嘲笑,形成冷幽默。
“從前有個小明,他的頭長得像風箏。有一天他跑步,跑著跑著,他就飛上天了。”
90年代,顛覆傳統敘事模式、拼湊鏡頭的情節設定以及誇張的喜劇語言使得周星馳的無厘頭電影風靡一時。
無獨有偶,05年開始,《搞笑漫畫日和》在國內掀起了日和風的喜劇敘事,荒誕唐突的情節轉折,引發觀眾的笑點,在國內引發反響,甚至出現了《十萬個冷笑話》《萬萬沒想到》等人氣頗高的類似作品。
以一句話概括,這類幽默,應該是:突如其來的騷,閃了老子的腰。隨著人們對笑話前後文跨度的接受程度越來越大,若此時反觀古代笑話合集《笑林廣記》,定會忍不住問:這好笑嗎?看起來,可能更像是庸常的敘事了。
作為人類,我們的精神狀態與社會形態息息相關。精英文化致力於為社會的未來方向開疆拓土,就約定俗成的習慣而言,人們的文化生活應當努力向精英人群看齊。現如今,隨著貧富分化的相對定型,整體的文化趨勢卻隨著大眾文化向著娛樂化產生了明顯的傾倒。
在現今消費社會中,缺乏消費能力的人群往往集體失語。在日常生活中,他們也不自覺地尋找著能夠獲得存在感的方式。殺馬特文化、葬愛家族就是他們無意識的體現。網路文化為他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契機,影片軟體則給了他們更多自娛自樂的空間。我覺得,如果我們看到尬舞尬得如痴如醉的鄉親們,我們能做的就是會心一笑——
除卻這些,對每日辛勤工作的人們而言,又有什麼能給他們疲憊的心靈帶來慰藉?
在當前社會下,人們不再追求一種精英的榜樣,轉而追求一種自我的存在,真實的存在,拋開外界的束縛,尋求情感與精神的解脫。
尬舞也好,尬聊也好,總結尬文化的精髓,歸根結底只有五個字:你開心就好。
因為尷尬就是我們現在最貼切的日常心情表達啊。
對面走來不那麼熟的人不知要不要打招呼,尷尬;以為路人在拍自己連忙擺好姿勢結果對方在自拍,尷尬;給一面之緣的微信好友發信息彈出對方已開啟好友驗證,尷尬;和朋友自拍對方沒P自己,尷尬;發了票圈怕沒人點贊,尷尬;情人節獨自去吃火鍋海底撈送玩偶陪伴,尷尬;講笑話冷場,尷尬;演講,尷尬,尬……
尷尬通常是說人遇到一種窘境,處於兩難境地無法擺脫,發生了無法預料的情況,而體現出的無所適從。
就心理學定義而言,尷尬情緒是個體因處於公眾注意焦點、失言或棘手情境時,而產生的一種彆扭、緊張、懊惱、難為情、不知所措的情緒體驗。日語裡有個詞叫做違和感,一個事物與另一件有關聯的事物或周圍的環境比較後所產生的不適應、不協調,而感到無法融入其中,也可用來形容尷尬。
“我該怎麼辦?啊好害羞……事情彷彿沒有像我預料的一樣……懵逼臉……可好像又沒有什麼特別不對……啊好緊張……我該怎麼辦?”
根據百度指數,數年來,尷尬在各種語境中出現的機率呈現突飛猛進的增長,至今已演變成病入膏肓的“尷尬癌”態勢,成為繼“懶癌”“直男癌”之後又一大非致命性癌症。其不僅僅包括為自己尷尬的症狀,晚期尷尬癌還要為別人尷尬:“看得我尷尬癌都犯了。”
2016年以來,隨著快手等直播平臺的興起,直播文化詞彙體系開始帶來新的衝擊,新名詞“尬舞”取代了“直男癌”,一躍成為尬文化頭牌。尬舞又叫battle,是街舞專業用語,俗稱鬥舞。然而,看到表情包裡廣場舞大爺大媽們忘我的表演,我們都能夠秒懂尬舞的另一重含義——尷尬地跳舞。
這些都只是尬文化的冰山一角。隱藏在尬文化下的潮流變遷,可謂一部滿滿的人類內心戲合集簡史。
源起:作為修復機制的尷尬從前有兩個智人A和B,負責帶上陶罐到村口打水。兩人在路上不小心被路上的樹枝絆倒,兩人的陶罐都碎了。當晚吃飯,氣氛與往常不太一樣,但沒有人責備他們。A低著頭默不作聲,面帶愧色。而B表現得和往常一樣,大口吃喝有說有笑。第二天晚飯時,負責給大家熬湯的女人,默默給B少盛了半碗。
尷尬的出現,可能由於個體的自尊程度降低,可能由於社會對自我的負面反饋,也可能由於個體做出與自身社會角色和社會規範不一致的行為,造成社會互動的流暢性受到影響。
因為關注外界對自己的印象與看法,A對不當行為所引發的尷尬情緒促使了其反思,進而調整和改變自身行為,正所謂 “吃一塹,長一智”。尷尬情緒的表現則能夠看成一種個體用以彌補過錯,修復社會關係的有效機制。
雖然日常的尷尬情緒讓我們想要避開人群,但實際上,從進化的角度,尷尬反映了個體的親社會傾向。
發展:被尷尬情緒綁架的人類尷尬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情緒機制,然而在現代社會中,並不是所有的尷尬情緒都具有調節意義。
在中國社會文化中特有的面子意識的影響下,個體過於看重外界評價,會出於避免丟臉這種外界束縛做出選擇。比如,人們在擁有個人發言機會時,為了避免潛在的尷尬風險,往往選擇保持沉默。酒精可以緩解人際尷尬,也因此,這些年飽受爭議的飯桌酒文化經歷多年依然有其生命力。
在當代社會,人們不斷增加網路互動,減少現實交流。網路交流有表情包可以緩解尷尬,而在現實中與人互動的生疏與害羞卻導致了尷尬情緒的增加。
此外,在網路與現實不斷融合的現今,對一件事、一個人的看法愈發公開而透明。我們在網路上檢視美食評分,在豆瓣檢視電影評分,同樣也在微博檢視粉絲數,在微信檢視朋友圈。個人所能接觸到的人數大大增加,但隱私程度也大大降低了。加之面子文化的影響,過於在意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便會導致一種社交焦慮,而具體到與人交往的細節裡,便成為了生活中的尷尬。
尷尬並不能再有效傳達個體的社會處境,而是更多成為一種跟隨社會形態的個人生活方式轉變帶來的情緒失調。
人類被尷尬的情緒綁架了。
流變: 自黑文化與放飛自我對情緒複雜多變的人類而言,流變的尬文化好似一粒放飛自我的含笑半步顛。我們可以從神曲的榜單管中窺豹。
2006年,鳳凰傳奇發行了廣場舞神曲《最炫民族風》,隨即獲得了大批底層粉絲。彼時,粗獷豪放的旋律讓部分嚮往精英審美的人一時尷尬叢生,難以承受。幾年之後,神曲以勢不可擋之勁頭收割了一批轉變粉;
最炫民族風鳳凰傳奇 - 最炫民族風
這是大眾文化潮流的第一次轉向。人們感受到了一種封印的解除、靈魂的鬆綁。
2006同年,神曲《忐忑》出爐,人們大呼雷人的同時,也貢獻出一眾龔琳娜老師表情包;
忐忑龔琳娜 - 靜夜思
2014年,神曲《我的滑板鞋》讓龐麥郎這個名字家喻戶曉。從精英審美看,這首歌是令人尷尬的,當歸類於鄉村非主流。然而質樸純真的感情卻帶著聽眾一起卸下了外界評判的有色眼鏡,感受靈魂的觸碰;
我的滑板鞋約瑟翰 龐麥郎 - 舊金屬
2016年,MC天佑喊麥《一人我飲酒醉》,幾乎毫無技術含量的唸經白話文進入了主流音樂的視野,大眾娛樂的寵兒,街頭巷尾的消食良品。
一人飲酒醉 (一人我飲酒醉)MC天佑 - MC天佑單曲集
這是一個打破價值規範的時代,這是一個主流文化不斷放低標準的時代。這是一個精英審美不再擁有絕對話語權的時代。
尷尬的產生,源自於外界對自己的定位與自身對自己的定位不同,而且往往是外界反饋低於自身定位。過於在意外界對自己的評判,而又無法左右外界對自己的評判時,尷尬情緒是令人痛苦的。那麼,自然就浮現出一種方法:請讓我自己降低我的定位吧。這樣,我也不累,觀眾也不累。
這裡,我們必須說到人類的另一種技能“嘲笑”,即含有不滿意等意味的取笑。嘲笑別人,能夠獲得自信與愉悅,人們樂於收集別人生活中頗為尷尬的素材作為自己的笑料,“糗事百科”便曾風靡一時。
但這嘲笑別人的做法有一種缺陷,即容易收穫別人的敵視。自嘲可以為別人提供素材,卻可能對自身的社會定位造成負面影響。按照以往的套路,如果允許,人們當然希望自己在別人心中定位越高大上越好,然而網際網路作為偶像的照妖鏡,flag立太高實在容易玩脫。
隨著尷尬癌的持續發酵,人們發現,為別人提供自己作為嘲笑的物件,一方面降低了自我的定位,預防了自身的尷尬,還為圍觀群眾帶來了歡樂,好感度+10086。
於是,便產生了尬文化的子文化:自黑文化。於是我們看到了靠自黑吸粉的楊冪,靠表情包翻身的黃子韜。對吃瓜群眾而言,尷尬不要緊,黑一黑自己是尷尬癌,好像就沒有那麼尷尬了。
旁支:唐突感與冷幽默實際上,尷尬是種複合情緒,錯綜複雜,有諸多適應情境。如果說自黑文化是尷尬文化中突顯社交屬性的自嘲,那麼冷幽默便是尷尬內涵之中的唐突感。幽默感始終與出乎意料有著緊密的聯絡。
二十年前流行的“熱笑話”,與冷幽默相比,最大的區別則是前後文聯絡的緊密的程度以及邏輯的通順性。而對於冷幽默的上下文,我們會有一種反應:不知所措。因為他們內在的神轉折令人尷尬,無所適從。正是這種有著奇怪內在聯絡的迴路以及進退不能的不合時宜感,演化出滑稽感,從而成為對這種尷尬本身的嘲笑,形成冷幽默。
“從前有個小明,他的頭長得像風箏。有一天他跑步,跑著跑著,他就飛上天了。”
90年代,顛覆傳統敘事模式、拼湊鏡頭的情節設定以及誇張的喜劇語言使得周星馳的無厘頭電影風靡一時。
無獨有偶,05年開始,《搞笑漫畫日和》在國內掀起了日和風的喜劇敘事,荒誕唐突的情節轉折,引發觀眾的笑點,在國內引發反響,甚至出現了《十萬個冷笑話》《萬萬沒想到》等人氣頗高的類似作品。
以一句話概括,這類幽默,應該是:突如其來的騷,閃了老子的腰。隨著人們對笑話前後文跨度的接受程度越來越大,若此時反觀古代笑話合集《笑林廣記》,定會忍不住問:這好笑嗎?看起來,可能更像是庸常的敘事了。
現世解藥:你開心就好作為人類,我們的精神狀態與社會形態息息相關。精英文化致力於為社會的未來方向開疆拓土,就約定俗成的習慣而言,人們的文化生活應當努力向精英人群看齊。現如今,隨著貧富分化的相對定型,整體的文化趨勢卻隨著大眾文化向著娛樂化產生了明顯的傾倒。
在現今消費社會中,缺乏消費能力的人群往往集體失語。在日常生活中,他們也不自覺地尋找著能夠獲得存在感的方式。殺馬特文化、葬愛家族就是他們無意識的體現。網路文化為他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契機,影片軟體則給了他們更多自娛自樂的空間。我覺得,如果我們看到尬舞尬得如痴如醉的鄉親們,我們能做的就是會心一笑——
除卻這些,對每日辛勤工作的人們而言,又有什麼能給他們疲憊的心靈帶來慰藉?
在當前社會下,人們不再追求一種精英的榜樣,轉而追求一種自我的存在,真實的存在,拋開外界的束縛,尋求情感與精神的解脫。
尬舞也好,尬聊也好,總結尬文化的精髓,歸根結底只有五個字:你開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