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今天有個朋友去洗車,以前三十因為過年現在漲到五十,他覺得太貴就自己洗,洗完對我說又省了五十塊錢,我就笑著和他說那我給你五十塊你幫我洗吧,他又不願意。就覺得奇怪,省五十塊錢和掙五十塊錢不是一樣嗎?
9
回覆列表
  • 1 # Photo美圖

    單看標題“是沒得到讓人可惜,還是失去讓人可惜?”

    保守的人偏向選擇“失去讓人可惜。”

    -1-

    再來看你的內容說明:

    朋友因洗車漲錢而選擇自己洗節約50元,但不選擇給你洗車賺你50元錢。

    我覺得這位朋友1很有節約意識,節約美德,

    30元洗車是常規消費,因節日漲到50元洗車,不說你朋友的身家,

    單從日常開銷的角度來說,會居家,或者做生意的人都知道,

    這是一筆超常消費支出,由正常的物有所值變成了貨次價高!

    你的朋友是一位很懂得節約、很理性的人。

    -2-

    至於為什麼不願為你洗車賺你的50元?

    他自己選擇洗車是出於節約(意識、思維)的角度,並非出於賺錢的角度,

    該花的錢,他一定會花,該節約的錢,一分一釐也要計算,這是出於長期以來的“訓練”和本能——條件反射。

    既然並非出於賺錢的角度,也就是說該賺的錢賺,不該賺的錢不能賺。

    所以他不選擇為你洗車賺取50元。

    更何況從他本人節約意識的角度看,50元洗車費太貴,不合適、不划算、不公平;他怎麼會違背自己的意識去賺你的50元洗車費呢?

    可能從你的角度會說,這錢給誰不是給啊?

    但從心理學的角度,道德的人是很難違背自己的道德航道,接受“不合理”的收入。

    雖然從你的情況 字面邏輯上看“省五十塊錢和掙五十塊錢”是一樣的。

    -3-

    最後再回到你的“標題問題”:

    同樣多的錢,是沒得到讓人可惜,還是失去讓人可惜?

    心理承受能力強的人,兩種情況他都能接受,即同樣多的錢,(無論是否得到“洗車服務”)沒有得到不會可惜,失去了也不會可惜~~

  • 2 # 傑西芭比

    這種現象是人的一個正常的心理狀態,在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損失規避”,是什麼意思呢?

    心理學家認為損失規避源於人類為找不到足夠的食物而憂心的時代。就是說我們每個人其實都喜歡規避損失,這是行為經濟學最重大的發現,對許多有關金錢的決定都有影響。我們都喜歡贏,但是會為了不受損失而不遺餘力。對我們來說,即使損失一小筆錢其影響也比獲得一大筆錢大。的確,我們對損失的規避比獲得同等數額的金錢吸引力要強兩倍多。

    目前一個特別的問題是損失規避會使人們做出錯誤的決定,比如投資者在熊市時不肯丟擲持續縮水的資產以減少損失。在這種情況下,損失規避不僅會使我們不理性地在結果相同的兩個選項間做出選擇,而且還使我們做出帶來最壞結果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姐妹們炒菜都放什麼調味品啊?為什麼我做菜不好吃呢?